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5.3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学习目标】1.学会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正确掌握计算的格式和步骤。2.通过对化学方程式中物质间质量比的分析,初步理解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质和量的关系。3.通过多层次的练习,提高学生的解题技巧,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加深学生对化学知识的认识和理解。【教学重难点】重点: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步骤和格式。难点:解题格式的规范化及化学计算设答与物理、数学的区别。【教学方法】启发诱导法、观察交流法、合作探究法。【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实验情景。想收集三瓶才收集了两瓶,怎么就没有氧气产生了呢?都已经收集四瓶了,怎么还有呢?到底取用多少克过氧化氢才能既满足实验要求又不浪费药品呢?新课学习:一、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一)复习回顾计算:磷在空气中燃烧反应中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质量比。(白磷:氧气:五氧化二磷=124:160:284)1.小结:明确在化学反应中,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质量比是成正比例关系。因此,利用正比例关系根据化学方程式中已知的一种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可出求生成物或反应物的量。(二)例题1:讲解解题方法仔细学习例题一,归纳解题步骤。例1:加热分解6.3 g高锰酸钾,可以得到多少克氧气?1.解题步骤(1)设未知量:解:设可以得到氧气的质量为x。(2)写出化学方程式:2KMnO4K2MnO4+MnO2+O2↑(3)写出相对分子质量以及已知量、未知量:2×158 326.3 g x(4)列比例式求解:2×158/32 =6.3 g/xx=0.6 g(5)简明地写出答案:答:可以得到0.6克氧气。跟踪练习1: 已知1 kg的氢气就能供一辆功率为50 KW的汽车跑大约100 km。现有18 kg水,利用适当的技术分解水产生氢气,能让这辆汽车跑多远?解:设18 kg的水分解生成氢气的质量为x。2H2O2H2↑+O2↑36 418 kg x36/4=18 kg/xx =2 kg2×100 km=200 km答:能让这辆汽车跑200 km。(三)归纳总结1.三个关键:(1)准确书写化学式;(2)化学方程式要配平;(3)准确计算式量并找准关系。2.三个要领:(1)步骤要完整;(2)格式要规范;(3)得数要准确。3.计算过程中注意事项:(1)设未知量时一定要注意质量单位,已知量和未知量单位不一致的一定要进行单位换算,单位必须一致才能计算。(2)写出方程式要注意配平,而且要注意方程式的完整,反应条件、气体和沉淀的符号要注意标明。(3)相关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写在相应化学式的下面,一定要注意用相对分子质量乘以化学式前面的系数,已知量和未知量写在相应相对分子质量的下边。(4)计算结果的小数位保留按题中要求进行,若题中没有要求,一般保留一位小数。(四)跟踪练习2导入时遗留问题:实验室要用9.6 g氧气做实验。小红同学提议利用分解过氧化氢的方法来制取氧气。那么,请你帮小红同学计算一下,至少需要准备多少过氧化氢?生成水多少?解:设制取9.6 g氧气需要过氧化氢的质量为x。2H2O22H2O+O2↑68 32x 9.6 g68/32=x/9.6 gx=20.4 g生成水的质量=20.4 g-9.6 g=10.8 g答:制取9.6 g氧气需要20.4 g过氧化氢,生成水10.8 g。(五)归纳计算题型1.已知反应物的质量求生成物的质量;2.已知生成物的质量求反应物的质量;3.已知一种反应物的质量求另一种反应物的质量;4.已知一种生成物的质量求另一种生成物的质量。(六)讲解例题例2:汽车尾气排放出的气体主要有NO和NO2,它们会污染环境,可用氨气(NH3)除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H3+NO+NO2 2N2+3H2O。若反应后得到56 g N2,则理论上消耗NH3多少克?解:设理论上消耗NH3的质量为x。2NH3+NO+NO2 2N2+3H2O34 56x 56 g34/x=56/56 g,解得x=34 g答:理论上消耗NH3的质量为34 g。