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免疫调节—2022-2023学年高二生物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单元复习 学案(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四章 免疫调节—2022-2023学年高二生物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单元复习 学案(含答案)

资源简介

第四章 免疫调节
第一步:单元学习目标整合
举例说明免疫细胞、免疫器官和免疫活性物质等是免疫调节的结构与物质基础。
阐明特异性免疫是通过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两种方式,针对特定病原体发生的免疫应答。
从系统的视角、信息的视角,阐明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与免疫系统之间的联系。
举例说明免疫功能异常可能引发疾病,如过敏反应、自身免疫本、先天性免疫缺陷病和艾滋病等。
结合个人免疫接种的经历,探讨免疫制剂的作用。
讨论器官移植与组织相容性抗原的关系,并探讨干细胞移植的价值。
第二步:单元思维导图回顾知识
第三步:单元重难知识易混易错
(一)免疫系统的组成:免疫系统是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组成的,是脊椎动物和人的防卫系统。
(二)免疫系统的功能
1. 人体的三道防线
主要组成 免疫类型
第一道防线 皮肤、黏膜等 非特异性免疫
第二道防线 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 非特异性免疫
第三道防线 免疫器官、免疫细胞 特异性免疫
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
非特异性免疫 特异性免疫
区别 来源 遗传而来,人人都有的先天性免疫 出生后在与病原体斗争的过程中形成的后天性免疫
对象 对所有病原体起作用 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
特点 无特异性,对多种病原体都有定的防御作用;作用弱、时间短、范围广 有特异性,只对某一特定病原体或抗原性异物起作用;作用强、时间长、范围窄
基础 第一道防线、第二道防线 第三道防线
联系 ①起主导作用的特异性免疫是在非特异性免疫的基础上形成的 ②特异性免疫的形成会促进非特异性免疫的功能 ③两者共同担负着机体的防御功能
免疫系统的三大基本功能
免疫防御:排除外来抗原性异物(最基本功能)
免疫自稳:机体清除衰老或损伤细胞
免疫监视:机体识别和清除突变的细胞,防止肿瘤的发生
(三)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区别和联系
1. 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
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比较:
体液免疫 细胞免疫
作用对象 游离于体液中的抗原 被抗原侵入的宿主细胞、自身突变细胞和来自异体的移植组织、器官等
参与细胞 抗原呈递细胞、辅助性T细胞、 B细胞、记忆B细胞、浆细胞等 细胞毒性T细胞、记忆T细胞等
免疫时间 过程较迅速,所需时间短 过程较缓慢,所需时间长
作用结果 抗体与抗原特异性结合,进一步发生变化,如形成沉淀,进而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 细胞毒性T细胞可以与被抗原入侵的宿主细胞密切接触,使其裂解死亡,释放出病原体,进而被抗体结合或直接被其他免疫细胞吞噬、消灭
关系 (1)对于外毒素,体液免疫发挥作用 (2)对于胞内寄生物,体液免疫先起作用,阻止寄生病原体通过血液循环散播,当寄生病原体进入细胞后,细胞免疫将抗原释放,再由体液免疫发挥作用 (3)若T细胞被破坏,则细胞免疫丧失
(四)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与免疫系统三大系统之间的联系: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与免疫系统之间存在着相互调节,通过信息分子构成一个复杂网络。
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免疫调节的实现都离不开信号分子(如神经递质激素和细胞因子等)这些信号分子的作用方式,都是直接与受体接触。受体一般是蛋白质分子,不同受体的结构各异,因此信号分子与受体的结合具有特异性
(五)过敏反应的发生机理
1. 概念:已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触相同的抗原时有时会发生引发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的免疫反应。
2. 发病机理:相同过敏原再次进入机体时,与吸附在细胞表面的相应抗体结合使细胞释放组织胺等物质而引起。
3. 预防:找出过敏原,避免再次过敏。
