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学习《课程标准》 优化初中物理教学(共24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2年学习《课程标准》 优化初中物理教学(共24张PPT)

资源简介

(共24张PPT)
学习《课程标准》
优化初中物理教学
说课标
编排体系编排特点
教材内容、结构、方法整合
说教材
教学建议
评价建议
说建议
课程目标
课程内容
研说流程

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
总目标
1.1说课标之课程目标
1.1说课标之课程目标
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让学生学习一定的物理基础知识
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具有初步的实验操作技能
具有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
让学生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
乐于参与和科技有关的社会活动
让学生保持对自然界的好奇心
关心科技发展的前沿
有振兴中华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养成尊重事实、大胆想象的科学态度
学段目标
1.2说课标之课程内容
科学内容
科学探究
从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向主动获取知识转化
将学习重心从过分强调知识的传承和积累向知识的探究过程转化
同等重要的地位
教学内容标准
突出探究活动
突出学生的探究动,把科学探究的学习和科学内容的学习放到同等重要的地位。
2.1说教材编写体系

你学到了什么
章头图
章节引入
动手动脑
学物理
编写体例
内能


习题
想想议议
想想做做
正文
科学世界
插图
知识点标题
16
情境引入
编写特点
注重内容的综合性与实践性,加强知识之间的联系
能反映社会、经济和科技的发展,体现时代性
围绕核心素养的要求,注重基础性,关注全体学生的需求
注重方向性、科学性、实用性、人文性、特色和创新性
有利于教与学,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2.2说教材编写特点
注重内容的实用性与实践性
传统的教材考虑到热、电等内容要用到力学知识,所以把运动和力的知识放在最前面,而且课程标准对许多电磁学内容降低了要求,所以将热电磁放到了后面。
有利于教与学,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能反映社会、经济和科技的发展,体现时代性
注重趣味性,关注全体学生的需求
探究
讨论
创造
1.探究面广
2.探究的内容由简单到复杂、
3.探究的题材丰富立
学生在探究中通过自己设计探究的方案、自己动手动脑,“发现”了物理规律、现象,这正是他们创造力水平的有力表现
结构特点
想想议议、想想做做栏目及探究的各个环节步骤等内容的操作时,必须需要学生的相互讨论与合作才能完成
这是这本书的编写灵魂
2.3说教材结构
包含25个三级主题
包含14个三级主题
包含24个三级主题
2.4说教材内容
63个三级主题
5
18
物理
能量
力学
宇宙和微观世界
密度与社会生活
测密度
密度
质量
多彩的
物质世界
其他简单机械
杠杆
摩擦力
重力
弹力、弹簧测力计
力和机械
浮力的应用
浮力
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大气压强
液体的压强
压强
压强和
浮力
机械效率
功率
动能和势能

机械能及转化
功和
机械能
能量的转化和守恒
热机
内能
分子热运动
比热容
热和能
能源家族
太阳能
核能
能源革命
能源可
持续发展
能源与可
持续发展
运动的快慢
长度时间及测量

牛顿第一定律
二力平衡
运动和力
运动的描述
9
包含25个三级主题
包含14个三级主题
包含24个三级主题
2.4说教材内容
63个三级主题
5
18
附录1 学生必做实验说明.
1.用刻度尺测量长度、用表测量时间
2.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
3.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
4.用常见温度计测量温度
5.用电流表测量电流
6.用电压表测量电压
7.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
8.测量水平运动物体所受的滑动摩擦力
9.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10.探究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11.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12.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
13.探究光的反射规律
14.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
15.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16.连接简单的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17.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
18.探究通电螺线管外部磁场的方向
19.探究导体在磁场中运动时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
20. 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
加强实验教学的可操作性,明确规定必做实验
适当增加
实验条目
注重探究实验的纳入
包含25个三级主题
包含14个三级主题
包含24个三级主题
2.4说教材内容
63个三级主题
5
18
考查化学知识和物理知识的综合应用
放大法
方法整合
物理模型法
控制变量法
转换法
方法
2.5说教材之方法整合
等效替代法
3.1说教学建议
重视科学
探究的教学
教学建议
16
选择好的
探究活动
重视探究
交流与合作
因地制宜
设计实验
加强应用
与联系
因材施教
步入自主
学习轨道
课后督促学生自己做笔记总结,训练自学能力
把书本知识与生活实践相联系
日日清和周周清
多做探究
活动和演示实验
根据学生和学校的实际情况
学生分层分组
评价建议
探究活动中理论与实际的结合程度
能否把知识解答生活中相关实际问题
公式的理解和应用
基本概念、定义的掌握
不以同一模式要求所有的学生
3.2说评价建议
高效课堂
提出问题
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
分析论证
评估交流
拓展提升
谢谢!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