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高考语文作文专题复习:2022年北京冬奥会作文 小练习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3届高考语文作文专题复习:2022年北京冬奥会作文 小练习

资源简介

2023高考语文作文专题复习2
2022年北京冬奥会主题作文小练习
一、例题讲解
(2022 全国乙卷)
北京:双奥之城
2008年奥运会、残奥会 2022年冬奥会、冬残奥会
比赛成绩 中国奥运代表团名列金牌榜第一,奖牌榜第二,残奥代表团名列金牌榜第一,奖牌榜第一,均创历史最好成绩 中国冬奥代表团名列金牌榜第三,奖牌榜第十一,冬残奥代表团名列金牌榜第一,奖牌榜第一,金创历史最好成绩
群众体育 全民健身事业蓬勃发展 “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成为现实
科技亮点 世界跨度最大钢结构场馆“鸟巢”:场馆污水处理再生利用率达100% 智慧场馆和智慧服务;老板“分钟级”“百米级”精准气象预报
交通支持 全国第一条高铁京津城际铁路开通,助力奥运 京张智能高铁冬奥列车开行,全国高铁运营里程超四万公里,居世界第一
国家经济 国内生产总值:31.4万亿元(2008年) 国内生产总值:114.4万亿元(2021年)
双奥之城,闪耀世界。两次奥运会,都展示了中国体育发展的新高度,展示了中国综合国力的跨越式发展,也见证了你从懵懂儿童向有为青年的跨越。清理其中,你能感受到体育的荣耀和国家的强盛;未来前行,你将融入民族复兴的澎湃春潮。卓越永无止境,跨越永不停歇。请结合以上材料,以“跨越,再跨越”为主题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受与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得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题目解析:材料围绕“北京:双奥之城”组织信息,从两次奥运比赛成绩到两次奥运举办时的综合国力,多方面呈现体育精神、社会进步、科技创新和国家发展。北京两次举办奥运会是中国人民爱国热情的激扬展示,是新时代建设伟大成就的体现。试题以表格和数据的形式,直观呈现我国综合国力的跨越式发展,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引导学生体会奥运精神的深刻内涵,体会奥运会成功举办背后的国家力量和制度优势,将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高度统一。
写作指导:双奥的举办是我们国家战略层面的成功,也是“四个自信”的成功,尤其是文化自信的成功,2008年奥运会的开闭幕式展示的是中国五千年上下文明,2022北京冬奥会的开闭幕式则展示了独特的中国式浪漫、唯美。考生在行文之中一定要把自己融入国家的发展之中,不能单写国家的巨大变化,而是自己在成长中切身体会到的发展变化。国家的发展、跨越包含着个体的发展和跨越,凸显出个人的思考和体会。
满分作文:腾飞奋进再跨越,青春莫负盛世情
双奥之城,闪耀世界。从2008年的炎炎盛夏到2022年的融融暖冬,北京奥运如一面镜子,映照出中国体育事业和综合国力的跨越式发展。
体育事业的跨越根植于经济的腾飞、社会的发展。尼采曾言:“在需要面前,一切理想主义都是虚伪的。”百年前的“奥运三问”不仅是忧虑,还是辛酸与无奈。国力衰弱,民生凋敝,当果腹都是一种奢望时, 广大人民的身体健康尚不能保证,更何谈向极限挑战
而改革开放以来,丰衣足食的人们有条件去实现新的追求,也越发意识到“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的意义,体育事业的蓬勃发展便水到渠成了。2008年全民健身的兴起昭示了中国经济、社会的一-步跨越已然成功。2022年再次于北京燃起的奥运火炬,更是折射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再跨越——不提久负盛名的乒坛群星、跳水梦之队,就连一向小众的冰雪运动,也带动了三亿人积极参与。
综合国力的跨越来源于接力奋斗、创新进取。“人既发扬踔厉矣,则邦国亦以兴起。”脱贫攻坚,民安物阜,基建完备,福利完善,离不开平凡岗位上中华儿女孜孜不倦、兀兀穷年的奋斗:“天宫”遨游,“北斗”寰宇,“祝融”探火,“嫦娥”揽月,背后是科研人员燃尽芳华、矢志创新的奋勉。奋斗与创新是推动时代前进的动力,是国强民富的阶梯。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筚路蓝缕、百废待兴,到改革开放的创新发展、生机盎然,再到新时代的抢抓机遇、由富变强——中华儿女奋斗的脚步从未停歇,助推祖国综合国力跨越,再跨越!