4. 特点:
(1)发作迅速、反应强烈、消退较快;
(2)一般不会破坏组织细胞,也不会引起组织严重损伤;
(3)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和个体差异。
(六)HIV感染人体的机理
1. 全称: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是一种免疫缺陷病。
2. 病原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是一种逆转录病毒。
3. 作用机理:HIV能够攻击人体的免疫系统,特别是能够侵染辅助性T细胞,使辅助性T细胞大量死亡,患者几乎丧失一切免疫功能,各种病原体则乘虚而入。
4. 传播途径:主要有性接触传播、血液传播和母婴传播。
5. 存在部位:血液、精液、唾液、泪液、尿液和乳汁等中。
6. 特点:遗传物质是RNA所以艾滋病病毒突变率高,变异类型多,给疫苗的研制带来困难。
(七)疫苗发挥作用的机理
疫苗起抗原作用,其进入体内主要是诱导相应抗体和记忆细胞的产生。抗体存留时间相对较短,在一定时间内可以发挥免疫作用;记忆细胞存留时间长,可长期保留对相应抗原的记忆。
(八)器官移植与组织相容性抗原之间的关系
器官移植的成败,主要取决于供者与受者的组织相容性抗原是否一致或相近。只要供者与受者的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有一半以上相同,就可以进行器官移植。
第四步:单元核心素养对接高考
【2022·河北】气管黏膜由黏膜上皮和固有层组成。在抗原刺激下,分泌型抗体IgA(sIgA)穿过黏膜上皮细胞到达黏膜表面,可与相应病原体结合形成复合物,随气管黏膜分泌物排出体外(如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图中甲为浆细胞,内质网发达,不具备识别抗原的能力
B.sIgA通过阻断相应病原体对黏膜上皮细胞的黏附发挥抗感染作用
C.黏膜及其分泌物参与组成保卫人体的第一道防线
D.sIgA分泌及参与清除病原体的过程实现了免疫系统的防卫、监控和清除功能
【答案】D
【解析】由图可知,图中甲细胞能合成并分泌抗体,说明其为浆细胞,其内质网发达,不具备识别抗原的能力,A正确;分泌型抗体IgA(sIgA)穿过黏膜上皮细胞到达黏膜表面,可与相应病原体结合形成复合物,随气管黏膜分泌物排出体外,说明sIgA通过阻断相应病原体对黏膜上皮细胞的黏附发挥抗感染作用,B正确;第一道防线:皮肤、黏膜的屏障作用及皮肤、黏膜的分泌物(泪液、唾液)的杀灭作用,C正确;sIgA分泌及参与清除病原体的过程实现了免疫系统的防卫和清除功能,D错误。
【2022·湖南】病原体入侵引起机体免疫应答,释放免疫活性物质。过度免疫应答造成机体炎症损伤,机体可通过一系列反应来降低损伤,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免疫活性物质可与相应受体结合,从而调节神经—内分泌系统功能
B.适度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可缓解某些病原体引起的过度炎症反应
C.过度炎症反应引起的免疫抑制会增加机体肿瘤发生风险
D.图中神经递质与肾上腺皮质激素对下丘脑分泌CRH有协同促进作用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有关知识。由题图可知,免疫活性物质能影响神经递质的释放进而影响CRH、ACTH以及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合成和分泌,A项正确;肾上腺皮质激素对过度炎症反应有抑制作用,因此适度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可缓解某些病原体引起的过度炎症反应,B项正确;过度炎症反应会使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增加,而肾上腺皮质激素对免疫系统的功能有抑制作用,使免疫系统的监测功能减弱,肿瘤发生的风险增加,C项正确;神经递质对下丘脑合成分泌CRH起促进作用,而肾上腺皮质激素对下丘脑分泌CRH起抑制作用,两者具有拮抗作用,D项错误。
【2022·浙江】免疫接种是预防传染病的重要措施。某种传染病疫苗的接种需在一定时期内间隔注射多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促进机体积累更多数量的疫苗,属于被动免疫
B.促进机体产生更多种类的淋巴细胞,属于被动免疫
C.促进致敏B细胞克隆分化出更多数量的记忆细胞,属于主动免疫
D.促进浆细胞分泌出更多抗体以识别并结合抗原-MHC复合体,属于主动免疫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免疫调节的有关知识。疫苗作为抗原进入机体后,与B淋巴细胞表面的受体特异性结合,此时B淋巴细胞被致敏,同时T淋巴细胞(辅助性T细胞)识别并结合抗原-MHC复合体,分泌淋巴因子作用于致敏B细胞,促使致敏B细胞增殖分化产生大量的记忆细胞和浆细胞,该过程属于主动免疫。综上所述,C项正确。
2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