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55张PPT)人教新课标历史与社会八上期末复习系列考点16:了解汉唐盛世文化的概况,列举宋元农牧文化交融的事例(a)考点16:了解汉唐盛世文化的概况,列举宋元农牧文化交融的事例(a)考点16是讲汉唐、宋元时期我国的文化发展。汉唐既称盛,在文化发展上也是我国的一个发展高峰;宋元时期不同于汉唐时期的一个重要特点是汉族政权与几个少数民族政权并存,在文化上表现出与汉唐时期的不同特点就是农牧文化交融。中国不管在汉唐时期,还是宋元时期,都居世界发展的领先地位,文化是其中极其重要的一个表现方面,学生不仅要了解汉唐盛世在文化上表现在哪些方面,还要知道宋元农牧文化交融的事例。1.汉唐盛世文化(1)史学——《史记》《史记》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一部史学巨著。它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约三千年的主要史事。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学价值)《史记》体例完善,史料翔实,叙事简洁,文笔生动,成为后世编写史书的典范。(文学价值)鲁迅先生称《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2)文学——诗歌唐代是我国古代诗歌发展的黄金时代。A.唐代诗歌繁荣的原因:社会经济的繁荣,科举制度的完善,推动了文学艺术的发展。B.代表人物:李白——“诗仙”;杜甫——“诗圣”。(3)宗教:①佛教:创始人:乔达摩·悉达多 创立时间:公元前6世纪创立地点:古代印度 传入我国时间:西汉末年代表人物及事件:A.玄奘西行:玄奘是唐太宗时的高僧。为了求取佛经精义,他历经艰难到达天竺(当时印度)。写了《大唐西域记》。B.鉴真东渡:鉴真是唐玄宗时的著名僧人。先后6次东渡日本传播佛教,还将盛唐的医药、建筑、雕塑、绘画等知识与技术介绍到日本,受到日本人民的尊敬。②道教:道教产生于东汉末年,尊老子为教主,宣扬通过修身养性和炼丹服药,可以长生不老。唐玄宗曾亲自为道教经典《道德经》作注,把它列为诸经之首。司马迁和《史记》《史记》书影司马迁 西汉人②文学价值:文笔简洁,语言生动,具有强烈的感染力,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在中国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1)内容: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时代到汉武帝时期,共三千多年的历史。(2)体例: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3)价值:《史记》对后世史学和文学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影响。①史学价值:体例完善,史料翔实,观点进步,力求实事求是,成为后世编写史书的典范。其首创的纪传体编史方法为后来历代“正史”所传承。鲁迅称赞《史记》:“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我们应该如何多角度认识他对《史记》的评价呢?《史记》是一部伟大的史学著作。《史记》也是一部不朽的文学著作。思维拓展1、表现:唐代是我国古代诗歌发展的黄金时代。今天,我们依然能够读到唐朝两千多位诗人的近五万首诗歌。唐诗内容丰富,风格多样,才华横溢的诗人层出不穷。唐朝诗歌的繁荣李白杜甫王维李商隐白居易张九龄2、繁荣原因:唐代社会经济繁荣,科举重视诗赋,推动了文学艺术的发展。或问唐诗何以胜我朝?唐以诗取士,故多专门之学,我朝之诗所以不及也。——严诩《沧浪诗话·诗评》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杜甫 《忆昔》科举考试重视诗赋唐代社会经济繁荣望庐山瀑布李白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春望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骚更短,浑欲不胜簪。杜甫李白“诗仙”“诗圣”3、代表人物:◆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李白名句◆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一片花飞减却春,风飘万点正愁人。”