名师点评:1.语言丰富,表现力强。文中运用了多个成语,引用了尼采、车尔尼雪夫斯基等人的名言,还运用了反问、排比等手法,足见生驾驭语言的功力。此外,文章长短句交替使用,错落有政,兼具节奏感和气势。
2.由果溯因,思维缜密。文章主体部分运用了由果溯因的因果论证,分别从体育事业和综合国力跨越发展的推动力两个方面探究了中国之所以有所跨越的根源,彰显了思维的深刻性。
满分作文:跨越千难万险,共襄盛世安澜
2008,流光溢彩殊未阑;2022,如诗如画谱新篇。十四载光阴,时代崭新,跨越不止。
两次奥运会,两次跨越,展现了中国体育发展的新高度,中国以绝代风华惊艳世界。感慨于斯,吾辈青年当负起“再跨越”的历史重任,以自信自强之魄力,笃行不息之行动,以身许国之情怀,跨越千难万险。
“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实现再跨越,需自信自强。回望冬奧,冰雪凝芳华,自信增辉明。“但闻尘飞战鼓急,一踏冰雪意气生”,冬奥赛场上的运动健儿,带着豪侠般的浪漫和自信的光芒,自由驰骋。在2018年平昌冬奥会赛场上,高亭宇获得中国男子速度滑冰首枚冬奥会奖牌;在北京2022年冬奥会赛场上,他以打破冬奥会纪录的方式,为中国收获金牌。他以自信之姿,跨越永不停歇。“鲜衣怒马少年时”,当代青年当怀“欲揽天下人我怀”的自信豪情。
“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实现再跨越,需笃行不怠。你看,苏炳添“秉心自超越”,以9秒83谱写历史;你看,江梦南“无声玉满堂”,于默默赶路中听梦想花开有声;你看,航天团队选择“清寒枯苦飞天路”,焚膏继晷,让邀游星河的神话成可能……风浪高,闲庭信步;路再远,久久为功。青年欲再跨越,必当“但行好事,莫问前程”,“踔厉奋发,笃行不息”。
“吾以身许国,暂死行阵,终不以尔而生进退。”实现再跨越,需为国奉献。历史上,多少次野火纷燃,狼烟四起,多少次危在旦夕,国危如累卵,可总有一些人放弃花前月下的浪漫,重拾以身许国的豪情,实现跨越之重举。史可法“壮明代三百年江山之色”,历史不忘;黄大年“一心中国梦,功德冠群英”,归国做贡献;陈祥榕“清澈的爱,只为中国”,英勇捐躯。此皆时代楷模,熠熠生辉。萤火献微光,我们青年都怀“跨越,再跨越”的豪迈情怀,中国便可不断“跨越,再跨越”。
“我无比庆幸此刻年少,青春正燃烧。”欣逢盛世,更当奋斗其时,跨过雄关漫道,踏过岁月河山,吾辈必当扶摇直上,共襄盛世安澜!
名师点评:1.取材丰富,论据充分。考生灵活运用奥运健儿、感动中国人物、历史名家等论据,信手拈来,恰如其分,有很强的说服力。语言精心锤炼,屡用排比,文采斐然,富有气势。
2.结构严谨,思路清晰。文章采用“总一分一总”的结构,融合“自信自强”“笃行不息”“为国奉献”三个分论点,共同回答“如何实现再跨越”的问题,逻辑清晰,思维缜密。
二、小练笔
(2022 北京市顺义区二中期中)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习作。
青春力量振奋人心。在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赛场上,17岁的中国小将苏翊鸣在加拿大选手帕罗特拿到90点96分的情况下顶住压力,收获了一枚宝贵的银牌,18岁的谷爱凌在最后一轮跳出了比赛中从未尝试过的转体1620度超高难度动作,绝杀夺冠!他们与时代同频共振,为国家争金夺银。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面前,以苏翊鸣、谷爱凌为代表的中国青年,将个人的奋斗和祖国的发展紧密结合起来,不负时代,不负韶华,成为中国青年的代名词!
上述材料能够追求理想的当代青年以启示,请结合你对自身发展的思考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目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不少于800字
三、变式训练
(2022 北京市北大附中期中)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2022年2月4日,第二十四届冬奥会在北京开幕。开幕式完美融合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无论是诗情画意的“二十四节气倒计时”,还是“黄河之水天上来”的壮阔画卷,无论是展现传统建筑特色的冰雪“中国门”和“中国窗”,还是“一叶知秋”式的主火炬点燃方式,无不体现着中国人诗意般的审美追求,无不彰显着唯美的“中国式浪漫”。
冬奥会的传统元素不仅限于开幕式:冬奥会制服的核心图案来自中国山水画,融合了京张赛区山陵、长城的形态;冬奥会30枚体育图标以及汉字结构为灵感来源,巧妙融合中国篆刻艺术;冬奥会张家口国家跳台滑雪中心,外形采用了中国传统的“如意”造型,被称为“雪如意”……传统文化,在冬奥会最美绽放,以其独特的美感感染整个世界。
看完上述材料,作为担负民族复兴使命的当代青年,你对传承和发扬中华传统文化有怎样的感受与思考?请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自拟标题;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③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四、牛刀小试
(2022 张家口市涿鹿中学期中)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21年9月17日,在北京冬奥会开幕倒计时140天之际,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主题口号正式对外发布一一“一起向未来”!
