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教学设计
增城市第一中学 郭艳君
一、教学目标
【课程内容表现标准】
必修四3.7观察社会现象和自然现象,领会世界时普遍联系的,学会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解析事物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尝试用系统优化的方法安排工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知识 能力
树立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自觉抵制形而上学的孤立观,自觉保护生态环境 3.7.2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列举社会生活中的实例,概括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比较整体与部分的含义;运用整体和部分辩证关系原理分析实际问题
②系统优化方法 了解系统与要素的含义及其关系,概括系统的基本特征;运用系统优化的方法分析实际问题
【教科书相关内容】《生活与哲学》(人教社,2008年3月):第三单元第七课第二框
【教学目标的描述及其评析】本课突破难点的总目标是引导学生理解和运用唯物辩证法中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原理与系统优化方法。(见表一)
为了实现这一总目标,还需要提出较具体的目标:
目标1. 学生能列举社会生活中的实例,概括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比较整体与部分的含义
目标2. 学生能运用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原理,分析社会热点或现实生活事件中不同方面的关系,如国家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广东加大粤东、粤西、粤北发展的重要意义。
目标3. 学生能概括系统的基本特征。
目标4. 学生能运用系统优化的方法分析实际问题。
表一 呈现上述目标在分类表中的单元格位置
知识维度 认知过程维度
1.记忆 2.理解 3.运用 4.分析 5.评价 6.创造
A.事实性知识 目标1
B. 概念性知识 目标1目标3 目标2目标4 目标2目标4
C. 程序性知识
D. 元认知知识
二、任务分析
1. 起点能力
高二学生已完成经济、政治和文化模块的学习,并且在本课第一框题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世界是普遍联系的观点,初步具备用发展观点看世界的能力,用联系的观点看待生活和社会问题。
2. 本课学习目标类型及其学习条件分析
①本课属于理解、运用、分析概念性知识类别的学习。
学习条件是:学生能够对生活中的现象进行判断、评价和分析。
3. 由上述两项分析决定教学程序
问题情境体验—小组合作探究解决问题生成知识—教师引导学生归纳、运用知识。
4. 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合作探究法、讲授法
5. 课的类型:新授课
6. 教学时间安排:1课时
三、教学活动
【教学活动的描述及其评析】
1.复习旧课
2.知识新授阶段:从案例情境分析到课本知识归纳学习
◆呈现情境:引导学生学习课本P57-58“坚持整体与部分的统一”观点。
合作探究1
材料一:CBA两大外援简介
①T-Mac麦迪——巅峰时期是NBA最好的得分手之一,03、04年连续两届得分王,2012年10月28日,麦迪正式加盟青岛双星队。
②马布里——NBA职业生涯层效力于新泽西网队、菲尼克斯太阳队、纽约尼克斯队和波士顿凯尔特人队。现效力于北京金隅队。
材料二:2012/2013赛季CBA第7轮全面打响。北京队VS青岛队,这是被称作CBA第一外援(麦迪和马布里)之争的对垒。结果青岛队的麦迪砍下了全场最高的37分,远远超出了北京队马布里的14分,但却眼看着球队102:116大比分负于对手,青岛队遭遇7连败。
麦迪的队友们说:“麦迪在场上,他就不防守。懂球的都明白,5个人里只要有1个不防守,就根本形不成集体防守。”
媒体说:“这是青岛队需要有一个人站出来振臂高呼的时候,纵观全场比赛,麦迪可谓拼尽了全力, 可麦迪似乎只想扮演一名“孤独的刺客”,而不想充当统帅全局的“球队领袖”。
小组讨论1:个人能力更胜一筹的麦迪带领的青岛队为什么会惨败北京队?给我们什么哲学启示?
