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修辞立其诚》名师教学设计【单元知能对标】必备知识 学科能力 学科素养 高考内容第1课 社会历史的决定性基础/恩格斯 学习理解能力:观察记忆、信息提取、分析概括、领会理解 实践应用能力:应用交际、解释推断、解决问题、策略运用 创新迁移能力:发散创新、批判赏析、内化完善 语言建构与运用 思维发展与提升 审美鉴赏与创造 文化传承与理解 1.理解主要概念 2.把握核心观点 3.厘清论述思路 4.欣赏文章的论证艺术 5.体会论说类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严密性第2课 改造我们的学习/毛泽东 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 /毛泽东第3课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光明日报》特约评论员第4课 修辞立其诚/张岱年 怜悯是人的天性/卢梭第5课 人应当坚持正义/柏拉图【课文内容分析】一、层次、结构、内容全文可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 1—5段):首先根据《易传》原文来确定孔子“修辞立其诚”的原意,即发言著论写文章,要“坚持真实性原则”。第二部分( 6—10段):辨析追求真理时如何处理客观性与主观性,提出“修辞立其诚”在今天社会主义的学术语境下,应该是端正学风要遵循的首要原则,要以唯物主义的方法追求真理。第三部分(11段):总结并再次肯定“修辞立其诚”是一个唯物主义的重要原则,而唯物主义是科学研究的基础。二、总体写作特色多种论证结构。比如本文把层进式、总分式、并列式三种方式结合起来。引证法的使用。比如本文多处运用引用论证的方法来进行论证:文章开头引用《易传·文言》中的“修辞立其诚”这句话,引出全文的中心论点。文章第7段引用《管子·心术上》中的“因也者,无益无损也……因也者,舍己而以物为法者也”,论证认识客观世界要舍弃自己的主观偏见,力求认识外物的本来面目。文章第9段引用《汉书·儒林传》中经师辕固曾对公孙弘说的“务正学以言,无曲学以阿世”,告诫人们不要说假话以讨好时尚。总之,引用古言,既充分论证了文章的中心论点,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又丰富了文章内容,增强了文章的文化底蕴。“修辞立其诚”是孔子在《周易·文言》中的一句话,虽然其内涵有多种解说,尚无定论,但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求修辞者持中正之心,怀敬畏之情,对自己的言辞切实承担责任,采用恰当的方式进行表达。简而言之,就是怀真诚之心,发出来自心灵的声音,讲真话。说真话,发出心灵的声音,它实际就是充分表现心灵探索的深度,构建灵魂的高度,并发散情感的温度,书写出时代生活的复杂性和可能性。二、总体写作艺术特色1.本文主体部分以批驳为主,先破后立,边破边立,逻辑严密,环环相扣,具有浓厚的思辨色彩。2.论证方法上,综合运用举例论证、对比论证、类比论证等多种论证方法。三、教学优势可与前一篇文章《修辞立其诚》进行对比阅读,以此加深对文意及其独特论证方式的理解。《修辞立其诚》属于立论文,开篇引用《易经·文言》中的“修辞立其诚”并加以阐释,然后又引用庄子中的话对“诚”的含义进行阐释,由此提出中心论点。《怜悯是人的天性》属于驳论文,作者先比较自然状态中的人和文明社会中的人的不同特点,然后批驳霍布斯的错误观点,在此基础上提出“怜悯是人的天性”这一中心论点。【学情整体分析】两篇文章都有很强的思辨性,高中学生在学习两篇文章之前有了一定的科学文化论著阅读功底,但是选文有一定的思想深度,且内容兼有中外,观点深邃,批判性强,因而在学习的时候未免感觉枯燥,对有些内容的理解也存在障碍。如何理解作者提出观点的方法,并以客观冷静的态度讨论问题是学生需要解决的难题。与此同时,结合文章的多种论证方法和技巧,提升自身思维的思辨性和深刻性,通过学习两篇文章来提升观点说服力也是学生学习的重点。