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 实用类文本阅读 课件(共33张PPT) 2023届高职单招语文二轮复习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3.2 实用类文本阅读 课件(共33张PPT) 2023届高职单招语文二轮复习

资源简介

(共33张PPT)
第二节 实用类文本阅读
实用类文本一般包括传记、新闻、访谈、调查报告、科普文章等。阅读、评价中外实用类文本,要了解传记、新闻、访谈、调查报告、科普文章等实用类文本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准确解读文本,分析思想内容、构成要素和语言特色,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功用,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等。
实用类文本阅读常见的考点有: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分析语言特色,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分析文本的文体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价值和影响,对文本的某种特色做深度的思考和判断;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的深层意蕴,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人文精神,探讨文本中的疑点和难点,提出自己的见解;等等。
第二节 实用类文本阅读
知识点一 传记
1.传记的内涵
传记是遵循真实性原则,用形象化的方法记述人物的生活经历、精神风貌及其所处历史背景的一种叙事性文体。传记单称“传”,属广义散文里的一种文体,处于历史和文学的边缘地带,既有历史的特征,要求“尊重历史”;又有文学的特征,人物形象、语言都要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第二节 实用类文本阅读
知识点一 传记
2.传记的分类
(1)人物传记:属于文学性传记,其表现手法比较接近于小说,在真实的基础上,可以运用想象来恢复其缺失的事件环节或细节。 这类作品篇幅一般较长,若以之为材料命题,则大多采用节选的形式。
(2)回忆录与自传:回忆录往往用第一人称来叙述,传主一般是作者自己,但也可能作者只是一个见证人,要注意其回忆叙述的技巧。自传亦属于自述性文学作品,是一种以第一人称叙述的人物传记。这类作品一般篇幅也较长,若以之为材料命题也大多采用节选的形式。
(3)评传:夹杂着作者评述的一种文体,兼具传记和评论的特点,因此可以写得比较简短。
(4)小传:主要是一种附着于著述之中的简短文字,它粗线条、简要地介绍传主的社会经历、思想轨迹、兴趣爱好、性格特征等。
第二节 实用类文本阅读
知识点一 传记
3.传记的文体特点
(1)真实性:真实性是传记的生命。传记必须以真人真事为依据,再现历史,再现人物,做到人真、事真、言真、情真,以真取信,以真感人。
(2)文学性:传记不是一般的枯燥的历史记录,而是通过作者的选择、剪辑、组接,蕴含着爱憎的情感,它需要用艺术的手法加以表现。
(3)时代性:传主一般是某个时代、某个领域内较突出的人物,他身上一定有时代的印记,能体现时代精神与风貌。
(4)概括性:传记不可能表现人物一生完整的经历,都是以小见大,一般要求选材精当、高度概括,选择能充分体现传主特点的典型事迹来写。
第二节 实用类文本阅读
知识点一 传记
4.传记的阅读方法
(1)知人。掌握文中所写之人,包括文章写了几个人、主要人物是谁、次要人物有几个、人物之间的关系如何等,弄清基本事实、传主的人生经历及性格特征。
(2)明事。弄清楚作品围绕主要人物写了几件事。如果只写一件事,就要分析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如果是写几件事,就要了解事件的先后顺序和事件之间的关系。
