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第9课知法守法 依法维权 第3课时(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第9课知法守法 依法维权 第3课时(教案)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
第9课 知法守法 依法维权(教案)
核心素养目标
1.政治认同:运用上网、查阅文献资料等方法,知道公民享有的各项权利以及未成年人享有的其他特殊权利;懂得在公民权利受到侵害时,应当运用相应的法律维护自身权利。
2.道德修养:通过实地观察、交流访谈,知道作为公民应该做到守法不违法;了解校园欺凌造成的严重后果,能够勇敢地对欺凌行为说“不”,提升自我保护意识,提高警惕,预防性侵害。
3.责任意识:学会在权利受到侵害时,保护自己,并及时寻求他人、法律专业人员以及有关部门的帮助;知道依法维权要有证据,逐步提升自我保护意识和法治意识。
课时安排
3课时。
第3课时
课时教学目标
1.当权利受到侵害时,学会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运用法律维护自身的权利。
2.懂得自我保护,提升依法维权的意识,并及时寻求他人、法律专业人员以及有关部门的帮助。
3.知道依法维权要有证据,学习收集能证明案情事实的材料作为证据,增强法治意识。
课前准备
布置学生通过实地采访、上网查阅资料,了解哪些证据能够证明案情事实,并能帮助我们依法维权,用纸和笔记录下来。
教学过程
一、依法维权有途径
活动一 复习旧知, 导入课题
1.复习测评
通过前两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要做到守法不违法,当权利受到侵害时我们应该依法维权。今天,我们先来做一些判断题。
请快速找出下列选项中哪些属于违法行为,并在括号里打“√”。
(1)放学后,杜某和其他两位同学拦截、殴打低年级同学,并强行索要钱财。( √ )
(2)好朋友吴某从美国归来,何某到机场迎接她时,给了她一个大大的拥抱。( )
(3)某家音像出版社,未经原录音录像制作者的许可,复制了600盒录像带,以出版社名义发行销售。( √ )
(4)车站工作人员要求乘客接受安检。( )
(5)张亮的爸爸打算在张亮小学毕业后让他辍学跟着自己学做生意。( √ )
2.学生交流并说明理由
3.小结
我们知道作为未成年人,有特殊法律保护着我们,同时我们也要做到守法不违法。那你们知道当我们的权益受到侵害时,有哪些途径可以维权呢?这节课,我们就来说一说依法维权有途径。(板书:9知法守法 依法维权 依法维权有途径)
二、积极寻求帮助,维护自身权利
活动二 结合案例,寻找维权途径
1.案例1.
(1)出示图片,图片中小男孩无精打采的,裤子的两个口袋外翻,脸上受着伤。
(2)同学们,你们猜一猜这个小男孩遇到了什么事儿?
预设1:这个小男孩可能摔了一跤,脸上受了伤。
评价:看他脸上的伤真像摔伤的。
预设2:他可能和别人打架了。
评价:有可能是打架伤了脸。
预设3:可能被欺负了。
评价:完全有可能是被打伤了。
(3)到底是怎么一回事?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录音。
录音内容:放学回家时,陈某被几个高年级的男生拦住,不仅被打得鼻青脸肿,身上的零花钱也被抢走了。
①交流陈某的遭遇。
②如果你是陈某,你会怎么做?
预设:告诉父母或者老师。
③老师在这里给大家罗列了一些应对措施,接下来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进行一个简单的投票,看看你们都支持哪些措施,并说说理由。
出示应对措施,进行投票:
□害怕讲出去再次被打,只能忍气吞声,对谁都不说。
□拿出零花钱,找几个人把欺负自己的人打一顿。
□向家人讲清楚情况,并向老师和学校报告。
□找律师或到法律援助中心咨询。
□向政府有关部门、法院提出请求,要求维护权利、惩治坏人。
④小组交流投票结果
预设1:支持最后三条措施,因为这三条措施能真正帮助我们应对这类事情。
评价:你们觉得后面三条是维权的正当途径,我同意你们的观点。
预设2:我们也赞成最后三条措施,因为这三条不仅能维护我们的权利,而且还是合法的,我们应该要依法维权。
评价:你说得真棒,依法维权很重要。
预设3:我们小组也同意最后三条,因为家庭、学校、社会和司法都是保护未成年人的重要保障,当我们碰到问题时应该要向它们求助。
评价:当遇到问题时,我们可以向能帮我们解决问题的人或者机构寻求帮助。
⑤老师也发现你们都没有选择前两条措施,能说说你们的理由吗?
