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一体”格局与文明高度发展 检测题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多元一体”格局与文明高度发展 检测题

资源简介

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上)(人教版)第四单元 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二):
“多元一体”格局与文明高度发展 检测题
时间:60分钟 分值: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5分,共20小题,50分)
1.歌曲《曹操》中有一句歌词是“东汉末年分三国”。奠定三国鼎立基础的战役是( )
A.长平之战 B.巨鹿之战 C.官渡之战 D.赤壁之战
2.下列事件发生在三国时期的有( )
①官渡之战 ②赤壁之战 ③魏国修建了许多水利工程 ④吴国船队到达夷洲
A.①②③ B.③④ C.②③ D.①②③④
3.4世纪时,发生在东晋与前秦之间的著名战役是( )
A.长平之战 B.官渡之战 C.赤壁之战 D.淝水之战
4.在讲三国时期结束的历史时,老师在幻灯片上画出了三国鼎立示意图,并按灭亡的顺序依次删除。老师删除的顺序应该是( )
A.魏—蜀—吴 B.蜀—魏—吴 C.吴—魏—蜀 D.魏—吴—蜀
5.在中国古代历史上,为躲避战乱,北方人口南迁开始于( )
A.秦朝末年 B.西汉末年 C.东汉末年 D.西晋末年
6.东汉末年以后,北方和西方少数民族陆续内迁。从西晋开始到北魏建立,内迁各族中,曾经统一过黄河流域的有( )
①匈奴 ②鲜卑 ③氐 ④羯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7.(2013·湖南湘潭)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共同作用是( )
A.促进了民族融合 B.学习了汉族先进文化 C.加速了封建制度的瓦解 D.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8.(2013·重庆)学者晁福林说,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把民族融合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下列有关北魏孝文帝改革措施的表述,正确的是( )
①让鲜卑贵族改用汉姓 ②将都城迁往咸阳 ③鲜卑贵族必须说汉话 ④鼓励鲜卑人穿汉服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 D.①④
9.北朝时期,石窟艺术的出现同下列哪一现象有直接关系( )
A.社会动荡 B.社会稳定 C.佛教盛行 D.绘画发展
10.魏晋南北朝文化的特点是( )
A.辉煌灿烂 B.达到鼎盛 C.承上启下 D.无所成就
11.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中央集权国家的建立比隋朝统一南北早( )
A.400 多年 B.500 多年 C.600 多年 D.800 多年
12.隋炀帝能够开通纵贯南北的大运河的根本条件是( )
A.隋朝初期人口急剧增长 B.在已有的天然河道和古运河基础上开通的
C.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 D.隋朝初期社会经济的繁荣和发展
13.唐朝诗人皮日休曾说:“大运河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由此可看出隋朝开凿大运河的意义是( )
A.巩固隋朝的统治 B.有利于中外经济交流 C.促进南北经济交流 D.结束分裂割据,实现了大一统
14.为了了解中国古代和谐社会的典范,小龙同学从学校图书馆借了一本《贞观政要》,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他是为了探究下列哪一位皇帝的政绩( )
A.汉武帝 B.唐太宗 C.隋炀帝 D.隋文帝
15.其统治有“贞观遗风”的封建帝王是( )
A.唐太宗 B.唐高宗 C.武则天 D.唐玄宗
16.“进士科始于隋大业中,盛于贞观、永徽之际。缙绅(有官职或做过官的人)虽位极人臣,不由进士者,终不为美。”对上述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A.进士科的兴衰反映了科举制度的演变 B.所有人才从进士科选出
C.进士科是科举考试中最重要的科目 D.缙绅都要参加进士科考试
17.下列皇帝中,在位的先后顺序是( )
①唐太宗 ②武则天 ③唐高宗 ④唐玄宗
A.②③①④ B.①④②③ C.①③②④ D.①②③④
18.小明正在阅读与右图人物有关的书籍,以下内容不会出现在书中的是( )
A.陈桥驿发动兵变 B.宋朝的建立 C.杯酒释兵权 D.率兵灭亡唐朝
19.澶渊之盟之后,宋辽边境“生育蕃息,牛羊被野(遍地),戴白之人,不识干戈(战争)”。这说明( )
A.北宋的军事力量遭到极大的削弱 B.宋辽之间维持了长久的和平局面
C.北方社会经济出现了繁荣的局面 D.宋辽双方建立了平等友好的关系
