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资源简介

3.10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标准教学设计
广州市《基于学业质量评价标准》课题组 李飞虹
【课程标准和学业质量评价标准】
3.10 阐述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符合我国国情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教学目标】
学评目标 教学建议
情感态度价值观 知 识 能 力
理解并拥护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3.10.2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的法制化进程 记忆 回忆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的法制化进程。 结合我国民族自治地方取得的成就,说明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并归纳总结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原因。
3.10.3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①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地位 记忆 回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地位
②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含义 理解 解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含义
③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 理解 民族自治地方、民族自治机关及其自治权。
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必然性 理解 总结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坚实基础。
⑤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优越性 理解 说明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
【任务分析】
1、起点能力
高一学生在日常生活已经感受到许多政治现象。对政治现象具备了一定的分析、归纳等抽象思维能力。
2、本课学习目标类型及其学习条件分析
①本课属于记忆与理解的概念性知识学习。
②其学习条件是:学生能够对生活中的政治现象进行判断、评价和分析。
3、由上述两项分析决定教学程序
复习原有相关知识(民族关系和民族原则)一一问题情景体验一一小组合作探究解决问题生成知识一一教师引导学生归纳、运用知识
4、课的类型:新授课
5.教学时间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回顾上节课知识:新型的民族关系和处理民族关系的三个基本原则
导入新课:
一、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一)展示中国地图,要求学生找出我国的民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西藏自治区和广西壮族自治区。
1.问:自治区设置在哪些地方?
答: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
2.问:自治地方和国家的关系?
答:国家统一领导。
3.问:自治机关是什么机关,它的职权与一般的地方国家机关有何不同?
答:它的职权具有两重性,在行使一般地方国家机关职权的同时,享有和行使自治权。其中,自治权是核心。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含义: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
(二)问:你了解自治法赋予自治机关的自治权都有哪些么?
相关链接:自治机关的自治权
涵义:是自治机关根据本地实际情况贯彻执行国家法律、政策,自主地管理本民族自治地方内部事务的权力。
1.立法自治权
据统计,自1965年以来,西藏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共制定了220件地方性法规和单性条例。其中包括《西藏自治区文物保护管理条例》《西藏自治区环境管理条例》《西藏自治区对外国人来藏登山管理条例》《西藏自治区信访条例》《西藏自治区学习、使用和发展藏语文的决定》《关于维护祖国统一、加强民族团结、反对分裂活动的决议》《关于严厉打击“赔命金”违法犯罪行为的决定》等。
2.变通执行权
例1.在执行全国性法定节假日的基础上,西藏自治区还将“藏历新年”、“雪顿节”等藏民族的传统节日列入自治区的节假日。
例2.根据西藏特殊的自然地理因素,西藏自治区将职工的周工作时间规定为35小时,比全国法定工作时间少5小时。
例3.1981年,西藏自治区人大常委会从西藏少数民族历史婚俗等实际情况出发,通过了《西藏自治区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的变通条例》,将《婚姻法》规定的男女法定婚姻分别降低两岁,并规定对执行变通条例之前已经形成一妻多夫或一夫多妻婚姻关系,凡不主动提出解除婚姻关系者,准以维持。
3.经济自治权
例1.1984年后,在西藏农牧区实行“土地归户使用,自主经营,长期不变”、“牲畜归户,私有私养,自主经营,长期不变”的政策.极大调动了农牧民的生产积极性,使西藏农牧区生产和人民群众生活得到持续发展和提高。
例2.在税收方面,全国只有西藏一直执行比全国低3个百分点的税收优惠政策,而且对农牧民一直免收各种税费;
在金融方面,西藏一直实行比全国低两个百分点的优惠贷款利率和低保险费率政策。
4.文化管理权
对农牧民实行免费医疗,农牧民子女上学实行免费吃住等政策.据统计,西藏自治区成立以来的近40年间,西藏财政支出共计875.86亿元,其中的94.9%来自中央补贴。近十年来,共计援藏干部2000多人,援助资金及物资101.66亿元(不含中央同期的117个援建项目的资金)。
结论:自治权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内容
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符合我国国情的
讨论:为什么我国要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由历史情况所决定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历史传统
2.由现实情况所决定的:“大杂居、小聚居”的民族分布特点,在长期斗争中形成的民族关系