预设1:因为害怕而忍气吞声,只会让他们觉得你胆小、可以欺负,以后会继续欺负你。
评价:忍一时看似风平浪静,但后续更麻烦,这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
预设2:拿出零花钱找人把欺负自己的人打一顿,这更不可取。
评价:这是典型的知法犯法,情节严重的,还会被追究法律责任。
⑥遇到类似的情况,你们还能想到哪些途径可以依法维护自己的权利?
(副板书:未成年人维权途径)
(4)小结:我们未成年人身心发育尚不成熟,自我保护能力较弱,当我们的权利受到侵害时,应及时将情况告诉家人或老师,寻求法律专业人员的帮助,或向有关部门寻求保护,运用法律维护我们的权利。(副板书:未成年人告知情况寻求法律帮助咨 询寻求帮助)
2.案例2
小丽和大家是同龄人,最近她碰到了一件烦心事,我们一起来看看。
(1)出示案例:关不住的亲情。
小丽的父母离婚了,法院判决由小丽的妈妈抚养小丽。小丽跟妈妈一起生活了半年,一直很想念爸爸。小丽想去看爸爸,但是妈妈不允许。一个星期日,小丽想偷偷跑出去找爸爸,但是刚跑下楼就被妈妈发现了。妈妈把小丽关在家里,不允许她出去。有一天小丽放学回家,遇到居委会王奶奶,就把自己的事情跟王奶奶说了。王奶奶陪小丽回家,对小丽的妈妈说:“我国法律禁止非法拘禁和限制公民的人身自由。虽然小丽是你的女儿,但是你也不能限制小丽的人身自由,不能限制她去看望她爸爸的权利。”
(2)提问:案例中小丽妈妈侵犯了小丽的哪一条权利?
预设:人身自由权。
出示宪法相关规定:
第三十七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身自由不受侵犯。
任何公民,非经人民检察院批准或者决定或者人民法院决定,并由公安机关执行,不受逮捕。
禁止非法拘禁和以其他方法非法剥夺或者限制公民的人身自由,禁止非法搜查公民的身体。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3)提问:小丽是通过什么途径寻求帮助的?
预设:向居委会王奶奶反映情况。
(板书:依法维权有途径主动积极 寻帮助)
(4)小结:法律保护未成年人的成长。当我们的权利受到侵害时,应该及时将情况告诉家长或老师,寻求法律专业人员的帮助,向有关部门寻求保护,运用法律维护我们的权利。
三、敢于维护权利,学会保护自己
活动三 思考辨析,学会 自我保护
1.过渡
当小丽的权利受到侵害时,她选择了向居委会王奶奶求助。而老师这里有一个女孩机智自救的故事,我们一起来看看发生了什么事。
2.阅读交流
阅读教材第91页案例,讨论交流。
(1)想一想,梁小惠的聪明机智表现在哪些地方。
预设1:一般人遇到这样的情况肯定会很害怕,会大声尖叫,但是梁小惠却能够很快地控制住自己的情绪。
评价:遇事冷静很重要。
预设2:她还能够假装胆小,表现出害怕、顺从的样子骗过绑匪,从这点看出她很机智。
评价:梁小惠假装害怕骗过绑匪,为她后面的逃脱赢得了时间。
预设3:她能够一边骗绑匪说想不起父母的电话,一边还能偷偷松绑,看得出她又勇敢又聪明。
评价:多聪明的孩子呀,遇事临危不乱,还能想办法自救。
(2)在听完梁小惠的故事后,有两名同学发表了不同的观点,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录音内容1:梁小惠沉着机智,巧妙周旋,保全自己,值得学习。
录音内容2:梁小惠胆子太小了,她一开始就应该与歹徒作斗争。
(3)你们同意哪种观点,为什么?
