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22 光合作用的原理一、概念检测1.判断下列叙述的正误(1)光反应阶段发生在叶绿体内膜和类囊体薄膜上( )(2)高等绿色植物白天进行光反应,夜晚进行暗反应( )(3)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NADPH和ATP( )(4)光合作用产生的O2来自CO2和H2O中的O( )2.在光合作用过程中,光能最初用于( )A.CO2的固定 B.C3的还原C.水的光解 D.将淀粉分解为葡萄糖3.光合作用的光反应和暗反应依次发生在( )A.细胞质、细胞核中B.叶绿体的外膜、内膜上C.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叶绿体的基质中D.叶绿体的基质中、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上4.光合作用包括光反应和暗反应两个阶段,下列参与暗反应必需的物质是( )A.H2O、CO2、ADP B.CO2、NADPH、ATPC.H2O、CO2、ATP D.NADPH 、H2O、ADP5.晴天的中午在叶肉细胞中,CO2的产生和固定场所分别是( )①类囊体薄膜 ②叶绿体基质 ③线粒体内膜④线粒体基质A.③① B.④②C.①② D.④③二、综合迁移6.(2020·临沂高一期末)细胞中糖类的合成与分解过程如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过程①产生的能量大部分储存在ATP中B.过程①在线粒体中进行,过程②只在叶绿体中进行C.过程②产生O2中的氧来自H2O和CO2D.过程②中储存的能量来自ATP和NADPH中的化学能7.如图为叶绿体中的某种结构及其上发生的物质和能量变化,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图中的①是植物吸收的水分子B.光合作用的色素都分布在结构②上C.光能转变为NADPH和ATP中的化学能D.NADPH、O2和ATP都能用于暗反应8.下列物质转化过程在绿色植物不同活细胞中都会发生的是( )A.O2中的O转移到H2O中B.CO2中C转移到C6H12O6中C.H2O中的O转移到O2D.C6H12O6中的H转移到C3H6O3(乳酸)中9.将叶绿体悬浮液置于阳光下,一段时间后发现有氧气放出。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离体叶绿体在自然光下能将水分解产生氧气B.若将叶绿体置于红光下,则不会有氧气产生C.若将叶绿体置于蓝紫光下,则不会有氧气产生D.水在叶绿体中分解产生氧气需要ATP提供能量10.白天,叶绿体中ATP和ADP的运动方向是( )A.ATP与ADP同时由类囊体薄膜向叶绿体基质运动B.ATP与ADP同时由叶绿体基质向类囊体薄膜运动C.ATP由类囊体薄膜向叶绿体基质运动,ADP的运动方向正好相反D.ADP由类囊体薄膜向叶绿体基质运动,ATP则向相反方向运动11.用一定浓度的NaHSO3溶液喷洒到小麦的叶片上,短期内检测到叶绿体中C3的含量下降,C5的含量上升。NaHSO3溶液的作用可能是( )A.促进叶绿体中CO2的固定B.促进叶绿体中ATP的合成C.抑制叶绿体中NADPH 的形成D.抑制叶绿体中有机物的输出12.(2019·全国卷Ⅰ)将一株质量为20 g的黄瓜幼苗栽种在光照等适宜的环境中,一段时间后植株达到40 g,其增加的质量来自于( )A.水、矿质元素和空气 B.光、矿质元素和水C.水、矿质元素和土壤 D.光、矿质元素和空气13.如图是光合作用过程的图解,图中甲、乙、丙、丁表示能量或物质,①②表示过程。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甲表示____________,它可转变为储存在丙中的________________。(2)物质乙是________,美国科学家鲁宾和卡门利用同位素标记法进行探究,证明了光合作用产生的乙全部来自________。(3)物质丁是________,过程①叫作____________,过程②所需的还原剂是图中的____________。突然停止光照,短时间内叶绿体中C5的含量________(填“增加”“不变”或“减少”)。(4)写出光合作用的总反应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植物光合作用强度受多种环境因素的影响。冬季蔬菜大棚主要是通过改变________来提高光合作用强度。为提高蔬菜产量,菜农常向大棚内施加有机肥以增加________和________的供应。14.为探究适当遮光对菊花光合作用的影响,某兴趣小组将菊花幼苗分为等量的两组,对照组给予自然光照,实验组进行25%遮光,处理50天后,测定了两组菊花叶片中的叶绿素含量、胞间CO2浓度和净光合速率,实验结果如表所示。回答下列问题(整个实验过程中气孔开放程度几乎不变):处理方式 叶绿素含量/(mg·cm-2) 胞间CO2浓度/(μmol·mol-1) 净光合速率/(μmolCO2·cm-2·s-1)自然光照 93.2 302 7.2625%遮光 60.6 578 2.77(1)提取绿叶中的色素时,需加入____________以充分研磨;若要分离所提取的色素可采用________法。