(3)辩理。分析作者借助所叙之事,对人物做出怎样的评价,说明了什么道理,分析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有的是作者明说的,即作者通过评论表现出来的,有的则是借人物之口,或是在叙事中透露出来的。
第二节 实用类文本阅读
知识点一 传记
5.传记的解题技巧
(1)概括和分析传主形象:筛选出文章的主要信息,归纳出传主的形象特点,并举出文中的具体例子加以分析佐证。
(2)分析写作手法:首先,明确传记类别,了解不同类别的传记各自的特点,在此基础上结合具体文本加以辨别分析;其次,了解传记常用的写作手法,结合文本加以判断分析。
(3)探讨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①明确作者表述的观点;②分点列举事实依据(或理由);③结合文本内容合理分析;④联系现实,对相关内容进行个性化解读。
第二节 实用类文本阅读
知识点二 新闻
1.新闻的内涵
新闻是对新近已经发生和正在发生或早已发生却是新近发现的有价值的事实的及时报道。
2.新闻的分类
新闻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新闻包括消息、通讯、特写、电视新闻、新闻评论等,狭义的新闻专指消息。
3.新闻的文体特点
(1)基本特点:迅速及时,内容真实,语言简明。
(2)基本结构: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标题、导语、主体是必不可少的。背景和结语有时蕴含在主体里面,结语有时可省略。
第二节 实用类文本阅读
知识点二 新闻
4.新闻的阅读方法
从表达方式看,新闻以记叙为主,因此,可以借鉴阅读记叙文的方法,结合新闻的特点来理解文本。
(1)揣摩新闻标题隐藏的信息,辨明新闻记叙的对象,并区分出是人物新闻还是事件新闻,是消息还是通讯。
(2)理清行文线索,分清段落层次。把握文本线索,目的是理清作者的行文思路,借此可准确地划分全文的段落层次。
(3)辨析文本采用的叙述方式。消息一般都是采用“倒金字塔”式(即先说结果,再说重要事实,最后说次要内容),这跟一般的记叙文不同。而通讯的叙述方式则比较灵活,有顺叙、倒叙,中间或许还会有插叙、补叙等。
第二节 实用类文本阅读
知识点二 新闻
4.新闻的阅读方法
(4)分析语言特色。新闻语言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准确、真实。新闻中表示时间、地点或数量的词语,还有表示程度的词语,都能显示出新闻的准确性和真实性。
(5)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价值。可以按照下面的思路进行:观点—引据—论述—小结。同时,必须观点明确,言之有据,言之成理。
(6)发掘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结合相关事实,分析人物的精神品质,揭示文本所反映的人生价值。
第二节 实用类文本阅读
知识点三 访谈
1.访谈的内涵
访谈是就某个人、某件事、某个特定问题去访问专家或知情者,请他们对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运用谈话纪实的方式进行报道的文章。访谈可以是对新闻人物或时尚人物的报道,可以是对某一新闻事件或历史事件的采访和记录,也可以是对正在发生的或人们所普遍关心的某种社会问题的报道,而在这几种类型中,最常见、报道得最多的是人物专访。
第二节 实用类文本阅读
知识点三 访谈
2.访谈的基本特征
(1)针对性:由于访谈主要是在现实的情景中对一定的对象、事件或问题进行提问的,所以它的针对性是十分明确的。
(2)专题性:访谈的问题需要经过高度的提炼,突出某一方面的问题,集中在某一个点上,不能求大求全,否则会影响问题的深入性,体现不了新闻的价值。专访的问题多半是带有现实意义的,突出了一定的主题思想。
(3)典型性:访问的对象、设定的问题、谈论的事件有一定的典型性,也就是说访谈的内容具有代表性。它应该是在一定的起点或一定的高度上,对可以成为“话题”的、新鲜的事实的报道,对大众普遍关心的、能引起共鸣的问题进行的专访。
第二节 实用类文本阅读
知识点三 访谈
3.访谈的阅读方法
(1)浏览全文,把握话题。
