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的劳动者》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新时代的劳动者》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新时代的劳动者》教学设计
增城市第一中学 周翠萍
一、教学目标
【课程内容表现标准】
2.6评析劳动者依法维护自身权益的案例;列举几种就业途径和创业方式;树立诚实劳动、合法经营、积极创业的观念,确立正确的择业观。
表现标准
情感态度价值观 知识 能力
1.树立劳动光荣、劳动平等的观念 2.6.1劳动和就业
①劳动 理解劳动的意义,树立劳动光荣的观点
②就业 理解促进就业的意义,提出或评析解决就业问题的措施,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2.树立诚实劳动、积极创业的观念,确立正确的择业观 2.6.2依法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
①劳动者享有的权利 写出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②依法维护劳动者权益的途径 评析劳动者依法维权的典型案例
【教科书相关内容】
《经济生活》(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年4月):第二单元。
【教学目标描述及其评析】
本课时通过学习引导学生明确劳动和就业的意义;了解当前我国严峻的就业形式,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知道如何依法维护劳动者权益途径和程序,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
为了实现这一总目标的意义,还需要提出较具体的目标:
目标1:学生能列举社会生活中的事例,说明劳动重要性。
目标2:学生能列举社会生活中的事例,说明就业意义。
目标3:学生能概括、比较和记忆四种正确的就业观念。
目标4:学生能运用依法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途径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评析:
本课时中突破重难点的总目标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并在实际生活中懂得依法维护劳动者权益途径和程序。为了提供计划教学与评价的集中点,又陈述了四个具体目标。
目标1的行为动词是“说明”,名词短语是“劳动意义”,所以把这一目标归入理解事实性知识的类别。
目标2的行为动词是“说明”“记忆”,名词短语是“就业意义”,所以把这一目标归入记忆概念知识和理解概念性知识的类别。
目标3的行为动词是“比较”“概括”,名词短语是“就业观”,所以把这一目标归入记忆概念性知识、分析概念性知识的类别。
目标4的行为动词是“分析”“列举”,名词短语是“依法维护劳动者权益”,所以把这一目标归入运用程序性知识的类别。
表1-1 呈现这些教学目标在分类表中的位置
知识维度 认 知 过 程 维 度
1.记忆 2.理解 3.运用 4.分析 5.评价 6.创造
A.事实性知识 目标l
B.概念性知识 目标2目标3 目标2目标3 目标3
C.程序性知识 目标4
D.反省认知知识
【任务分析】
1、起点能力:
作为必修一模块《经济生活》第二单元第五课第一框,学生在前一阶段的学习中,已初步掌握一定的生产与劳动的知识。加上作为高一年级学生,已能够比较全面地评价事物,能够对一些社会行为进行一分为二的评价,并就具体问题作具体分析。因此,本课主要通过教师创设情境、问题设计,学生合作探究来达成预设目标。
2、本课学习目标类型及其学习条件分析:
①本课属于理解、运用、分析概念性知识类别的学习。
②学习条件是:学生能够对生活中的现象进行判断、评价和分析。
3、由上述两项分析决定教学程序
本课时主要以情景求职、求职过程和就业的故事为线索贯穿全文,采用问题情景设置——小组合作探究解决问题生成知识——引导学生归纳、运用知识的方法引导学生学习。
欣赏歌曲——增城图片——求职篇:评析就业的意义——求职篇:小组合作探究如何解决就业困难——工作篇:分析判断如何正确依法维护劳动者权益。
4、教学方法:情景教学法、合作探究法、讲授法
5、课的类型:新授课
6、教学时间安排:1课时
二、教学活动
【教学活动描述及其评析】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达成目标
歌曲导入 教师播放歌曲《最炫劳动风》 学生听歌 通过播放歌曲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 目标1
