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课《穿井得一人》课件(共22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22课《穿井得一人》课件(共22张ppt)

资源简介

(共22张PPT)
新课导入
十七世纪法国寓言诗人拉·封丹说过:“一个寓言可以分为身体和灵魂两个部分,所述的故事好比是身体,所给予人的教训和启示好比是灵魂。”今天我们来看看《穿井得一人》这则中国古代的寓言讲了什么故事,寄寓了什么道理。
穿井得一人
第六单元 第二十二课
吕氏春秋
教学目标
1.积累重点的文言词语的意义,
掌握古文翻译方法。
2. 分析寓言的故事情节,
多角度领悟其中蕴含的道理。
本文选自 ,又称《 》 家代表作。是 秦相 集合门客共同编写。全书共分二十六卷,分为 ,共_______ 篇。
《吕氏春秋》,注重博采众家学说,以道家思想为主,兼收儒、墨、法、兵、农、纵横和阴阳各先秦诸子百家言论,所以《汉书·艺文志》等将其列入杂家。吕不韦自己认为其中包括了天地万物、古往今来的事理。
吕览
《吕氏春秋》
战国末
吕不韦
十二纪、八览、六论
一百六十
先秦杂
作者介绍
背景链接
《穿井得一人》选自《吕氏春秋·慎行论·察传》(中华书局2012年版)。题目是编者加的。这则寓言通过一个笑话告诫人们对于道听途说的传闻、传言,一定要详察,弄懂其真义、真相,不要轻信、轻传,否则容易陷入误区。
释 题
穿井得一人
挖掘、开凿
朗读
穿井得一人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画节奏
溉汲(gài jí)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
及 其 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
助词,的
表承接,于是,就
代词,他
告诉
停留
译文:宋国的一户姓丁的人家,家中没有井,于是到外面打水浇田,经常派一个人停留在外面(专门做这件事)。等到他家里挖掘了一口井之后,(他)告诉别人说:“我家挖井得到了一个人。”
穿:
挖掘,
开凿。
溉汲(gài jí)打水浇田。
及:待,等到。
疏通文意
有闻 而 传 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
人。”国人道 之,闻之于宋君。
听说
译文: 有人听说了这件事,就传播开来说: “丁家挖井挖到了一个人。”
讲述
使知道
代词,指丁家人说的那句话。
传播
这件事
国都的人都在讲述这件事,使宋国的国君知道了这件事。

疏通文意
宋君令人问之 于丁氏。丁氏对曰:“得
一人之 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 之
助词,的
若此,不若无闻也。

代词,指丁家“挖井得一人'”这件事
使唤

派遣

不如
得到
主谓之间,取独
疏通文意
对:应答、回答。
句意:宋国国君派人向丁家询问,丁家回答说:“得到了一个人的劳力,并非在井中得到了一个人来呀。” 寻到的消息如此,还不如不知道。
字义:穿井得一人( )
家无井而出溉汲( )
及其家之井( )
国人道之( )
丁氏对曰( ) 闻之于宋君( )
得一人之使( ) 求闻之若此( )
不若无闻也( )
挖掘、开凿
溉:浇灌、灌溉;汲:从井里取水
待,等到
居住在国都中的人
应答,回答
使听到
使唤,劳力
听说,知道
见闻
字词释义
闻之于宋君
求闻之若此

有闻而传之者
闻之于宋君
求闻之若此


非得一人于井中
代词 ,这件事
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
听到
使听到
介词,在


消息


求闻之若此
不若无闻也

(不)如
一词多义
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
(介词,向)
词类活用,
动词的使动用法
特殊句式
状语后置句
1.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 )
2.非得一人于井中( )
正常语序为“宋君令人于丁氏问之
正常语序为“非于井中得一人
复述故事
文章按事情发展顺序叙述。有开端、发展、结局三层,请分别概括层意。
开端(第①②句):叙述宋国丁姓人家因为要到外面打井水用,常要占一个劳动力。后来自家打了井,趣说为“穿井得一人”。
发展(第③④句):别人并未懂这话,就把丁氏的话传开了,传到国君那里。
结局(第⑤⑥句):丁氏告诉国君使者自己的话的真正意思。
自主探究
1.假设你是一名求真记者,要让事实说话,首先得找出相关的人物,看看当事人怎么说。
丁氏:
闻而传之者:
国人:
宋君:
真相:
听成了姓丁的人家打井挖出了一个人。
经过调查,你认为讹传的原因有哪些?
关键一词是“人”。因为“人”可指人,
也可指劳动力。丁家本意是(打井后)节省一个人的劳力;话语传出后转变为“得到一人”。
2.发生这件事的原因是什么?(记)
其一,丁氏对这件事表述不够清楚。
其二,“有闻而传之者”未经调查分析就传播开去。
其三,“国人” 乐于接受这种离奇的传闻,于是越传越广。
3、宋君为什么要派人向丁家询问这件事呢?由此看出宋君是一个怎样的人?
【1】因为宋君不太相信那个姓丁的人能够穿井得一人这件事。
【2】宋君是一个验证考察,不盲目轻信传言,开明正直的君主。
在交际中,语言的表达很重要,必须做到表达准确、清晰,以避免不必要的误会和歧义。
4.请分别从丁氏的角度和传之者的角度说说我们应该汲取什么教训?
从“有闻而传之者”的角度来看:
不要听到什么传闻之后就外传,要动脑筋想一想是否合乎情理,不要人云亦云,听到风就是雨,以致于以讹传讹。
合作探究
从丁氏的角度来看:
寓意
(1)道听途说的话不能轻信,不能盲从,更不能以讹传讹。
(2)在交际中,语言的表达很重要,必须做到表达准确、清楚,以避免出现不必要的误会和歧义。
(3)在现实生活中对待传闻都应采取调查研究的方法、审慎的态度、去伪存真的求实精神。
课文解读
寓意?
重庆大巴车与女司机驾驶车辆相撞
坠入江中车上15人无一人生还!
公交车司机凌晨K歌导致开车时睡着引发事故
新 闻 链 接
女司机逆行还穿高跟鞋!不顾别人的安危,太可怕了!
肯定是女司机的错
肇事者杀无赦!
肇事女司机逆行,一个人的行为毁了一车人
重庆大巴车坠江 私家车女司机已被警方控制
坠江事故女司机将承担什么法律责任
女司机应该直接判死刑,希望她的余生不停被诅咒
现实生活中类似情况我们应该怎样去对待?
在现实生活中对待传闻都应采取调查研究的审慎的态度、去伪存真的求实精神。不要轻信,不能盲从,更不能以讹传讹。
下课啦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