(2)区分对象,把握问题。将访问者与访谈对象的文字分开,先读访问者(提问者)的问题,把握有哪些主要问题,再阅读访谈对象的文字,大致把握其回答内容。
(3)掌握提问技巧,品味回答语言。访问者的提问是有一定的提问技巧的,如直问、追问、推问等。访谈对象的回答更是一门语言艺术,需要细细品味,领悟其中内涵。
(4)把握关键,深入内核。重点精读提问者提出的一些关键问题和访谈对象的关键回答,深入研究其核心内容,整合文中的信息,把握访谈内容、访谈主题。
第二节 实用类文本阅读
知识点四 调查报告
1.调查报告的内涵
调查报告是对某项工作、某个事件、某个问题,经过深入细致的调查后,将调查中搜集到的材料加以系统整理,分析研究,并以书面形式向组织或领导汇报调查情况的一种文书。
2.调查报告的特点
(1)写实性:调查报告在占有大量现实和历史资料的基础上,用叙述性的语言实事求是地反映某一客观事物。
(2)针对性:调查报告一般有比较明确的意向,相关的调查取证都是针对和围绕某一综合性或专题性问题展开的。
(3)逻辑性:调查报告离不开确凿的事实,但又不是材料的机械堆砌,而是对核实无误的数据和事实进行严密的逻辑论证。
第二节 实用类文本阅读
知识点四 调查报告
3.调查报告的形式结构
从外部形式上看,调查报告由标题、前言、主体、结语四个部分组成。
(1)标题有单标题、双标题两种形式。
(2)前言常用的有提要式、交代式、问题式三种形式。
(3)主体部分主要有用观点串联材料、以材料的性质归类分层、以调查过程的不同阶段自然形成层次三种形式。
(4)结尾部分常显示作者的观点,对主体部分的内容进行概括、升华。常见的写法有下述三种:①概括全文,明确主旨;②指出问题,启发思考;③针对问题,提出建议。
第二节 实用类文本阅读
知识点四 调查报告
4.调查报告的阅读方法
(1)快速准确地把握调查报告的内容。
①快速阅读文章第一段(开头部分),把握调查的对象、内容。
②阅读全文,了解清楚事件的起因、发展和结果,注意事件的细节。
③重点精读调查者总结搜集的一些数据和发表议论的部分,深入研究其核心内容。
(2)注意调查报告中观点与材料的统一。
调查报告可以先摆材料后提观点;也可以先提观点,再用材料加以说明;有时虽不明显地提出观点,但可以从阐述中看出观点。不管用什么样的方法,一定要做到观点与材料的高度统一,以便更好地表现主题。
第二节 实用类文本阅读
知识点五 科普文章
1.科普文章的内涵
科普就是科学普及的简称。科普文章就是把人类研究开发的科学知识、科学方法,以及融于其中的科学思想和科学精神,通过多种方法、多种途径传播到社会的方方面面,使之为公众所理解,用以开发智力、提高素质、培养人才、发展生产力,并使公众有能力参与科技政策的决策,促进社会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文体。
2.科普文章的类别
科普文章大致可分为两种:一种是科学小品文,一种是科学说明文。
第二节 实用类文本阅读
知识点五 科普文章
3.科普文章的阅读方法
(1)抓特征。整体感知文本内容,把握说明对象及特点,包括颜色、形状、性能、习性、结构、程序及发展规律等。
(2)理顺序。常见的有:①时间顺序,即根据事物的产生、发展、变化过程,按照时间先后加以说明;②空间顺序,即按照事物的构造部件的空间方位来介绍;③逻辑顺序,即根据事物之间或者事物内部各部分之间的主次、因果、一般和特殊等关系来确定说明内容的先后顺序。
(3)找方法。科普文章属于说明文,要运用一些说明方法来介绍说明对象的特征,比如下定义、作诠释、分类别、打比方、列数字、作比较等。同时,科普文章又具有文学性,还要运用相应的写作手法增强可读性,便于读者理解。
(4)品语言。科普文章旨在向公众介绍一定的科学知识,既要求语言严密、准确、通俗、全面,又不失生动和深刻。品味语言,可以探究文中所蕴含的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体会科学家严谨的治学态度。
第二节 实用类文本阅读
知识点六 常见题型与解题方法
1.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
第二节 实用类文本阅读
知识点六 常见题型与解题方法
2.探究材料题
典型例题
典例1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罗阳:才见霓虹君已去英雄谢幕海天间