让学生充分展开讨论,在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出“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的原理及其方法论意义。
◆知识归纳:坚持整体与部分的统一
坚持整体与部分的统一 内容(世界观) 要求(方法论)
整体 ①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部分,具有部分不具备的功能;②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离开了整体,部分就不成其为部分;③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也会影响到部分。 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寻求最优目标,从而达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
部分 ①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的,离开了部分,整体就不复存在。②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 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下面的成语,各说明了什么哲学道理(请用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分析)
1.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2.滴水不能行舟,独木不能成林
3.国兴则家昌,国破则家亡
4.一着不慎,全盘皆输
5.木桶理论:一个木桶由许多木板组成,木桶的容积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
师生共同讨论,解决上述问题。
◆时政衔接:十八大热词“五位一体”
材料三:党的十八大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的“五位一体”总体布局,这是总揽国内外大局、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个新部署。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将五个建设作为一个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有机整体,共同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
“全面协调可持续,这五个方面缺一不可。” 经济发展创造“中国奇迹”,如果其他几个方面跟不上,特别是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跟不上,就会造成短板效应,制约发展。
问题:运用“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的原理,分析“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如何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 。(10分)
师生共同讨论,解决上述问题。
◆呈现情境:引导学生学习课本P58-59“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观点。
【合作探究2】
材料四:麦迪拿到了CBA个人新高37分,但他比让队友做到更好的马布里仍然略逊一筹。“老马”尽管只有14分进账,可他送出了10次助攻。在他的带领下,北京队6人得分上双,2人得分20+。这场CBA第一外援的较量,“老马”技高一筹。
思考:对比麦迪带领的青岛队的输球原因,并结合系统的三个特征,说说马布里带领的北京队依靠什么取胜?
个别提问,教师引导学生理解“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在一定意义上就是系统和要素的关系”。
材料五:传说宋朝时,一次皇宫失火,宫殿和亭台楼阁都化为墟,大臣丁谓奉命主持重建。
丁谓接受任务后,感到很苦恼,原因有三:一是盖皇宫要很多泥土,但京城中空地很少,取土要到郊外去挖,路很远,劳民伤财;二是修建皇宫还要大批建筑材料,都要从外地运来,而汴河在郊外,离皇宫很远,从码头到皇宫还要找很多人搬运;三是清理废墟后,把很多垃圾运出京城同样很费事。要在短期内完成任务,时间不够怎么办?
小组讨论2:你能帮丁谓解决难题吗?(请提供重建方案)
让学生充分展开讨论,在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理解“怎样进行系统优化?”
◆知识归纳: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
1、系统的含义:由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诸要素构成的统一整体。
2、系统的基本特征(如何理解?)(1)整体性 (2)有序性 (3)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3、怎样进行系统优化?(重点知识)
◆学以致用
妈妈让小明给客人烧水沏茶。洗开水壶要用1分钟,烧开水要用15分钟。洗茶壶要用1分钟,洗茶杯要用1分钟,拿茶叶要用2分钟。小明估算了一下,完成这些工作要20分钟。
为了使客人早点喝上茶,按你认为最合理的安排,多少分钟就能沏茶了?
师生共同讨论,解决上述问题。
3、新知识的巩固与目标检测
针对本节课的检测目标设计几道选择题和一道主观题,请学生结合本节课所学知识完成。
(1)管理学上一个有趣的定律叫“酒与污水定律”,意思是一匙酒倒进一桶污水,得到的是一桶污水;把一匙污水倒进一桶酒里,得到的还是一桶污水。这给我们的辩证法启示是
A.整体居于主导地位,统率着部分 B.整体与部分相互区别
C.物质决定意识,一切从实际出发 D.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
(2)苏轼在《琴诗》中写道:“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诗中琴、指头、琴声三者之间的联系表明( )
A、事物与事物之间是有区别的 B、系统与要素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C、整体具有部分所不具有的功能 D、整体功能总大于部分功能之和
(3)“一玉口中国,一瓦顶成家,都说国很大,其实一个家;一心装满国,一手撑起家,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国家》歌词主要体现了( ) 
