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溶液的形成(第1课时)课件--2022-2023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下册(共23张PPT+1份视频)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9.1溶液的形成(第1课时)课件--2022-2023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下册(共23张PPT+1份视频)

资源简介

(共23张PPT)
溶液的形成
第1课时溶液
教学目标
1.认识溶解现象,知道溶液、溶剂、溶质的概念。
2.了解溶液在生活、生产和科学研究中的广泛用途。
3.增强学习化学的兴趣,树立发展勇于创新的精神。
导入新课
地球的大部分表面被蓝色的海洋覆盖着,如果你在海水中游过泳的话,就会发现海水又苦又咸。
这是为什么呢?
海水中溶解了许多物质,它是一种混合物。
探究实验
在20 mL水中加入一匙蔗糖,用玻璃棒搅拌,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蔗糖颗粒逐渐减小最后消失。这是蔗糖在水中扩散,形成了蔗糖溶液。
蔗糖放进水中后,很快就“消失”了,它到哪里去了呢?
蔗糖表面的分子在水分子的作用下,逐步向水里扩散,最终蔗糖分子均一地分散到水分子中间,形成一种混合物——蔗糖溶液。
食盐溶解:
宏观:食盐分散到水中时形成了食盐溶液。
微观:Na+和Cl-扩散到水分子中间。
根据实验和经验列出下表:
物质A 物质B 搅拌后是否溶解 静置后是否分层 是否为溶液
食盐 水 溶解 不分层 是
蔗糖 水 溶解 不分层 是
硫酸铜 水 溶解 不分层 是
溶液
1.概念: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
2.特征:均一、稳定、混合物
均一是指溶液中任意一部分的组成和性质完全相同。
稳定是指外界条件(温度、压强等)不变时,溶质不会从溶剂中分离出来。
溶液
3.组成:由溶质和溶剂组成。
溶质:被溶解的物质。
溶剂: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
将碘、高锰酸钾分别溶于水和汽油
演示实验
实验现象
碘入水,几乎不溶解。
碘入汽油,溶解,溶液为棕色。
高锰酸钾入水,溶解,溶液为紫色。
实验结论
1.同种溶质在不同种溶剂里的溶解能力不同。
2.不同溶质在同种溶剂里的溶解能力不同。
这与溶质和溶剂的自身性质有关。
根据实验可以得出:
水能溶解很多物质,是一种最常用的溶剂。汽油、酒精等也可以作溶剂。如汽油还可以溶解油脂等。
在溶解时,固体溶于液体的部分才是溶液中的溶质,未溶解的固体则不属于溶液中的溶质。
溶质可以是一种物质,也可以是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但一种溶液中溶剂只有一种。
乙醇溶于水中
分组实验
实验现象
振荡前现象 乙醇和水分层
振荡后现象 均匀混合,液体不分层
静置后现象 液体不分层
结论 乙醇能溶于水
【实验结论】
同一种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不同,不同种物质在同一溶剂中的溶解性也不同。
判断溶质和溶剂的方法
状态 溶质 溶剂
气+液 气体 液体
固+液 固体 液体
液+液 无水 量少 量多
有水 非水物质 水
1.根据物质的状态来确定
判断溶质和溶剂的方法
2.根据溶液的名称来确定
溶液的名称一般是“溶质的+溶剂+溶液”,如碘的酒精溶液;若溶剂是水,溶剂的名称可以省略,如蔗糖溶液,即蔗糖的水溶液。
指出下列溶液中溶质、溶剂各是什么?
溶液 溶质 溶剂
(1)白磷的二硫化碳溶液 白磷 二硫化碳
(2)硫酸铜溶液 CuSO4 水
(3)铁与硫酸铜溶液恰好完全反应后所得溶液 FeSO4 水
(4)锌与过量稀盐酸完全反应后所得溶液 ZnCl2和HCl 水
在溶液中,溶液质量=溶质质量+溶剂质量,由于粒子间有间隔,所以溶液体积≠溶质体积+溶剂体积。
四、溶液的用途
1.物质在溶液中进行化学反应,由于接触充分,反应速率会加快。
2.当水中溶解了某种物质后,溶液的凝固点比水低,因此,可用食盐消除公路上的积雪。
3.溶液的密度一般大于水的密度,因此农业上常用一定浓度的食盐水来选种。
4.动植物对养分的吸收必须在溶液中才能进行。
随堂练习
1. 把少量下列物质分别放入水中,充分搅拌,不能得到溶液的是(  )
A.花生油 B.食盐 C.白酒 D.蔗糖
2. 下列物质溶于水能形成溶液的是(  )
A.牛奶 B.面粉 C.汽油 D.酒精
A
D
随堂练习
3. 下列有关溶液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溶液具有均一性
B.汽油可以作溶剂
C.溶液都是无色液体
D.蔗糖溶于水可形成蔗糖溶液
C
随堂练习
4. 以下饮品中属于溶液的是(  )
A.珍珠奶茶 B.奶盖咖啡 C.鲜榨橙汁 D.苏打水
5. 把少量下列物质分别放入盛有足量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可以得到无色溶液的是(  )
A.汽油 B.氯化铁 C.碳酸钙 D.氯化钠
D
D
随堂练习
6. 下列各组物质中,前者是后者溶质的是(  )
A.氯化氢、盐酸 B.生石灰、石灰水
C.铁、硫酸亚铁溶液 D.酒精、碘酒溶液
A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