我国自主研制的舰载机歼?15顺利完成起降航母训练,战机美丽雄健的起降身姿,相信会永远定格在研制现场总指挥罗阳的脑海中。然而,2012年11月25日,就在“辽宁舰”完成训练任务靠岸后,罗阳突发急性心肌梗死、心源性猝死,经抢救无效殉职,享年51岁。
“自己整个的任务都已经完成了,非常欣慰”
按照计划,罗阳登上“辽宁舰”,参加舰载机歼?15的起降训练任务。对于航母和歼-15飞机来说,这个训练至关重要。
作为歼-15飞机的研制现场总指挥,罗阳感到责任重大、心潮澎湃。“压力之大,责任之重,难以想象。”和罗阳一起在“辽宁舰”上参加训练的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党委书记褚晓文说。
典型例题
歼-15成功起降后,罗阳有了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由于此前训练任务异常繁重,加之船上有保密要求,直到任务成功完成后,他才跟妻子通了一次电话。罗阳对妻子说:“自己整个的任务都已经完成了,非常欣慰。”没想到这次通话竟成了他和家人最后一次通话。
“从上航母前一周到最后牺牲,罗阳的行程紧张,非常劳累。”褚晓文告诉记者,“他率沈飞①参加珠海航展,然后飞到北京参加会议,回到辽宁后又搭乘直升机飞赴大连‘辽宁舰’,可以说是马不停蹄。上了航母,把东西放好,他一分钟都没有休息就上了塔台。”
褚晓文回忆,自己曾劝罗阳休息一会儿再干。“前面耽误的活儿太多了,得赶回来。”罗阳这样回答他。
罗阳在航母上的各个监测点一丝不苟地检查,检测各个系统;晚上参加海事协调会,和试飞人员沟通。
褚晓文说:“他非常疲惫。要知道,除了歼-15飞机,罗阳他们还承担着多个重点型号战机的研发任务。”
典型例题
也许是前期的高强度、高压力的工作伤害了罗阳本来强健的身体。11月25日12时许,罗阳突发急性心肌梗死、心源性猝死,英年早逝。
据了解,罗阳原来每年都会做体检,未曾发现什么异常。今年由于工作异常忙碌,集团年初的体检,他没能参加,潜在的心脏问题也没有及时被发现。
“航空报国是使命,不是荣誉”
前20年研发设计飞机,后10年制造生产飞机,这是罗阳30年航空报国的人生轨迹。
罗阳1982年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毕业后,分配至中航工业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任设计员,先后担任九室党支部副书记、副主任,组织部副部长、部长,党委副书记,党委书记兼副所长。
从事研发及管理工作20年后,罗阳2002年7月改任中航工业沈阳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兼副董事长,后任董事长、总经理兼党委副书记,2008年12月兼任中航航空装备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分党组成员。
典型例题
“我们这一代人,有着自觉承担国家使命的责任感。”褚晓文说,“尤其是航空工业的人,有着强烈的航空报国、强军富民的担当意识。”
罗阳服务过的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沈飞集团曾为中国贡献了歼?6、歼?8等几代主力战机。
近年来,作为我国重要的歼击机制造基地之一,沈飞承担了多项国家重点型号战机的研发任务。
“沈飞的责任实质是国家责任。”罗阳生前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企业的特殊性决定了人的特殊性。和一般企业相比,沈飞有8个字,‘恪尽职守、不负重托’。”
“航空报国是使命,而不是荣誉。”这是人们记住的罗阳生前的一句话。
【注】①沈飞:沈阳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
相关链接
(1)罗阳曾就读于重庆市沙坪坝区高滩岩小学、天星桥中学。
典型例题
相关链接
(2)罗阳殉职后,网友留言:“中国的强大,每一步都充满着艰辛,有汗水,有泪水,更有热血!为国家强大而献身的人永垂不朽!”“当歼?15展翅腾飞的时候,我们要感谢‘罗阳们’勤勉踏实的工作,为了国力的提升,他们付出了生命的代价,向他们致敬!”