学情补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教学活动准备】一、任务专题设计自读感知 厘清思路探究思考 品味特色围绕问题 深人文本二、教学目标设计1.梳理文章的论述思路,学习举例、引用等论证方法,体会严谨准确、简易朴实的语言特色。2.深入理解文章观点的社会现实意义,从中得出启示启发。3.鉴赏文章的论证美和逻辑美。三、教学策略设计首先让学生初读文本,对文章内容进行初步感知;其次是梳理文章结构,抓住作者主要观点;第三步对文本进行深人思考并学习作者的论证特色;最后提供素材,让学生学会运用课堂所学的论证技巧进行写作。本篇文章的学习要求学生能概括观点,表达自身认识,深化对文章基本观点的理解。四、教学方法建议自主赏析教学法、合作探究教学法、讲练结合教学法,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教学重点难点重点:鉴赏语言的严密性、准确性。难点:理解文章主旨,提升人文素养。六、教学材料准备多媒体课件【本课目标和核心素养落实】语文核心素养和本课目标对照语言建构与运用 积累与语感 了解作者的立场与历史背景,提高阅读理解社科类理论文章的能力整合与语理 分析作者的行文思路,把握课文的行文思路交流与语境 参与课堂讨论,清楚表达自己的见解思维发展与提升 直觉与灵感 领会文章的理论价值,把握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方法联想与想象 实证与推理 尝试用亲身经历审视文章观点及秉持的价值观念批判与发展 阅读时抓住主要概念,把握核心观点,厘清论证思路审美鉴赏与创造 体验与感悟 体会语言的严密性、准确性欣赏与评价 文章的深度分析,如思路、语言、论证手法等表现与创新 独特的论证思路文化传承与理解 意识与态度 思考作者观点对我们立身处世的启发意义选择与继承 包容与借鉴 辩证分析作者的观点,深化理论对所学理论和社会生活的认识关注与参与 提升具体情境中的语言运用能力七、课时建议:1课时修辞立其诚/张岱年【教学活动设计】教学导入导入语一:情何以动人 唯有真;人何以立世 唯有诚。“真诚”二字,是我们追求的美好情操,也是使世间变得温暖、美好、光明的一剂良药。今天,让我们一起学习《修辞立其诚》,再一次探讨这个话题。导入语二:叶圣陶说:“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作成什么文字。否则就会陷入不切实际的唯技艺论。”《易传·文言》也说:“修辞立其诚。”什么意思呢 “修辞”就是修饰词句,是写作,“立其诚”就是写文章要实在,诚实,写真话,抒真情。由此看来,文章能打动人的第一要务就是要有真情实感,要采擷生活中足以令人感动的事,用朴实率真的文字加以表现。导入语三:阅读下面的片段,谈谈你的感受。片段一:盈盈月光,我掬一捧最清的;落落余晖,我拥一缕最暖的;灼灼红叶,我拾一片最热的;萋萋芳华,我摘一束最灿的;对待朋友,我选择最和善的方式。片段二:麦收时节,天空显得非常的明净。在麦田上空,偶尔悠然地游过几朵白云。麦收时节,中午常是烈日当空。我们勤劳的父母,不得不在烈日下劳动。我是一个农家子弟。我明白我们乡下的家长们要靠田地来生活,供我们上学。他们为了子女辛勤地劳动,但没有半句怨言。在家,我常听到他们说:“只要孩子搞好了, 再苦再累,我们都愿意……”……6月5日早晨,我爸起得很早,四点多钟就起了。他临下地时告诉我说:“你再睡会儿吧!六点钟起来做饭,然后洗洗衣服,八点钟到地里给我送饭。”……当我到地里时,父亲已割了七八垄了。他脸上很多汗珠,衣服湿透了。他说:“你来,吃过了吗 我割光这一垄,再吃……”大概四五分钟吧,他割光了。他从篮子里拿出饭盆、馍头,边吃边说:“孩子,你爸没本事,明天到县城后好好休息!后天好好考,别紧张……明确第一段话,辞藻华丽,但内容空洞,只追求形式。第二段话,虽语言平淡,但感情真挚,文风质朴。写真话,抒真情是作文的基础。教学策略:导语引用名人名言分析,或以经典片段引入,提出问题,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利用其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设计意图:课前导入可通过教师声情并茂的谈话或片段引入,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热情与兴趣,提升其信息提取和领会理解的能力。