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2课时 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 一般金属元素最外层电子数≤4,具有金属性; 非金属元素最外层电子数≥4,具有非金属性。 思考与讨论 元素 稀有气体元素 金属元素 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少于4个 非金属元素 最外层电子数为8个(氦为2) 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多于4个 易失电子 不易得失电子 易得电子 化学性质不稳定 化学性质稳定 化学性质不稳定 金属性:失电子的能力 非金属性:得电子得能力 碱金属元素 卤族元素 两类化学性质活泼的元素,在自然界都以化合态存在 Li Na K Rb Cs 3 11 19 37 55 1 1 1 1 1 2 3 4 5 6 {5940675A-B579-460E-94D1-54222C63F5DA}碱金属 最外层电子数 电子层数 原子半径 失电子能力 与O2反应 与H2O反应 Li 逐 渐 - 逐 渐 - Na K Rb Cs 碱金属的性质递变规律 密度 熔点、 沸点 {5940675A-B579-460E-94D1-54222C63F5DA}碱金属 最外层电子数 电子层数 原子半径 失电子能力 与O2反应 与H2O反应 Li 均为1 2 逐 渐 增 大 逐 渐 增 强 Na 3 K 4 Rb 5 Cs 6 碱金属的性质递变规律 密度 熔点、 沸点 Li Cs {5940675A-B579-460E-94D1-54222C63F5DA}碱金属 最外层电子数 电子层数 原子半径 失电子能力 与O2反应 与H2O反应 Li 均为1 2 逐 渐 增 大 逐 渐 增 强 Na 3 K 4 反应更剧烈,生成复杂的氧化物 Rb 5 沉入水底,立即燃烧爆炸 Cs 6 碱金属的性质递变规律 4Li+O2 = 2Li2O 2Na+O2 = Na2O2 2Li+H2O =2LiOH+H2↑ 2Na+H2O =2NaOH+H2↑ 2K+H2O =2KOH+H2↑ 密度 熔点、 沸点 金属性越强,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碱性越强 (碱性:LiOH NaOH KOH RbOH CsOH ) Li与O2反应,只生成Li2O 碱金属的化学性质归纳 碱金属元素原子最外层都只有1个电子,在反应中均易失去电子,具有 性。 相似性 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 碱金属元素原子的电子层数逐渐 → 原子半径逐渐 → 原子核对最外层电子的引力逐渐 → 原子失电子的能力逐渐 ,单质的还原性逐渐 ,元素的金属性逐渐 。 递变性 碱金属的化学性质归纳 碱金属元素原子最外层都只有1个电子,在反应中均易失去电子,具有还原性。 相似性 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 → 碱金属元素原子的电子层数逐渐增多 → 原子半径逐渐增大 → 原子核对最外层电子的引力逐渐减弱 → 原子失电子的能力逐渐增强,单质的还原性逐渐增强,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增强 递变性 碱金属单质的物理性质 {16D9F66E-5EB9-4882-86FB-DCBF35E3C3E4}碱金属单质 颜色(常态) 密度/g·cm?3 熔点/℃ 沸点/℃ Li 银白色 0.534 180.5 1347 Na 银白色 0.97 97.81 882.9 K 银白色 0.86 63.65 774 Rb 银白色 1.532 38.89 688 Cs 略带金属光泽 1.879 28.40 678.4 Li Na K Rb Cs {5940675A-B579-460E-94D1-54222C63F5DA}碱金属 最外层电子数 电子层数 原子半径 失电子能力 与O2反应 与H2O反应 Li 均为1 2 逐 渐 增 大 逐 渐 增 强 Na 3 