资源简介 《声音的产生》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科学知识目标:1.能举例说明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2.知道声音具有能量。科学探究目标:1.在教师引导下,能从对声音现象的观察中,提出可探究的科学问题。2.能运用感官和选择恰当的工具,对声音产生的原因进行探究。科学态度目标:通过探究活动体验合作学习的乐趣,体会到各种自然现象都是有规律的。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了解物体振动产生声音和声音具有能量等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重难点】 理解声音是有物体振动产生的,理解声音具有能量。【器材准备】学生准备 :尺子、教师准备 :课件、小鼓、音叉、皮筋、塑料杯、矿泉水瓶、蜡烛、记录单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聚焦主题1.同学们,今天老师带来了神秘的礼物 会跳舞的毛根小人。(播放音乐,展示毛根小人跳舞)。2.是什么让它跳起了舞 生:音乐、声音。神奇吗 我们这节课来研究声音好吗 那,你想探究关于声音的哪些问题呢 (生: … )3.同学们提的这些问题都很有价值,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板书课题)。4. 要想探究声音的产生,咱先来做一个小游戏:用你自己的尺子制造声音。但老师有一个要求:仔细观察尺子在发出声音时有什么变化 通过听一听、看一看、摸一摸等方法,感受尺子在发出声音的时有什么变化 你的手又有什么感觉 你发现了什么 (生:尺子在振动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吗 (板书:振动 )想不想继续探究 二、猜想假设,制定计划1.物体发出声音,一定是振动了吗 同学们能不能利用老师给大家准备的这些实验仪器自己设计实验证明一下 (图片出示)要想探究声音是否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我们就要用这些物品来制造声音,同时观察它们的变化。请同学们生小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稍后我们来交流2.学生组内讨论实验方案3.交流实验方案,教师汇总小结实验步骤(出示)(1)将纸屑放在小鼓鼓面上,敲击小鼓,观察鼓面的变化。(2)敲击音叉后,让泡沫小球靠近音叉,观察小球的变化。(3)敲击音叉后,迅速放入水中,观察水面的变化。(4)拉紧橡皮筋,拨动橡皮筋,在发出声音时观察皮筋的变化。(5)用塑料杯把水倒入另一个杯子,在听到水声时观察水面的变化。(6)往塑料瓶口吹气,听到呜呜声时,手指感受塑料瓶的变化。4.要做实验了,你有哪些注意事项需要提醒大家的 指名学生说,教师汇总出示。三、 自主探究,观察发现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四、交流研讨,质疑评价交流汇报实验现象,归纳总结实验结论。(1)敲击小鼓,鼓面振动,纸屑跳动。(2)敲击音叉后,让泡沫小球靠近音叉,小球在跳动。(3)敲击音叉后,迅速放入水中,水面有水花。(4)拉紧橡皮筋,拨动橡皮筋,皮筋在发出声音的同时在振动。(5)用塑料杯把水倒入另一个杯子,听到水声时看到水面振动。(6)往塑料瓶口吹气,听到呜呜声时,手指感受到塑料瓶在振动。师总结:我们发现尺子发声时在抖动,皮筋发声时会颤动……这些“颤动”“抖动"…在科学上,我们把它们统称为振动(物体小的来回运动的重复)。通过实验验证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振动发声。(板书: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根据音叉、水、空气等发声时都在振动的现象,得出物体发声时都在振动的结论,就是在归纳。同学们,老师出个题考考大家 像音叉、锣等物体发出的声音持续时间很长,如何让发声的物体停止发声 对,让振动停止,物体也就不再发生了。五、拓展延伸,实践创新1.探究声音具有能量(1)老师最近做了一个小制作,它能够让我们看到自己的声音。(展示小制作)你能试着解释一下,它为什么能让我们看到声音。生: …声音是一种波,叫声波。声波引起气球皮膜的振动,粘到上面的小镜子振动,我们看到的激光灯的灯光也随之跳动。这说明了声音具有能量。(2)趣味小实验:音乐响起时,观察蜡烛火焰的变化。思考:为什么会蜡烛的火焰会产生晃动 (声音具有能量)(3)你想不想体验一下 学生体验鼓声使蜡烛火焰跳动。(领蜡烛、打火机,迅速完成)(4)视频:歌声震碎玻璃杯。小结:声音具有能量,高低强弱不同的声音具有的能量也不一样。巨大的声音具有的能量大会把我们的耳朵震疼。对,这些都说明了声音具有能量。2.交流本节课收获。3. (出示生活中有关声音的图片)声音无处不在,它有时服务于我们的生活,有时也会打扰 我们的生活。打扰到我们时,声音就成了噪音,课下查阅资料,了解有关噪音的相关知识,让声音更好的服务于我们的生活。【板书设计】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声音具有能量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