教学精讲步骤一、自读感知,厘清思路1.运用批注方式自读全文:标出重要字词;画出表明作者观点的句子;概括文章每个自然段的意思。2.字词积累。经师:旧时讲授经书的教师。曲学阿世:学些邪门歪道的东西,以迎合时尚。顺风转舵:随着风向转换舵位。比喻顺着情势改变态度(含贬义)。哗众取宠:以浮夸的言论迎合群众,骗取群众的信赖和支持。3.文章的中心论点及其提出的方式。原文:“修辞立其诚”,是《易传·文言》的一句话。这句话虽然是两千年以前讲的,现在仍应加以肯定,仍应承认这是发言著论写文章的一个原则。概括:“修辞立其诚”是发言著论写文章的一个原则。中心论点提出的方式:开门见山,然后具体解释“立其诚”的含义,再引用庄子的话,论证首先用“真”字的是道家的观点。4.厘清文章思路。(1)厘清文章思路结构的方法:概括文章每个自然段的意思。明确第1段:提出中心论点并阐释。第2段:总说“立其诚”的三个方面的含义。第3段:“立其诚”的第一个方面的含义——名实一致。第4段:“立其诚”的第二个方面的含义——言行一致。第5段:“立其诚”的第三个方面的含义——表里一致。第6段:总说“立其诚”的重要性。第7、8段:从认识世界的角度论述“立其诚”的重要性。第9段:从端正学风的角度论述“立其诚”的重要性。第10段:从社会现实的角度论述“立其诚”的重要性。第11段:总结全文,强调“修辞立其诚”是一个辩证唯物主义的原则。(2) 概括全文的结构层次。明确第一部分(第1—5段):首先根据《易传·文言》原文来确定孔子“修辞立其诚”的原意,即发言著论写文章,要“坚持真实性”原则。然后围绕内外相成的关系,对“修辞立其诚”的含义作出解释,“‘立其诚’可以说包含三层含义:一是名实一致,二是言行一致,三是表里一致”,第3—5段分别阐述这三层含义包含的内容。第二部分(第6—10段):辨析追求真理时如何处理客观性与主体性,提出“修辞立其诚”在今天社会主义的学术语境下,应该是端正学风要遵循的首要原则,要以唯物主义的方法追寻真理。第三部分(第11段):总结并再次肯定“修辞立其诚”是一个唯物主义的重要原则,而唯物主义是科学研究的基础。5.文章的结构方式。明确全文总体来看: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层进式的结构方式。第一部分两大层次:总——分;分述的三个方面为并列式。教学策略:强化表达方式相关知识,落实思维训练,从整体上提出问题,指导探究,旨在把握作者的核心观点。训练学生从整体思考问题的习惯和能力。步骤二、探究思考,品味特色1.课文第7、8两段,阐述“学说、言论、文章”的诚伪问题,但文中却没有提到“诚伪”,作者这样写是不是偏题了 请结合文章进行分析。明确没有偏题。第7、8两段承接上文对“立其诚”三层含义的论述,为第6段“学说、言论、文章,都有一个诚伪问题”所领起。“诚伪”中的“诚”对应“立其诚”的三个“一致”,“伪”则对应其中的不一致。作者在“名实一致”中强调言辞或命题与客观实际的一致。第7段主要谈如何克服主观因素的干扰,保持“观察的客观性”,从而使人能够正确地认识世界、追求真理,在“学说、言论、文章”中做到“诚”。第8段则从主体性与客观性的关系角度,阐述了如何正确地处理二者的关系,使人拥有“对于世界的正确认识”,并进而正确地改造世界,加深对世界的认识。这也是在谈“学说、言论、文章”中的“诚”。虽然作者没有提及“伪”的问题,但作者阐述做到“诚”的必要条件,从反面理解,也就是阐述了克服或避免“伪”的必要条件。因此,虽然作者在文中并未提到“诚伪”,但内容是紧紧围绕“诚伪”而展开论述的,与“立其诚”含义中的三个“一致”(尤其是第一个“一致”)相吻合,不存在偏题之说。2.作者是一位造诣颇高的哲学家,谈论的又是一个比较抽象的理论问题,文中又引用了大量的古代典籍文献,为什么文章没有给人艰涩难懂的感觉 ( 试从文章结构、论证方法、语言风格等角度分析)明确(1)文章结构形式给人以平实感。作者思路清晰,按照提出论题和观点、分析阐释论题和观点、总结观点并指出论题重要意义这一议论文常见的思路结构写作,在写作方法和结构安排上符合大众的阅读和认知习惯,从而使文章在形式上给人以平实感,而不是给人以拒人于千里之外的高深莫测之感。