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让心理学走进家庭教育 课件(共60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2年让心理学走进家庭教育 课件(共60张PPT)

资源简介

(共60张PPT)
2022年让心理学走进家庭教育
16:40:54
PART 01
一、心理学简介
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心理学一词来源于希腊文,意思是关于灵魂的科学。它是以研究人的心理活动的规律为任务的。心理学者尽可能地按照科学的方法,间接地观察、研究或思考人的心理过程(包括感觉、知觉、注意、记忆、思维想象和言语等过程)是怎样的,人与人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有这样和那样的不同,即人的人格或个性,从而得出适用于人的一般性规律,继而运用这些规律,更好地服务于人的生产和实践。
概念:
1、研究对象
心理学是以人的 心理现象及其活动规律 为主要研究对象的科学。凡是人的精神现象,都可以归之为心理现象或心理活动,简称心理。心理学要成为一门科学,必须把握心理现象发生、发展的规律。基础心理学研究的规律,是正常人、健康人、成熟人应有的、共同的、一般的规律。
2、心理过程
心理过程包括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三个方面。
16:40:54
3、弗洛伊德意识论:
16:40:54
案例1:
脑袋里有个声音和我对话
( 人格分裂症? 臆想症? )
16:40:54
4、巴普洛夫的经典实验:狗的条件反射实验。
他在研究消化现象时,观察了狗的唾液分泌,即对食物的一种反应特征。他的实验方法是,把食物显示给狗,并测量其唾液分泌。在这个过程中,他发现如果随同食物反复给一个中性刺激,即一个并不自动引起唾液分泌的刺激,如铃响,这狗就会逐渐“学会”在只有铃响,但没有食物的情况下分泌唾液。一个原是中性的刺激,与一个原来就能引起某种反应的刺激相结合,而使动物学会对那个中性刺激做出反应,这就是经典性条件反射的基本内容。
16:40:54
案例2:中国传统的餐桌文化:
在餐桌上开展家庭教育,你成功了吗?
(互动时刻)
那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开展家庭教育呢
16:40:54
PART 02
二、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16:40:54
16:40:54
16:40:54
16:40:55
为了孩子,我们要有这样的做法:
16:40:55
如何说孩子才会听
如何听孩子才会说 (第三部分打开)
16:40:55
我们和孩子是两个独立的个体, 有着不同的感知系统,都有各自真实的感受, 没有对错之分。
16:40:55
家长要知道的12条教育铁律:
1、影响孩子成绩的主要因素不是学校,而是家庭。
2、如果家庭教育出了问题,孩子在学校就可能会过的比较辛苦,孩子很可能会成为学校的“问题儿童”。
3、成绩好的孩子,妈妈通常是有计划而且动作利落的人。父亲越认真,越有条理,越有礼貌,孩子成绩就越好。
16:40:55
4、贫穷是重要的教育资源,但并非越贫穷越有利于孩子的成长。做父母的,需要为孩子提供基本的文化资料,不让孩子陷入人穷志短的自卑深渊。
5、富裕是另一种更高级的教育资源,西方人的经验是:“培育一个贵族需要三代人的努力。”“阶层是会遗传的。”但是,更高级的教育资源需要有更高级的教育技艺,如果没有更高级的教育技艺,富裕的家庭反而会给孩子的成长带来灾难。
16:40:55
6、父母可以把孩子作为世界的中心,但是不要忘了,父母也要过独立的生活。如果父母完全围绕孩子转而没有了自己的生活主题,这样的父母常常会以爱的名义干扰孩子的成长。有时侯,并不是孩子离不开父母,而是父母离不开孩子。
7、父母需要承担教育孩子的责任,不过,也不要因为教育孩子而完全取消了自己的休闲生活。“没有责任感伤害别人,太有责任感伤害自己。
8、如果孩子一哭闹父母就赶紧抱起孩子,那么,孩子就会利用父母的这个特点经常纠缠父母,提出更多的要求。所以,孩子哭 闹,不要着急把孩子抱起来,父母最好让自己有事情做,让孩子看着自己动作麻利地做事。
16:40:55
9、夫妻关系影响孩子的性格。一个男人如果不尊重他的妻子,那么,他的儿子就学会了在学校不尊重他的女同学。一个女人如果不尊重她的丈夫,那么,她的女儿就学会了在学校瞧不起她的男同学。
10、有修养的父母是“伏尔泰主义者”,“我不同意你的观点,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他们从孩子出生的那天就开始跟孩子讲道理,耐心的征求孩子的意见。不要指望打骂孩子就能让孩子学会服从。杀鸡给猴看的结果是:猴子也学会了杀鸡。
16:40:55
11、《麦田里的守望者》为世界贡献了一个词语:守望。教育不是管,也不是不管。在管与不管之间,有一个词语叫“守望”。
12、告诉你的孩子:认真听讲的孩子偶尔成绩好,认真自学的孩子永远成绩好!