(2)用18O标记空气中的氧气,请用文字与箭头写出18O进入葡萄糖的过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综合表格信息,推测25%遮光后菊花胞间CO2 浓度上升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将25%遮光的菊花重新暴露在自然光照下,则短时间内菊花叶肉细胞中C5的含量将_________(填“增多”“减少”或“不变”)。三、应用创新15.(2020·山西大学附属中学模拟)如图表示某植物叶片暗反应中C3和C5微摩尔浓度的变化趋势,该植物在Ⅰ阶段处于适宜环境条件下,Ⅱ阶段改变的环境条件是降低光照强度或者降低CO2浓度中的某一项。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图中物质甲转变成乙需要消耗光反应提供的ATPB.图中Ⅱ阶段所改变的环境条件是降低了光照强度C.Ⅱ阶段甲上升是因为叶绿体中NADPH和ATP的积累D.Ⅱ阶段光合速率最大时所需光照强度比Ⅰ阶段低16.(多选)科学家提取植物细胞中的叶绿体,将叶绿体膜破坏,分离出基质和基粒,用来研究光合作用的过程(如下表,表中“+”表示有或添加,“-”表示无或不添加)。下列条件下不能产生葡萄糖的是( )选项 场所 光照 CO2 ATP NADPH C5A 基质 - + - + +B 基粒 + + - - +C 基质和基粒 - + - - -D 基质和基粒 + + - - +17.(2018·江苏高考)如图为某植物叶肉细胞中有关甲、乙两种细胞器的部分物质及能量代谢途径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1)甲可以将光能转变为化学能,参与这一过程的两类色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大多数高等植物的________需在光照条件下合成。(2)在甲发育形成过程中,细胞核编码的参与光反应中心的蛋白,在细胞质中合成后,转运到甲内,在__________________(填场所)组装;核编码的Rubisco(催化CO2固定的酶)小亚基转运到甲内,在________(填场所)组装。(3)甲输出的三碳糖在氧气充足的条件下,可被氧化为________后进入乙,继而在乙的________(填场所)彻底氧化分解成CO2;甲中过多的还原能可通过物质转化,在细胞质中合成NADPH,NADPH中的能量最终可在乙的________(填场所)转移到ATP中。(4)乙产生的ATP被甲利用时,可参与的代谢过程包括________(填序号)。①C3的还原 ②内外物质运输 ③H2O裂解释放O2④酶的合成参考答案1答案:(1)× (2)× (3)√ (4)×2解析:选C 光能被转化成ATP中活跃的化学能,同时分解水产生H+和O2。3解析:选C 光合作用的光反应发生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暗反应发生在叶绿体的基质中。4解析:选B 光合作用暗反应过程包括CO2的固定(CO2+C52C3)和C3的还原[2C3(CH2O)+C5],需要NADPH 作为还原剂和酶的催化,并消耗能量(ATP)。5解析:选B 晴天中午叶肉细胞进行有氧呼吸和光合作用,CO2的产生是在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此过程发生在线粒体基质中;CO2的固定是在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阶段,是在叶绿体基质中进行的。6解析:选D 过程①有氧呼吸产生的能量大部分以热能的形式散失,A错误;过程①有氧呼吸在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中进行,B错误;过程②光合作用产生O2中的氧只来自H2O,C错误;过程②光合作用中储存的能量来自ATP和NADPH中的化学能,D正确。7解析:选D 图中的结构表示叶绿体的类囊体。水在光下分解为H+和O2的过程发生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所以图中的①是植物吸收的水分子;叶绿体中的色素分布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色素将吸收的光能转变为NADPH和ATP中的化学能; NADPH和ATP都能用于暗反应,O2不用于暗反应,直接释放。8解析:选A O2中的O转移到H2O中发生在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因而在绿色植物不同活细胞中都会发生;CO2中C转移到C6H12O6中只发生在光合作用的暗反应过程中,所以只能在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中发生;H2O中的O转移到O2中只发生在光合作用的光反应过程中,所以只能在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中发生;C6H12O6中的H转移到C3H6O3中只发生在缺氧的能进行产乳酸的无氧呼吸的部分植物细胞中,因而绿色植物不同活细胞中不会都发生。9解析:选A 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离体的叶绿体在自然光下通过光反应能将水分解产生氧气;叶绿体中的色素既能吸收红光,也能吸收蓝紫光;水在叶绿体中分解产生氧气不仅不需要ATP提供能量,还能产生ATP。10解析:选C 光反应阶段的场所是类囊体薄膜,暗反应阶段的场所是叶绿体基质。