20.北宋历史上,曾经有两位皇帝经历了其灭亡的过程,这两位皇帝是( )
①宋太祖 ②宋太宗 ③宋徽宗 ④宋钦宗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21.郭靖和杨康是金庸小说《射雕英雄传》中的两个重要人物。他们名字中的“靖”“康”与下列历史事件有直接联系的是( )
A.西夏建立 B.澶渊之盟 C.金灭北宋 D.元朝建立
22.岳飞抗金赢得了人民尊敬,主要是因为( )
A.他坚持抗金的正义性 B.他被秦桧诬陷,蒙受冤屈
C.岳家军纪律严明,英勇善战 D.他对皇帝赤胆忠心
23.民族政权并立是两宋时期的重要特征。与南宋对峙的女真族建立的政权是( )
A.辽 B.西夏 C.金 D.元
24.在我国历史上,蒙古族曾经建立了一个疆域空前辽阔的大元王朝,其建立者是( )
A.成吉思汗 B.忽必烈 C.完颜阿骨打 D.耶律阿保机
25.下列关于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分析中,不正确的是( )
A.南方生产环境优越 B.北方战乱较多,南方相对稳定
C.南方统治者为壮大实力,重视发展经济 D.南方的生产技术、工具比北方先进
二、非选择题(26题12分,27题10分,28题10分,29题18分,共50分)
2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生前欺天绝汉统,死后欺人设疑冢。人生用智死即休,何有余机到丘垄。——俞应符
材料二 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毛泽东
请回答:
(1)两则材料中都提到一个东汉末年的历史人物,前者批评他多疑,后者赞扬他有志向。这位历史人物是谁?(2分)
(2)他的一生经历了两次具有重大意义的战役,写出这两次战役的名称和结果。这两次战役有什么共同特点?(6分)
(3)分析这两次战役的影响。(4分)
2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隋朝大运河
隋朝大运河
材料二  隋朝时,没有像今天这样现代化的开凿工具,可是古人怎么就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开通全长两千多千米的大运河呢?原来,我们的祖先充分利用了他们的聪明才智,大运河的绝大多数河段都是在已有的天然河道和古运河的基础上,有计划地加以疏浚、改建和扩展,新开凿的河段只是其中的一部分……
请回答:
(1)从材料一中,你得到关于大运河的什么历史信息?(2分)
(2)除大运河外,请你写出中国和外国的古代著名建筑各一例。(2分)
(3)结合材料二中对大运河开凿情况的描述,谈谈你的体会。(4分)
(4)大运河申报世界遗产,百姓关注,国家重视。申报世界遗产的重要条件之一是遗产本身必须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请从历史角度说说大运河申报世界遗产的理由。(2分)
28.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楚、越(指南方)之地,地广人希(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不待贾(买卖)而足……无积聚而多贫。是故江、淮以南,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史记》
材料二 (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庄稼成熟),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宋书》
请回答:
(1)结合材料对江南开发前后的社会经济生活特点进行比较,思考:上述材料对我国江南的描述有何不同?说明了什么?(4分)
(2)结合所学分析,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3分)
(3)结合江南经济得到开发的原因,谈一谈你的感想。(3分)
2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观指南针。”
(1)材料所述这种现象最早出现在哪一朝代 后来指南针由什么人传入欧洲,为欧洲航海家 的航海活动创造了条件? (4分〉
材料二 历史记载,蒙古军队围攻金朝的开封城,金军用一种称为“震天雷”的火器抵御,点火发射时,其声如雷,百里外都可听见。
(2)火药用于军事战争最早出现于什么时候?火药及火药武器本是中国对世界的重要贡献,在近代,西方列强却用它打开了侵略中国的大门,对此你有何看法?(6分)
材料三 王选是我国汉字激光照排系统的创始人和技术负责人。他所领导的科研集体研制 出的汉字激光照排系统为新闻、出版全过程的计算机化奠定了基础,被誉为“汉字印刷术的第二次发明”。1992 年,王选又研制成功世界首套中文彩色照排系统。
(3)有汉字印刷以来,印刷术的第一次改进是由谁来完成的?这两个重要发明人身上,有哪些优秀精神品质值得我们去学习?(4分)
第四单元 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二):
“多元一体”格局与文明高度发展 检测题参考答案