◆“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杜甫名句佛教的传入1、佛教产生的时间。2、佛教的创始人。3、佛教的起源地。4、佛教的教义。温故知新古印度中亚中国佛教的传入公元1世纪(西汉末年)古印度白马寺被誉为“中国第一古刹”,位于古都洛阳城东十二公里处 ,是佛教传入中国后由朝廷兴建的第一座寺院,距今已有1900多年的历史。东汉永平七年,明帝遣使赴西域拜求佛法。永平十年,天竺高僧摄摩腾、竺法兰应汉使之请,以白马驮载佛经、佛像同返国都洛阳。翌年,明帝昭命于雍门外兴建寺院,为铭记白马驮经之功,命名为白马寺。中国第一座佛教寺院河南洛阳白马寺道教的兴起道教教主——太上老君道教创始人——张陵老子神化老子既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又是道教的教主。道家学派是一种思想学术流派;道教是一种宗教。神仙方术炼制丹药修身养性得道成仙长生不老玄奘西行①原因:②经历:玄奘是唐太宗时的高僧,他在研习佛教经典时,感到说法纷纭,无法解答,于是产生了去天竺求法的念头。天竺在地理范围上大致相当于今天的印度半岛。玄奘历经艰难到达那里,在天竺游历17年,遍访有名的佛教寺院,并在佛学最高学府那烂陀寺游学,成为著名的佛学大师。那烂陀寺遗址③回国:贞观后期,玄奘携带大量佛学经典回到长安。④成就:a.精通梵文、汉文,翻译了许多佛经。b.根据西行见闻写成《大唐西域记》,记述了西域和天竺的佛教、历史、地理、风土人情等,是研究中亚、印度半岛等地历史和佛学的重要典籍。鉴真东渡①时间:唐玄宗时。②经过:受日本僧人邀请,鉴真前后五次率众渡海去日本,均告失败。后来,鉴真双目失明,但他矢志不渝,第六次东渡成功,受到日本天皇的隆重欢迎。③贡献:鉴真留居日本十年,除传播佛教外,还将盛唐的医药、建筑、雕塑、绘画术和知识介绍到那里,成为中日文化交流史上的一段佳话。日本康招提寺内的鉴真塑像位于日本奈良,为日本著名古寺。由鉴真及其弟子设计、建造、完成。整个建筑深受中国盛唐建筑风格影响。唐招提寺学习佛经传授佛法天竺为中日文化交流做出贡献日本为中印文化交流做出贡献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百折不挠﹑开放进取玄奘西行鉴真东渡“玄奘西行”“鉴真东渡”对比表贡 献到达地方目 的优秀品质玄奘与鉴真的功绩比较同:致力于佛教的传播,为佛教的传播作出了突出的贡献。异:玄奘到印度求取佛经,将印度佛教文化带回中国,《大唐西域记》记述了天竺的佛教、历史、地理与风土人情。鉴真是将中国的佛法、医药、建筑、 雕塑、绘画等传到日本。(1)宋元时期游牧文化的代表:契丹的辽;党项族的西夏;女真族的金;蒙古族的蒙古国。(2)宋元时期农耕文化的代表:汉族的宋。(3)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在相互征战与和议中碰撞、融合的事例:①政治上:契丹族(辽)、党项族(西夏)、女真族(金)、蒙 古族(元)等游牧民族仿效中原汉族的政治制度、典章制度和科举制度。②经济上:游牧民族仿效汉族赋役制度,从事农业生产。③文化上:契丹、西夏文字都是参照汉字创造的,在字 形、结构上都跟汉字很相似。2.农牧文化交融西夏辽北宋西夏金南宋北宋与辽政治:经济:文化:辽设置南、北面官;效仿中原制度;制定成文法……辽注意减轻赋税,奖励垦荒;学习汉族的农业技术;手工业高度发展;双方边境贸易发展……效仿中原开设科举;创制契丹文字;制定成文法;广建佛塔;契丹的服饰、乳酪等饮食文化传入中原;通婚……北宋与西夏政治:经济:文化:效仿汉法制度,行中原法令……西夏人学习汉人先进的农业技术;榷市中的贸易往来;西夏手工业高度发展……西夏重视儒学教育;效仿中原开设科举;用汉文铸造钱币;创造西夏文字;……西夏铜牛西羌之俗,岁时以耕稼为事,略与汉同。——《续资治通鉴长编》西夏贡米辽瓦当西夏瓦当夏仁宗天盛时期(1149—1169)修订的法典《天盛改旧新定律令》中,规定设立的国家手工业管理机构,有刻字司、造案司、金作司、绢织院、首饰院、铁工院、木工院、造纸院、砖瓦院。西夏剑契丹矛西夏冶铁图辽 瓷 器西夏瓷器辽钱币西夏钱币辽印章西夏印章宋代设中书、枢密、三司。(西夏)其官分文武班,曰中书,曰枢密,曰三司。 ——《宋史·夏国传》西夏中后期开始科举取士。辽“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置南、北面官。南面官设三省、六部、台、院、寺、监。辽圣宗时开始科举取士。