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第9课知法守法 依法维权 第2课时(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第9课知法守法 依法维权 第2课时(教案)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
第9课 知法守法 依法维权(教案)
核心素养目标
1.政治认同:运用上网、查阅文献资料等方法,知道公民享有的各项权利以及未成年人享有的其他特殊权利;懂得在公民权利受到侵害时,应当运用相应的法律维护自身权利。
2.道德修养:通过实地观察、交流访谈,知道作为公民应该做到守法不违法;了解校园欺凌造成的严重后果,能够勇敢地对欺凌行为说“不”,提升自我保护意识,提高警惕,预防性侵害。
3.责任意识:学会在权利受到侵害时,保护自己,并及时寻求他人、法律专业人员以及有关部门的帮助;知道依法维权要有证据,逐步提升自我保护意识和法治意识。
课时安排
3课时。
第2课时
课时教学目标
1.通过调查、数据、案例了解校园欺凌造成的严重后果,能够勇敢地对欺凌行为说“不”。(重点)
2.实地观察、交流访谈,知道法律既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也对违法犯罪行为进行严厉惩处,作为公民应该做到守法不违法。(难点)
3.在与他人的交往过程中学会自我保护,提升意识,提高警惕,预防性侵害。
课前准备
布置学生收集一些在学校里被欺负的事情,可以是亲身经历的,也可以看到的、听到的。
教学过程
一、法律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
活动一 复习导入, 揭示课题
1.连线
阅读下面的情景描述,回顾上节课所学知识,将情景与对应的相关法律用线连起来。
2.学生交流并说明理由
3.小结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法律从各个方面,对公民的权利进行全方位的保护。当公民权利受到侵害时,我们应当运用相应的法律维护自身的权利。
4.揭示课题
法律既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也对违法犯罪行为进行严厉惩处,这节课我们就来聊一聊守法不违法。 (板书: 9知法守法 依法维权 守法不违法)
二、遵守法律,做守法公民
活动二 故事导入,明确违法犯罪需担责
1.出示
出示活泼可爱的小男孩的图片。
2.谈话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这个活泼可爱的小男孩后来被送进青少年管教所,这是为什么呢?请你们猜测一下。
预设1:这个男孩是不是结交了不好的朋友被带坏了,导致犯罪。
评价:没错,结交朋友确实要慎重。
预设2:是不是后来父母离异了,没有人管他,他就学坏了,走上了违法的道路。
评价:有这个可能,在我们的生活中确实有这样的案例。
预设3:有可能他被别人诱骗了,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违法犯罪了。
评价:不懂法确实容易被不法分子钻空子,更何况未成年人心智尚未成熟,对事物的认知不够全面,容易被坏人利用。
3.交流
究竟是怎么一回事?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录音。(将教材第86页“活动园”的内容录制成音频)
(1)交流:为什么杜某会被送进少年管教所?
预设:杜某因盗窃被公安局收容教养一年。
小结:由政府收容教养是法律针对杜某实施盗窃的不良行为采取的措施之一。
(2)再读杜某的故事,思考:杜某实施了哪几类不良行为?
预设:杜某打架、骂人,欺负同学;拦截、殴打低年级同学,强行索要财物;盗窃。
(3)杜某的不良行为分别受到了哪些惩处?请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完成学习单。
学习单
程度 不良行为 处理措施
黄灯
红灯
褐灯
按照由轻到重(黄灯、红灯、褐灯)的顺序对杜某的不良行为进行排序,并填写相对应的处理措施。
(4)交流学习单。
预设1:杜某打架、骂人,欺负同学,程度较轻,填入黄灯行,处理的措施是老师批评、父母管教。
预设2:杜某拦截殴打低年级同学,强行索要财物,程度较严重,填入红灯处,处理的措施是派出所对他进行了治安处罚。
预设3:杜某因盗窃被公安局收容教养一年,情节严重,应填入褐色一行。
学习单
程度 不良行为 处理措施
黄灯 打架、骂人,欺负同学 老师批评、父母管教
红灯 拦截、殴打低年级同学,强行索要财物 派出所治安处罚
褐灯 盗窃 公安局收容教养
小结:杜某的这些行为都属于不良行为。法律根据情节的严重程度,对实施不良行为的未成年人采取以下措施:由父母、学校管教;由公安机关治安处罚;由政府收容教养;由法院追究刑事责任等。
4.提问
杜某一步步走上违法的道路,其中除了他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你们觉得还有谁该为他的行为负责?