1.D 点拨:本题考查对赤壁之战影响的理解。长平之战发生于战国末期的秦国和赵国之间;巨鹿之战发生于公元前207年,项羽以少胜多,大败秦军主力;官渡之战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赤壁之战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2.B 点拨:本题考查对“三国时期”的把握与分析能力。①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②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两者均发生于东汉末年,故应排除含①或②的选项。
3.D 点拨:本题考查对历史上著名战役的识记与辨析能力。根据题干中的“4世纪”“东晋与前秦之间”等重要信息,分析可知只有淝水之战符合要求。
4.B 点拨:三国中国力最弱的蜀汉最先于263年被魏国所灭;266年,司马炎篡夺魏帝皇位,建立西晋;280年,西晋灭掉了吴国,故三国灭亡的先后顺序是蜀—魏—吴。
5.C 点拨:本题考查对北方人口南迁开始时间的识记。注意关键词“开始于”。从东汉末年开始,为躲避战乱,北方人口大量南迁。
6.B 点拨:本题考查对少数民族政权的掌握。东晋中期,氐族人建立的前秦基本统一黄河流域。439年,鲜卑族建立的北魏再次统一黄河流域。
7.D 点拨:本题关键信息是“共同作用”。促进了民族融合和学习了汉族先进文化的是北魏孝文帝改革,排除A、B两项;商鞅变法加速了封建制度的形成,孝文帝改革促进了鲜卑族的封建化,排除C项;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都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进步。故应选D项。
8.D 点拨: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为了进一步加强对黄河流域的控制,北魏孝文帝把都城迁到洛阳。迁都后,孝文帝进一步实行改革。他下令改革鲜卑旧俗,禁止在朝廷上使用鲜卑语,统一使用汉语;规定官员和家属必须穿戴汉族服饰;改鲜卑族的姓氏为汉族姓氏,把皇族姓氏由拓跋改为元;鼓励鲜卑贵族与汉族贵族联姻;采用汉族官制、律令;学习汉族礼法,尊崇孔子,以孝治国。由此可以排除②③。
9.C 点拨:本题考查对石窟艺术出现原因的识记、理解。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导致佛教盛行,而佛教盛行直接促进了石窟艺术的发展。
10.C 点拨: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文化发展的重要时期,这个时期文化繁荣主要表现在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方面,它上承昌盛的秦汉文化,又为封建文化的高峰阶段——隋唐时期文化的到来奠定了基础。
11.D 点拨: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中央集权国家——秦朝建立的时间是公元前221 年,隋朝统一南北的时间是589 年,由此可知秦朝的建立比隋朝统一南北早800 多年。
12.D 点拨:本题考查对知识的理解。解答本题要注意题干中的关键词“根本条件”,隋文帝后期,隋朝出现了鼎盛的局面,这为隋炀帝开通大运河提供了最重要的保障。
13.C 点拨:本题考查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及阅读材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皮日休的这段话是对大运河开凿后作用的充分肯定。这段文字说明大运河开通后成为南北交通运输的大动脉,促进了南北经济的交流。
14.B 点拨:本题考查阅读并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由题干中的“《贞观政要》”可直接确定答案为B项,因为唐太宗的年号为“贞观”。
15.C 点拨: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她在位期间严厉打击豪门大族,大量选拔普通地主中的优秀人才,社会生产继续发展,史称有“贞观遗风”。
16.C 点拨:根据“缙绅(有官职或做过官的人)虽位极人臣,不由进士者,终不为美”分析可知,进士科备受青睐,举子们把中进士看做是人生最得意、最完美的事情,可见上述材料是在说明“进士科是科举考试中最重要的科目”。
17.C 点拨:本题容易误选B 项或D 项,原因在于没有把武则天、唐高宗、唐玄宗在位的先后顺序弄明白。解题的关键是明确题干中四位皇帝在位的时间。由所学知识可知:唐太宗在唐高祖之后;唐高宗在唐太宗之后;武则天在唐高宗之后;唐玄宗在武则天之后。故答案应为C 项。
18.D 点拨:本题考查对知识的识记能力。图片中的有效信息是“宋太祖”“赵匡胤”,结合所学知识可知,960 年,陈桥驿兵变,赵匡胤夺取了政权,建立宋朝,并策划了历史上著名的“杯酒释兵权”。唐朝灭亡与该人物无关。    
19.B 点拨:本题主要考查阅读理解能力。题干史料描述了澶渊之盟后宋辽之间边境安定, 人民安居乐业,宋辽双方维持了长久的和平安定局面。
