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第9课知法守法 依法维权 第1课时(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第9课知法守法 依法维权 第1课时(教案)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
第9课 知法守法 依法维权(教案)
核心素养目标
1.政治认同:运用上网、查阅文献资料等方法,知道公民享有的各项权利以及未成年人享有的其他特殊权利;懂得在公民权利受到侵害时,应当运用相应的法律维护自身权利。
2.道德修养:通过实地观察、交流访谈,知道作为公民应该做到守法不违法;了解校园欺凌造成的严重后果,能够勇敢地对欺凌行为说“不”,提升自我保护意识,提高警惕,预防性侵害。
3.责任意识:学会在权利受到侵害时,保护自己,并及时寻求他人、法律专业人员以及有关部门的帮助;知道依法维权要有证据,逐步提升自我保护意识和法治意识。
课时安排
3课时。
第1课时
课时教学目标
1.知道公民享有的各项权利以及未成年人享有的其他特殊权利。(重点)
2.懂得在公民权利受到侵害时,运用相应的法律维护自身权利。(难点)
3.通过分析案例明白法律是保护我们权利最有效的手段,初步树立依法维权的意识。
课前准备
通过实地观察或者上网查阅资料,请学生想一想,在日常生活中,见过哪些涉及未成年人权利保护的情形,试着罗列几条。
教学过程
一、法律作用大
活动一 故事导入,揭示课题
1.出示
出示图片:一个女孩子在上课。
2.提向
这是吕慧娴姐姐,她在政法大学学习,你们觉得吕慧娴姐姐怎么样?
预设1:吕慧娴姐姐上课真认真,我们要向她学习。
评价:会观察,你也是个爱学习的好孩子!
预设2:吕慧娴姐姐能够考上政法大学,真了不起,她肯定从小学习就很优秀。
评价:你猜得没错,吕慧娴姐姐就是一个爱学习的孩子。
预设3:我也希望能够像吕慧娴姐姐一样,考上政法大学,将来成为一名律师。
评价:你不仅爱学习,还有远大的理想。
3.小结
同学们说得真棒!你们知道吗,吕慧娴姐姐小学期间差点辍学,这是怎么回事?让我们听听她的故事。
4.故事导入,思考交流
(1)播放录音“吕慧娴姐姐的故事”。(教材第82页“阅读角”)
(2)交流:吕慧姻姐姐出生在一个怎样的环境中?
预设:姐姐出生在一个偏远山区母亲卧病在床,家庭生活贫困。
(3)思考:出身贫困的吕慧娴姐姐为什么能够走上读书之路?
预设:法律维护了她的权利,让她走上了幸福之路。
5.小结,揭示课题
法律作用大,我们要用好法律,就能依法维护我们的正当权利。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9课知法守法依法维权。 (板书:9 知法守法 依法维权 用好法律 维护权利)
二、结合案例,明确依法维权
活动二 出示案例:懂法、用法、学法的心路历程
1.再现吕慧娴的故事
(1)故事中吕慧娴的哪项权利受到了侵害?
预设:吕慧娴家中贫困,父亲让她放弃学业、进城打工,父亲的这个行为侵犯了她上学的权利。
(2)交流:是哪一部法律维护了她上学的权利?
预设:《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3)出示相关法律。
第五条 适龄儿童、少年的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应当依法保证其按时入学接受并完成义务教育。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4)思考:对于故事中不同人的行为,你们是怎么看待的?
预设1:吕慧娴的父亲让她辍学打工贴补家用本身就是违法行为,因为未成年人依法享有受教育的权利。
评价:父亲的行为不仅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还违法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预设2:故事中的方老师、校长、村委会和乡镇教育办公室的叔叔、阿姨一起劝说父亲,给父亲讲解相关法律知识,并发放贫困生补助,这才使得吕慧娴姐姐能继续完成学业。
评价:说得没错,学校和社会在这件事中共同承担起了保护吕慧娴依法上学的责任。
预设3:故事中的吕慧娴经历了懂法、用法、学法的心路历程,更加坚定了她学法、用法律帮助他人的信念。
(5)小结:吕慧娴作为未成年人除了享受公民的一般权利之外,还享受着法律规定的其他特殊权利,如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中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维护了她依法上学的权利,帮助她重返校园,完成学业。(板书:未成年人 一般权利、特殊权利)
2.出示吕慧娴实习的故事
(1)作为公民,我们都有哪些权利?
