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 《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课件(共25张PPT)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9.2 《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课件(共25张PPT)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资源简介

(共25张PPT)
辛弃疾
南宋时,有一个人,他是一员武将,戎马一生,满心想的都是收复失地;同时,他还是一位词人,笔耕不辍,魂牵梦萦的还是收复失地!魂牵梦萦的那片土地呀,是他一生的牵挂!
这个人就是
醉里挑灯看剑
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
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
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
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渴望建功立业
怎奈壮志难酬
京口北固亭怀古
永遇乐
学习目标
诵读体会辛词的苍凉、悲凉及其豪放的语言风格;
理解本词运用典故、借古讽今的写作特点;
体会作者抗敌救国和报国无门的忧愤;
知人论世识其人
写作背景
写这首词的时候辛弃疾已经六十五岁了,辛弃疾从42岁到60岁一直过着“隐居”的生活,得不到朝廷的重用。这期间,1203年再次被当时执掌大权的韩侂胄起用,任浙江东路安抚史,翌年改任镇江知府。1204年韩侂胄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草草北伐。而镇江濒临抗战前线,是北伐的重要基地。辛弃疾到任后,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但是韩侂胄把持朝政,只想侥幸求逞,不愿认真准备。韩侂胄听不进辛弃疾的劝告,后来就把他调离了镇江。这首词是辛弃疾被起用又被降职时,登上北固亭,满怀悲愤而写下的。
ppt课件
8
整体感知:口诵心唯晓词意
读准字音
读对节奏
读出语气
读懂内容
诵读
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悲凉、悲壮、悲愤
观眼前之景
思历史人事
抒一己之怀
北固亭又名北固楼,在今镇江东北的北固山上,下临长江,是登临的胜地
古城名,今江苏镇江市,长江与京杭大运河交汇的枢纽城市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01
02
03
初 识 典 故-思历史人事
有几个典故?
在文中分别是哪一句话?
它们分别与谁有关?
合作探究:深研典故析情感
鉴赏古典诗歌必须查清、理通诗歌所用典故的出处及含义,但查清、理通典故并不是目的,关键是搞清作者用典的意图,即他想通过典故表达什么思想或感情,进而把握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词中五个典故,这些典故背后蕴藏着作者怎样的情感?请提炼出1-2个情感关键词。
全体起立
小组讨论
5分钟后小组派代表在黑板上写下成果
人们传颂着那斜阳照射的草树之间,那平常的巷陌之内,就是刘裕当年生活过的地方。虽然荒凉,但它毕竟孕育过这样的英雄,这是对英雄的向往,这是民族的骄傲;“万里”指被敌人占据的中原地区。刘裕曾在京口住过,两次从京口起兵,生擒了燕王和秦王,成就了北伐的大业。作者借赞扬刘裕,讽刺南宋主和派屈辱求和的无耻行径,表现出作者抗金的主张和恢复中原的决心。
备注2:刘裕其人
思历史人事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资治通鉴》:自践位以来,有恢复河南之志
《宋书》:闻玄谟陈说,使人有封狼居胥意;
典中典:霍去病封狼居胥
封山:筑土为坛以祭山神,纪念胜利。
封狼居胥:功成名就
刘义隆:草率出师,仓皇而逃
佛狸祠:“佛狸”对应的是突厥语文献中的一个词“狼”,拓跋焘如豺狼般生性凶残。
据《资治通鉴》记载,在元嘉北伐失利后,拓跋焘率北兵南下,“杀掠不可胜计,丁壮者即加斩截,婴儿贯于槊上,盘舞以为戏。”
当时流传有:“虏马饮江水,佛狸明年死
”的童谣
拓跋焘
写作之时词人已经66岁,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但此时他被任命为镇江知府,这只是一个文官而不是武将,词人空怀报国之志,却无处施展。以廉颇自比,一腔悲愤溢于言表。词人临死前大呼三声“杀贼、杀贼、杀贼”,凄厉的声音刺破苍穹。
人物 故事简介 关键 词句 典故的作用
孙权
刘裕
刘义隆
佛狸祠
廉颇
曾经在京口建立吴都,并打败曹操军队,保卫了家园。
