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5.3《社会历史的主体》导学案课标要求理解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熟记并能够运用群众观点、群众路线的内容分析问题认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核心素养1.政治认同: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要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2.科学精神:把握人民群众的内涵,理解人民群众是如何创造历史的,把握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意义、要求。3.公共参与:相信群众、依靠群众,自觉走与人民群众实践相结合的道路。三、学习重点和难点1.学习重点: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2.学习难点: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四、自主学习提纲1.人民群众(1)含义:人民群众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起 作用的人们,既包括普通个人,也包括杰出人物,其主体部分是 。(2)地位:人是 的主体,社会历史是由人的实践活动构成的,每个人都是历史活动的参与者,社会历史是 创造的历史。2.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1)人民群众是社会 的创造者。人民群众作为物质生产的承担者和社会生产力的体现者,创造了人们吃、穿、住、行等必需的 。人民群众的 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人民群众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 。(2)人民群众是社会 的创造者。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实践是一切精神财富形成和发展的 ,人民群众的实践为精神财富的创造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人民群众还直接创造了丰硕的精神财富。(3)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 。人民群众在任何时期都是社会变革的 。在阶级社会中,生产关系的变革、社会制度的更迭,都是通过人民的革命实现的。人民群众通过推动生产力的发展而不断创造和改变社会关系,从而不断推动 进步和发展。3.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1)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意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夺取民主革命胜利的 ,是取得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胜利并成功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 ,也是推动改革开放不断取得成功的重要保证。群众观点①群众观点的基本内容:相信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 ,虚心 。②群众观点的地位:是无产阶级政党的 和根本观点,是党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 。群众路线①群众路线的基本内容:一切 群众,一切 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②群众路线的地位:是无产阶级政党的 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是我们党的 和根本工作路线。(4)坚持群众观点与群众路线的要求: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 ,坚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亿万人民自己的事业,必须发挥人民的 精神,更好地保障 ,更好地保证 ,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五、课堂合作探究探究一:谁是伟大抗疫历史的创造者活动:观看视频《武汉,我们来了》,思考回答:我国的抗疫能够取得伟大胜利,我们要感谢谁?2.有人说是钟南山、张定宇这样的杰出人物战胜了疫情?你认同吗?为什么?探究二:人民群众是怎样创造伟大抗疫历史的?活动:请同学根据课前布置的任务和搜集到的材料,由代表分享本组学习成果。第一组任务:为战胜疫情,急需哪些医疗物资?这些物资的承担者是谁 这些行业的生产活动在抗疫过程起到了什么作用?从事这些行业的人民群众对社会历史发展的作用如何 第二组任务:搜集关于抗疫的一些绘画作品、歌曲和影视作品,请列举典型代表。这些作品来源于哪?文艺工作者在创作这些作品之前首先满足哪些方面的需求?在抗疫过程中诞生了伟大的抗疫精神,说明了什么哲学道理?第三组任务:1.自疫情爆发以来,我国防控举措发生了哪些变化?新冠诊疗方案出台了几个版本?2.为什么要这样变化和修改?说明了什么哲学道理?探究三:在抗疫过程中,党应如何对待人民群众?活动:观看视频,思考回答下列问题:在保护人民生命安全方面,党为什么要不惜一切代价?从哲学角度加以说明。党有没有做到?请举例说明。党怎样做到?六、原理归纳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原理【原理】【方法论】七、课堂检测1.千千万万的劳动者是美好生活的创造者、守护者。这表明劳动者( )①是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最具决定性的因素 ②是指一切影响社会发展的人 ③是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主体力量 ④是社会精神财富的直接创造者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2.在改革发展进程中,人民群众迸发出无穷智慧。“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山定树、树定根、人定心”……这些富有创建的主意都是人民群众首先提出来的,并在实践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这启示我们要( )①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发挥人民群众的创造作用②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是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③只要尊重群众意愿,就能取得成功④坚持群众路线,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3.习近平总书记在建党10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中国共产党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从唯物史观角度看,上述论断要求我们①必须坚持尊重社会发展规律和尊重人民历史主体地位的一致性②要始终站在人民立场和人民利益角度看问题、想事情、作选择③始终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各种需求④要明确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活动受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八、总结反思、构建知识体系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