“一起向未来”何止是一种体育精神。“一起”展现了人类在面对困境时的坚强姿态,指明了战胜困难、开创未来的成功之道;“向未来”表达了人类对美好明天的憧憬,传递了信心和希望。“一起向未来”是态度、是倡议、更是行动方案,倡导追求团结、和平、进步、包容的共同目标,是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奥林匹克精神的中国宣扬,表达了世界需要携手走向美好未来的共同愿望。
“一起向未来”这一口号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和感悟?请面向全班同学写一篇发言稿,与同学们进行交流分享。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立意:
材料主要从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主题口号“一起向未来”的表里两个方面来展开,考生可以据此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思考,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具体展开:可以就具体的体育方面事例来展现其中的体育精神;可以联系2008奥运的口号“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这次的口号“一起向未来”与2008年时一脉相承,同时又更近了一步。不仅是表达了中国对世界的看法,而且表达我们的态度、我们的力量,提出了我们的行动方案,即‘一起向未来’。还可以由体育延展为时代困境的需要,当前新冠肺炎疫情凸显了全球性的挑战,谁也不能独善其身。唯有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同舟共济“一起向未来”,而全球性的挑战还有很多,诸如能源问题、环境问题、气候问题等。
五、即时应用
(2022 北京市通州区期中)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2015年7月31日,北京和张家口获得2022年冬奥会举办权。过去5年,从会徽“冬梦”飞跃”发布,到吉祥物“冰墩墩""雪容融”问世,再到场馆相继交付使用,北京冬奥会的各项筹办工作一直稳步推进,交出高分答卷。尤其是在新冠肺炎疫情给世界带来的巨大冲击下,我国率先控制住国内疫情,实现了经济复苏,为北京冬奥会顺利举办创造了有利条件,赛事各项筹备工作也得以继续有序展开。
材料二:北京冬奥会是我国重要历史节点的重大标志性活动,是展现国家形象、促进国家发展、抓奋民族精神的重要契机。——2021年1月习近平在视察北京冬奥会准备工作时的重要讲话
材料三:在疫情背景下,北京冬奥会作为“奥运新标杆”的意义彰显无疑;同时也体现了人类团结一致对抗危机的精神。北京冬奥将成为世界冰雪运动发展的里程碑。——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
2021年2月4日,不仅是我国北方的小年,也是北京冬奥会开幕式倒计时一周年的日子,在开幕式倒计时一周年的时候,国际奥委会将向各国、各地区奥委会发出参与北京冬奥会的盛情邀请。而北京奥组委也将向世界郑重宣布,“兑现承诺,相约北京”。请以此为主题,以北京奥组委的名义向明年来参赛的运动员或外国观众写一封欢迎信。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立意:
题目提供了有关2022年冬奥会的三则材料作为引发考生写作的真实情景,第一则材料侧重中国为北京冬奥会顺利举所做的各种准备,第二则和第三则材料强调了2022年北京冬奥会对中国和对世界的重大意义和影响。
考生可以自选择参赛运动员或外国观众为写作对象,对象不同,写作侧重点也相应不同。围绕“兑现承诺,相约北京”大主题,考生针对兑现承诺的方式、相约北京的意义等不同侧重点立意。可以向各国运动员或外国观众展示疫情之下北京为冬奥会提供的各项有力保障;也可以回顾中国各行各业为“兑现承诺,相约北京”做出的卓越贡献;还可以展望如期举办的冬奥会对中华民族、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意义;谈作为青年学子对助力冬奥自己肩上责任的认识以及对未来投身国家建设的期许……
六、当堂检测
(2021 北京市顺义区二中会考)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第32届东京奥运会,国际奥委会将保持了百年的奥林匹克格言“更快,更高、更强”更新为“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令全世界为之一振。在奥运赛场上,我们看到了始自里约奥运会创举的难民代表团;看到了卡塔尔选手巴尔希姆和意大利选手坦贝利在巅峰对决后,放弃加赛而选择共同站在冠军领奖台上;看到了新西兰名将亚当斯在中国选手巩立姣历经四届奥运会终圆冠军梦后的拥抱……
即便如此,仍有人说,这个世界充满了成见和偏见,充满了人种、信仰、意识形态等差异,“更团结”只能是一个美好的梦!
