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综合复习测试题(含答案)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姓名: 班级: 学号:一、看拼音,写词语(8分)yīng xióng xiōng huái yán sù háo jiézàn tàn xùn chì qīng xī táo zuì二、选择括号中正确的字音或字形,打“ ”。(5分)1.他宁(níng nìng)可接受惩(chéng chěng)罚,也不愿意道歉。2.“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句话的(分 份)量很重,因为里面包含着周恩来“(振 震)兴中华”的远大(报 抱)负。三、选择题。(15分)1.下列划线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 出塞(sài) 淮南(huái) B. 蓄须(xù) 纠缠(jiū)C. 邀请(yāo) 昔日(xī) D. 土炕(kēng) 一旦(dàn)2.下列诗句中,加点字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 千里黄云白日曛(昏暗) B. 欲饮琵琶马上催(催促)C. 至今思项羽(思考) D. 醉卧沙场君莫笑(战场)3.下列句子中,关联词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 如果你在雪山面前大声呼喊,雪崩就会排山倒海般扑过来。B. 只要猫头鹰改掉它难听的口音,才不会遭人嫌弃。C. 即使有火把照着亮,两边的山路也看不真切。D. 你之所以不感到孤独,是因为有很多人在关注你,支持你。4.下列选项中,哪一项不是关于爱国的?( )A.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B. 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C.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D.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5.把下面的句子插入到这段话中,位置最恰当的一项是( )1910年他来到东北,先在铁岭上小学,后又转到奉天东关模范学校。①“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一名言是1911年14岁的周恩来说出的。②1898年,周恩来出生在江苏淮安。③1911年的一天,魏校长问同学们为什么要读书。同学们答案各异,而等到周恩来发言时,他说:“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④这个回答让魏校长大为赞赏。A. ①之前 B. ①②之间 C. ②③之间 D. ③④之间4、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并按要求填空。(7分)①左( )右( ) ②刚正( )( ) ③精忠( )( )④视死( )( ) ⑤志存( )( ) ⑥斩钉( )( )1.选词填空。(填序号 2分)(1)他说话办事( ),从不拖泥带水。(2)考场纪律非常严格,严禁学生( )。2.写出上述词语让你想到的人物。(2分)②: ③: ④: ⑤:五、根据所学知识填空。(10分)1.诗歌耐人寻味。“但使龙城飞将在, 。”饱含着爱国的热情;“醉卧沙场君莫笑, 。”描写了战争的残酷;“ ,天下谁人不识君?”宽慰了离别的友人;“ , 。”这两句诗是对项羽一生的概括,也表达了 (诗人)的人生态度。(6分)2.《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一文主了” 、、 这三个小故事,让我感受到周恩来的 。(4分)六、阅读理解(25分)(1)特殊的墙(7分)暑假里有一天,我做完作业,无意间打开电视机。这时,电视里正在播抗洪抢险的紧张场面。只见滔滔的洪水奔腾而下,抢险大军背着一包又一包沙袋,快速冲上堤坝。谁知水流湍急,沙袋刚扔下去,就被洪水冲走了,把一辆卡车推下去堵决口,谁知又被洪水冲走了。怎么办?怎么办?在这紧急关头,只见抗洪战士手挽着手,纵身跳入洪流中,用血肉之躯筑起了一道人墙。墙-不是该用砖和水泥砌成的建筑吗?面对这堵“墙”,我愕然了。这是一堵不平凡的“墙”,它是由堂堂七尺男儿之躯,是由一颗颗燃烧着的爱国爱民的赤诚的心垒成的。它完全可以与我国的世界之最-万里长城一样震惊中外,甚至比万里长城更伟大。当今社会,不是还有一些人也在筑“墙”吗?他们是贪国家之财,用来堆砌个人的安乐窝。这种人,也许能在这堵“墙”里取得暂时的欢乐,但这堵“墙”迟早是要倒塌的。面对此情此景,我再也坐不住了。我拿起自己心爱的存钱罐,跑出家门......1.