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4张PPT)八年级上册历史 第五单元 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立目 录contents教材分析01学情分析02教学教法03说教学过程04板书设计05课后反思06一、教材分析1、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中国工农红军长征》选自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17课,主要讲述党中央和中央红军的战略转移即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本课通过讲述红军长征的历史原因、艰苦经过和历史意义,着重培养学生积极进取、艰苦奋斗、团结合作的精神,而长征精神的拓展也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陶冶情操,所以本课极为鲜明地体现出了历史课程人文教育核心的观点。此外,它在国共十年对峙的历史进程中具有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特殊地位,无论在本学习主题还是整个中国近现代史乃至今天,都有着重大深远的历史地位和历史意义。一、教材分析2、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红军长征的路线、以及长征过程中发生的重大事件、了解道义会议的召开及其伟大意义,探究红军被迫实行战略转移和长征取得胜利的原因。2、过程与方法:在教学过程中,以教师启发为先导,学生自主学习为主体。通过创设情境的方式,以长征路线为线素,加深对长征艰苦过程的了解。通过分析遵义会议的内容及影响,形成对历史来实的正确理解与判断。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体会红军不畏艰难、勇于献身、追求崇高理想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担当情怀,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3、教学重难点重点:1、遵义会议 2、中央红军长征的路线。难点:1、遵义会议是中共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2、继承和发扬长征精神。二、学情分析对象:八年级学生八年级学生正处于好动、爱说、好奇心强的阶段,很容易被新奇的事物所吸引,想象力极其丰富。同时,他们对红军长征的内容也有一定了解,比如小学语文课文《金色的鱼钩》、初中课文《七根火柴》等。所以在学法上,我贯彻的指导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方式展开学习,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养成勤于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三、说教法学法教法:情景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读图法学法:一、自主阅读二、合作探究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2新课探究3课堂练习4布置作业(一)导入新课设计意图:给学生情景代入感,把学生带回到那充满困难,也充满斗志的长征岁月,活跃课堂思维,有利于课堂教学。(二)新课探究1、长征的原因国民党军人数 共产党军人数 红军指挥者 战略战术 结果第一次 10 万 4万 毛泽东 朱德 周恩来 制定和执行了符合根据地特点的战略战术:如避敌主力,敌进我退,敌退我打,打敌虚弱等。红军胜利第二次 20万 3万 第三次 30万 3万 第四次 50万 7万 第五次 100万 8万 博古、李德 制定了违背根据地实际情况的”左倾”冒险主义方针和政策。红军失败指导学生看教材P70大字内容,结合表格分析,回答问题: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原因?红军长征的原因?(学生举手回答)请学生归纳红军长征的原因。(学生举手回答)客观原因:敌强我弱主观原因:党中央主要领导人的“左”倾错误导致第五次反“围剿”失利。反围剿的失败,迫使红军进行战略转移,1934年10月,中央红军8万多人离开中央革命根据地,踏上了向西突围的漫漫征途。设计意图:通过表格分析,提高学生理解史料,分析史料的能力,以学生举手回答问题的方式,提高课堂活跃度。瑞金冲破四道封锁线渡过湘江渡过乌江夺取遵义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开始长征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突破腊子口1936.10会宁会师1935.10吴起镇会师请同学们模拟导游——重走长征路2.长征的路线。设计意图:通过图示法和情景创设达直观而又形象的为学生展示长征的历程,使学生从感观上直接感殳到红军长征的路程之长,对红军长征的“难” 有了初步的感受。长征路线:1934.10离开中央革命根据地(长征开始)——突破四道封锁线(生死关头)——遵义会议(转折点)——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1935.10陕北会师——1936.10三大主力会师甘肃会宁、静宁将台堡(长征结束)。小组合作讨论①背景:遵义会议前红军面临着怎样的局面?②内容:遵义会议召开的时间、地点、解决了哪些问题?③影响:遵义会议的召开有何重大历史意义?④为什么说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4.长征的胜利七律 长征 毛泽东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我这样的设计意图是再现当年红军长征所遇到的艰难险阻,以及他们所表现出的不怕困难、勇往直前的大无畏的革命净胜。同时为长征精神的升华奠定基础遵义会议(1935.1)集中全力纠正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左”的错误,肯定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选举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取消博古、李德的军事最高指挥权。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遵义会议会址遵义会议会议室我这样的设计意图是便于学生从整体上把握知识,让学生通过思考问题,交流讨论,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使难点的突破水到渠成。5.长征的意义(1)艰苦卓绝的长征,锻炼和考验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留下了光荣的革命传统。(2)长征的胜利,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推动了革命形势的发展。6.长征精神红军长征史上一组令人惊叹的数字红一方面军翻越山脉18座,跨越大河48条,历经11省25000里;长征途中,红军穿越数十年来没有一支军队经过的少数民族聚居区,突破国民党中央军和10个地方军阀武装的围追堵截,几乎每天都有一次遭遇战。红军三大主力在长征中牺牲的营以上干部超过数百人,牺牲的战士就更多了。红军过草地时,一次就有七八百红军战士饿死在草地上。不怕牺牲、前仆后继的精神;勇往直前、坚韧不拔的精神;众志成城、团结互助的精神;百折不挠、克服困难的精神。坚定理想、充满信心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新长征精神(三)课堂练习 请根据长征路线给这些图片重新排序①飞夺泸定桥②吴起镇会师③爬雪山④会宁会师⑤长征第一渡⑥遵义会议(四)布置作业1、完成学生手中资料《名校课堂》中本课的练习。(全班同学都必须完成)2、写一篇历史小作文《我的长征感言》(成绩较好及有兴趣完成的同学自主完成)我这样的设计意图是考虑到我校学生认知水平和发展趋势参差不齐,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水平选择合适完成,有利于学生进步。四、板书设计五、课后反思1、通过多媒体教学,图片视频相结合,对学生有极强的吸引力,使学生学得积极主动,收到了良好的学习效果。2、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使课堂气氛活跃,性格内向不善于表达的同学也开始大胆提出自己的想法,体现了主动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新课标精神。3、不足之处:高估了学生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在讨论、交流“遵义会议为什么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的活动中学生的理解达不到我所想要的高度。所以在今后的教学设计中,我会注重培养学生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采取适当的教学方法,争取取得满意的教学效果。谢谢观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