预设:公民享有人身权、财产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受教育权以及参与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等各项权利。
(2)阅读教材第83页“阅读角”大学生吕慧娴实习的故事,完成学习单。
学习单
遇到的事情 吕慧娴提供的建议 依据的法律
张彤爸爸
王晓蒙和妈妈
何洁
刘文娟
(3)交流学习单。
(4)根据交流情况,完善学习单。
学习单
遇到的事情 吕慧娴提供的建议 依据的法律
张彤爸爸 施工队拖欠工资 申请劳动仲裁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王晓蒙和妈妈 在小区散步时被一条没有拴狗链的狗咬伤 向狗的主人索赔 《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
何洁 钱包被偷 向公安局报案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
刘文娟 对交警作出的罚款决定不服 提起行政诉讼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
(5)通过完成学习单、交流,你们有什么发现?
预设1:我发现碰到的事情不一样,吕慧娴会给出不同的建议。
评价:申请仲裁索赔、报案、诉讼等都是依法维权的途径,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的问题采取不同的方法。
预设2:吕慧娴会根据事情的不同,依据相对应的法律给出自己的建议,依法维权。
评价:当我们的权利受到侵害时,我们应当运用相应的法律来维护自身的权利。
(6)小结:法律从各个角度、各个方面,对公民的权利进行全方位的保护。在我们的公民权利受到侵害时,我们应当运用法律这个最有效、最有力的武器维护自身权利。(板书:最有效、最有力)
活动三 出示情景“法官进课堂”
1.过渡
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作为未成年人,一般权利受到法律的同等保护。为了更好地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利,国家制定了专门保护未成年人的法律,你们知道有哪些吗?
预设:《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等。
2.播放法官录音,交流
(1)播放录音。
录音内容1:《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是为了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保证义务教育的实施,提高全民族素质,根据宪法和教育法而制定的法律。
录音内容2:《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为了保护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促进未成年人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根据宪法,制定的法律。
录音内容3:《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是为了保障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培养未成年人良好品行,有效地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制定的法律。
录音内容4:《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第十二条规定未成年人的监护人应当以文明的方式进行家庭教育,依法履行监护和教育职责,不得实施家庭暴力。
(2)听了录音,你们发现这些法律有什么共同点?
预设:这些法律保护的对象都是未成年人。
(3)这些法律对未成年人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预设1:这些法律保障了未成年人的权利,比如受教育的权利。
评价:保障了我们的权利。
预设2:这些法律的制定保障了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促进未成年人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
评价:不仅我们的权利能得到保障,还能保护我们的身心健康。
预设3:《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制定能有效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
评价:你真会动脑筋,这部法律的制定确实起到了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作用。(板书:预防犯罪)
3.出示情形,交流
情景1:罗某某初中没毕业,家里人就让他辍学打工。
情景2:贾某某的爸爸经常在酗酒后打他。
情景3: 15周岁的蒋某某参与贩卖毒品被警察抓住。
情景4:学校附近刚开了一家网吧,小学生杨某某放学后经常偷偷去那里打游戏。
(1)这些情形会运用到哪部法律?请完成教材第84页“活动园”。
(2)交流,谈感受。
想一想:在日常生活中,你们还见过哪些涉及未成年人权利保护的情形。
预设1:我知道超市禁止向未成年人销售烟酒,柜台上也会摆出提示牌。
评价:我们去超市购物经常能看到这样的提示牌,你真是个细心观察的孩子。
预设2:我还知道娱乐场所也是禁止未成年人进入的。
评价:这些场所应设置明显的未成年人禁止进入的标志,不得允许未成年人进入。
预设3:未满12周岁的儿童不准在马路上骑自行车。
评价:这条法律条文的出台能有效避免危险事故的发生,保障了未成年人的生命安全。
预设4:网络游戏实行用户账号实名注册制度,所有网络游戏用户均须使用有效身份信息方可进行游戏账号注册。并且每日22时至次日8时,网络游戏企业不得以任何形式为未成年人提供游戏服务。
评价:我相信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预防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保护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和正常的学习生活。
4.小结
为了更好地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利,处罚侵害未成年人的违法行为,未成年人除了享有法律规定的一般权利外,还享有未成年人的特殊权利。法律还通过对实施不良行为的未成年人进行教育、矫治、环境的隔离,预防未成年人犯罪,以保护其健康成长。(板书:教育、矫治、隔离)
三、在法律范围内维护权利
活动四 思考辨析,在法律范围内行使和保护权利
1.观看视频,交流
(1)播放视频。
视频内容:“广场舞”是很多居民喜欢的文娱项目。不过,对于“广场舞”一直以来也是褒贬不一。很多居民对“广场舞”持反对态度,理由很简单,那就是扰民。这里是羊台山的一个出口,因为有一座高架桥,晴天可以遮阳,雨天可以避雨,场地还很宽敞,是跳“广场舞”的好地方,不过对于住在附近的居民烦恼也随之而来。每天早上六点,这里就开启了“广场舞”音乐,好几个“广场舞”团队好像相互攀比似的,一个比一个声音大。大喇叭高分贝,一周七天,从不间断。
(2)思考:跳“广场舞”给附近居民带来了怎么样的影响?