(七)有关不纯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计算纯物质的质量 = 不纯物质的质量 ×纯度(即:质量分数)例3:高温煅烧含杂质10%的石灰石(主要成分为CaCO3)100吨,可得生石灰(CaO)多少吨?解:设可得生石灰质量为x。CaCO3 CaO + CO2↑100 56100t×(1-10%) x100/56=100t×(1-10%)/xx =50.4 t答:可得生石灰50.4吨。(八)关于质量和体积间的换算质量 = 密度×体积;体积 = 质量÷密度例题4:氢气是理想的高能燃料,其燃烧产物对环境无污染。若充分燃烧8 g氢气,在标准状况下,最少需要氧气多少升(标准状况下氧气的密度约为1.43 g/L)?解:设需要氧气的质量为x。2H2+O22H2O4 328 g x=x==64 g氧气的体积为 64 g÷1.43 g/L≈44.8 L答:需要氧气的体积为44.8 L。跟踪练习3:足量的镁带在标准状况下与11.2升的氧气(密度为1.43 g/L) 充分燃烧,可以生成多少克氧化镁?解:m= ρv = 1.43 g/L×11.2 L≈16 g设可生成氧化镁的质量为x。2Mg+O2 2MgO32 8016 g x32/16=80/xx=40 g答:充分燃烧后可生成氧化镁 40 克。课堂练习: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及2Mg+O22MgO的反应方程式,下列各组数据依次为m(Mg)、m(O2)、m(MgO)的质量,其中正确的是( )A.2 g、3 g、5 g B.3 g、2 g、5 g C.1 g、4 g、5 g D.4 g、1 g、5 g【答案】B【解析】镁、氧气和氧化镁的相对质量比是48:32:80。同时约去16后是3:2:5,故选B。2.根据化学方程式:3A+3B=C+4D,68克的A能与40克的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24克的C,若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36,则D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A. 408 B. 68 C. 126 D. 50【答案】C【解析】解:设D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为x,反应生成D的质量为:68 g+40 g﹣24 g=84 g,3A + 3B = C +4D408 4x68 g 84 g408/68g=4x/84gx=126 故答案为:C。3.实验室中用石灰石(主要成分是CaCO3)与稀盐酸制CO2,发生的反应为:CaCO3+2HCl = CaCl2+H2O+CO2↑请你计算,50 g CaCO3与足量的稀盐酸完全反应,理论上可制得CO2多少克?解:设理论上可制得CO2的质量为x。CaCO3+2HCl=CaCl2+H2O+CO2↑100 4450 g x=x==22 g答:理论上可制得CO2 22 g。4.将12.5 g混有二氧化锰的氯酸钾固体加热至质量不再减少,冷却后称量固体的质量为7.7 g。(1)反应时生成氧气的质量为 g。(2)计算反应前固体中二氧化锰的质量分数(要求写出计算过程)。【解析】(1)反应时生成氧气的质量为:12.5 g﹣7.7 g=4.8 g。故填:4.8。(2)设氯酸钾质量为x,2KClO32KCl+3O2↑,245 96x 4.8 g=,x=12.25 g,反应前固体中二氧化锰的质量分数是:×100%=2%,答:反应前固体中二氧化锰的质量分数是2%。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通过多项学习活动,学会了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掌握了计算的格式和步骤。熟练运用三个要领:①步骤要完整;②格式要规范;③得数要准确。三个关键:①准确书写化学式;②化学方程式要配平;③准确计算式量并找准关系。通过对化学方程式中物质间质量比的分析,初步理解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质和量的关系,这是解答理解题意的关键一步。通过多层次的练习,提高了解题技巧,锻炼了思维能力,加深了对化学知识的认识和理解。作业布置:完成配套课后练习。【板书设计】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的步骤(1)设未知量;(2)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3)计算相关物质的质量比;(4)标出己知量、未知量;(5)列比例式;(6)解比例式;(7)简明地写出答语。【课后反思】本节课是初中化学的一个难点,在上课过程中,不要期望过高,学生也不会一下就掌握多少,还需要在以后的教学中慢慢体会掌握。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