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四章 光现象一、单选题1.(2022·湖南株洲·八年级期末)雷雨天气里,小明从看到闪电开始计时,大约4s后听到雷声,已知声音和光在空气中的速度分别是340m/s和3×108m/s,则雷电处距离小明大约是A.1360km B.2000km C.1360m D.1.2×106km2.(2022·湖南岳阳·八年级期末)夜晚,当汽车发出的光照射到自行车尾灯上时,司机看到尾灯反射的光,就能及时避让。如图中有关自行车尾灯的光路图正确的是( )A.B.C. D.3.(2022·湖南娄底·八年级期末)如图,一束光与镜面成30°角入射,以垂直纸面的直线为轴绕O点转动平面镜,使反射光线跟入射光线恰好垂直,则镜面应( )A.顺时针转动30° B.逆时针转动30°C.顺时针转动15° D.逆时针转动15°4.(2022·湖南永州·八年级期末)人站在平面镜前,当他向平面镜走近时,发生的现象是 ( )A.像不变,像到镜面的距离变小B.像不变,像到镜面的距离不变C.像变大,像到镜面的距离变大D.像变大,像到镜面的距离变小5.(2022·湖南岳阳·八年级期末)如图所示检查视力的时候,视力表放在被测者头部的后上方,被测者识别对面墙上镜子里的视力表的像,则如下说法正确的是( )A.视力表在镜中的像与视力表相距4.7m B.视力表在镜中的像与被测者相距4.4mC.视力表在镜中的像与被测者相距5.3m D.视力表在镜中的像与被测者相距4.7m6.(2022·湖南娄底·八年级期末)暑假里小涵陪着爷爷到湖里叉鱼。小梦将钢叉向看到鱼的方向投掷,总是叉不到鱼。如图所示的四幅光路图中,能正确说明叉不到鱼的原因的是( )A.B.C. D.7.(2022·湖南衡阳·八年级期末)对如图所示中的现象解释不正确的是( )A. 检查视力时,为节省空间,可观察利用平面镜成的视力表的像检查B. 自行车的尾灯里并没有灯泡,利用光的反射来“发光”C. 鱼缸中只有一条鱼,看起来有两条鱼的原因是光从空气射入水中发生折射D.小猫和小聪互相看到对方,说明反射光路的可逆性8.(2022·湖南·新田县教研室八年级期末)如图所示,对下列光学现象的描述或解释错误的是A.图甲所示是太阳光经过三棱镜色散后的色光排列情况B.图乙中木工师傅观察木板是否平整,是利用了光的直线传播特点C.图丙所示是炎热夏天公路上的海市蜃楼景象,是由光的反射现象造成的D.图丁中漫反射的光线尽管杂乱无章,但每条光线仍然遵循光的反射定律二、多选题9.(2022·湖南衡阳·八年级期末)红外线和紫外线的应用非常广泛,下列仪器中属于利用红外线工作的是( )A.验钞机 B.杀菌灯 C.夜视仪 D.电视机遥控器三、填空题10.(2022·湖南娄底·八年级期末)月亮_______ (选填“是”或“不是”)光源.晴天时在树荫下的地面上会看到圆形的光斑,这是_______ (选填“树叶”或“太阳”)的像.11.(2022·湖南岳阳·八年级期末)如图,雨后晴朗的夜晚,为了不踩到地的积水,人们根据生活经验判断:迎着月光走,看上去较暗的地方是______(选填“水面”或“地面”)。发生明暗对比较强的这种现象是因为光射到水面发生______反射。12.(2022·湖南衡阳·八年级期末)哈素海是呼和浩特市一处著名的旅游景点.深秋时节一群南归的鸿雁飞翔在清澈见底而且平镜的湖面上,如图所示.当某只鸿雁距水面120m时,这只鸿雁的倒影与它的距离为_____m,该倒影是_____(选填“实”或“虚”)像,它是由于光的_____(选填“折射”或“反射”或“直线传播”)形成的;当鸿雁缓缓地向更高、更远的南方飞去时,它在水中像的大小将_____(选填“变大”或“变小”或“不变”).13.(2022·湖南湘西·八年级期末)金秋十月,天高云淡,白天漫步于沱江边,你常会看到沱江水中呈现朵朵白云的美景,其中湖水中的“白云”是由于光的______现象形成的______ ( 选填“实像”或“虚像”) ;夜晚沱江水面上方的彩灯倒影水中,如果一盏彩灯距沱江的水面1m,此处水深4m,则该盏彩灯在湖水中的像距水面为______m。14.(2022·湖南长沙·八年级期末)如图所示,某同学透过水面观看水中的硬币,他说看到的硬币位置比实际位置_____些,这是因为入射光线射到水面后_____法线偏折,然后进入人的眼中。15.(2022·湖南邵阳·八年级期末)如图所示,一束光在空气和玻璃两种介质的界面上同时发生反射和折射(图中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的方向均未标出),其中界面是 ___________(选填“MN”或“EF”),这束光线是 ___________(选填“由空气进入玻璃”或“由玻璃进入空气”)。16.(2022·湖南娄底·八年级期末)如图甲所示,白光经三棱镜后,光屏上自上而下出现了红、橙、黄、绿、蓝、靛、紫的 色带。(1)白光经三棱镜后光屏上出现色带的现象叫做 ________________ 。