预设1:我同意第一种观点。 梁小惠之所以能够成功脱险,就是因为她的沉着冷静。
评价:你觉得遇事冷静很重要。
预设2:我也同意第一种观点。如果直接与歹徒作斗争,很有可能会激怒歹徒。
评价:鲁莽行事会起反作用。
预设3:我同意刚才同学的说法。如果激怒了歹徒,后果不堪设想,很有可能会危及生命。
评价:权利受到侵害,维权固然重要,但生命只有一次,我们在维权的同时还需运用我们的智慧,勇敢地智斗。(板书:依法维权须智勇)
(4)小结:当遭遇侵害时,应当学习梁小惠冷静应对,尽量避免危险,设法逃离现场,及时报警救助,以保证自身安全。
3.情景讨论
(1)出示情景。
情景1: 10岁的小静喜欢旅游,也是个小“网虫”。最近她加入了一个旅游爱好者论坛,里面都是一些喜欢旅游的人。小静被一个网名叫“风景如画”的人所说的见闻吸引,与“风景如画”越谈越投机。“风景如画”约小静见面,小静很高兴,但是也犹豫不决,去的话担心对方是坏人,不去的话又怕失去一个谈得来的朋友。最后,她想到了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请爸爸陪她一起去,并约好在博物馆门口见面。
情景2:这天是放寒假的第三天,小学生周清清一个人在家写作业。突然响起了敲门声。
她想起妈妈说,要小心坏人,不能让任何陌生人进家,非常警觉地问“谁呀?”“修煤气的。”敲门人接着说:“煤气味闻到了吗?楼下煤气管爆了,管道一直裂到你们家,必须赶快抢修,不然要发生爆炸。”清清想起妈妈和老师的话,知道煤气泄漏很危险。她透过防盗门一看,两个年轻人身着蓝色工作服,他们的穿着和过去来检修煤气的工人师傅一模一样。清清断定他们是修煤气的,不会有假,于是打开了防盗门。岂料两个陌生人一进屋,一个反锁防盗门,一个迅速捂住清清的嘴,往她嘴里塞上毛巾。两人将清清捆得结结实实,扔在沙发上,然后开始大肆“掠夺”。
情景3: 2008年4月,长沙市某学校的赵某独自一人骑自行车回家。在路上,两名中学生模样的不良少年拦住他的去路,并用木棒威胁他,叫他赶紧交出身上所有的钱。赵某把身上仅有的20元钱给了他们。可对方还不满意,看中了他骑的自行车。赵某不同意,因为这是父母买给他的礼物。两个不良少年见他不同意就要动手打他,赵某急中生智说“这样吧,我爸妈要六点半后才能回家,你们先让我骑车回家,我到家后取2000元钱给你们,七点钟的时候你们在书店门口等我,我把钱给你们。”就这样,那两个人让赵某回家取钱,他们去书店等。赵某回家后赶紧给父母打电话,说了自己被勒索的经过,然后父母报警,民警赶到书店门口,将那两名进行勒索的学生抓获了。
情景4:小明的父亲最近失业了,晚上经常酗酒后殴打小明,小明身上经常被打得青一块紫一块的。小明本想把这件事告诉班主任,但是妈妈却说:“小明,家丑不可外扬。再说,等你爸爸找到了工作就好了。”从此,小明的性格变得很孤僻,学习成绩也开始大幅度下降。
(2)四人小组合作,阅读情景,完成学习单。
学习单
遇到的事情 应对措施 结果
小静
周清清
赵某
小明
(3)小组交流。
(4)根据学生交流,完成学习单。
学习单
遇到的事情 应对措施 结果
小静 网友约见面 请爸爸陪同 没有失去好友;保证了自己的安全
周清清 歹徒假装检修煤气 开门,让他们进屋 家中被“掠夺”;自己也可能会遭遇不测
赵某 不良少年勒索 假意回家拿钱,实际通知父母报警 不良少年被抓获,保证了自己的安全
小明 父亲的殴打 忍气吞声 身上青一块紫一块;成绩下降;性格孤僻
(5)小结:当我们的权利受到侵害时,首先我们要敢于维护自身权利,当然在维权的同时我们也不能忘了学会保护自己。(板书:自我保护很重要)
四、依法维权要靠证据
活动四 结合实例, 学习收集证据
1.过渡
刚才同学们想到了很多维权时的自我保护方法。在这一过程中,还要注意一点,就是注意收集证据。
2.提问
(出示电视剧《破冰行动》中的三个镜头)这三个镜头分别反映出是在用什么方式收集证据?