环节一 多媒体播放图片镜头一:增城雁塔镜头二:何仙姑像镜头三:增城广场镜头四:人工沙滩思考:1、他们都是谁的功劳?那什么劳动?劳动有什么意义? 2、假如增城没有清洁工打扫会变成怎样?知识小结:(一)劳动与就业1、劳动含义:劳动就是劳动者脑力和体力的支出,是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过程2、劳动的意义:劳动创造了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是人类文明进步发展的源泉3、劳动者是生产过程的主体,在生产过程中起主导作用。4、我国劳动者分工不同,地位平等,都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了贡献,都应得到承认和尊重。光荣属于所有的劳动者。 学生观看图片,快速回答。 通过熟悉的生活场景,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并知道光荣属于劳动者承认和尊重劳动。 目标1
环节二求职篇 情景一小曾今年毕业,早上五点多,舍友就不断催促他起床找工作,小曾边穿衣服边抱怨着:人啊,为什么一定要就业呢?思考:人为什么一定要就业?知识小结:就业的意义(1)宏观角度(社会):就业使得劳动力与生产资料相结合,生产出社会所需要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2)微观角度(个人):①劳动者通过就业获得报酬,从而获得生活来源,使社会劳动力能够不断再生产; ②有利于其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丰富精神生活,提高精神境界,从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学生根据书上的知识和自己已有的知识,互相讨论,并举例回答问。 通过列举实例,使学生理解就业的意义,并且在生活中培养独立自强的意识。 目标2
环节三求职篇 情境二:展示招聘现场图片如果你是小曾,当你满怀热情来到招聘现场时,看到各招聘摊位前已经排起长龙,人山人海,水泄不通。思考:你会有什么感受?就业形势为什么会这么严峻?知识小结:1、我国人口总量和劳动力总量都较大,就业压力大,就业形势严峻。2、我国劳动力市场不够完善、就业信息还不够畅通(存在区域差异)3、劳动力素质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不完全吻合,我国就业存在着结构性矛盾4、劳动者的就业观念不正确,偏狭隘。 以小组为单位分析讨论,回答问题;其它小组补充回答 通过直观性的图片,让学生感受当前我国就业形势的严峻,引导学生分析归纳出就业形势严峻的原因。 目标3
探究问题:如何化解当前我国的严峻就业问题?知识小结:(1)国家政府的角度: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的就业政策,制定了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和鼓励创业的方正;(2)劳动者的角度: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靠自己的双手开拓新的观念。 学生结合书本知识和自己已有知识合作探究,小组交流讨论,思考回答问题 通过情景二存在的原因激发学生对如何解决就业问题的思考。 目标3
环节四 情景三:播放视频“90后就业观”思考:请分析上述观点的合理性在哪里,误区在哪里,应该树立怎样的就业择业观?知识小结:树立正确的就业观(1)树立自主择业观;(2)树立竞争就业观;(3)树立职业平等观;(4)树立多种方式就业观。 观看视频,小组讨论。 通过分析视频中不同的就业观念,让学生认识到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对就业具有重要意义,并培养正确的就业意识。 目标3
环节五工作篇 案例分析小曾找了一份工作当导游。可是春节要加班,有的同事已经连续四年春节加班了。今年春节小曾向公司提出休假探亲,公司以“人手不够,要么加班,要么走人”为由不予批准。公司的职业生涯规划培训只针对30周岁以下的年轻员工进行,已经33岁的小曾无法参加,而公司又只给资格老的职工办理社会保险,刚刚才入行的小曾不在其中。小曾一气之下砸掉了公司的一辆小型游客接送车,还在经理办公室的外墙上用油漆写上了泄愤的话语。思考:1、小曾哪些合法权益受到了侵犯?2、小曾的做法是否可取?如果你是小贝你该怎么办? 知识小结:(二)维护劳动者权益1、我国劳动者享有的权利: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休息、休假的权利,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接受职业培训,享受社会保险和福利,提请劳动争议处理的权利,法律规定的其他权利。2、从劳动者个人的角度来看:a.自觉履行劳动者义务是活的权利、维护权益的基础。b.依法签订劳动合同。c.增强权利意识和法律意识。当自身合法权益受害时,可以投诉、协商、申请协调,申请仲裁,向法院起诉等。 学生阅读材料,分析思考并回答。 通过分析小曾的案例让学生掌握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正当途径和程序,并且提高学生法律意识。