(2)注重对引用的典籍文献的解释。引证法是本文的一个写作特点,显示了作者广博的学识。但作者在引用古文献之后,往往紧跟着就对文献进行通俗易懂的解释说明。如文章第7段引用了《管子·心术上》的一段话:“因也者,无益无损也。……因也者,舍己而以物为法者也。”这段话确实比较难理解,但紧跟着引文,作者解释说:“这是说,在认识外物的时候不要对于外物有所损益,力求认识外物的本来面目。”这就让读者很容易理解了。(3)语言平实,文风质朴。除了因论证的需要而引用典籍史料外,作者的语言十分平实,如作者在阐述表里一致时说:“表里一致即心口一致,口中所说的与心中所想的应该一致。如果口说的是一套,心里所想的却是另一套,是谓说假话,是最明显的不诚。”语言朴素,通俗易懂,丝毫没有艰涩之感。再比如“千百年来,由于世事的错综纷繁,说真话、讲实话,却不是容易做到的”,几乎就接近口语了。学识十分渊博,却不端大学者架子,不用唬人的文风,恰恰是作者高深学术修养的一种体现。教学策略:引导学生探讨重点段落的行文思路,从论证方法、语言风格等角度探讨文章的整体风格,训练学生思维和审美鉴赏,提升领会理解和批判赏析的能力。步骤三、围绕问题,深入文本1.在“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时代,你认为“修辞立其诚”对我们有哪些方面的启发 明确观点一:从人生修养角度看,“诚”即为人处世要做到实,“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堂堂正正。张岱年在评析儒家“五常”伦理时说,“五常”之中最单纯的是“信”,“信”即诚实,说话符合事实,这是人与人交往的基本道德。当今时代,“人人都有麦克风”,人人都能自由表达自己的思想观点或情感,这就使得我们的一言一行在社会上的影响力被极度放大,诚实的、符合道义的言行会给社会带来正能量,相反,则会带来负能量。这就要求我们要比以前任何时代都能够注重自己的品德修养,开口说话,先“立其诚”,做一个诚实的人,做传播正能量的人。观点二:从著书立说来看,“修辞立其诚”就是说信念一方面要符合客观实际,另一方面要表现于生活行动之中。简而言之,“修辞立其诚”就是强调立言为文要坚持“诚”,就是说发言立论要以事实为根据,做到真实可信。诚者,实也,真也。现代所谓真,古代儒家谓之“诚”。著书立说,把自己真实的见解表达出来,乃是“修辞立其诚”的起码要求。2.这篇文章在写法上给了我们哪些有益的启示 明确层进式结构一般有两种样式:①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即围绕中心论点回答三个问题: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简称为“是为怎”的论证结构。这也是层进式论证最常用的方法。②将中心论点进行分解,分成几个分论点,这些分论点之间是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的关系,每层间可用诸如“不仅……而且……”“……况且”等表递进的关联词语过渡,同时又以此反映层次间递进的关系。课堂总结:本文基于“诚”这个核心概念进行阐释,就“立其诚”的三层含义,由修辞到为人,展开了深入的思考和阐述,进而运用唯物主义观点,对“立其诚”方面存在的问题作了分析和批判,强调做人要“说真话、讲实话”,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教学策略:本环节设置两个开放性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表达,提出自己的观点,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提升其在理解文本基础上的语言表达能力。板书设计教学策略:通过合理严谨的板书设计,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理解文章的观点和结构布局。帮助教师展开教学,也使学生能更好地理解学习。1 / 10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