16:40:55
一招鲜:
少批评,换表扬,常鼓励。
多陪伴,多户外,多交流。
别让孩子看见你玩手机,让他看见你看书,写字。
16:40:55
PART 03
三、让心理学走进家庭教育
16:40:55
1.中小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
(1)强迫:做作业必须反复检查,反复数数。总在想一些不必要的事情,总害怕考试成绩不好等强迫症状。
(2)偏执:觉得别人占自己便宜,在背后议论自己,对多数人不信任,别人对自己评价不适当,别人跟自己做对等偏执问题。
(3)敌对:控制不住自己脾气,经常与别人争论,容易激动,有摔东西的冲动等等。
(4)人际关系紧张与敏感:别人不理解自己,别人对自己不友好,感情容易受到别人伤害,对别人求全责备,同异性在一起感到不自在等问题。
16:40:55
1.中小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
(5)抑郁:感到生活单调,感到自己没有前途,容易哭泣,责备自己,无精打采等问题。
(6)学习焦虑:感到紧张,心神不定,无缘无故的害怕,心里烦躁,心里不踏实等问题。
(7)学习压力感:感到学习负担重,怕老师提问,讨厌做作业,讨厌上学,害怕和讨厌考试等问题。
(8)适应不良:对学校生活不适应,不愿参加课外活动,不适应老师教学方法,不适应家里学习环境,情绪不平衡等问题。
(9)情绪不稳定:情绪不稳定,对老师和同学以及父母,学习忽高忽低等问题。
(10)嫉妒怨恨:感到老师和父母对自己不公平、对同学比自己成绩好难过和不服气、带有破坏性的负面感情等问题。
16:40:55
(1)强迫
受想行识、亦复如是——《心经》
“亦复如是”可以解释为:也是如此、也是这样、如此而已、就是这样而已,即“亦是如此”的意思。
对于强迫症患者来说,只要如实地对身心所经验到的无论是感受、想法、念头、行为,都加上“亦是如此”,强迫的思维或行为就会自然停止。这个练习的过程便是内心净化的过程,便是对旧有的习性心理改变的过程。如此持续的练习,我们就能越来越保持一颗平常心,一颗淡定、不纠缠的心,一颗活好当下的心,强迫症自然就会被治愈。
16:40:55
(2)偏执
表现: 具有偏执心理的人一般性情多疑,易嫉妒,好争斗,容易产生偏见。总是特立独行,像是不合节拍的独奏。他们不相信他人,对自己评价很高,总认为自己正确,善于诡辩,即使是有时理屈词穷,还要强词夺理,责怪他人不对。
成因: 在儿童时期家庭不和,父母经常吵架,使子女遭受冷遇,心灵受到创伤,就容易滋生自我孤独和与人疏远的偏向。特别是在青春期过后,逐渐形成偏执信念,不能适应社会环境,不能正常地与人交往,给人性情古怪之感。
16:40:55
(3)敌对
(4)人际关系紧张与敏感
这三种心理问题如何解决?
