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学校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思想政治试题(PDF版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河南省学校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思想政治试题(PDF版含答案)

资源简介

高一政治参考答案、提示及评分细则
1.D原始农业的出现,是人类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印证,说明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进一步提高,②④符合题意;工具是
打制还是磨制是区分新、旧石器时代是主要标志,①不选:原始农业的出现是原始社会生产力进步的体现,未体现生产
关系的变化,③不选。
2.A原始社会平均分配保证了氏族成员的生存与发展,这说明平均分配推动原始社会的发展,适应原始社会的生活状
况,①②符合题意:材料未体现平均分配挫伤劳动者生产积极性,未体现平均分配制约原始社会生产力发展,③④不选。
3.B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出现,奴隶制走向崩遗,被封建制取代,这说明生产力发展引起生产关系的变更,生产工具的更
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①④符合题意;封建制的产生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②不选;③材料未体现,不选。
4,B诗句中描述的农民的悲苦生活,说明封建社会是人压迫人、人剥削人的社会,产生这种现象的根源是封建土地所有
制,①④符合题意;材料未体现封建社会代替奴隶社会是人类的进步,②不选;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农民受苦的根源,
③错误。
5.C材料体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是依靠血腥暴力和残酷掠夺建立起来的,C符合题意;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是人
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违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说法错误,A不选:生产关系表现是多方面的,B说法绝对,不选:
D说法正确,但材料未体现,不选。
6,B重农抑商政策巩固了明清封建统治,使社会经济活力受到压抑,体现了近代我国封建制度阻碍了社会的进步和发
展,说明该政策阻碍了我国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和发展,①④符合题意;②“根本上”表述绝对化,不选:材料未体现我国
近代落后的生产力状况,③不选。
7.D资本主义社会的供求失衡是产生经济危机的重要因素,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是危
机爆发的根本原因,③④正确,符合题意:经济停滞、居民生活水平下降是产生危机的表现,不是原因,①不选;企业内部
生产的有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是危机爆发的直接原因之一,②错误。
8.A商业危机期间很大一部分已经造成的生产力被毁灭掉,在危机期间发生一种在过去一切时代看来都好像是荒唐现
象的社会瘟疫,这从侧面说明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资本主义制度腐朽性的一面,①③符合题意;材料未涉及资本主义
阶级对立的原因,②不选;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④错误。
9.C空想社会主义者欧文的失败是因为未找到社会变革的正确途径,未找到建立新社会的强大力量,②④符合题意;空
想社会主义者设计了未来社会的美好蓝图,这是其积极的方面,不是失败的原因,①不选:空想社会主义者主张阶级调
和,③不选。
10.D1845年~1846年,马克思、恩格斯合作撰写了《德意志意识形态》,第一次比较系统地闸述了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
理,①错误;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使社会主义实现了由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②错误:③④正确,符合题意。
11.C①“总和”说法错误,不选;马克思主义是在实践中不断地丰富、发展和完善的无产阶级的思想体系,这说明马克思
主义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②正确:马克思主义是关于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全人类彻底解放的学说,这说明马克思
主义是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③正确;马克思主义指引着人民改造世界的行动,“提供具体方案”说法错误,④不选。
12.D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结合新的实际丰富和发展毛泽东思想,提出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一系
列重要思想,这表明毛泽东思想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行动指南,是中国共产党人集体经验和智慧的结品,③④符合
题意:毛泽东思想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一部分,材料强调社会主义建设时期,①②不选。
13.C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是中国人民在数亡图存斗争中顽强求索的必然产物,这说明
党的成立是历史和人民的必然选择,①正确,不合题意: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的标志,②错误,符合题意;新
中国的成立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③错误,符合题意:党的成立得益于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
动的紧密结合,①正确,不合题意。
14.D图片反映的是新中国成立这一历史事实,新中国成立彻底改变了中国人民受剥削受压迫的社会地位,实现了中国
从封建专制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③④符合题意:此时,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尚未确立,①不选;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
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世界范围内的第一次成功实践,②不选。
15.B材料强调三大改造是我国过渡时期的核心任务,是社会主义革命的重要举措,①④当选;材料不涉及我国阶级结构
问题,三大改造之后,才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②③不选。
16.C中共八大正确把握了当时社会面临的主要任务,科学阐述了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②④符合题意:1953年底,
【高一政治参考答案第1页(共2页)】高一政治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答題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
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
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題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
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4.本卷命题范围:部编版必修1全册。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
要求的。
1.原始农业系由采集、狩猎逐步过渡而来的一种近似自然状态的农业,属世界农业发展的最初阶段。大
约在距今12000年前,中国的新石器时代早期阶段出现了原始农业的雏形,进人原始农业的重大技术
突破是驯化野生植物和动物,标志是稻谷和陶器的出现。原始农业的出现
①是区分新、旧石器时代的主要标志
②是人类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印证
③体现了原始社会生产关系的变化
④说明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进一步提高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平均分配是原始人在社会实践活动中自然形成的约束行为。在原始社会,原始人把平均分配作为共同
遵守的原则,即使是氏族部落的首领也不能干涉。这种分配原则不仅能够照顾到老幼病残等不能从事
生产劳动的氏族成员,也保证了其他氏族成员的生存与发展。由此可见
①平均分配推动原始社会的发展
②平均分配适应原始社会的生活状况
③平均分配挫伤劳动者生产积极性
④平均分配制约原始社会生产力发展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3.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476年的春秋时期,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由于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出现,私
田增多,使得以奴隶制国有土地为基础的井田制逐步瓦解,奴隶制走向崩溃,被封建制取代。材料表明
①生产力发展引起生产关系的变更
②封建制的产生是生产关系发展的结果
③奴隶制是阻碍社会进步的重要因素
④生产工具的更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4.“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荣枯咫尺异,惆怅难再述”;“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
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下列对材料中现象的解读,正确的是
①封建社会是人压迫人、人剥削人的社会
②封建社会代替奴隶社会是人类的进步
③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是农民受苦的根源
④这种现象产生的根源是封建土地所有制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高一政治第1页(共6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