在百年变局叠加全球疫情的背景下,你如何看待“更团结”这一提法?请结合材料,联系现实,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和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这是一道新材料作文题。结合要求“在百年变局叠加全球疫情的背景下,你如何看待‘更团结’这一提法?请结合材料,联系现实,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和思考”分析适合写成议论文,主题为“更团结”。写作前审读材料确定最佳立意以及写作方向。使用提炼关键词句法得出“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但重点是后者,即“更团结”,可以借助找近义词法开拓思路,比如团结协作、互惠互利、合作共赢、同舟共济、戮力同心、齐心协力等等。
七、高考练兵
1.(2021 全国乙卷)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古人常以比喻说明对理想的追求,涉及基础、方法、路径、目标及其关系等。如汉代扬雄就曾以射箭为喻,他说:“修身以为弓,矫思以为矢,立义以为的,奠而后发,发必中矣。”大意是,只要不断加强修养,端正思想,并将“义”作为确定的目标,再付诸行动,就能实现理想。
上述材料能给追求理想的当代青年以启示,请结合你对自身发展的思考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20 全国II卷)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墨子说:“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英国诗人约翰多恩说:“没有人是自成一体、与世隔绝的孤岛,每一个人都是广袤大陆的一部分。”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同气连枝,共盼春来。”……2020年的春天,这些寄言印在国际社会援助中国的物资上,表达了世界人民对中国的支持。
  山和山不相遇,人和人要相逢。”“消失吧,黑夜!黎明时我们将获胜!”……这些话语印在中国援助其他国家的物资上,寄托着中国人民对世界的祝福。
   “世界青年与社会发展论坛”邀请你作为中国青年代表参会,发表以“携手同一世界,青年共创未来”为主题的中文演讲。请完成一篇演讲稿。
  要求:结合材料内容及含意完成写作任务;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19 全国ⅢⅠ卷)
阅读下面的漫画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寓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问题,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解析】题目要求考生关注时代发展的鲜明主题、战略安排、价值追求和历史使命,在纵向把握的基础上,深入理解标语背后的内涵和方向,理解体育发展、科技发展等方面的内涵,深刻领会当代青年的历史使命与挑战,不忘初心,砥砺奋进。2021年是建党100周年的盛世纪念,2022年中国成功地举办了双奥运会以及中国的群众体育事业更是蓬勃发展,航天事业的发展,以及中国国民国内生产总值的提升,更是值得国人骄傲的现状,所以,青年人更应该信心百倍地投身于实现中国梦的洪流中去!
【微总结】
认真解读近三年全国卷作文试题,会发现,试题命制在“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基础上进行了变革,呈现出关注宏阔视角,也关注细小情感的特点。试题会彰显大国精神、关注社会发展,也会注重考生思维的基本特征,重在引导考生通过真实的人生体验来感受社会的发展进步。2019年开始,则更注重情景化,充满时代温情,贴近学生实际,又可引发很多联想和感悟,考查考生在限制性和开放性相对平衡下的多元思维、发散思维。相比于前两年的显性表达和宏大构思,在主题表达上,更隐性也更个性,摒弃了主题先行和时政热点,更侧重于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更倾向于引导考生真实言说,个性抒情,更着眼于培养与选拔有健全人格、有生命情怀、有人文素养的时代新人。“立德树人”的价值导向,“核心素养”的命题方向完美地融入题目当中,水乳交融,自然贴切。
2021年材料,提出的是“理想”这一主题,青年人要有理想,“修身以为弓,矫思以为矢,立义以为的,奠而后发,发必中矣。”大意是,只要不断加强修养,端正思想,并将“义”作为确定的目标,再付诸行动,就能实现理想。从上诉语句中可以得知:可以从三个方面谈理想,加强自身修养,端正思想;以“义”为目标,当然这个“义”就应该是国家大义;脚踏实地地实施。
2022年稳中有变,考题突出了青年价值观塑造的价值理念,凸显宏大主题和家国情怀,更加紧密结合语文学科特点,倡导品德修养,学生的自我主体性得以凸显。注重引导考生关注自我,认识自我,思考人生,思考时代担当,新时代的理想。
“回首所来径”,近三年以来的高考作文题目着重引导考生关注国家命运,社会人生,进而确立正确的人生观。作文题目的命题材料为触发点,激发考生的真实感受,进而帮助他们树立起正确的人生信念,促使他们成长为具有家国情怀,关注国家发展,关注民生,并且善于思考的新时代新青年。另外一定要明确,高考作文会变也会不变:变的是题目,不变的学生的人文素养和语言表达能力。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