(2)图乙,在测量凸透镜的焦距时,如果分别用红光和紫光平行于同一个凸透镜的主光轴 射入,A、B 两点分别是红光、紫光相交于主光轴上的点,那么___________点是红光与主光轴的交点。四、作图题17.(2022·湖南永州·八年级期末)如图所示,AO是一条与平面镜成30°的光线,请在图中画出反射光线并标出反射角度数。18.(2022·湖南衡阳·八年级期末)如图所示,MP、NP是两块成60°的平面镜,入射光线AO与平面镜MP成30°入射,请画出入射光线AO经两平面镜反射后的反射光线。19.(2022·湖南娄底·八年级期末)在图中画出AB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20.(2022·湖南永州·八年级期末)A′B′是物体AB在平面镜中的像,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找到并画出平面镜。21.(2022·湖南衡阳·八年级期末)某发光点S发出的两条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分别沿O1A和O2B方向射出,根据平面镜成像规律,在图中画出发光点S的位置。22.(2022·湖南永州·八年级期末)如图所示,某喷水池的池底安装有一只射灯,射灯射出一束光在水面发生折射,请在图中画出这束光的折射光线大致位置。五、实验题23.(2022·湖南株洲·八年级期末)小华用一次性杯子和半透明薄膜也做了一个“针孔照相机”,他在一次性杯子的底部用针戳了一个小孔,在杯口蒙上一层半透明薄膜(如图所示)。(1)小华采用正确的观察方法,发现实际观察时,无论如何调节孔到蜡烛的距离,半透明薄膜上蜡烛的像仍不够清晰,你能帮她想个可行的办法解决这一问题吗?________。(2)小华在另一个一次性杯子底部挖了一个三角形的小孔(如图所示,右图为孔的形状特写),继续观察同一个蜡烛,发现在半透明薄膜上的像的形状________(选填“有”或“没有”)变化。(3)另有几个同学在硬纸板上挖孔来研究太阳的小孔成像,为了研究孔的大小对光斑形状的影响,小华设计了图1的装置,小明设计了图2的装置,如图所示。接着,从图示位置沿箭头方向水平移动乙,改变孔的大小,同时观察光斑形状的变化情况。你认为_______ 设计更合理,依据是_______。保持孔的大小不变,逐渐增大纸板与地面间的距离,你会发现地面上那个亮斑将变_______(选填“大”或“小”)。24.(2022·湖南长沙·八年级期末)在“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的实验中:实验次数 1 2 3入射角i 30° 45° 60°反射角r 30° 45° 60°(1)如图甲所示,使一束光贴着纸板E入射到O点,观察反射光,实验中,从不同方向都能在纸板F上看到反射光,是因为光在纸板F上发生了 ______反射;(2)多次改变入射光的方向,用量角器测量入射角和反射角,记录在表格中,分析数据得出结论:在反射现象中,______;(3)将纸板F按照图乙所示的方式偏折,则在纸板F上看不到反射光,说明在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都在 ______。25.(2022·湖南衡阳·八年级期末)如图所示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图。(1)实验室提供了厚薄不同的两块玻璃板,你应选择________(选填“厚”或“薄”)玻璃板进行实验;(2)在竖立的玻璃板前点燃蜡烛A,拿未点燃的蜡烛B竖立在玻璃板后面移动,人眼一直在玻璃板的___________(选填“前侧”或“后侧”)观察,直至蜡烛B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这种确定像与物大小关系的方法是___________(选填“控制变量法”或“等效替代法”);(3)实验时,将蜡烛A逐渐远离玻璃板,它的像的大小_________(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4)移去蜡烛B,在其原来位置上放置一块光屏,光屏上_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呈现蜡烛的像,说明平面镜成_________。26.(2022·湖南岳阳·八年级期末)艾英同学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时,所用的实验器材有带底座的玻璃板、白纸、笔、火柴、光屏、刻度尺、两支外形相同的蜡烛A和B.(1)选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为了_____.