(3)网传歌颂罗阳的歌曲《我的英雄》:“当我叫你英雄的时候你是否听见?这一去请不要走得太遥远。当我叫你英雄的时候我泪流满面,双手化翼梦想翱翔蓝天。转身瞬间你的身影海天间,我懂了什么是再见。你在眷恋我在想你的海边,我懂了什么是永远。等到这一天却说了再见,海的声音呼唤回头看一眼。壮志豪情已是云霞满天,长长的海岸线一行行永恒的诺言。等到这一天却有些缠绵,浪涛挽留落在梦里的火焰。生命这样成为阳光点点,深深的大海里,一次次耀眼地闪现。”
典型例题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文章第一段先写我国自主研制的舰载机的成功起降,接着笔锋一转,写现场总指挥罗阳的英年殉职,大喜继之以大悲,给人以强烈的情感震撼。
B.文章善于用人物语言来表现人物形象,而罗阳的语言朴实自然,浅显易懂,没有什么大道理,着意突出了罗阳低调踏实、平易近人的一面。
C.罗阳以身殉职,为国家使命而牺牲了最宝贵的生命,这与他在重庆求学期间受到红岩精神的深刻影响密不可分。
D.“罗阳们”自觉承担国家使命,为了国力提升而勤勉踏实工作,付出了生命的代价,因而可歌可泣,值得人们致以崇高的敬意。
典型例题
【参考答案】 A
【名师解读】 B项,“罗阳的语言朴实自然,浅显易懂,没有什么大道理”错,文中罗阳的语言并不全都朴实自然、浅显易懂的,如“企业的特殊性决定了人的特殊性”“航空报国是使命,而不是荣誉”等具有一定的深度。C项,“这与他在重庆求学期间受到红岩精神的深刻影响密不可分”这一说法于文无据。D项,“付出了生命的代价”错,并非所有承担国家使命、勤勉工作的人都付出了生命的代价;而且,“……因而……”强加因果。
典型例题
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压力之大,责任之重,难以想象。”罗阳的这句话表明他承受的巨大压力和肩负的重大责任超乎常人想象。
B.“自己整个的任务都已经完成了,非常欣慰。”这是罗阳最后的话,反映了罗阳完成重大使命后的如释重负之感和由衷的自豪感。
C.“前面耽误的活儿太多了,得赶回来。”这是罗阳拒绝休息的理由,足见罗阳的责任心之强、工作热情之高。
D.“航空报国是使命,而不是荣誉。”这说明在罗阳的心里,使命和荣誉是不可得兼的,有时为了国家使命,必须舍弃个人荣誉。
典型例题
【参考答案】 C
【名师解读】 A项,“压力之大,责任之重,难以想象”这句话并非罗阳所说,而是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党委书记褚晓文所说。B项,“这是罗阳最后的话”错,这是罗阳最后一次与家人通话的内容,但是否为他人生中“最后的话”与文无据。D项,“使命和荣誉是不可得兼的”这一说法于文无据。
典型例题
3.有人评论说:“罗阳身上所具有的信念的能量、大爱的胸怀、忘我的精神、进取的锐气,正是我们民族精神的最好写照。”请从材料中找出此论的依据。
【参考答案】 ①信念的能量:罗阳始终以航空报国、强军富民为信仰,自觉承担国家使命,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担当意识。②大爱的胸怀:罗阳认为沈飞的责任实质是国家责任;罗阳在“辽宁舰”指挥舰载机起降训练期间,只在任务成功完成后与妻子通过一次电话。③忘我的精神:罗阳因高强度、高压力的工作而伤害了本来强健的身体,也错过了体检,最终不幸殉职。④进取的锐气:罗阳前20年研发设计飞机,后10年制造生产飞机;罗阳克服巨大的压力,完成了舰载机起降训练任务。除此之外,罗阳他们还承担了多项国家重点型号战机的研发任务。
【名师解读】题干提及罗阳四个方面的品质,分别为:信念的能量、大爱的胸怀、忘我的精神、进取的锐气。回答时,应从原文中找出相关信息,一一分析验证。如和信念相关的应是罗阳的责任感、使命感,和大爱相关的应是对祖国的热爱,和忘我相关的应是高强度的工作、不求回报的风险,和进取相关的应是工作方面的业绩。