预设1:我觉得他的家里人也该负责,因为家里人什么事情都依着他,把他宠成了一个招人讨厌的孩子,喜欢骂人、打架的孩子。
评价:家人的宠爱把杜某宠成了一个眼里、心里只有他自己的人,做事不会为他人考虑,难怪招人讨厌。
预设2:他欺负同学被老师批评,老师让他的父母也要管教他。他的父母口头答应,却没有进行教育,导致了杜某更加有恃无恐。
评价:杜某的父母作为他的监护人没有承担起教育、管教的责任。
预设3:我同意刚才同学的观点,父母对杜某的不良行为视而不见,还予以肯定,间接害了他。
评价:不但不管教,还没有理由地对他的不良行为加以肯定,可以说杜某会变成这样,他的父母要负主要责任。
5.拓展
出示名言警句:
宠子未有不骄,骄子未有不败。
——《古文观止》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
——《孟子》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三国志》
6.案例交流
有一个因盗窃现金8000元即将被判刑的少年王某,在法庭上对法官说:“叔叔,我把钱都交出来了,让我回家吧,我想妈妈。”
交流:少年王某的想法是否可行?
预设1:案例中的少年已经构成了犯罪,那肯定得接受法律的制裁。
评价:犯了法就要接受法律的惩处,说得没错。
预设2:如果每个人都像这个少年一样,犯了法道个歉,偷了钱还回去,不受法律的制裁,那我们的社会秩序将会混乱,犯罪的事情会越来越多。
评价:你说得真好,法律规范着我们的行为,保障着我们的生活秩序。
预设3:我同意刚才同学的观点,我们的生活需要法律来规范,少年王某触犯了法律就应该承担相应的后果,不然法律就失去了它存在的意义。
评价:每个人都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违法了也必须接受法律的惩处,这样,我们的社会才会井然有序。
7.小结
少年王某的案例再次向大家说明了法律既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也会对违法犯罪行为进行严厉惩处。一方面,在我们的权利受到侵害时,需要运用法律武器捍卫自己的权益;另一方面,我们也应该遵守法律,做守法公民,不违法犯罪。(板书:违法犯罪 受法律惩处遵守法律 做守法公民)
三、思考辨析,向校园欺凌说“不”
活动三 案例分析,了解校园欺凌
1.过渡
校园生活中,同学之间相处有许多难以忘怀的美好时光,但有时也会出现不和谐的音符。我们的身边有这样的现象吗?
2.阅读与交流
阅读教材第87页“活动园”,进行交流。
(1)王然遇到了什么事情?他的感受是怎么样的?
预设1:王然转学后的第一天就遇到了身材高大的鲁某和另外两个男生,他们威胁他叫他们大哥,还强迫他给他们背书包。
预设2:王然碰到了这样的事当时吓坏了,回家后委屈地躲在屋里哭。
(2)爸爸得知后,是怎样建议王然的?
预设1:爸爸首先鼓励王然要勇敢,不要害怕他们。
评价:没错,遇到事情我们首先不能害怕,要冷静。
预设2:爸爸建议下次王然再遇到他们时,大胆地说:“我不怕你们。”
评价:勇敢地告诉对方自己不害怕,亮出你勇敢的态度。
预设3:如果这些仍然不管用,爸爸则建议王然把这件事情告诉老师或者父母,由父母找老师和他们的家长。
评价:父母、老师是你们坚强的后盾,如果你们碰到自己无法解决的事情,可以寻求他们的帮助。
(3)小结:从王然爸爸给出的建议中,我们知道遇事不怕事,勇敢面对,并积极想办法寻求大人的帮助。
(4)辨析选择:如果你是王然的同学,当你看见鲁某拦住王然的时候,你认为怎样做比较合适?请你在恰当的做法前面画“√”。
□赶紧躲开,假装没看见 □立即上前阻止鲁某的行为 □寻求老师的帮助
除此以外,你们还有其他办法吗?
