纲要上册第24课 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课件(共22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纲要上册第24课 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课件(共22张ppt)

资源简介

(共22张PPT)
课程标准:通过了解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抗战,感悟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精神,认识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团结抗战的中流砥柱;认识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理解十四年抗战胜利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的历史意义。
第24课
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
学习目标
1、了解淞沪会战、忻口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和第三次长沙会战等抗战史实,认识正面战场的抗战。
2、结合百团大战、皖南事变等史实,了解中国共产党团结抗战的作用,从“家国情怀”角度认识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团结抗战的中流砥柱。
3、了解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建立,认识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4.结合抗日战争胜利的史实,掌握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和意义。
重点:掌握抗日战争中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抗战的史实,认识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团结抗战中的作用。
难点:认识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理解十四年抗战胜利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的历史地位。
目录
二、敌后战场的抗战
三、东方主战场
四、抗日战争的胜利
一、正面战场的抗战
一、正面战场的抗战
1、淞沪会战(1937.8.13-11.12)
中国为日本无止境之侵略所逼迫,兹已不得不实行自卫,抵抗暴力。……中国决不放弃领土之任何部分,遇有侵略,惟有实行天赋之自卫权以应之。
——《国民政府自卫抗战声明书》
(1937.8.14)
谢晋元
中国军队毙伤日军四万余人,粉碎了日军“三个月亡华”的狂妄企图,最后日军占领上海。
2、太原会战(1937.9—11)
平型关战斗胜利后,蒋介石致电八路军参谋处表示祝贺:
贵路军一战攻克平型关,毙敌遍野,俘虏甚多。忠勇之气,益寒敌胆。特电驰贺,续候捷音。
——《平型关战役文献资料汇编》(1937年9月28日电)
平型关大捷是中国军队取得的第一个胜利,是国共合作的典范。
忻口会战是抗战初期华北战场规模最大、战斗最激烈的一次战役。
3、徐州会战(1938.1—5)
台儿庄大捷是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胜利。
李宗仁
4、武汉会战(1938.6-10)
武汉会战是抗战以来规模最大、时间最长、歼敌最多(4万人)的一次战役 。
盖抗战军事胜负之关键,不在武汉一地之失,而在保持我抗战持久之力量。
——蒋介石《为放弃武汉告全国同胞书》
(1938年10月31日)
武汉广州陷落后,
抗战进入战略相持阶段。
5、第三次长沙会战(1941.12—1942.1)
第三次长沙会战中中国军队在歼灭大批日军,最终取得会战胜利,在国内外产生了积极影响。
第三次长沙会战是中国人民的大胜利,他们不肯投降,他们决心为自由,为土地而战,他们是打不败的人民。
——《我们为何而战之中国战事》
思考:从下列材料能得出什么历史信息?
有什么作用?
东部沿海工业大规模向西南大后方迁移。
①促进西南、西北地区工业的发展,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民族工业的布局,保存抗战力量。
②鼓舞全国人民抗战的决心,为抗战胜利奠定物质和精神基础。
信息:
作用:
中国实业界的敦刻尔克
思考:从下列材料能得出什么历史信息?有什么作用?
西南联大:1937年.11.1,由国立北京大学、台湾清华大学、私立南开大学在长沙组建。1938.2,西迁至昆明。1938.4改称西南联合大学,直到1946.7.31停止。
华北、华东各著名高校也迁到西南、西北大后方
信息:
作用:
①促进大后方教育的发展,为抗战培养了大批急需的人才,
②为战后中国经济文化建设做了人才储备。
战法:地道战、地雷战、夜袭战、麻雀战等。
意义:配合正面战场,牵制在华日军一半以上兵力。
1、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开辟
二.敌后战场的抗战
◎地道战
活动范围:华北地区
第一个敌后抗日根据地:晋察冀
中共中央所在地:延安
政府名称:陕甘宁边区政府
意义:《论持久战》总结抗战开始以来的战争形势,针对国内存在的“中国必亡论”和“中国速胜论”,科学论证了中国必须通过持久作战赢得对日作战最后胜利的战略指导理论,促进了民族团结,增强了全国人民抗战的信心和决心。
【史料阅读】
我们说抗日战争是持久战,是从全部敌我因素的相互关系产生的结论。敌强我弱,我有灭亡的危险。但敌尚有其他缺点,我尚有其他优点。…所以我能最后胜利,避免灭亡,敌则将最后失败,而不能避免整个帝国主义制度的崩溃。
——毛泽东《论持久战》,
《毛泽东选集》第2卷
时间:1938年5月26日到6月3日
2、《论持久战》
3、百团大战(1940年下半年)
地区 日军政策 共产党对策
沦陷区
敌后抗日根据地
殖民统治
“以战养战”
抗日宣传;
组织罢工;
发动群众斗争
囚笼政策
百团大战
背景: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日本改变侵华方针:
对国民党以政治诱降为主,军事打击为辅;
集中兵力进攻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根据地。
历史作用:
八路军以破袭日军华北交通线为主要目标的进攻作战。
百团大战的目标:
国民党对策:随着日军侵华方针的改变,国民党消极抗战,反共倾向日益增长,1941年,制造“皖南事变”。
①打破日军的“囚笼政策”,配合正面战场的作战。
②提高了人民抗战的信心和共产党的声望,敌后战场逐渐成为全国主战场,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奠基。
正面抗战战场 (国民党)
敌后抗战战场
(共产党)
