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 文化的内涵与功能 学案-2022-2023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7.1 文化的内涵与功能 学案-2022-2023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7.1《文化的内涵与功能》
导学案
1.理解文化的内涵和特征。
2.理解文化与文明、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3.理解文化的功能。
政治认同:认同积极投身于为人民服务的实践,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由之路,也是拥有幸福人生的根本途径。
2、科学精神:科学把握实现人生价值的要求。
3、公共参与:积极主动参与社会公益活动,为社会作出贡献。
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文化的功能
什么是文化
(一)、文化的内涵
1、广义的文化是指    认识和改造            及其创造的    成果和    成果。
2、狭义的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             ,既包括               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内容,又包括           等非意识形态的内容。
(二)、文化的特征
1、文化是人类        的产物,纯粹自然的东西不能称为文化。
2、               是文化的核心,支配和影响着人们的文化实践与文化生活。
3.文化需要通过    呈现出来,文化载体是多种多样的。
(三)、文化与政治、经济的辩证关系
1、在人类社会发展历程中,不同时代的经济和政治,    了不同时代的文化。
2、    是基础,    是经济的集中表现,    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
3、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            ,又反作用于一定的经济、政治,给予经济、政治以重大影响。
(四)、文化与文明的辩证关系
1、文明与野蛮相对立,是人类进步和开化状态的标志。物质方面的进步称为物质文明,精神方面的进步称为精神文明,制度方面的进步称为制度文明,生态方面的进步称为生态文明。只要是文明就是           的。
2、文化有先进与落后的区分,反映先进的经济和政治的文化形成了        ,反映腐朽落后的经济和政治的文化形成了        。
3、文化与文明都是          ,其创造主体都是  。        是人类文明的一项重要内容。
(五)、文化载体:
1、含义:文化载体是指文化的记录、记载、标识、传承和表现的物化形式。
2、作用:文化载体承载、表达和展现着文化的内容。
3、形式:文化载体是多种多样的,               等是文化的载体。
二、文化的功能
1.文化具有        、        、        、        的功能。
(1)文化引导人们认识      ,为人们提供精神指引,提升全民族的        。
(2)文化教化育人,帮助人们提高           、           和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3)文化服务社会,满足人们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为人们提供            。
(4)文化推动发展,是国家繁荣振兴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对提高社会文明程度具有重要作用。
2.人创造了文化,文化也在        。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3.文化是民族的          。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当代中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以                   为前提。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文化的功能(意义、作用)
(1)(文化的实质)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实践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
(2)(文化的核心)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文化的核心,支配和影响着人们的文化实践与文化生活。
(3)(对政治、经济)文化反作用于一定的经济、政治,给予经济、政治以重大影响。先进、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经济、政治的发展,落后、腐朽的文化会阻碍经济、政治的发展。
(4)(对社会)这里的文化,指的是优秀文化和健康有益的文化。优秀文化具有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功能。
(5)(对民族)文化是民族的血脉和灵魂。
(6)(对人)文化塑造人生,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1.广义的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现象,既包括意识形态的内容,又包括非意识形态的内容。
【解析】× 狭义的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现象,既包括意识形态的内容,又包括非意识形态的内容。
2.纯自然的东西也能成为文化。
【解析】× 纯自然的东西不能能成为文化。
3.文化对经济、政治有时起决定作用。
【解析】×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决定。
4.文化是人类进步和开化状态的进步,只要是文化都是积极向上的。
【解析】×文明是人类进步和开化状态的进步,只要是文明,就是积极向上的
5.器物、行为、制度等是文化本身。
【解析】×器物、行为、制度等是文化的载体,而不是文化本身.