在京口起事,最后建立政权,为恢复中原,他曾大举北伐。
在元嘉二十七年,草率出师北伐,想要建立像古人封狼居胥山那样的功绩,结果落得北望敌军而仓皇失措。
拓跋焘击败宋文宗,率军追到瓜步山上,在山上建立行 宫,即后来的佛狸祠。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廉颇免职后,跑到魏国。赵王想再用他,派人去看他的身体情况,“廉颇之仇郭开多与使者金,令毁之。赵使者既见廉颇,廉颇为之一饭斗米、肉十斤,被(披)甲上马,以示尚可用。赵使者还报王曰:‘廉将军虽老,尚善饭;然与臣坐,顷之三遗矢(屎)矣。’赵王以为老,遂不召。”
英雄
风流
表现作者心中渴望抗敌救国的热情。
金戈铁马
气吞万里如虎
草草
赢得
可堪
凭谁问
表达作者收复中原的远大抱负
借鉴历史,委婉劝韩侂(tuō)胄不能草率行事。
表达对南宋政权不图恢复中原的不满
以廉颇自比,虽64岁仍想为国效力,却有小人挑拨,他感到悲愤,抒发了他壮志未酬的苦闷。
用典赏析:
词中用典虽多,却贴切恰当,非但没有妨害思想感情的表达,反而是表现了非常丰富的内容和思想。正如《词综》所说,“发端便欲涕落,后段一气奔注,笔不遏:廉颇自拟,慷慨壮怀,如闻其声;谓此词用人名多者,尚是不解词味。”
主 题 归 纳
作者通过追忆孙权建功立业、刘裕北伐的英雄壮举,表达了对英雄的仰慕之情;通过回想刘义隆草率北伐惨遭失败的情景,告诫当朝的北伐者应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通过回忆当年南下之时的情景,表达了自己虽年事已高,却雄心不老,仍渴望建功立业的志向。
北固亭上的辛弃疾
一个人的怒吼抹不开一个时代的苍凉。你痛斥,“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你痛苦,“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你期待,“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但是,一个错误的时代只能成全一个伟大的词人,却不能成全一个伟大的英雄。
在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我依稀看到了你横溢的才华化为缕缕墨迹,在纸上虎啸生风、横刀立马,我依稀听到了你豪放的歌声,在格律中,化为剑啸,至今铿锵!
拓展提升:读经诵典承精神
(男1)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女1)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女2)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男2)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齐读)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女1)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女2)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男1)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齐读)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男2)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齐读)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想象情境:那是一个战乱频繁的年代,那是一个秋风萧瑟的日子,一位两鬓斑白的老人,徒步登上京口北固亭,眺望长江北岸被金人铁骑践踏的国土,想到自己的一生,心中感慨万千,深情吟诵
对比 鉴赏
《念奴娇·赤壁怀古》和《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都是咏史怀古词,请进行比较阅读,然后思考两篇作品的思想情感和艺术手法有何异同。
相同点:
1、结构上均为:地点+怀古;
2、意境上均为雄浑壮阔;
3、主旨上均为借古喻今;
不同点:
1、《念奴娇 赤壁怀古》上阙中写景,下阙议论抒情; 《永遇乐 赤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融写景议论于一体;
2、议论设计的问题不同,情感不同;苏轼词探索宇宙人生的终极意义,抒发乐观旷达的情怀;辛词紧扣现实,借咏史谈自己的战略见解,表现壮志难酬的爱国情怀;
3、苏词中抒情多直抒胸臆;风格显得开阔明朗,旷达乐观。辛词中抒情多与典故结合,风格显得含蓄蕴藉,激愤沉郁。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