(2)偏执
16:40:55
1、经常提醒自己不要陷于"敌对心理"的漩涡中。
2、要懂得只有尊重别人,才能得到别人尊重的基本道理。
3、要学会向你认识的所有人微笑。
4、要在生活中学会忍让和有耐心。
5、要意识到偏执的危害。通过一定的环境制约,会使他们逐渐认识到自己的失误;而且伴随着失误概率的提高,家人或同事要向他晓以偏执的危害,使他明白,偏执不仅会使亲情冷淡,同学关系疏远,还得不到他人的理解、支持和同情,使自己陷于孤立的境地,同时还常使自己陷于激愤的情绪之中,影响身体健康。
认知提高法
16:40:55
(5)抑郁
抑郁症表现:
1.情绪消极、低落、敏感。(觉得自己孤单,强颜欢笑)
2.记忆力下降,思维变得越来越迟缓。
(喜欢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反应开始迟钝,面对问题也是犹豫不决,什么事都不想做)
3.对自己的评价越来越低(我真没用,一点小事都做不好)
4.身体疲惫不堪,认知能力损害(身心疲惫,不喜欢运动)
5.活动减少,生理性疾病甚为严重(缄默不语、卧床不动)
16:40:55
“抑郁症”通过轻度、中度、重度进行分级
(医院确诊,心理干预,药物治疗,看护)
应对方法
16:40:55
(6)学习焦虑
成因: 学习是一种艰苦探索的过程,难免经常有错误和失败的威胁相伴随威胁相伴随。因此,不论优秀生还是学困生,都会不时体验到学习所带来的各种压力以及由此引发的不同程度的紧张和焦虑。
方法: 要解决焦虑问题,关键在于如何正确判断焦虑程度,有效调节情绪状态,把学习焦虑控制在适度水平上。
(7)学习压力感
16:40:55
1、认知学习焦虑程度对学习的影响。
2、分析自己的学习焦虑程度与抱负水平。
3、恰当归因,学会调节情绪,控制焦虑。
16:40:55
应对策略:



(8)适应不良
表现: 学校适应不良,是学习障碍在中学生心理与行为上的反映,此症的主要特点是患者具有刻苦学习的主观愿望,即很想学好文化知识,而且十分用功,但由于身心因素的影响,造成学校生活的存在困难。(昔日的荣耀,变更老师等等因素)
产生的原因:
1.不良家庭环境影响:父母由于感情不和或其它原因而经常吵架,不和谐的家庭气氛使他无法静下心来学习 。
2.教师和家长教育方式不当:学生是在死气沉沉的气氛中和“被强迫”、“被控制”的环境下学习,破坏了学生积极向上的学习动机和主动学习的愿望。
3.学生自身的原因:学生的个性特点、身体状况、知识基础、学习方法及学习能力等都会影响学生的在校学习生活。
16:40:55
1、改变传统的家庭教育模式。
2、改变教育方式,应才施教。
3、鼓励和陪伴永远不过时。
16:40:55
应对策略:
(8)适应不良
(9)情绪不稳定
案例:六年级学生小吴
回形课桌
情绪瞬间失控
卸下情绪,塑造积极行为(下半场打开讲述)
16:40:55
(10)嫉妒怨恨
这是在心中产生对他人的优势地位不愉快的情感。当感觉别人比自己强时(如学习、相貌、人缘等),就会表现出不悦、自残、怨恨、愤怒甚至带有破坏性的负面感情。
示例:被放气和推倒的自行车
认知重构,本我与自我的平衡
16:40
(1)访谈聊天 用心聆听
a. 共情 (卸下情绪)
b. 积极倾听(沉默是金)
2、心理危机的处理:
16:40:55
1)、谈话了解情况:
a、开放式提问:(话术)
1、“你觉得我这件衬衫搭配什么样的裤子比较好看 ”
2、“你觉得我这件衬衫搭配牛仔裤好看在哪里?”