6.文化对经济、政治的发展起促进作用。
【解析】×先进健康的文化,对经济、政治的发展起促进作用。
7.文化具有主导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功能。
【解析】×文化具有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功
1.大型史诗歌舞剧《大地颂歌》以湖南湘西十八洞村为原型,从多个维度全面反映了湖南精准扶贫的历史进程和伟大实践,呈现了一幅波澜壮阔的脱贫攻坚画卷,给观众带来强烈的震撼 《大地颂歌》的成功,表明了( )
①人创造文化并享用文化
②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③优秀文化给人深远持久的影响
④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对于教育,她(清华大学某副教授)说,我们要松弛下来,要发现孩子的喜爱,要尊重孩子的个性,要引领孩子发现自我,而不是一定要考上名牌大学。她(华坪女子高中校长,感动中国2020年度人物)说,我们必须拼了,要走出贫困和大山,要考上浙大、武大、厦大和川大。下列对材料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
①人们的交往方式带有自身的文化印记
②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和稳定性
③文化影响人们的思维方式
④文化影响人们认识事物的角度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红军长征不仅创造了可歌可泣的战争史诗,而且谱写了豪情万丈的精神史诗,铸就了伟大的长征精神。一串串感人至深的长征故事,一直在告诫人们要“记得来路”。这蕴含的文化生活道理是( )
①精神力量能够在实践中转化为物质力量
②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
③文化是人健康成长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
④人们在实践中创造和享用文化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4.增强综合国力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离不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建设。下列行为中不属于文化现象的是( )
A.中国和法国互办文化年
B.中央出台各项政策,整治小煤矿,保障安全生产
C.我国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D.2000年我国依法共关闭了1100多个淫秽色情网站
5.“红灯、绿灯、警灯,灯灯为令;弯道、坡道、直道,道道小心”“时间要紧,没有安全要紧;金钱再好,不如活着更好”“送人玫瑰,手有余香”,这些都是我们随处可见的公益广告。如今公益广告已成为社区文化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给社区居民的言行带来了可喜的变化。这表明( )
A.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
B.文化能在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
C.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无形的、强制的
D.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的、持久的
6.“打开书,你能开拓世界,甚至撬动地球!”这句话反映的观点是( )
A.文化是一种物质力量
B.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
C.知识力量就是文化力量
D.文化是经济发展的动力
7.著名作家龙应台在谈及有关“文化”话题时,说道:“它是随便一个人迎面走来,他的举手投足,他的一颦一笑,他的整体气质。……电梯门打开,他是谦恭地让人,还是霸道地推人?一个盲人和他并肩路口,绿灯亮了,他会搀那盲者一把吗?”上述观点说明( )
①文化是可以通过人的社会行为体现出来的
②文化是在人的成长中自然形成的
③文化是通过接受文化知识教育培养出来的
④人创造了文化,文化塑造着人
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为了更好地保护革命文物、传承革命文化与红色基因,我国制定了一系列措施。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出台《关于实施革命文物保护利用エ程(2018-2022年)的意见》、《长城、大运河、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方案》,为新时代革命文物工作提供政策指引;国家文物局革命文物司获批成立,革命文物保护管理机构建设取得新突破,进步夯实作基础;财政部、国家文物局修訂《国家文物保护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对革命老区和命文物保护予以倾斜;八部门联合印发《“十三五”时期文化旅游提升工程实施方案》,加大支持革命文物保护利用设施建设和红色旅游基础设施建设。
运用文化作用的知识,分析材料一中的措施对推动革命文物传承的意义。
基础梳理
什么是文化
(一)、文化的内涵
1、人类 世界的一切活动 物质 精神
2、人类全部精神现象 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自然科学和技术
(二)、文化的特征
1.社会实践 2.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3.载体
(三)、1、决定 2、经济 政治 文化 3、经济、政治所决定
(四)、1、积极向上 2、先进文化 落后文化 3、实践的产物 人 先进文化
(五)3、器物、行为、制度
二、文化的功能
1.引领风尚 教育人民 服务社会 推动发展 (1)真善美 文明素养 (2)思想道德素质 科学文化素质 身心健康素质 (3)丰富的精神食粮 (4)力量源泉
2.塑造着人 3.血脉和灵魂 认同、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文化
检测
1.【答案】A
【详解】
①:大型史诗歌舞剧《大地颂歌》呈现了一幅波澜壮阔的脱贫攻坚画卷,给观众带来强烈的震撼 这表明人创造文化并享用文化,①符合题意。
②:大型史诗歌舞剧《大地颂歌》以湖南湘西十八洞村为原型,从多个维度全面反映了湖南精准扶贫的历史进程和伟大实践。这表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②符合题意。