北宋官吏服饰宣化辽墓壁画门吏图西夏贵族像契丹文字契丹大字契丹小字(辽)王鼎编纂的汉文诗集西夏文字母姨兄、弟西夏文汉文双解词语集《番汉合时掌中珠》目前所知世界上最早的活字印刷实物。西夏文《论语》残卷西夏文《孝经》残卷契丹文化对汉族文化的影响宋仁宗曾下令禁止效仿契丹人穿衣。宋徽宗再次下诏:“敢为契丹服若毡笠、钓墩之类者,以违御笔论。”(《宋史》卷153)契丹服饰汴京有“乳酪张家”临安有“贺家酪面”金的汉化改革1、背景:宋金议和之后,金朝占据了淮河以北地区。为加强对中原农耕地区的控制,金统治者将女真人大规模迁至中原地区,积极恢复发展农业生产,并于1153年迁都至燕京,定名中都。阅读课本P104、105,举例说明女真族受汉族文化影响的事例。汉族哪些方面受女真族的影响。(可以从政治、经济、社会生活等角度进行)中原女真人大多改用汉姓,与汉族已经没什么区别。①金朝仿造南宋改革官制,建立起一整套中央集权行政机构。②鼓励女真族与汉族通婚,在语言、服饰等方面“皆习汉风”。2、改革措施:3、结果:1.迁都到统治中心地区燕京。2.恢复发展中原地区的农业生产。2.政治上,仿照宋制建立中央集权行政机构。4.鼓励女真与汉族通婚,在语言、服饰等方面“皆习汉风。作为金朝皇帝将如何加强对中原的统治?影响:各民族进一步融合,是多民族国家形成的重要时期。蒙古(元)1271年,忽必烈建立元朝,后定都大都(今北京)元世祖忽必烈元朝的建立和统一元大都城遗址1276年,元军攻占临安,南宋灭亡1279年统一全国元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统一的封建王朝。1、忽必烈为什么要仿效汉法改制?忽必烈的改革考之前代,北方奄有中夏,必行汉法,乃可长久。故魏、辽、金能用汉法,历年最多。其他不能用汉法者,皆乱亡相继。史册具载,昭昭可见也。 国家仍处溯漠,无事论此,必如今日形势,非用汉法不宜也。——(元)许衡原文大意:考察前代,北方少数民族完全占据中原后,一定要推行汉法,才能统治长久,所以北魏、辽、金统治时间最长。其它不行汉法的少数民族政权都相继败亡。这种情况在史书上有详细记载,看的明明白白的。元朝处在漠北时,还顾不得考虑这个问题。而处在现在的形势,不用汉法就很不很不合时宜了。2、忽必烈改革的内容:(1)仿效中原王朝的政治制度,建立行省制度。中央设中书省,作为全国最高行政机构。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或“省”。(2)加强对西藏的管辖,元朝在中央设立宣政院,负责藏族地区的行政。西藏为元朝正式的行政区。(3)重视发展农业,多次下令禁止蒙古贵族圈占农田作牧场,推广棉花的种植,使北方农业得到恢复和发展。材料:据史书记载,自东汉末年以来,西部和北部周边的少数民族不断内迁,与汉族长期杂居。少数民族的胡床、方凳、圆凳等家具传入中原,成为汉族喜爱的家具,逐渐改变了汉族的生活习惯;部分游牧族吸收中原先进的农耕文明,采用汉族的政治制 度,仿效汉族的文字……,各族人民共同生活、互相影响,中华文明绵延不绝。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说明了什么?列举两例宋元时期的相关史实加以证明。农牧文化的交融促进了中华文明的发展(或中华文明在农牧文化的融合中更加多姿多彩)。举例:①辽仿效中原王朝的政治制度统治汉人,同时革除北宋服役繁殖的弊端,减轻人民负担;②契丹王朝仿效中原王朝,模仿汉字笔画创制契丹文字;③西夏仿效中原王朝,模仿汉字结构,创制西夏文字。请不要转载!版权所有,盗版必究!21世纪教育网经纬社会思品工作室制作巩固练习考点16::了解汉唐盛世文化的概况,列举宋元农牧文化交融的事例(a)(历史与社会八上P63—67、94—96、100—106)一、选择题:1.右图所示是初三小李同学在历史复习课上作的笔记,其中“4.”后面空白处应填写的历史人物是( )A.祖冲之B.顾恺之21世纪教育网C.司马迁D.贾思勰2.史学巨著《史记》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这部巨著的体例是( )A.编年体通史 B.编年体断代史 C.纪传体通史 D.纪传体断代史3.《史记》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记传体通史,可以从书中查阅的史实有( )①商汤灭夏 ②齐桓公称霸 ③商鞅变法 ④赤壁之战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4.