预设1:我觉得还可以找校门口的保安叔叔上前帮忙,鲁某他们看见学校保安肯定就不敢了。
预设2:我觉得一个人上去阻止势单力薄,可以找来班里的几个男同学,以一起回家为理由把王然叫回来。鲁某看到我们人多,也就不敢有所行动了。
3.后续故事与交流
王然的故事还没有结束,我们接着往下看这个故事。
故事后续:第二天放学,鲁某又拦住了王然。尽管王然很害怕,但还是鼓足勇气大声地对他说:“我不怕你。我不报告老师,是因为我们还可以做朋友。”鲁某一下子怔在那里,一会儿,他灰头土脸地走了。从此,他再也没拦过王然。
(1)当鲁某又一次拦住王然,王然是怎么做的?最后鲁某灰头土脸地走了,并再也没有拦过他。
预设1:首先,王然用爸爸教给他的方法,大胆表达了自己不怕鲁某。
评价:这样做也等于给了鲁某-一个威慑力。
预设2:其次,王然明确告诉鲁某不会告诉老师。
评价:这相当于给鲁某吃了一颗定心丸,虽然他恃强凌弱,但毕竟学生也怕被老师批评或者被老师通知家长。
预设3:最后,王然主动提出还可以和鲁某做朋友,大有化敌为友之势。
评价:这倒使得鲁某不好意思再去欺负王然了,最后只能灰头土脸地走了。
小结:当王然再次遇到鲁某时表现得有礼有节,既表达了自己的勇敢不怕事,又机智地打消了鲁某再次欺负他的想法,使得鲁某不敢也不好意思再欺负他了。
(2)同学们,再回顾一下这件事的过程,你们觉得鲁某为什么会欺负王然?
预设1:我注意到,王然是刚转学过来的学生,鲁某肯定觉得他初来乍到,人生地不熟,没有朋友,所以就欺负他。
评价:你分析得很有道理,老师赞同你的观点。
预设2:鲁某是一个身材高大的男生,他肯定是仗着自己个子高大恃强凌弱。
评价:身材高大是鲁某的优势,他却利用自己的优势去欺负他人,这样的行为真不好。
预设3:不仅如此,鲁某身边还有两个男生,而王然只有一人,他们以多欺少。
评价:像鲁某这样三五成群欺负人的小团体依仗人多欺负单独行动的同学,也不少见。
(3)你们能接受鲁某欺负同学的理由吗?
(4)小结:像鲁某这样特强凌弱,以多欺少,恐吓威胁他人做不愿意做的事,这种行为就属于校园欺凌,好在最终没有酿成大祸。
4.了解校园欺凌行为相对应的刑法罪名
鲁某这样的行为,一旦情节严重,被他人向有关国家机关请求追究法律责任,他将受到法律的惩处。老师这里有一张 校园严重欺凌行为对应的刑法罪
名表,请你们找一找鲁某的行 为对应的是哪一条。
(1)出示表格。
行为 对应罪名
随意殴打、恐吓、威胁 寻衅滋事罪
结伙打架 聚众斗殴罪
辱骂、中伤 侮辱罪
殴打要钱 抢劫罪
敲诈钱财 敲诈勒索罪
捏造贬损他人名誉的事实,在网上传播,情节严重 诽谤罪
(2)交流:鲁某的行为如果要追究,对应的是哪个罪名?
预设:寻衅滋事罪。
(3)小组合作学习:找找身边类似的现象,并进行梳理。
校园欺凌的主要行为
(4)提问:如果你碰到这样的情况,会怎么办?