3、“你觉得我这件衬衫搭配牛仔裤好看吗?”
b、做好倾听者:(倾听)
c、保持同理心:(共情)
16:40:55
情景:某灾民在地震中一个儿子遇难,极为痛苦。
A、你为什么感到如此悲伤呢?
B、请问你现在什么样的心情?
C、别难过,还有邻居死了三个小孩呢。
D、我理解你的感受。
E、我很难过,我也不知道该如何帮你,但我能理解
你一定很痛苦,您让我想起了我的奶奶过世时----。
心理辅导的技巧:共情
16:40:55
共情(Empathy)是由人本主义创始人,心理学家罗杰斯提出的概念。此词有多种译法,比如共情、投情、神入、同感心、同理心、通情达理、设身处地等等。
共情的意义:释放情绪、建立关系、达成共识
你是不是很生气?
你是不是觉得他不应该这样做?
你是不是觉得他没权利干涉你的时间?
16:40:55
如何快速让孩子卸下情绪?
让他说“是的”;
呼吸放松:鼻腔控制呼吸法、(大象呼吸法)
生理放松:温水洗脸、身体按摩、吃点东西。
16:40:55
A、积极倾听
B、看到问题的积极面(正向)
C、找出学生的自信
D、发挥学生的潜能
心理辅导的技巧:积极倾听
16:40:55
积极倾听——正确解读
例1: 学生:他凭什么拿掉我的书?
老师:你觉得他不应该拿你的书?
学生:是的。
例2:学生:我的一个小学同学得了重病。
家长:你为此感到有一些哀伤。
孩子:是的
16:40:55
倾听的层次:
1、内容
2、情绪
3、需要
4、价值观
16:40:55
练习:倾听的层次
你表酱紫啊!
什么啊,我的表是金色的啊!
你怎么天天喝成这样?
我哪有天天喝成这样啊!
妈妈,你觉得那个好吃吗?
不知道哦,我没吃过啊!
妈妈,女孩子家要好好呆在家里啊!
待家里多无聊啊!
这些回应在哪个层次?
应该回应到哪个层次?
下午4时40分
16:40:55
2、趋利避害的黄金法则遵循:
16:40:55
了解行为分析 先做几个选择题
行为分析
A:100%得到30000元;
B:80%可能你得到40000元,20%可能你什么 也得不到。
A:100%失去30000元;
B:80%可能你失去40000元,20%可能你什么也不失去。
A:送你一块价值10000元的手表;
B:送你一辆价值40000元的汽车。
对于男人来说,选择一个既漂亮脾气又好的女人结婚是美好的。但是,如果找不到,你选哪一种妻子?
A. 好看唠叨;
B. 难看不唠叨。
对于女人来说,选择一个既成功脾气又好的男人结婚是美好的。但是,如果找不到,你选哪一种老公?
A. 强势的成功男人;
B. 平和的普通男人。
行为选择的秘密
趋利避害
抑郁患者的自杀、混乱者的自残;
抽烟、嚼槟榔、酗酒……
手机、网游、早恋、叛逆、拖拉……
行为分析的方法:
行为模式的三要素:
易感因素:生物、心理、社会
诱发因素:生活事件、内外情境
维持因素:“安全行为”、增强物
行为分析的切入点:
给他带来了什么好处
从“好处”入手
自伤的男生
混乱——会失控——焦躁——自伤——放松
进食障碍
吃饭——会长胖——焦虑——不吃——放松
井盖强迫
井盖——有险情——紧张——检查——放松
自杀倾向
某时——无希望——痛苦——自杀——解脱
黄金法则
给我们带来痛苦的不是事件本身,而是我们对事件的看法。
你关注什么
就会给什么以力量。
小结一下:(心理学在家庭教育中的运用)
1.共情同理,积极倾听,有效沟通。
2.分析行为,趋利避害,引导塑造积极行为。
16:40:55
耽误各位宝贵时间,感谢!
16:40:55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