③④:材料未涉及优秀文化给人深远持久的影响和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的相关内容,③④与材料不符,排除。故本题选A。
【点睛】
2.【答案】D
【详解】
①:材料不涉及人们的交往方式带有自身的文化印记,①不符合题意。
②:材料不能体现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和稳定性,②不符合题意。
③④:“要发现孩子的喜爱,要尊重孩子的个性,要引领孩子发现自我,而不是一定要考上名牌大学”说明文化影响人们认识事物的角度,文化影响人们的思维方式,③④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D。
【点睛】
3.【答案】C
【详解】
②④:红军长征不仅创造了可歌可泣的战争史诗,而且谱写了豪情万丈的精神史诗,铸就了伟大的长征精神。这表明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人们在实践中创造和享用文化,②④符合题意。
①:材料未涉及精神力量在实践中转化为物质力量的相关内容,①与材料不符,排除。
③:文化有先进文化、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之分,先进文化是人健康成长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③错误,排除。
故本题选C。
4.【答案】B
【详解】
所谓文化,从狭义来讲,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ACD:ACD三项符合文化的含义,但与题意不符,ACD不选。
B:中央出台各项政策,整治小煤矿,保障安全生产。这属于经济现象,B与题意相符。
故本题选B。
5.【答案】A
【详解】
A:公益广告已成为社区文化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给社区居民的言行带来了可喜的变化。这表明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故A符合题意。
BD:材料强调的是文化对人影响的来源,故BD不符合题意。
C:文化对人的影响一般不是强制的,故C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A。
6.【答案】B
【详解】
A:A中观点将文化等同于物质力量,是错误的,A不选。
B:依题意知,文化(书中文化)对认识和改造世界的作用很大,运用书中文化知识可以“开拓世界”“撬动地球”,说明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可以转化为物质力量,B正确。
C: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C中观点将知识力量和文化力量简单等同,是不可取的,C错误。
D:文化对经济产生重要的反作用,先进文化是经济发展的动力,D错误。
故本题选B。
7.【答案】C
【详解】
①:依题意知,“它是随便一个人迎面走来,他的举手投足,他的一颦一笑,他的整体气质。”说明文化是可以通过人的社会行为体现出来的,①正确。
②③:文化是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形成,而不是在人的成长中自然形成的,也不一定只是通过接受文化知识教育培养出来的,还可以通过其他途径获得文化,②③错误。
④:“电梯门打开,他是谦恭地让人,还是霸道地推人”,说明了文化是由人创造的,同时,文化也塑造着人,④正确。
故本题选C。
8.①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的实践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先进的文化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文化阻碍社会的发展。②我国制定的关于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的措施,反映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发展的客观要求,顺应了广大人民的愿望,解决了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的方案和资金问题,为革命文物传承提供制度保证和支持,推动了革命文物保护和传承。
【分析】
本题以保护革命文物和传承革命文化为背景设置情境,主要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培养政治认同感。
【详解】
本题要求运用文化作用的知识,分析材料一中的措施对推动革命文物传承的意义。知识范围比较明确,首先分析文化的作用,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的实践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先进的文化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文化阻碍社会的发展。
依据材料: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出台《关于实施革命文物保护利用エ程(2018-2022年)的意见》、《长城、大运河、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方案》等一系列措施解决了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的方案和资金问题,为革命文物传承提供制度保证和支持,推动了革命文物保护和传承。反映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发展的客观要求,顺应了广大人民的愿望,解决了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的方案和资金问题。
依据材料:开放命文物博物馆及开展“党的故事我来讲一一争做红领巾讲解”实践体验活动让红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相传。体现了发挥教育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作用,让学生走近革命文物博物馆,增强学生对革命文物的崇敬感及对革命文化的认同感。
【点睛】
措施类试题,解答这类题目时采用定点法,具体的解题思路是:一是从教材找答题要素。要认真回想教材相关方面的知识,不能随意乱想;二是从材料中答题要素。如果材料呈现的是问题,那么材料中问题的反面就是答题要素。三是从当前时政热点和党和国家重大政策中找答题要素。具体的解题程序:定点--联系--疏理--作答。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