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2张PPT)第3课 现代食物的生产、储备与食品安全高二(选必2)—统编版—历史—第一单元【课标要求】了解现代农业、渔业发展过程中,人类在食物生产、储备等方面的进步,认识消除饥饿和食品安全在人类历史上的重大意义。【学习重点】了解食物生产的现代化的表现。【学习难点】认识消除饥饿和食品安全在人类历史上的重大意义。第3课 现代食物的生产、储备与食品安全第3课 现代食物的生产、储备与食品安全一、食物生产的现代化二、食物储备技术的进步三、消除饥饿与食品安全一、食物生产的现代化(一)背景:1. 工业革命的推动 2.科学技术的进步(二)发展进程时间 发展进程工业革命后20世纪中叶20世纪下半叶以来请同学们根据教材梳理食物生产现代化的发展历程?机器生产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现代农业:是在现代科学基础上,以现代工业化为主要特征,用现代组织管理方式经营的社会化、商品化的农业。传统农业:在自然经济条件下,采用人力、畜力、手工工具等为主的手工劳动方式,靠世代积累下来的传统经验发展,以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的农业。传统农业现代农业区别:农具动力、生产技术、生产目的、生产单元一、食物生产的现代化时间 发展进程工业革命后 机器生产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20世纪中叶20世纪下半叶以来(二)发展进程以机械化、集约化、产业化为主要特征的现代农业在欧美发达国家普遍建立一、食物生产的现代化(二)发展进程农业机械化是农活操作由使用人力、畜力转移为使用机械,手工劳动被机械操作所取代的过程。农业集约化是指在一定面积的土地上投入较多的劳动、资金和技术,以期取得较多的单位面积产量,又能减少每单位产品劳动耗费的一种农业经营方式。农业产业化是指以市场为导向,实现种植加工、产供销、农工商一体化经营的经济运行方式。一、食物生产的现代化时间 发展进程工业革命后 机器生产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20世纪中叶20世纪下半叶以来(二)发展进程以高科技为基础的设施农业有了突破性进展以机械化、集约化、产业化为主要特征的现代农业在欧美发达国家普遍建立一、食物生产的现代化(三)表现:1.农业生产的机械化、自动化不断提高铧式犁播种机收割机农用机器人一、食物生产的现代化(三)表现:2.育种技术不断创新美国 1930年利用杂交技术培育出玉米新品种,亩产量350千克墨西哥 1941年培育出小麦新品种,亩产量达250千克菲律宾 20世纪60年代培育出杂交水稻中国 2014年中国超级杂交水稻亩产突破1000千克,创造世界纪录提高了粮食作物单位面积产量,为人类消除饥饿作出了突出贡献一、食物生产的现代化(三)表现:3.生产经营日益规模化、集约化大型农场水产养殖现代化养鸡场二、食物储备技术的进步领域 古代 现代 意义粮食储存 储存:地窖、陶器 功能:防鼠、防盗、 防潮、防水、保鲜 美国:机械通风储粮 中国:机械制冷低温储藏 技术,粮仓容量大, 自动化、智能化水平食品保存 食品运输 请同学们根据教材梳理食物储备技术的发展演变过程?二、食物储备技术的进步现代粮仓这是位于辽宁沈阳的国家储备粮仓。粮仓是储存粮食的专用建筑物,是粮食储备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粮仓是指运用现代化技术手段建设、管理运营粮食储藏仓库。现代粮仓的式样主要有房式仓、筒仓和地下仓等类型。本图为筒仓式的现代粮仓,采用钢筋混凝土或钢结构作为仓壁材料,具有密闭性好、机械化与自动化程度高、容量大且占地少、性价比高等优点。二、食物储备技术的进步领域 古代 现代 意义粮食储存 储存:地窖、陶器 功能:防鼠、防盗、 防潮、防水、保鲜 美国:机械通风储粮 中国:机械制冷低温储藏 技术,粮仓容量大, 自动化智能化水平 为粮食安全提供了储存性保障,大大增加了食物供给,丰富了人们的饮食生活。食品保存 方法:腌制、风干、自然界中的冰 速冻食品、冷冻设备、冷冻食品包装技术、家用冰箱、冰柜 食品运输 冷链物流 古代食物储备技术与现代食物储备技术有何区别?经验积累科技发展材料一 世界银行统计资料显示,1982一1984年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发生严重旱灾,波及36个国家1.87亿人口,整个地区至少缺粮1840万吨。因旱灾死于饥饿的人口逾百万,直接受到饥饿威胁的人口有3000多万。