战略防御 1937、7—1938、10 淞沪会战 太原会战 徐州会战 武汉会战 迁移大后方 洛川会议、陕甘宁边区、《论持久战》、敌后抗日根据地建设
战略相持 1938、10—1944春 枣宜会战(1940年、张自忠) 第三次长沙会战(1941) 皖南事变 国外战场:远征军入缅 建立和扩大根据地(双减双交、大生产运动),开展广泛敌后游击战、百团大战(1940)、抗日民主政权建设:三三制原则;延安整风
战略反攻 1944—1945 豫湘桂战役大溃败 (1944、4—12月) 中共七大、《对日寇的最后一战》、全面反攻
总结两个战场的抗战活动或重大事件
两个战场 两条路线
国民党 正面抗战战场 片面抗战路线
共产党 敌后抗战战场 全面抗战路线
加紧军队之政治训练,是全国官兵明了抗战建国之意义,一致为国效命。训练全国壮丁,充实民众武力,补充抗战部队……指导及援助各地武装人民,在各战区司令长官指挥之下,与正式军队配合作战。
——国民党《抗战建国纲领》
(1)打倒日本帝国主义;(2)全国军事总动员;(3)全国人民总动员……(7)改良人民生活;(8)实行抗日的教育政策;(9)肃清汉奸卖国贼亲日派,巩固后方;(10)实现抗日的民族团结。
——共产党《抗日救国十大纲领》
全面抗战路线:
依靠人民群众和全民族的力量共同抗战
片面抗战路线:
仅依靠国民政府和军队抗战
相互依存、相互配合,都是全民族抗战的重要组成部分。
1941.6.22
苏德战争爆发
1941.12.7
太平洋战争爆发
1942年初
签署《联合国家宣言》,标志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1943.11
通过《开罗宣言》,决定对日作战以及战后处分日本的基本策略
《联合国家宣言》
蒋介石出席开罗会议
1、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
三、东方主战场
太平洋战争的结束开创了东亚的一个新时代。中国通过长期的反侵略斗争,取代了日本的主导国家地位,从战前的半殖民状态一跃而为五大国之一及联合国的创始国,拥有了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席位和一票否决权。在其近代历史上,中国的国际威望从来没有像此刻那样崇高。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1942年中国远征军开赴缅甸,救援在日军追击下仓皇撤退的英军,战绩名扬海外。开罗会议后,通过谈判与英美达成协议,废除不平等条约,取消在华特权,订立新的条约;又与10余个西方国家废除旧约。
中国远征军将领戴安澜
2、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
“如果日本进军印度洋,必然会导致我方在中东的全部阵地崩溃。而能防止上述局势出现的只有中国。” ——丘吉尔
“假如没有中国,假如中国被日本打垮了,你们想一想有多少师团的日本兵,可以调到其他方面来作战,他们可以马上打下澳洲,打下印度。” ——罗斯福
思考:为什么说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1.抗日战争开始最早、延续最久。
2.抗战长期牵制日军,对其覆灭起了决定性作用。
3.太平洋战争爆发前中国战场是东方反法西斯战争的唯一战场,此后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4.中国积极协助和配合盟军作战,积极倡导建立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实际参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谋划和指挥。
(时间、作用、阶段性、参与度、实际作战)
5.中国军队直接入缅作战,有力地支援盟军对日作战及东南亚人民抗日斗争。
“只有当日本侵略者的手脚被捆住的时候,我们才能在德国侵略者一旦进攻我国的时候避免两线作战。” ——斯大林
五.抗日战争的胜利
1、中共七大
指导思想: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组织:选举产生新的中央委员会,
毛泽东为中央委员会主席
意义:为争取抗战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奠定基础。
政治路线:“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我党的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
时间:1945年4月
地点:延安
成果:《论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
内容:
2、抗战胜利
德国无条件投降
美国先后在日本广岛和长崎投下原子弹
苏联对日宣战
8月9日,中苏消灭日本在中国东北的关东军。
日本无条件投降
日本投降
签字仪式
10月25日
8月9日,
毛泽东《对日寇的最后一战》,解放区展开全面反攻。
5月
8月6日和9日
8月8日
8月15日
9月2日
台湾光复
1945年9月2日,在东京湾“密苏里”号军舰上举行了日本向盟军投降仪式。
探究:抗日战争最终能够取得胜利的原因有哪些?有何历史意义?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全民族的抗战。
国内原因
国际原因
反法西斯联盟的有力配合和世界各国人民的支持。
日本发动的战争是侵略性的、非正义的法西斯战争。
1)就国内而言:
①近代中国反侵略取得第一次完全胜利。
②洗雪了民族耻辱,捍卫了民族尊严。
③为民主革命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就国际而言:
 ①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巨大贡献。
 ②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推动了世界民族解放运动,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历史意义?
原因:
1931
1932
1945
1938
1937
1933
伪满洲国成立
抗日战争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建立
西安事变
九·一八事变
《论持久战》
七七事变
南京大屠杀
华北事变
抗战胜利
1935
一·二八事变
1936
遵义会议
瓦窑堡会议
淞沪会战
术原会战
徐州会战
武汉会战
课堂小结
主要矛盾:中日民族矛盾
伴随着日本加剧侵华,国共实现了第二次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
国民党正面战场与共产党的敌后战场配合,有效打击了日本侵略者。
中国的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第一次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了重要贡献。
防御-相持-反攻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