预设1:“广场舞”声音响,影响了附近居民的休息。
评价:“广场舞”声音过大,确实影响周围居民正常的休息。
预设2: 一周七天从不间断,人家周末想睡个懒觉也睡不成。
评价:每天如此循环往复,周围居民肯定不堪其扰。
预设3:会影响小朋友晚上写作业,声音太吵没法专心读书写字。
评价:我们都喜欢在安静的环境中读书、写字,这样的吵闹确实影响了学生的学习。
(3)提问:同学们,你们觉得这样的行为违法吗?
预设:我觉得这样的行为是违法的。
出示相关法律规定:
第五十八条 违反关于社会生活噪声污染防治的法律规定,制造噪声干扰他人正常生活的,处警告;警告后不改正的,处二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罚款。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
(4)追问:你们觉得市民有跳舞的权利吗?
预设:市民有跳舞的权利,但要维护他人和集体的合法权益,他们大喇叭高分贝显然已经侵害了他人的利益。
2.案例讨论
(1)阅读教材第85页“活动园”,交流案例中的不同做法。
做法1:把他们的音箱砸了,揍他们一顿,他们就老实了。
做法2:实在没人管,咱们也买个音箱,开大音量跟他们对着干。
做法3:在广场上抛撒垃圾,把他们赶走。
讨论一下,上面的做法合法吗?
①预设1:做法1不合法,不论是砸音箱还是揍人,都已经触犯了法律,会受到法律的惩处。
评价:你说得很对,这种以暴制暴的行为不可取,现在是法治社会我们要依法维权。
②预设2:买个音箱跟人对着干,不仅解决不了问题,还侵害了其他居民的权利,属于违法行为。
评价:不仅激化双方矛盾,很有可能自己也会违法,解决不了问题。
③预设3:在广场上抛撒垃圾且不说能否赶走跳舞的人,
这样的行为违反了城市生活垃圾管理办法)第十六条。
评价:你很熟悉《城市生活垃圾管理办法》,我们一起来看看第十六条的具体内容。
出示相关法律规定:
第十六条 禁止随意倾倒、抛洒或者堆放城市生活垃圾。
——《城市生活垃圾管理办法》
思考:抛撒垃圾的做法会导致怎样的后果?
预设:我觉得这样的做法不仅解决不了问题,还有可能激化矛盾,侵害他人的权利,自己也会受到司法部门的惩戒。
(2)如果你是赵志刚,应该建议家人怎么做?
预设1:我觉得可以向物业投诉,让其出面调解协商。
评价:向相关物业投诉,通过他们帮忙解决问题,能避免激化双方矛盾,是个好办法。
预设2:拨打“110”报警求助,也可以向城管部门投诉解决。
评价:如果确实屡次投诉、协商不能解决,我们也可以依法维权。
预设3:可以拨打12319投诉“广场舞”扰民。
评价:如果说“广场舞”的音量过响,已经造成了噪音污染,可以通过拨打“12319”向城市管理服务热线投诉,要求依法处理。
(3)小结:法律是保护我们权利的最有效、最有力的手段。当权利受到侵害时,我们应当在法律的范围内行使和保护权利,而不能超越法律范围滥用权利,超越法律的诉求得不到法律的支持。(板书:在法律范围内行使和保护权利)
四、布置作业,延伸巩固
活动五 课堂总结 ,布置作业
1.课堂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法律是保护我们权利的最有效、最有力的手段,未成年人要履行法律规定的一般义务。我们要知晓法律、学好法律、用好法律才能依法维权。
2.布置作业
请把今天学到的内容讲给爸爸妈妈听,并和家长一起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
板书设计
9 知法守法依法维权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