能够通过右图所示著作查到的史实有 ( )①秦始皇统一货币、文字、度量衡21世纪教育网②文景之治 ③蔡伦改进造纸术④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⑤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③④⑤5.被鲁迅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著作是( )图一 图二 图三 图四A.《本草纲目》 B.《史记》 C.《梦溪笔谈》 D.《天工开物》6.右图所示邮票纪念的是“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司马迁。他的著作是( )A.《史记》 B.《水经注》C.《伤寒杂病论》 D.《齐民要术》7.现在,大型手术使用全身麻醉药剂已是司空见惯、不足为奇的事情了。在世界医学史上,最早制成这种药剂的医生是( )A.扁鹊 B.华佗 C.张仲景 D.李时珍8.近来在我国一些地方发生了H7N9禽流感的感染。在防治传染病方面,我们可以参考古代“医圣”的医学著作是( ) 21世纪教育网A.《本草纲目》 B.《千金方》 C.《唐本草》 D.《伤寒杂病论》9.生活在东汉时期、著有《伤寒杂病论》一书、被后人尊称为“医圣”的是( )A.华佗 B.张仲景 C.李时珍 D.郦道元10.时下禽流感横行,板蓝根游行,板蓝根源自于《神农本草经》---作为中国第一部药物学专著一直被历代医学家所珍视,是重要的医学瑰宝。在医学界同样影响深远,被誉为“医圣”的是( )A.李时珍 B.扁鹊 C.华佗 D.张仲景11.东汉时期,我国涌现出众多优秀的科学家,他们创造了灿烂辉煌的科学成就,对世界文明产生了重要影响。以下关联错误的一项是( )A.蔡伦——改进造纸术 B.张衡——写成《九章算术》一书C.华佗——制成“麻沸散” D.张仲景——写成《伤寒杂病论》一书12.在中国古代文学发展的历史中,唐朝在文学方面表现最为突出的是( )A.词 B.小说 C.诗歌 D.戏剧21世纪教育网13.唐朝是我国诗歌繁盛的时代。写下“三吏”、“三别”,被称为“诗圣”的是( )A.李白 B.杜甫 C.白居易 D.陆游14.“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抒发了杜甫对唐都长安遭安史之乱破坏的悲怆情怀。他的诗,语言精炼凝重,艺术技巧高超,被后人称为( )A.医圣 B.书圣 C.诗圣 D.诗史15.中国古典诗词浩如烟海,诗人灿若星河。与下图诗篇的作者生活于同一时代的是( )A.杜 甫 白居易B.白居易 苏 轼C.杜 甫 李清照D.白居易 辛弃疾16.下面是唐至元之间民族政权并立的示意图,其正确的演变顺序是(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① C.③④①② D.①③④②17.“胡人有妇解汉音,汉女亦解调胡琴。”这句诗写于元末,反映了元朝( )A.统一全国,疆域辽阔 B.文化事业发展C.中外交往频繁 D.民族融合21世纪教育网二、非选择题:18.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下面的秦汉文化成就表。人物 所处朝代 主要成就或贡献造纸术数学医学21世纪教育网史学19.读右图,回答问题。(5分)(1)图中的历史人物是 。(1分)(2)他写的《 》是我国第一部通史,记述了从传说中的 到 时期的历史。(4分)20.我国汉朝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史记》是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6分)错误: 理由: 21世纪教育网21.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下表。政权名称 建立时间 建立民族 建立者 都城 与宋的重大事件辽北宋西夏金 21世纪教育网南宋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右图是我国古代两个少数民族的文字,图一是契丹文字,图二是西夏文字。材料二:至于太宗,兼制中国(指得幽云十六州后,统治区域扩及中原),官分南北,以国制(辽国固有的制度)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辽史·百官志》(1)材料一中的两种文字有什么特点?21世纪教育网(2)材料二中的“辽”是由哪个少数民族政权建立的?它的政治制度有什么特点?(3)材料一和材料二共同说明了什么问题?21世纪教育网参考答案1.C 2.C 3.C 4.B 5.B 6.A7.B 8.D 9.B 10.D 11.B 12.C13.B 14.D 15.A 16.D 17.D19.