(2)在竖立的玻璃板前点燃蜡烛A,拿_____(选填“点燃”或“未点燃”)的蜡烛B竖直在玻璃板后面移动,人眼一直在玻璃板的前侧观察,直至蜡烛B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这种确定像与物大小的方法是_____.(选填“控制变量法”或“等效替代法”)(3)移去蜡烛B,在其原来位置上放置一块光屏,在玻璃板后面观察光屏,将_____(选填“能”“不能”)在光屏上观察到蜡烛A的像,这说明平面镜成的是_____像(选填“虚”“实”).(4)当蜡烛A向玻璃板靠近,蜡烛A的像_____(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5)为了让右座的同学也能够看清蜡烛的像,艾英只将玻璃板向右平移,则蜡烛像的位置_____(选填“向右移动”“向左运动”或“不变”).27.(2022·湖南株洲·八年级期末)某小组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时,所用的实验器材有带底座的玻璃板、火柴、光屏、刻度尺、两支完全相同的蜡烛A和B。(1)刻度尺的作用是便于比较物体与像______的关系;选择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为了______;(2)使用两支完全相同的蜡烛目的是为了比较像与物体的______关系;(3)移去蜡烛B,在其原位置上放置一块白屏,白屏上______(选填“能”或“不能”)呈现蜡烛的像,则平面镜所成的像为______像;(4)根据探究实验可以得出,平面镜所成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______,像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______,物和像的连线与平面镜______。28.(2022·湖南湘西·八年级期末)在 “探究光的折射特点”实验中:(1)如图甲,小明将一束激光射至P点,形成一个光斑,向水槽内慢慢注水,水槽底部光斑的位置将___________(选填“不动”或“向左移动”或“向右移动”),这说明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传播方向___________(选填“会”或“不会”)发生偏折。(2)如图乙,小明继续探究“光从空气射入水中时的折射特点”,他使用可折转的光屏,是为了研究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___________(选填“是”或“不是”)在同一平面内。如图丙,他将光沿着AO方向射向水面上的O点,光在水中沿着OB方向射出,调整激光笔使入射光逐步偏向法线,折射光也逐步偏向法线,说明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入射角减小,折射角随之___________(选填“增大”或“减小”或“不变”)。当光沿着NO方向射入时,此时折射角为________度。参考答案:1.C【解析】闪电和雷声是同时发生的,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很快,闪电从发生处到小明处,传播时间很短,可以忽略不计,可以粗略认为雷声到小明处传播了4s,利用s=vt进行计算.雷声从发生处到小明处传播速度是340m/s,传播时间是4s,∵v=,∴所以雷电处到小明处的距离大约为:s=vt=340m/s×4s=1360m,故选C.2.A【解析】由图可知,汽车尾灯的反射面是相互垂直的两个反射面,当光照到车尾灯上时,经过两个反射面反射,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可知,入射光线和最终的反射光线相互平行。故选A。3.D【解析】当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垂直时,夹角为90°,则入射角等于反射角等于45°,则入射光线与镜面夹角应为45°,应将镜面逆时针旋转15°即可,故选D。4.A【解析】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和物的大小相等,像和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像和物的连线和镜面垂直,成的是虚像。人站在平面镜前,当他向平面镜走近时,像的大小不变,人靠近镜面,像也靠近镜面,故像到镜面的距离变小,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5.D【解析】如图所示:视力表与镜距离为2.5m,视力表的像离镜距离也为2.5m,即视力表与它的像距离为2.5m+2.5m=5m又由于人在视力表前0.3m,则人离视力表的像的距离为5m 0.3m=4.7m即视力表的像离被测者距离为4.7m。