预设:冷静处理不害怕、可以寻求老师或家长的帮助、可以通过法律途径解决。
(5)小结:孤立不喜欢的同学、恃强凌弱、强行向同学索要财物等,都是校园生活中不和谐的音符。随着科技的发展,网上传播谣言等网络欺凌行为也越来越多。这些欺凌行为不仅严重侵害了他人的权利,危害我们的身心健康,也破坏了和谐有序的校园生活。
活动四 分析调查报告,了解校园欺凌背后的原因
1.出示
案例中的鲁某以大欺小、以多欺少,欺负刚转学来的王然。同学们刚才也都不认同他欺负同学的理由。像这样欺凄他人的原因还有很多呢,我们一起来看一份调查报告。
欺凌他人的原因
2.解读报告,讨论交流
预设1:报告中“被人欺负过,想报复”占的比例最多,达到了38.8%。
评价:说明将近40%的人被欺负过,但是他们选择的解决方法是去欺负他人。
预设2:“已经习惯了,很难改变”这个原因也占了26.9%。
评价:看来不良习惯一旦养成,想要改变真的很难。
预设3:“自己生气,但不知道该如何发泄”这一原因占了26.9%。
评价:看来,这类同学不懂得控制自己的情绪,在情绪管理方面存在着问题。
3.提问
再读调查报告,你们认为这些原因合理吗?
预设1:不合理,我们不能以暴制暴,要通过合理、合法的途径解决问题。
评价:现在是法治社会,未成年人是祖国的未来,更应该学法、用法。
预设2:不合理,坏习惯不改,久而久之有可能会酿成大祸,触犯法律,并受到惩处。
评价:正所谓不以恶小而为之,不以善小而不为,小小的坏事会演变成大坏事,终将酿成大祸。
预设3:不合理,不能以缺乏法律知识为由欺负、欺凌他人,不懂法就要学法用法,做一个守法的小公民。
评价:你说得真好,做一个守法小公民是我们的责任。
4.讨论探究
结合校园严重欺凌行为对应的刑法罪名,请你们谈谈校园欺凌可能造成的后果。
预设1:以被人欺负过,想报复"为由去欺凌他人可能会犯寻衅滋事罪,情节严重的,将受到法律的惩处。
评价:法律是公平、公正的,任何违法犯罪行为都逃脱不了法律的制裁。
预设2:我觉得不管以什么理由欺负他人,都是不对的。轻者会受到批评教育,如果情节严重会受到严厉的惩处。
评价:你说得没错,法律规范着每一个人的行为。
5. 小结
不管什么人以什么样的理由欺凌他人,侵害他人权利,危害他人身心健康,必将为自己的行为承担相应的后果。
活动五 解读文件,向校园欺凌行为勇敢说“不”
1.过渡
刚才我们讲到了可以通过法律途径追究行为人的法律责任,国家对校园欺凌也非常重视,针对中小学生欺凌和暴力问题,在2016年11月出台了《关于防治中小学生欺凌和暴力的指导意见》。
2.阅读思考
阅读教材第88页相关内容,思考:这份文件是由哪些部门联合印发的?
预设:教育部、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等九部门联合印发。
3.交流
说说你们对这份文件的理解。
预设1:这份文件的出台旨在通过加强教育,预防欺凌和暴力。
预设2:这份文件的出台保护了遭受欺凌和暴力的学生的身心健康,为我们提供了重要的法律保障。
评价:这份文件能起到保护作用,是我们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重要保障。
预设3:这份文件的出台能切实形成防治学生欺凌和暴力
的工作合力,为保护未成年人设置了一道道有效的防线。
评价:家庭、学校、社会和司法形成合力,形成了保护未成年人的四道防线,保护我们的身心健康发展。
4.小结
同学们说得很好,教育部等九部门联合印发关于防治中小学生欺凌和暴力的指导意见)有利于中小学生的身心健康,为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筑起了一道道防线,能让我们勇敢地对欺凌行为说“不”。(板书:勇敢说不维护自身利益)
四、提高警惕,预防性侵害
活动六 讨论辨析,预防性侵害
1.看图辨析,学会区分是否是正常的身体接触
(1)过渡:刚才我们讲到的欺凌是比较直接的,但有时候,我们会遇到一些居心叵测的人,他们甜言蜜语、故作亲昵,实际上也会对我们造成伤害。我们来看两张图。
(2)出示教材第89页“活动园”的插图,进行讨论交流。
①哪一幅图表现的是正常的身体接触?生活中还有哪些是正常的身体接触?