(1)司马迁(1分)(2)史记(1分)、纪传体(1分)、黄帝(1分)、汉武帝(1分)21.政权名称 建立时间 建立民族 建立者 都城 与宋的重大事件辽 10世纪初 契丹族 阿保机 上京 澶渊之盟北宋 960年 汉族 赵匡胤 东京西夏 11世纪前期 党项族 元昊 兴庆 宋夏议和金 12世纪初 女真 阿骨打 会宁 宋金议和南宋 1127年 汉族 赵构 临安22.(1)契丹文字和西夏文字的笔画、结构与汉字相似。(2)辽是契丹族建立的政权。它学习和采纳汉族的政治制度,即政治制度的汉化。(3)说明少数民族与汉族之间经济、政治、文化之间的交流和农牧文化融合程度之深。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6 页 (共 6 页) 版权所有,盗版必究21世纪教育网经纬社会思品工作室制作考点解析考点16::了解汉唐盛世文化的概况,列举宋元农牧文化交融的事例(a)(历史与社会八上P63—67、94—96、100—106)(一)汉唐盛世文化(历史与社会八上P63—67、94—96)1.汉唐盛世文化出现的原因:社会经济的繁荣;社会稳定、政治清明、统治者关注文化;科举制度的完善,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以及前代文化和外来文化的影响。2.汉唐盛世文化的概况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领域 人物 贡献史学 司马迁(西汉) 撰写《史记》。它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约三千年的主要史事。《史记》具有很高的史学和文学价值,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宗教 佛教 玄奘(唐朝) 致力于佛教的传播。为求取佛教精义,到达天竺,即今印度半岛。他带回多部佛学经典,进行佛经的翻译。还将西行见闻写成《大唐西域记》,成为研究古代印度等国家历史的重要资料鉴真(唐朝) 致力于佛教的传播。东渡日本,除了传播佛教外,还将盛唐的医药、建筑、雕塑、绘画等知识与技术介绍到日本道教 / 道教产生于东汉末年,尊老子为教主,宣扬通过修身养性和炼丹服药,可以长生不老。道教经典是《道德经》文学 李白(唐朝) 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尊称为“诗仙”杜甫(唐朝) 现实主义诗人,被后人尊称为“诗圣”艺术 书法 王羲之(东晋) 集汉魏书法艺术之大成,被后人誉为“书圣”。他的笔势“飘若浮云,矫若惊龙”。其代表作有《兰亭序》《七月都下贴》等颜真卿(唐朝) 创立了气势雄浑、形状敦厚的“颜体”。其代表作有《多宝塔碑》等绘画 顾恺之(东晋) 擅长人物画。代表作有《女史箴图》《洛神赋图》等阎立本(唐朝) 擅长人物故事画。代表作有《历代帝王图》《步辇图》等雕塑 / 云冈石窟、龙门石窟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二)宋元农牧文化交融(历史与社会八上P100—106)1.宋元时期游牧文化的代表:契丹的辽;党项族的西夏;女真族的金;蒙古族的蒙古国。2.宋元时期农耕文化的代表:汉族的宋。3.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在相互征战与和议中碰撞、融合的事例:(1)政治上:契丹族(辽)、党项族(西夏)、女真族(金)、蒙古族(元)等游牧民族仿效中原汉族的政治制度、典章制度和科举制度。(2)经济上:游牧民族仿效汉族赋役制度,从事农业生产。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3)文化上:契丹、西夏文字都是参照汉字创造的,在字形、结构上都跟汉字很相似。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2 页 (共 2 页) 版权所有,盗版必究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了解汉唐盛世文化的概况,列举宋元农牧文化交融的事例(复习课件).ppt 了解汉唐盛世文化的概况,列举宋元农牧文化交融的事例(巩固练习).doc 了解汉唐盛世文化的概况,列举宋元农牧文化交融的事例(考点解析).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