故选D。【点睛】依据平面镜成像特点,人和人的像相对于镜面对称,视力表和视力表的像相对于平面镜对称,依据数学知识计算。6.C【解析】水中鱼反射出的光,在水面处发生了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人认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所以逆着折射光线看上去,看到的是变浅的鱼的虚像。所以有经验的渔民应该用鱼叉瞄准看到鱼的下方位置,才能将鱼叉到,如图所示:由此可知,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故选C。7.C【解析】A.平面镜成像中,像到物体的距离等于像到镜面的距离加物到镜面的距离.所以检查视力时,为节省空间,可观察利用平面镜成的视力表的像检查.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B.自行车的尾灯里并没有灯泡,尾灯里是由很多互相垂直的平面镜组成的,可以将射向尾灯的光按原路反射回去.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C.鱼缸中只有一条鱼,看起来有两条鱼的原因是光从水中射入空气中发生折射.故C错误不符合题意.D.小聪看到小猫是光从小猫射向镜面,经镜面反射后进入小聪的眼睛;小猫看到小聪是光从小聪射向镜面,经镜面反射后进入小猫的眼睛.说明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8.C【解析】A.图甲演示光的色散现象,A说法正确B.图乙木工吊线利用了光的直线传播,B说法正确;C.图丙的海市蜃楼是光的折射形成的,C说法错误;D.不论是镜面反射还是漫反射均遵循光的反射定律,D说法正确。故选C。9.CD【解析】A.紫外线有荧光效应,使荧光物质发出荧光,可以做成验钞机,检验钱的真伪,故A不符合题意;B.紫外线可以杀菌,杀菌灯利用的是紫外线,故B不符合题意;C.红外线热作用强,一切物质不停地辐射红外线,高温物质辐射红外线强,因此制成红外线夜视仪,可以用在军事上,故C符合题意;D.电视遥控器利用的是红外线,故D符合题意。故选CD。10. 不是 太阳【解析】[1]月亮自身不会发光,不是光源;[2]在树荫下看到的光斑是小孔成像,是成的太阳的像.11. 地面 镜面【解析】[1][2]平静的水面,光射到水面能发生镜面反射,地面凹凸不平,地面发生漫反射。迎着月光走,月光经水面发生镜面反射,进入人的眼睛反射光线多,人感觉水面亮;地面发生漫反射,有很少的光线进入人的眼睛,感觉地面较暗。12. 240 虚 反射 不变【分析】倒影是平面镜成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是虚像,像和物体的大小相等,上下(或左右)相反,它们的连线垂直于镜面,它们到镜面的距离相等.【解析】因为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像,平面镜的成像原理是光的反射;已知鸿雁距水面120m,像到水面的距离也是120m,所以这只鸿雁的倒影与它的距离为120m+120m=240m;由于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是虚像,像和物体的大小相等,所以不管鸿雁距水面的距离远还是近,像始终和物体等大,因此当鸿雁缓缓地向更高、更远的南方飞去时,它在水中像的大小不变.【点睛】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平面镜成像特点的了解和掌握,紧扣平面镜成像原理和成像特点去分析即可比较容易地进行解答.13. 反射 虚像 1【解析】[1][2] 平静的水面相当于平面镜,湖水中的“白云”实际是天上的白云由于光的反射在平面镜里所成的虚像。[3] 平静的水面相当于平面镜,平面镜所成的虚像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彩灯到水面的距离是1m,则该盏彩灯在湖水中的像距水面也为1m,与水深没关系。14. 高 远离【解析】[1][2]把一枚硬币放入杯底,硬币反射的光线从水中斜射到空气中发生折射,折射光线远离法线偏折,所以人眼逆着折射光线看上去,看到硬币的位置比它实际的位置要高。15. MN 由玻璃进入空气【解析】[1]由图可知,∠AOF=30°∠BOF=90°-60°=30°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所以EF为法线,MN为界面。