K 4 反应更剧烈,生成复杂的氧化物 Rb 5 沉入水底,立即燃烧爆炸 Cs 6 碱金属的性质递变规律 4Li+O2 = 2Li2O 2Na+O2 = Na2O2 2Li+H2O =2LiOH+H2↑ 2Na+H2O =2NaOH+H2↑ 2K+H2O =2KOH+H2↑ 密度 熔点、 沸点 呈 增 大 趋 势 (钾 反 常) 逐 渐 降 低 密封在固体石蜡中 Li与O2反应,只生成Li2O {5940675A-B579-460E-94D1-54222C63F5DA}卤素单质 颜色(常态) 密度 熔点/℃ 沸点/℃ F2 淡黄绿色(气体) 1.69 g/L(15℃) ?219.6 ?188.1 Cl2 黄绿色(气体) 3.124 g/L(0℃) ?101 ?34.6 Br2 深红棕色(液体) 3.119 g/cm3(20℃) ?7.2 58.78 I2 紫黑色(固体) 4.93 g/cm3 113.5 184.4 F2 Cl2 Br2 I2 卤素单质的物理性质 {5940675A-B579-460E-94D1-54222C63F5DA}卤素单质 颜色(常态) 密度 熔点、沸点 F2 淡黄绿色(气体) Cl2 黄绿色(气体) Br2 深红棕色(液体) I2 紫黑色(固体) 有刺激性气味,有毒;易溶于乙醇、苯、CCl4等有机溶剂,在水中溶解度小。 相似性 液溴易挥发,用水液封保存在带玻璃塞的棕色试剂瓶 唯一的液态 非金属单质 2F2+2H2O=4HF+O2 I2易升华,I2遇淀粉变蓝 F2 Cl2 Br2 I2 逐渐增大 逐渐升高 颜色加深 F Cl Br I 卤素的化学性质归纳 最外层均为7个电子,易得1个e—,具有 性 相似性 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 → 卤素原子的电子层数逐渐 → 原子半径逐渐 → 原子核对最外层电子的引力逐渐 → 原子得e—的能力逐渐 ,单质的氧化性逐渐 ,元素的非金属性逐渐 。 递变性 F Cl Br I 卤素的化学性质归纳 最外层均为7个电子,易得1个e—,具有氧化性 相似性 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 → 卤素原子的电子层数逐渐增多 → 原子半径逐渐增大 → 原子核对最外层电子的引力逐渐减弱 → 原子得e—的能力逐渐减弱,单质的氧化性逐渐减弱,元素的非金属性逐渐减弱 递变性 {5940675A-B579-460E-94D1-54222C63F5DA}卤素 原子结构示意图 原子半径 得电子能力 卤素单质与H2反应 F 逐 渐 逐 渐 Cl Br I 卤素的化学性质递变规律 {5940675A-B579-460E-94D1-54222C63F5DA}卤素 原子结构示意图 原子半径 得电子能力 卤素单质与H2反应 F 逐 渐 增 大 逐 渐 减 弱 在暗处爆炸 ①与H2反应的难易程度: . ②稳定性: HF HCl HBr HI ③氧化性强弱: F2 Cl2 Br2 I2 Cl Br I 是可逆反应 卤素的化学性质递变规律 {5940675A-B579-460E-94D1-54222C63F5DA}卤素 原子结构示意图 原子半径 得电子能力 卤素单质与H2反应 卤素单质与H2O反应 F 逐 渐 增 大 逐 渐 减 弱 在暗处爆炸 ①与H2反应的难易程度:逐渐困难. ②稳定性: HF ? HCl ? HBr ? HI (非金属性越强,氢化物越稳定) ③氧化性: F2? Cl2 ? Br2?I2 Cl Br I 是可逆反应 卤素的化学性质递变规律 {5940675A-B579-460E-94D1-54222C63F5DA}卤素 原子结构示意图 原子半径 得电子能力 卤素单质与H2反应 卤素单质与H2O反应 卤素单质间的置换反应 F 逐 渐 增 大 逐 渐 减 弱 在暗处爆炸 ①与H2反应的难易程度:逐渐困难. ②稳定性: HF ? HCl ? HBr ? HI(非金属性越强,氢化物越稳定) ③氧化性: F2? Cl2 ? Br2?I2 Cl Cl2 + H2O HCl + HClO (可逆反应) Br Br2 + H2O HBr + HBrO (很弱) I I2 + H2O HI+ HIO (极弱) 是可逆反应 卤素的化学性质递变规律 2F2+2H2O= 