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NADPH、ATP,暗反应为光反应提供ADP、Pi,则ATP由类囊体薄膜向叶绿体基质运动,ADP的运动方向正好相反。11解析:选B 若NaHSO3溶液促进叶绿体中CO2的固定,则CO2被C5固定形成的C3增加,则消耗的C5增加,故C5的含量将减少,C3的含量将增加;若NaHSO3溶液促进叶绿体中ATP的合成,则被还原的C3增多,消耗的C3增加,生成的C5增多,而CO2被C5固定形成C3的过程不变,故C3的含量将减少,C5的含量将增加;若NaHSO3溶液抑制叶绿体中NADPH 的形成,则被还原的C3减少,生成的C5减少,而CO2被C5固定形成C3的过程不变,故C3的含量将增加,C5的含量将减少;若NaHSO3溶液抑制叶绿体中有机物的输出,意味着暗反应中C3的还原过程变慢,生成的C5减少,而CO2被C5固定形成C3的过程不变,故C3的含量将增加,C5的含量将减少。12解析:选A 根据光合作用的过程,植物产生的有机物主要来自空气中CO2的转化,另外植株增加的质量还来自对水和矿质元素的吸收。光合作用过程中,光是光合作用进行的动力。13解析:(1)由图分析可知,甲表示光能,乙表示O2,丙表示ATP,丁表示C3,①表示CO2的固定,②表示C3的还原。光能转变为储存在ATP中活跃的化学能。(2)物质乙是O2,美国科学家鲁宾和卡门利用同位素标记法进行探究,证明了光合作用产生的O2全部来自H2O。(3)物质丁是C3,过程①叫作CO2的固定,②表示C3的还原,C3在ATP、NADPH作用下生成(CH2O),同时生成C5。突然停止光照,ATP、NADPH减少,C3还原过程减慢,C5产生减少而C5继续和CO2固定生成C3的过程不变,所以C5的含量减少。(4)光合作用总反应式为CO2+H2O(CH2O)+O2。(5)冬季蔬菜大棚主要是通过改变温度来提高光合作用强度;菜农向大棚内施加有机肥以增加无机盐和CO2的供应。答案:(1)光能 (活跃的)化学能 (2)O2 H2O (3)C3 CO2的固定 NADPH 减少 (4)CO2+H2O(CH2O)+O2 (5)温度 无机盐 CO214解析:(1)提取绿叶中的色素时,研磨过程中需要加入二氧化硅以使研磨充分。分离色素可以采用的方法为纸层析法。(2)用18O标记空气中的氧气,氧气进入细胞后参与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与[H]反应产生水,水参与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和丙酮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参与光合作用,进入葡萄糖中,所以18O进入葡萄糖的过程是氧气→水→二氧化碳→三碳化合物→葡萄糖。(3)25%遮光后菊花胞间CO2浓度上升的原因是遮光后,菊花的叶绿素含量下降,植物的光合速率下降,对胞间CO2的吸收和利用减少,但进入胞间的CO2浓度基本不变;若将25%遮光的菊花重新暴露在自然光照下,则短时间内菊花叶肉细胞中C5的含量将增多。答案:(1)二氧化硅 纸层析 (2)氧气→水→二氧化碳→三碳化合物→葡萄糖 (3)遮光后,菊花的叶绿素含量下降,植物的光合速率下降,对胞间CO2的吸收和利用减少,但进入胞间的CO2浓度基本不变 增多15解析:选D 根据题意和题图可知,物质甲是C5,物质乙是C3,Ⅱ阶段改变的条件是降低了CO2浓度。Ⅱ阶段改变的条件影响暗反应的进行,所以Ⅱ阶段光合速率最大时所需光照强度比Ⅰ阶段低。16解析:选ABC 光合作用分光反应和暗反应两大阶段,光反应在基粒上进行,需要光照;暗反应进行时需要光反应提供[H](NADPH)和ATP,需要叶绿体基质中的C5和大气中的CO2参与。17解析:(1)图中甲是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叶绿体中含有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可以吸收光能,并将光能转变为化学能;叶绿素通常需要在有光的条件下才能合成。(2)光反应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上进行,参与光反应的酶(蛋白质)在细胞质中合成后,转运到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上组装;CO2的固定发生在叶绿体基质中,催化CO2固定的酶在叶绿体基质中组装。(3)图中乙为线粒体,是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氧气充足时,光合作用产生的三碳糖可被氧化为丙酮酸后进入线粒体,丙酮酸在线粒体基质中被彻底氧化分解成CO2,同时产生[H]和ATP;有氧呼吸前两个阶段产生的[H]在线粒体内膜上参与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即和O2反应生成水,同时产生大量ATP。叶绿体中产生的过多的还原能通过物质转化合成NADPH,NADPH可通过参与有氧呼吸第三阶段产生ATP。(4)由图示可知,乙(线粒体)产生的ATP能够进入甲(叶绿体),所以在线粒体中合成的ATP可以用于C3的还原,同时还能用于内外物质的运输、酶的合成等。水的光解不需要ATP。答案:(1)叶绿素、类胡萝卜素 叶绿素 (2)类囊体膜上 基质中 (3)丙酮酸 基质中 内膜上 (4)①②④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