[2]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则OC一定为折射光线,AO为入射光线,OB为反射光线;由图可知,折射角∠EOC=60°,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因当光线从其它介质斜射入空气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所以这束光线是由玻璃进入空气。16. 光的色散 B【解析】(1)[1]当太阳光经过三棱镜后,会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单色光,这是光的色散现象;(2)[2]用红光和紫光平行于同一个凸透镜的主光轴射入,由图甲可以看出,红光、紫光的偏折能力不同,相对凸透镜的焦距不相同。红色光对凸透镜的焦距大,紫色光对凸透镜的焦距小,这是因为红色光较紫色光偏折能力弱,故A点是紫光与主光轴的交点,B点是红光与主光轴的交点。17.【解析】已知入射光线与平面镜成30°,则入射角为i=90°-30°=60°由光的反射定律可知,反射角也为60°,先垂直于镜面画出法线,然后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在法线右侧画出反射光线,如图所示:18.【解析】过入射点垂直于MP作出法线,入射光线AO与平面镜MP成30°入射,则入射角等于90°-30°=60°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反射角也等于60°,则反射光线与平面镜MP的夹角为30°,又知两块平面镜相交成60°角,所以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可知,反射光线与NP垂直,当光与镜面垂直时,反射光线沿原路返回,如图所示:19.【解析】分别作出物体AB端点A、B关于平面镜的对称点A′、B′,用虚线连接A′、B′即为AB在平面镜中的像。如图:20.【解析】平面镜所成的像和物体是以镜面为对称轴的轴对称图形,连接AA′,BB′,作这两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即可。如图所示:21.【解析】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可知,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故可先找出发光点S的虚像S′的位置,反向延长 O1A和O2B,反向延长线的交点即为虚像S′;然后过S′作平面镜的垂线,并延长相同长度的垂线,作出S′关于平面镜的对称点S,即为发光点,如下图所示:22.【解析】由题意可知,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会发生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折射光线远离法线,如下图所示:23. 在比较黑暗的环境中进行实验 没有 小华 实验中应该控制孔的形状不变,改变孔的大小 大【解析】(1)[1]小孔成像的亮度差别越大效果越好,所以,应在比较黑暗的环境中进行实验。(2)[2]小孔成像是由于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形成的。光在通过小孔时,上方的光射向下方,下方的光射向上方,是实际光斑的汇聚,成的是倒立的可大可小的实像。像的形状与小孔的形状无关,像的大小由像与物到孔的距离有关。所以,在半透明薄膜上的像的形状没有变化。(3)[3][4][5]研究孔的大小对光斑形状的影响,应用控制变量法,控制孔的形状不变,改变孔的大小;保持孔的大小不变,逐渐增大纸板与地面间的距离,由于光的直线传播,你会发现地面上那个亮斑将变大。24. 漫 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同一平面内【解析】(1)[1]纸板表面是粗糙的,光贴着纸板照射时,会在纸板表面发生漫反射,这样从不同方向都能在纸板上看到反射光。(2)[2]分析表中的数据可以发现,每组数据的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但需要注意的是反射角随着入射角的变化而变化的,不能说入射角等于反射角。(3)[3]纸板F按照图乙所示的方式向后偏折,纸板F此时与纸板E不在同一平面内,在纸板F上看不到反射光,说明反射光没有随着纸板F偏折,反射光的位置并没有移动,还在如图甲所在的位置,因此说明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都在 同一平面内。25. 薄 前侧 等效替代法 不变 不能 虚像【解析】(1)[1]选择薄玻璃板,避免前后两个反射面出现两个像。