典型例题
典例2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所谓热污染,是指现代工业生产和生活中排放的废热所造成的环境污染。热污染可以污染大气和水体。火力发电厂排出的生产性废水中均含有大量的废热,这些废热排入地面水体后,能够使水温升高。在工业发达的美国,每天排放的冷却水达4.5亿立方米,接近全国用水的1/3。这些废水含热量约2 500亿千卡,足够使2.5亿立方米的水温升高10 ℃。
热污染首当其冲的受害者是水生生物,由于水温升高使水中溶解氧减少,水体处于缺氧状态,同时又使水生生物代谢率增高而需要更多的氧,这会造成一些水生生物在热效力的作用下发育受阻或死亡,从而影响环境和生态平衡。此外,河水水温上升给一些致病微生物造成一个人工温床,使它们得以滋生、泛滥,引起疾病流行,危害人类健康。1965年,澳大利亚曾流行过一种脑膜炎,后经科学家证实,其祸根是一种变形虫,由于发电厂排出的热水使河水温度升高,这种变形虫在温水中大量孳生,造成水源污染而引起了这次脑膜炎的流行。
典型例题
典例2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随着人口和耗电量的增长,城市排入大气的热量日益增多。按照热力学定律,人类使用的全部能量将转化为热,传入大气,逸向天空。这样一来,上升气流减弱,阻碍了云雨的形成,造成了局部干旱,影响农作物的生长。近一个世纪以来,地球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不断增加,气候变暖,冰川积雪融化,使海水水位上升,一些原本十分炎热的城市变得更热。专家们预测,如按现在能源消耗速度计算,一个世纪后全球温度会发生重大的变化。
造成热污染最根本的原因是能源未能被最有效、最合理地使用。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和人口的不断增长,环境热污染将日益严重。然而,人们尚未有一个量值来规定其污染程度,这表明人们并未对热污染引起足够的重视。为此,科学家呼吁尽快制定环境热污染的控制标准,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热污染。
典型例题
1.下列关于“热污染”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热污染”是一种包括大气和水体污染在内的环境污染。
B.“热污染”的热量来源是人类历史进程中工业污染和生活排放的废热。
C.地面水温升高是废热对水体污染的直接表现。
D.“热污染”是由于对能源利用缺乏先进的技术造成的。
【参考答案】 C
【名师解读】 文章第一段第一句指出,“所谓热污染,是指现代工业生产和生活中排放的废热所造成的环境污染。热污染可以污染大气和水体”,但这不代表“热污染”是一种包括大气和水体污染在内的环境污染,排除A项。根据以上定义同样可知,“热污染”的热量来源是“现代工业生产和生活”,而不是“人类历史进程中工业污染和生活排放的废热”,排除B项。D项明显错误。
典型例题
2.下列选项中,符合本文文意的一项是( )。
A.“热污染”主要来源于工业废水。
B.“热污染”主要的受害者是水生生物。
C.局部干旱是“热污染”产生的恶果之一。
D.至今我们还没有有效治理“热污染”的方法。
【参考答案】 C
【名师解读】 根据文意,A项,“热污染”的主要来源应该是“废热”,而不是“工业废水”。B项,“热污染”首当其冲的受害者是“水生生物”,但是“水生生物”并非主要的受害者。D项,文章没有提及。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