3.实践证明: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具有坚实的社会和政治基础,是适合我国国情的必然选择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符合我国国情的
三、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
图片展示:
图表展示:2003年与1953年民族地区教育事业的发展情况对比及建国以来民族地方的工农业发展情况
结论: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具有显著的优越性
①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安全
②有利于保障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
③有利于发展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④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蓬勃发展
小结:
四、课堂练习
1.在许多国家和地区民族矛盾日益突出的今天,我国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致力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其原因是 ( D )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B.我国不存在妨碍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的因素
C.我国各民族分布具有“大杂居、小聚居”的特点
D.我国实行了符合中国国情的正确的民族政策
下列关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理解正确的是 ( D )
①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基本民族政策,是我国的一项根本政治制度
②民族区域自治是指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区域自治
③民族区域自治适合我国国情
④民族区域自治体现了我国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
A.①②④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 D.③④
我国民族自治机关自治权包括 ( A )
①立法自治权 ②变通执行权 ③经济自治权
④文化管理自治权 ⑤独立司法权和终审权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⑤ D.③④⑤
我国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我国的民族自治机关包括 ( C )
A.自治地方的人大、政府和法院 B.自治地方的政府、法院和检察院
C.自治地方的人大和人民政府 D.自治地方的人大和人大常委会
5.1989年以来,西藏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得到了不断发展和完善。至1999年三月,西藏自治区人大已制定了150多个具有鲜明的民族区域自治特点的法规和单行条例,这一事实表明 ( B )
①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②制定地方性自治法规是民族自治机关自治权的重要表现 ③民族区域自治是民族平等的重要表现 ④西藏人民享有充分的民族自治权
A. ①②④ B. 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
五、快乐探究:
1.民族自治机关自治权和特别行政区高度自治的异同,你知道多少呢?
2.有人说,十月革命胜利后,苏联就采用的是联邦制的国家形式,现在美国、德国、俄罗斯、印度等都采用联邦制,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也应该采用联邦制的形式。你认为呢?
【理念分析】
新的课程标准要求教学贴近生活,贴近社会,贴近学生实际,本教学设计,充分贯彻了这一教学理念。本节课教学效果良好,学生普遍参与度高,得益于情景教学较充分,图文并茂。通过教学,学生对我国的民族政策有了更深刻的了解,但在理解的基础上联系实践还需要有一个过程,学生必须课后再次搜集资料加以体会。
【简评】本节课有3个教学目标。第一个具体目标,行为动词是“理解”和“拥护”,名词短语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理解”属于记忆概念性知识类别,“拥护”属于反省认知知识类别,也是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达成指标。第二个目标是“理解民族自治地方、民族自治机关及其自治权。” 行为动词是 “理解”,属于理解概念性知识类别。第三个目标有3个行为动词:即“说明”、“归纳”和“总结”,属于分析事实性性知识类别。所以本节课既有知识的目标,也有能力的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任务分析以记忆事实性知识和理解概念性学习的理论为依据,确定了本框的教学程序:复习原有相关知识(民族关系和民族原则)一一问题情景体验一一小组合作探究解决问题生成知识一一教师引导学生归纳、运用知识。既注意知识教学,又注意知识的应用教学。
本节课最后设计的知识检测题与教学目标对应。
本节课的教学充分体现了“知识分类与目标导向”教学原理。
表:基于陈述的目标按分类表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教学案例的分析
知识维度 认 知 过 程 维 度
1.记忆 2.理解 3.运用 4.分析 5.评价 6.创造
A.事实性知识 目标3
B.概念性知识 目标l 目标2
C.程序性知识
D.反省认知知识 目标l
目标l:解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含义,理解并拥护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目标2:理解民族自治地方、民族自治机关及其自治权。
目标3:结合我国民族自治地方取得的成就,说明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并归纳总结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原因。
克拉玛依油田
青藏铁路
2003年和1952年少数民族地区教育事业发展对比
我国民族自治地方工农业发展情况
中央统一领导和民族区域自治有机结合
“解决民族问题,中国采取的不是民族共和国联邦的制度,而是民族区域自治的制度。我们认为这个制度比较好,适合中国的情况。我们有很多优越的东西,这是我们社会制度的优势,不能放弃。”
——邓小平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