(2)[2][3]由于是看蜡烛A的像,故需要从前侧看玻璃,才能看到蜡烛A的像;直至蜡烛B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蜡烛B就可以替代看得见摸不着的蜡烛A的像,故运用了等效替代的思维。(3)[4]根据平面镜成像规律,像与物体等大,将蜡烛A逐渐远离玻璃板,故物体的大小不变,故像的大小不变。(4)[5][6]在其原来位置上放置一块光屏,光屏上不会承接到像,因为像是反射光线的延长线会聚形成的,故是虚像,不能用光屏承接。26. 便于确定像的位置和大小 未点燃 等效替代法 不能 虚 不变 不变【解析】(1)因为玻璃板是透明的,所以能在观察到A蜡烛像的同时,还可以透过玻璃清楚的看到放在后面B蜡烛,便于确定像的位置和大小;(2)在竖立的玻璃板前点燃蜡烛A,拿未点燃的蜡烛B竖直在玻璃板后面移动,人眼一直在玻璃板的前侧(A侧)观察,直至它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这种确定像与物大小关系的方法是等效替代法;(3)移去蜡烛B,在其原来位置上放置一块光屏,光屏上无法呈现蜡烛的像,这说明平面镜成的是虚像;(4)当蜡烛A向玻璃板靠近,蜡烛A的大小不变,由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知,蜡烛A的像大小不变;(5)为了让右座的同学也能够看清蜡烛的像,艾英只将玻璃板向右平移,在向右移动的过程中,由于物像关于镜面对称,所以蜡烛像的位置不变.27. 到平面镜距离 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大小 不能 虚像 相等 相等 垂直【解析】(1)[1]刻度尺可以测量长度,实验中的作用是便于比较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是否相等。[2]实验中用透明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在物体的一侧能看到物体的像,同时透过玻璃板也能观察到代替物体的另一个物体,便于确定像的位置。(2)[3]选取两支完全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蜡烛的像与玻璃板后面蜡烛完全重合时,可以得出像与物的大小相等。(3)[4][5]可以在光屏上呈现出来的像叫做实像,不能在光屏上呈现出来的像叫做虚像;实验中移去蜡烛B,在其原位置上放置一块白屏,白屏上不能呈现蜡烛的像,说明平面镜成虚像。(4)[6]根据探究实验可以得出,平面镜成像时,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7]像距等于物距,即像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8]物和像关于镜面对称,物和像的连线与平面镜垂直。28. 向左移动 会 是 减小 0【解析】(1)[1][2]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向水槽内慢慢注水,光由空气斜射入水中,在空气和水的分解面上会发生折射,并且折射角会小于入射角,即折射光线相对于入射光线会向左偏折,所以水槽底部光斑的位置将向左移动,这说明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传播方向会发生偏折。(2)[3]光屏折转前,可以在光屏上观察到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当光屏折转后,此时光屏的左右两部分不在同一平面上,此时在光屏上只能观察到入射光线,不能观察到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可以说明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所以使用可折转的光屏,是为了研究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是在同一平面内。[4]调整激光笔使入射光逐步偏向法线,入射光线与法线夹角变小,即入射角变小,折射光也逐步偏向法线,折射光线与法线夹角变小,即折射角变小,说明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入射角减小,折射角随之减小。[5]当光沿着NO方向射入时,此时入射光垂直分解面射入水中,此时光线不发生偏折,进入水中的光线此时依然沿NO方向,与法线重合,所以此时折射角为0度。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