课堂小结 本节课主要学习了:劳动光荣——就业重要——就业措施(就业择业观念)——依法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谈谈本节课的收获,构建知识框架图 引导学生学会归纳小结
教学反思
表1一2 基于陈述的目标按分类表对教学活动的分析
知识维度 认 知 过 程 维 度
1.记忆 2.理解 3.运用 4.分析 5.评价 6.创造
A.事实性知识 目标l(歌曲导入)
B.概念性知识 目标2(环节二)目标3(环节三、四) 目标2(环节二)目标3(环节三、四) 目标3(环节三、四)
C.程序性知识 目标4(环节五)
D.元认知知识
三、教学评价
【教师对教学评价的描述及其评析】
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进行了评价。主要是采取形成性评价,通过一些正式和非正式渠道获取所需的反馈信息。
首先是对学生围绕课堂预设的探究问题的进行回答进行评价;
其次,对学生课堂巩固训练进行评价。
例如,在环节四中给出的具体事例中,根据学生给出的答案进行指导评价。
学生从以上各种形式的评价中获得的答案和建议有助于准确理解所学知识。
评析:
情景教学的优势在于关注学生知识生成内化的过程,因此,过程性和形成性评价可以贯穿课堂推进的每一个过程,它既可以体现在学生对问题探究的过程与结果,也可以体现在巩固训练的反馈上。
形成性评价:集中在概念性知识(如选择题练习,课堂探究问题的解决)和事实性知识(如课堂的练习)之上。
基于本框的教学目标,教师可设计以下课堂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1、我国就业问题之所以尤为突出、繁重和紧迫,是因为( )
①人口总量与劳动力总量大,生产力发展水平低 ②劳动力素质与社会经济发展需要不完全适应 ③劳动力市场不完善、就业信息传递系统不畅通 ④就业是民生之本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D ①③④
2、当前在社会上,存在着等饭碗、找饭碗、造饭碗等各种不同的就业观念。劳动者应树立的择业观念是( )
①根据个人的兴趣、专长和条件,自主择业 ②社会主义国家,择业要靠政府 ③工作一定要体面,不要让人看不起 ④不断提高技能和素质,改变观念,积极主动地适应劳动力市场的需要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3、《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规定:“劳动者就业,不因民族、种族、性别、宗教信仰不同而受到歧视。”这说明劳动者有( )
A.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
B.获得劳动保护的权利
C.提请劳动争议处理的权利
D.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
4、2013年3月39日,吉林省八宝煤矿发生一起瓦斯爆炸事故。经初步核实,事故造成4人遇难。据了解,这个煤矿还存在着延长劳动时间,拖欠工人的工资等问题。企业的行为侵犯了劳动者的( )
①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 ②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 ③休息、休假的权利 ④提请劳动争议处理的权利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5、十八大报告指出:“就业是民生之本。要贯彻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和鼓励创业的方针,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从根本上说这需要 ( )
A.提高劳动者技能 B.调整国家的就业政策
C.大力发展经济 D.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6、图表题
(1)表格内容说明了什么经济现象?
(2)请分别从党和政府、劳动者的角度谈谈如何更好地解决这一问题。
评析:
第一道选择题检测的是目标3:知道我国就业形势严峻的原因,从而树立正确的就业观。这一目标与分析概念性知识有关。
第二道选择题检测的是目标3:能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这与记忆概念性知识有关。
第三四道选择题检测的是目标4:知道我国劳动者的权利。这与理解事实性和概念性知识有关。
第五到选择题是目标3:能从根本原因上分析我国就业形势原因。
第六道主观题是目标3:能分析我国就业形势,懂得如何解决就业困难的问题,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