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改成陈述句。(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短文讲的三种“墙”,分别指的是什么?(3分)(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结尾写“我拿起自己心爱的存钱罐,跑出家门.......”“我”跑出家门干什么去了?请你发挥想象,写一写。(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茅以昇的故事(18分)①茅以昇是著名的桥梁专家,他一生致力于桥梁科学研究、教育和工程建设。②他出生在一个贫寒的读书人的家庭里,从小学习刻苦勤奋,天资聪慧。暑假里,爷爷亲自教他学习古文,让他先把文章从头到尾抄录一遍,一面抄写一面讲解,抄完之后再练习背诵讲解。这样,一个暑假小以昇就背诵了上百首古诗和十几篇古文。③一年一度的端午节到了。南京秦淮河上要赛龙船,因为看龙船的人太多,把秦淮河上的文德桥挤塌了。不少人掉进了河里,有的人不幸被淹死。小以昇惊呆了,这在他幼小的心灵里埋下了理想的种子-长大以后要为人民造桥,造非常结实的大桥。从此以后,茅以昇十分留心各种桥梁。他只要见到桥,总是注意观察桥面桥桩,久久不肯离去。④1916年,茅以昇到美国留学,成为康奈尔大学桥梁专业的研究生,很快以优异的成绩获得硕士学位。为了获得实践的机会,他晚上上课,攻读博士学位,白天到一家桥梁公司实习,亲手绘图,切削钢件,打铆钉,漆油漆,终于成了一个既懂理论又有技术的人才。美国人很佩服他,一份份聘书从各地寄来,请他担任工程师。⑤但是,茅以昇没有接受聘请,而是决定回国。有人劝他:“科学是没有祖国的,是超越国界的。科学家的贡献属于全人类。中国条件差,你留在美国贡献会更大。”茅以昇回答:“虽然科学没有祖国,但是科学家是有祖国的。我是一个中国人,我的祖国更需要我。我要回去为祖国服务!”⑥1920年,茅以昇带着一身本领回到国内,开始了为国造桥的事业。现在钱塘江上那座雄伟壮观的大桥,就是茅以昇设计并主持建造的。⑦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他担任过武汉长江大桥技术顾问委员会主任,主持修建了武汉长江大桥。茅以昇还主持修撰了《中国古桥技术史》,对我国古桥建筑从技术上做了总结。他还为我国的铁路运输生产建设提供了大量科研成果,培养了大批科技人才。1. 仿照给出的例子,简要概括短文写的几件事。(6分)2. 读短文,茅以昇在桥梁建设上取得成就的原因不包括( )。(2分)A.志向远大 B.天资聪颖 C.刻苦勤奋 D.培养科技人才3.读短文第④段中画“ ”的句子,你能体会到什么?(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第⑤段主要运用了 描写?表明茅以昇为了 ,宁可 。(4分)5.请你用简练的语言概括短文的主要内容。(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习作表达。(30分)请你选择一个倾诉对象,给他(她)写一封信,可以是朝夕相处的朋友,可以是你深爱的家人,也可以是你敬佩的人。注意书信的格式。题目自拟,不少于400字。参考答案1、英雄 胸怀 严肃 豪杰 赞叹 训斥 清晰 陶醉2、1.nìng chéng 2.分 振 抱3、D C B A C4、①顾盼 ②不阿 ③报国 ④如归 ⑤高远 ⑥截铁1. (1)⑥ (2)①2. ②:包拯 ③:岳飞 ④:刘胡兰 ⑤:周恩来五、1.不教胡马度阴山 古来征战几人回 莫愁前路无知己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李清照2.魏校长对少年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志向感到震撼和赞赏 听伯父说“中华不振” 目睹中国人受外国人欺凌却无处说理 博大胸襟和远大志向以及对祖国强烈的爱六、(一) 1.墙是用砖和水泥砌成的建筑。2.(1)血肉之躯的人墙。(2)爱国爱民的赤诚的心垒成的(3)用来堆砌个人的安乐窝3.例:将自己心爱的储蓄罐里的钱捐给需要帮助的人。(言之有理即可)(二)1.看到文德桥塌落,立志造结实的大桥 留学美国后决定回国作贡献 为祖国作贡献,培养科技人才2.D3.例:我体会到茅以昇学习刻苦努力,为获得实践的机会不辞辛苦;他凡事亲力亲为,做事一丝不苟。4.语言 回国作贡献 放弃美国优厚的条件5.茅以昇从小勤奋好学,立志为人民造桥,留学美国,拒绝聘请,回到祖国后,为祖国的桥梁事业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20年1916年小时候学习刻苦勤奋回国开始了为国造桥的事业150字300字400字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