预设1:我觉得第一幅图是正常的身体接触,因为从图片上看他们都很高兴。
评价:你观察得真仔细。
预设2:我也觉得第一幅图是正常的身体接触。当我获得好成绩时,妈妈会亲吻我作为奖励。
评价:妈妈把亲吻作为奖励送给你,你心里肯定很高兴。
预设3:我觉得当我们打篮球获胜时拥抱在一起庆祝也是正常的身体接触。
评价:这是胜利的拥抱。
预设4:老师有的时候会摸摸我的头,鼓励我,我觉得这也是正常的身体接触。
评价:老师的举动肯定让你倍受鼓舞,促使你更加认真。
②哪一幅图表现的是不当的身体接触呢?生活中还有哪些不正当的身体接触呢?
预设1:我觉得第二幅图肯定是不正常的身体接触,因为小女孩很害怕。
评价:你发现了小女孩的表情很害怕,很会观察。
预设2:邻居张某某是趁朱某不注意的时候一把抱住她,并 撕扯她的衣服,这就属于不正常的身体接触。
预设3:我觉得同学如果没有征求我的同意就亲我、抱我,就属于不正当的身体接触。
预设4:没错,不仅是同学,大人朋友如果没有征求我的同意,就拥抱我、亲我,这应该也属于不正当的身体接触。
(3)模拟练习握手,并交流总结经验。
2.阅读教材第89页知识窗",交流讨论
(1)了解性侵害的严重性。
(2)如果遭遇性侵害,我们该怎么办呢?是羞于启齿,还是勇敢地说出来?
预设1:我觉得如果真的遭遇了这样的事,我们可以跟爸爸妈妈说,寻求家长的帮助,不能一声不吭。
评价:寻求家长帮助,是个不错的方法。
预设2:我觉得如果是在学校里发生这样的事,我们可以大胆向老师和学校报告。
评价:学校里发生了这样的事,第一时间要跟老师讲,千万不能藏着披着。
预设3:除此以外,我们还可以通过法律途径追究侵害人的法律责任。
评价:法律是维护我们利益的好帮手。
3.交流
我们该怎样预防此类事件的发生?
预设1:不要和异性单独相处,保持适当的距离。
评价:异性间相处确实需要保持距离,以免产生不必要的误会。
预设2:我们要注意穿着,不能穿得太暴露,这样容易引起异性的注意,从而使自己陷入危险的境地。
评价:为了自身的安全,我们在着装方面也需要格外注意。
预设3:作为男生也应该要保护好自己,避免不必要的身体接触,拒绝不当的身体接触,隐私部位不能被别人随意触碰。
评价:男生也有可能遭遇这样的事,也需要保护好自己。
4.小结
我们在和他人接触时,要注意分寸,注意保护身体隐私部位不能被人随意触碰。一旦遇到有人侵犯我们的身体,应当设法尽快远离并告知父母和老师。通过加强自我保护,提高警惕,预防性侵害。(板书:提高警惕 懂得自我保护)
活动七 课堂总结,布置作业
1.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明确了违法犯罪需担责,做守法小公民的同时,我们也要拿起法律的武器,勇敢地向校园欺凌和性侵说“不”。
2.布置作业
校园欺凌事件时常发生,请你设计一条宣传标语,鼓励大家勇敢地对校园欺凌说“不”。
板书设计
9 知法守法依法维权
守法不违法
遵守法律 做守法公民 勇敢说不 维护自身利益
违法犯罪 受法律惩处 提高警惕 懂得自我保护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