——《普通高中教科书历史选择性必修2》材料二 农业现代化大大地丰富了食品供应,但也产生了一些负面作用。化肥、农药的过度使用造成土壤污染,它们通过食物链进大农作物和禽畜体内。禽畜饲养中过度使用抗生素,也造成食物污染,危害人体健康。在食品加工过程中,过度使用食品添加剂,甚至违法使用危害健康的添加剂,导致食品安全事件频发。——《普通高中教科书历史选择性必修2》根据材料,当前人类社会有哪些不容忽视的粮食问题?三、消除饥饿与食品安全材料一世界银行统计资料显示,1982一1984年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发生严重旱灾,波及36个国家1.87亿人口,整个地区至少缺粮1840万吨。因旱灾死于饥饿的人口逾百万,直接受到饥饿威胁的人口有3000多万。——《普通高中教科书历史选择性必修2》材料二 农业现代化大大地丰富了食品供应,但也产生了一些负面作用。化肥、农药的过度使用造成土壤污染,它们通过食物链进大农作物和禽畜体内。禽畜饲养中过度使用抗生素,也造成食物污染,危害人体健康。在食品加工过程中,过度使用食品添加剂,甚至违法使用危害健康的添加剂,导致食品安全事件频发。——《普通高中教科书历史选择性必修2》消除饥饿食品安全量质粮食安全1974年1月联合国粮农组织第一次世界粮食首脑会议,将“粮食安全”定义为“保证任何人在任何时候都能得到为了生存和健康所需要的足够粮食。”——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新兴大国的竞争力升级战略》粮食安全问题产生的原因有哪些?三、消除饥饿与食品安全2.遭受饥饿和贫困折磨的人数现已逾10亿,这一事实让我们感到震惊。……粮食安全、农业和农村发展方面长期投资不足所产生的影响,又因近期粮食、金融和经济危机等因素而雪上加霜。4.从现在起到2050年,为养活预计超过90亿的世界人口,农业产量估计需增长70%。……粮食不应当用作施加政治和经济压力的手段。我们重申国际合作和团结的重要性并要避免采取与国际法和《联合国宪章》不一致并可能危及粮食安全的单方面措施。我们呼吁开放市场,这是全球粮食安全对策的重要内容。5.气候变化给粮食安全和农业部门增加了严重风险。其预期影响特别给发展中国家,尤其是最不发达国家的小农,以及已处于弱势地位的人口带来危险……——《世界粮食安全首脑会议宣言》(2009年11月16日)对农业的投资不足国际政治经济问题人口急剧增长经济危机全球环境与气候变化我们应该如何应对粮食安全问题?三、消除饥饿与食品安全我想,解决粮食安全问题首先依靠各国自身努力,加大农业生产投入,提高农业技术水平,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粮食产量。与此同时,粮食安全作为一个全球性问题,需要国际社会各方加强合作,共同努力应对挑战。国际社会应在尊重发展中国家主权的前提下,在资金、技术等方面加大对发展中国家的支持,推动多哈回合谈判取得积极成果,建立公平合理、持续稳定的国际农产品贸易秩序,完善粮食治理体系,建立有效的全球粮食安全保障体系。此外,国际社会还应统筹兼顾,采取综合手段处理好粮食安全与经济增长、社会进步以及气候变化、能源安全等的关系,以实现粮食安全的可持续发展。——卢沙野:《粮食安全事关国计民生》,齐建华、[法]莫里斯·包和帝主编:《世界粮食安全与地缘政治》一是提高粮食产量,充分利用最新科技成果提高粮食生产水平。二是加强国际合作,建立有效的全球粮食安全保障体系。三是国际社会需要统筹兼顾,综合处理好粮食安全与经济增长、社会进步以及气候变化、能源安全等的关系。我们应该如何应对粮食安全问题?三、消除饥饿与食品安全1945年成立的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多次召开世界粮食安全首脑会议,制定粮食安全行动计划,为人类共同消除饥饿统筹资源。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徽标1996年中国发布了《中国的粮食问题》白皮书,提出立足国内资源,实现粮食基本自给的方针,并制定了一系列保障粮食安全的法律法规。2009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用法律手段确保食品安全,此后又对食品安全法进行了修订。课堂小结现代食物的生产、储备与食品安全食物生产的现代化食物储备技术的进步粮食安全农业生产机械化、自动化育种技术创新、生产科学化生产经营规模化、集约化粮食储备技术的演变粮食冷藏技术的发展消除饥饿问题食品安全问题谢谢!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