A、整体与局部相互联系、密不可分   B、整体具有局部没有的功能 
C、关键的局部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  D、重视系统优化组合
(4)实践证明,“一考定终身”的高考制度存在许多弊端,影响国家选才。“一考不能定终身”的原因在于( ) 
①部分不能反映整体的真实情况  ②应试教育思想是根本错误的 
③部分对整体的影响微不足道  ④考试涉及的知识考查学生素质非常有限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5)今后的高考将把学生的学业水平测试作为高考成绩的一部分,并参考学校对学生的综合评价作为评判学生素质高低和录取的依据,这样做的合理性在于( ) 
A、承认整体统率部分  B、着眼整体,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 
C、用局部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D、抓住关键部分对整体功能的影响
(6)“十二五”规则纲要指出,要促进区域协调互动发展。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和主体功能区战略,把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放在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优先位置,充分发挥各地区比较优势,促进区域间生产要素合理流动和产业有序转移。国家促进区域协调互动发展的做法( )
①坚持了整体与部分的统一 ②体现了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的道理
③说明我国重视局部的作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④遵循了系统优化的方法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7)有丰富经验的班主任,在安排班级座位之前总要去了解学生的性格、爱好等,这样就可以将不同个性的学生进行合理搭配,进而促进班风的改善和学生学习的进步。从哲学上看,
这种做法体现了( )
A、立足局部、兼顾整体的方法 B、系统优化的方法
C、重视关键部分的方法 D、部分大于整体
(8)青藏铁路被世界称之为与长城相媲美的伟大工程,不仅仅是因为它的长度与技术的先进,而且它是一条人和自然和谐的天路,青藏铁路沿线的冻土、植被、湿地、自然景观、江河水质等都得到了有效地保护。由此可见
①人为事物的联系是主观的 ②意识具有能动作用,人们可以创造一切事物的联系
③在实践中要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④实现系统优化,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9)2010年1月1日,在中国和东盟19亿人民的共同期盼中,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正式启动。专家指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成后,能起到“10+1>11”的效果。中国与东盟十国的互补优势将得到充分发挥,互补性贸易将极大丰富双边市场,贸易和投资都将大幅增长,有利于促进双方的经济社会发展。“10+1>11”从哲学上启示我们
A.要树立全局观念,寻求最优目标 B.部分功能制约着整体功能
C.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代替整体的发展 D.要注重系统内部的优化趋向
(10)材料:长期以来,由于湄洲湾南北两岸分别隶属泉州、莆田两市,“一湾两制”各自发展的状况对于开发建设极为不利,致使湄洲湾两岸港口建设的发展落在国家四大深水中转港的后面。为了推动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和中国石化战略基地建设,2009年4月2日由省里牵头,湄洲湾港口一体化正式启航,组成公司统一规划、开发、管理、服务、建设。通过南北两岸资源整合,实现“1+1>2”规模效应和结构效应,将湄洲湾港口群做大做强。
问题:系统优化方法的内容和要求是什么?在上述材料中是如何体现的。
师生共同讨论,解决上述问题。
4.课堂小结(师生共同归纳)
四、总结性评析
这节课教师根据下列三个问题设计该教学案例:学习问题、教学问题、评价问题。
学习问题
这一课时有两个学习重点:第一是坚持整体与部分的统一;第二是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目标1和目标2对应第一个重点内容,属于记忆、理解、运用、分析概念性知识;重点都属于目标3和目标4对应第二个重点,属于理解、运用、分析概念性知识。这两个重点与生活有较密切的联系,学生虽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缺乏理性、深入的思考。因而我们应当注意从现象入手,逐步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
教学问题
本课时精心设计导学案创设问题情境体验—小组合作探究解决问题生成知识—教师引导学生归纳、运用知识。
这一课时有两个教学重点:第一是坚持整体与部分的统一;第二是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这在教学情境设计和小组合作的综合探究里能体现;在导学案中还设计了具有针对性的题目检查学生对目标掌握情况。
评价问题
本课时使用了三种不同评价以达到三种不同的目的。第一,用创设情境问题和判断观点来检查学生对概念性知识和事实性知识的理解。如:“个人能力更胜一筹的麦迪带领的青岛队为什么会惨败北京队?给我们什么哲学启示?”“下面的成语,各说明了什么哲学道理?(请用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分析)”等。第二,课堂归纳小结检验学生对事实性知识和概念性知识的记忆和理解,同时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如:每一探究环节的最后都有一知识归纳,要求学生自主归纳。第三,通过检测题目的设计检查课本目标的落实,本课的教学目标有4个,设计的每道题都能关注到每个目标。
【对学业评价标准的意见或建议】
学业评价标准为教学双方提出了详细的目标和要求,也提供了较为具体的教学建议,对教师的授课带来一定的帮助。但教学建议都是针对一个知识点提出的,若增加对整个框题或整课甚至单元的整体思路的建议,帮助教师从微观层面到宏观层面把握教材和课堂则更好。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