20.B 点拨:本题考查对知识的识记能力。解答本题要注意题干中的“北宋”,据所学知识可知,面对金的进攻,北宋皇帝宋徽宗急忙把皇位传给儿子宋钦宗,结果在1127 年宋徽宗和宋钦宗都被金军俘虏。
21.C 点拨:解答本题,首先明白“靖康”的含义,知道这是宋钦宗的年号。1127 年,发生了“靖康之难”,即金灭北宋。
22.A 点拨:本题主要考查分析能力。这里问的是主要原因,岳飞坚持抗金赢得了人民的
尊敬。
23.C 点拨:本题考查了两宋时期民族政权的并立。分析题干,给出的有利于解题的关键信息是“南宋”“女真族”。据此链接教材,与南宋通过议和而形成南北对峙局面的是女真族建立的金政权。
24.B 点拨:本题考查对知识的识记能力,本题容易误选A 项,因为审题不清,看到题干中的“蒙古族”就确定为成吉思汗,而题干的关键信息是“大元王朝”,元朝的建立者是忽必烈。   
25.D 点拨: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能力。据所学知识分析可知,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有: 唐末五代以来,南方战乱较少,许多中原人南迁增加了那里的劳动力,带去了先进的技术;南方自然条件优越,适合于农作物的生长;政府的重视与支持;广大人民的辛勤劳动等。故答案选D 项。
26.(1)曹操。(2)第一次:官渡之战,曹操以少胜多打败袁绍;第二次:赤壁之战,孙刘联军以少胜多打败曹操。两次战役都是中国古代史上以少胜多的战役。(3)官渡之战奠定了曹操统一北方的基础;赤壁之战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点拨:本题考查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和对史实的灵活运用能力。(1)问关键是判断两则材料中都提到的人物是谁,从材料中的“疑冢”与“魏武”“东临碣石”等关键词,结合“东汉末年”这一时间限制,可判断是曹操。(2)(3)两问都需要结合教材知识分析,曹操经历的两次重大战役是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这两次都是以少胜多的战役,但曹操一胜一败。官渡之战曹操打败了在北方的最大对手袁绍,奠定了他统一北方的基础;赤壁之战后,曹操不敢再轻易南下;刘备派兵入蜀,攻占益州;孙权则进一步占据岭南,巩固其在东南的统治,所以赤壁之战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27.(1)大运河北达涿郡,南至余杭。(答案符合题意即可)(2)长城、金字塔。(答案符合题意即可)(3)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具有无穷的智慧和创造力。(答案符合题意即可)(4)大运河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它的开凿促进了我国南北的交流,影响深远。大运河是人类利用自然造福人类的杰作,是人类共同的财富。(答案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
点拨:本题具有很强的开放性,重在考查观察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1)问只要所得的历史信息在图片中有所体现即可。(2)问较简单,不难回答。(3)问重在考查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大运河的开通体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4)问要从历史角度指出大运河的地位、作用与价值。
28.(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南方地广人稀,生产技术不发达,耕作方式落后(火耕水耨);材料二反映了江南经济呈现繁荣景象。材料一说明了江南尚未开发,材料二说明了江南已逐步得到开发。(2)北方人民因战乱大批南迁;南北方各族人民的辛勤劳动;南方优越的自然条件;南方社会秩序比较安定、统治者重视等。(3)国家必须高度重视经济的发展,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要维护安定的建设环境;注意环境保护等。(言之有理即可)
点拨:本题考查从相关史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并解答问题的能力。(1)问结合材料依托教材内容可知,材料一、二是对南方经济发展状况的描述。(2)问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回答。(3)问为主观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
29.(1)北宋。阿拉伯人。(2)唐末。中国未能发挥先进科学技术的作用,停滞不前;中国对科学技术的利用缺乏创新,导致落后挨打。(3)毕升。刻苦钻研,积极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言之有理即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