4HF+O2 氧化性:F2? Cl2 ? Br2?I2 {5940675A-B579-460E-94D1-54222C63F5DA}卤素 原子结构示意图 原子半径 得电子能力 卤素单质与H2反应 卤素单质与H2O反应 卤素单质间的置换反应 F 逐 渐 增 大 逐 渐 减 弱 在暗处爆炸 ①与H2反应的难易程度: 逐渐困难. ②稳定性: HF ? HCl ? HBr ? HI (非金属性越强,氢化物越稳定) ③氧化性: F2? Cl2 ? Br2?I2 ①注意:F2会与H2O反应,因此不能置换 ②Cl2 +2Br- = Br2 + 2Cl- ③Cl2 +2I- = I2 + 2Cl- ④Br2 +2I- = I2 + 2Br- Cl Cl2 + H2O HCl + HClO (可逆反应) Br Br2 + H2O HBr + HBrO (很弱) I I2 + H2O HI+ HIO (极弱) 是可逆反应 卤素的化学性质递变规律 2F2+2H2O= 4HF+O2 {5940675A-B579-460E-94D1-54222C63F5DA}卤素 原子结构示意图 原子半径 得电子能力 卤素单质与H2反应 卤素单质与H2O反应 卤素单质间的置换反应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 F 逐 渐 增 大 逐 渐 减 弱 在暗处爆炸 ①与H2反应的难易程度:逐渐困难. ②稳定性: HF ? HCl ? HBr ? HI(非金属性越强,氢化物越稳定) ③氧化性: F2? Cl2 ? Br2?I2 ①注意:F2会与H2O反应,因此不能置换 ②Cl2 +2Br- = Br2 + 2Cl- ③Cl2 +2I- = I2 + 2Cl- ④Br2 +2I- = I2 + 2Br- HClO4 HBrO4 HIO4 注意: F无正价,因此无含氧酸 Cl Cl2 + H2O HCl + HClO (可逆反应) Br Br2 + H2O HBr + HBrO (很弱) I I2 + H2O HI+ HIO (极弱) 是可逆反应 卤素的化学性质递变规律 2F2+2H2O= 4HF+O2 {5940675A-B579-460E-94D1-54222C63F5DA}卤素 原子结构示意图 原子半径 得电子能力 卤素单质与H2反应 卤素单质与H2O反应 卤素单质间的置换反应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 F 逐 渐 增 大 逐 渐 减 弱 在暗处爆炸 ①与H2反应的难易程度:逐渐困难. ②稳定性: HF ? HCl ? HBr ? HI(非金属性越强,氢化物越稳定) ③氧化性: F2? Cl2 ? Br2?I2 ①注意:F2会与H2O反应,因此不能置换 ②Cl2 +2Br- = Br2 + 2Cl- ③Cl2 +2I- = I2 + 2Cl- ④Br2 +2I- = I2 + 2Br- HClO4 > HBrO4 > HIO4 注意: F无正价,因此无含氧酸 Cl Cl2 + H2O HCl + HClO (可逆反应) Br Br2 + H2O HBr + HBrO (很弱) I I2 + H2O HI+ HIO (极弱) 是可逆反应 卤素的化学性质递变规律 2F2+2H2O= 4HF+O2 补充: 卤素单质与NaOH溶液反应 2F2+4NaOH = 4NaF+O2+2H2O Cl2+2NaOH = NaCl+NaClO+H2O Br2+2NaOH = NaBr+NaBrO+H2O 3Br2+6NaOH = 5NaBr+NaBrO3+3H2O 3I2+6NaOH = 5NaI+NaIO3+3H2O 卤素相关颜色 {ED083AE6-46FA-4A59-8FB0-9F97EB10719F} 单质 水 CCl4 汽油(苯) 离子与AgNO3 反应生成沉淀 F2 (气)淡黄绿色 —— —— —— —— Cl2 (气)黄绿色 (氯水) 黄绿色 黄绿色 黄绿色 AgCl 白色 Br2 (液)深红棕色 (溴水) 橙红/橙黄色 橙红色 橙红色 AgBr 淡黄色 I2 (固)紫黑色 (碘水) 棕黄色 紫红色 紫红色 AgI 黄色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