预设:通过询问、搜查、鉴定的方式收集证据。
小结:依法维权要靠证据,一切能够证明案情事实的材料都可以成为证据,例如合同、书信、指纹、录音、电子邮件、证人证言等。
3.填写
出示教材第92页“活动园”,填写答案。尚中气
(1)学生填写。
(2)交流。
预设:邵勇可以收集的证据是发票(证书);张佳丽可以收集的证据是鞋印照片(物证);黄茜可以收集的证据是监控视频(视听资料)。
4. 案例讨论
春节前,市民张女士在超市购买了一只电茶壶,使用时电茶壶把意外脱落,导致张女士的腿部受伤。春节过后,张女士发现腿部伤势越来越重,甚至影响正常工作,当找到超市维权时,却因没有发票,超市根本不承认“肇事茶壶”是从该店卖出的。一张发票,使张女士维权之事就此卡壳。
从案例中,你们获取了什么信息?
预设:原来发票的作用这么大,没有发票会使得我们的维权之路如此艰难。
5.思考
在我们的生活当中经常会碰到这样的事,请听录音并思考。录音内容:红红和家人一起去饭店吃饭,吃好饭,爸爸正准备买单,这时服务员阿姨说:“先生,如果您不开发票的话我们可以送您两瓶可乐。”
(1)同学们,如果你是红红的爸爸,你会怎么选择?
(2)如果不开发票,会有什么影响?
预设1:如果不开发票,饭店就可以偷税漏税了。这种做法纵容了商家的违法行为,损害了国家的利益。
评价:就国家层面而言,不开发票损害了国家的利益。
预设2:不开发票等于放弃了维护自身利益的权利。
评价:就个人而言,不开发票等于放弃了你维权的权利。
预设3:拿两瓶可乐换不开发票等于落入了商家的消费陷阱,一旦发生问题,没有发票,维权将很困难。
评价:不能被蝇头小利所诱惑,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开好每一张发票 ,不让个人和国家的利益受到损失。
小结:依法维权要靠证据,小小的发票是我们维权的好帮手,保管好手中的发票,养成收集维权凭据的好习惯。(板书:依法维权凭证据 养成收集好习惯)
五、布置作业
活动五 课堂总结,布置作业
1.课堂总结
我们学习了依法维权有途径,了解了未成年人维权的多种途径,知道了维权要讲证据。
2.作业
青青是个漂亮的姑娘 特别喜欢照相。一天,有同学告诉她说在学校附近一家照相馆的橱窗里看见了她的照片。青青非常吃惊,跑过去一看,橱窗里果然有一张她的照片,正是上个月妈妈带她来照的。
(1)青青应该怎样处理这件事情呢?请你帮她写出正确的维权流程。
A.告知父母 B.协商解决 C.向法院起诉 D.核实情况,收集证据
正确的维权流程: ( )( )( )( )
(2)你和你的家人有没有遇到过类似的情况?和家人一起探讨你们的维权途径。
板书设计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