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7张PPT)第四单元经济大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第13 课 罗斯福新政学习目标1.了解1929—1933年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特点及其影响,从而认识罗斯福新政的背景;2.掌握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认识罗斯福新政的特点;3.分析罗斯福新政的影响,学会运用历史辩证法客观、全面地分析认识资本主义的本质。材料:美国在战时赚取了大量利润,战后新兴工业部门蓬勃发展,这一时期称之为“柯立芝繁荣”。新兴产业迅猛发展,收音机、电冰箱、吸尘器等新产品开始进人大众家庭,汽车也不再是富人才能买得起的奢侈品。柯立芝总统: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的经济得到了飞速的发展,这一时期,恰巧在总统柯立芝任期之内,所以美国这一时期的经济繁荣又被称为“柯立芝繁荣”。繁荣背后又蕴藏着巨大的危机……电冰箱吸尘器洗衣机电话机电风扇柯立芝繁荣当时有人有100美元,却想买一辆福特汽车,该怎么办?银行贷款分期付款不够还银行贷款,怎么办?股票投机赚钱还贷购买更多商品购买力提高生活水平提高促进生产发展生产更多商品繁荣背后的危机资本主义制度资本家盲目扩大生产工人工资水平低商品数量猛增消费能力低企业减产或破产工人失业收入降低商品“过剩”商品积压经济危机生产社会化资本家盲目扩大再生产过度的贫富差距生产关系生产资料私有制生产力不适应产品总供给社会总购买力大于生产相对过剩根本原因直接原因经济大危机的原因矛盾黑色星期四的华尔街1929年10月24日,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股票崩溃,这一天被称为“黑色星期四”。危机的开始爆发的标志美国 德国 英国 法国 日本 世界工业 下降 46.2% 40.6% 28.4% 16.5% 8.4% 40%外贸 缩减 70% 69.1% 50% 48% 50% 66%失业 人数 1700万 476万 近300万 85万 300万 近3000万1929-1933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危机情况表持续时间长波及范围广破坏性大哪两个国家受打击最严重的?美、德经济大危机的特点 1929-1933年美国股市一泻千里,股价平均每股从365美元跌倒81美元,美国损失一半财富。 1929-1933年美国破产的银行达到1万多家,占全国银行总数的49%,有900多万储户瞬间失去自己的全部存款,数以千计的人跳楼自杀。 有13万家以上的工厂倒闭,1932年美国钢铁工业下降了近80%,汽车工业下降了95%。 农业批发价格下跌了54%,农民的农业净收入从61美元降到20亿美元,100多万家农场破产。 1932年失业人数将近1700多万,有3400万人没有任何收入,在大大小小城市中,饥民们排成长队,只为等待免费的面包和一点点汤。股票下跌农产品价格下跌工厂倒闭银行破产失业人数激增经济大危机的表现美国穷人居住的“胡佛小屋”艰难求职②激化社会矛盾, 引发政治危机③德日走上了法西斯的道路,威胁世界和平①经济:对资本主义经济造成严重破坏经济大危机的影响一桶桶的牛奶倒入河水……在密西西比河畔,农场主们正在将一桶桶的牛奶倒入河水,把一车车的大肥猪倒进河中。仅1933年一年就有640万头猪被活活扔到河里淹死,有5万多亩棉花被点火烧光。同样在英国,在法国,在荷兰,在丹麦,整箱的桔子,整船的鱼,整袋的咖啡豆被倒进大海,无数的奶牛、小羊被杀死。巴西资本家则销毁了两个多万袋咖啡。充分暴露了资本家的残忍和资本主义制度的腐朽。“最好的经济是完全自由的市场经济,最好的政府是不干预经济的政府。生产是企业的事情,国家不应该去管 。”胡佛自由放任政策1575万票—2280万票最好的经济是完全自由的市场经济,最好的政府是不干预经济的政府。如果竞选成功,我保证将为美国人民实行新政!罗斯福新政富兰克林·罗斯福(1882-1945)18岁时考入哈佛大学,攻读政治、历史和新闻专业,又在哥伦比亚大学攻读法律。后来从政,先后任过纽约州参议员和州长,中年时他因患病,双腿瘫痪,只能以轮椅代步。美国第32任总统,美国历史上唯一连任超过两届(连任四届,病逝于第四届任期中)的总统,美国迄今为止在任时间最长的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罗斯福新政1、时间:1933年起2、人物:富兰克林·罗斯福3、特点:国家干预手段,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4、实质:5、措施:是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3R救济(Relief)——指救助急需帮助的大批失业者和贫民;复兴(Recover)——是指为失业者提供工作机会,使陷入萧条的经济恢复运转;改革(Reform)——是指采取长远措施改善全国总体经济状况。“我的朋友们,你们把钱存在银行里,银行是把你们的钱用于许多不同形式的投资,换句话说……把钱存在重新开业的银行里比放在褥子底下更安全。”——1933.3.12罗斯福第一次“炉边谈话”扶持6468家基本健全银行关闭2352家不健全银行3月6日命令全国银行停业4天3月9日要求召开国会4小时通过《紧急银行法案》财政部根据《紧急银行法案》迅速整顿银行90%健全银行分批于3月13、14、15日开业1933年3月12日罗斯福通过无线电发表第一次“炉边谈话”3月13日人们开始排起长龙到银行存钱,4月银行存款额超过了提取额。大约13500多家银行复业,纽约股票交易所也重新响起了电锣声,道琼斯股票行情发报机传出了这样的一句话:“幸福的日子又来到了!”新政恢复了美国人民的信心整顿金融体系节录材料:1933年《国家工业复兴法》:由政府调节工业生产中的问题,各个工业企业制订本行业的公平经营规章,规章确定各企业的生产规模、 产品价格、销售市场的分配……凡是接受法规的企业,一律发给印有“我们尽我们的职责”的蓝鹰标志。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防止生产过剩中心措施缓和了劳资矛盾促进工业生产的复苏《工资工时法》规定了企业工人最低工资和最高工时,规定每周工作40小时,每小时40美分最低工资,后调整为每小时1美元。1933年,制定《农业调整法》并据此成立农业调整署,其措施为:减少耕地,缩小现有的耕地面积,屠宰大批牲畜,由政府来补贴农民的经济损失。农民的现金收入从1932年的40亿美元增加到1935年的近70亿美元。调整农业政策田纳西水利工程中的水坝就业方面:产生什么作用?兴建公共工程增加了就业, 缓和了社会矛盾,稳定了社会经济;刺激消费,复苏工业;改善美国基础设施推行“以工代赈”建立社会保障制度“一个政府如果对老者和病人不能照顾,不能为壮者提供工作,不能把年轻人注入工业体系之中,听任无保障的阴影笼罩每个家庭,那就不是一个能够存在下去,或是应该存在下去的政府”。1935的《社会保障法》:政府实行养老金和失业保险制度,对儿童、残疾人、无谋生能力者提供救济。措施一:整顿金融体系措施二:加强对工业的指导措施三:调整农业政策措施四:推行“以工代赈”措施五:建立社会保障制度罗斯福新政的内容改革(Reform)复兴(Recovery)救济(Relief)采用国家干预经济的手段富兰克林·罗斯福的“新政”开创了市场经济的新模式。在这种模式中,市场规律这只“看不见的手”和政府干预这只“看得见的手”联合起来,共同影响经济,市场作用和政府作用同时得以发挥。——《大国崛起》“二战后,英国、法国、联邦德国和日本等,虽然发展模式各不相同,但政府干预都是这些国家经济发展中的共同之处。 ——岳麓版必修二 1.美国经济开始复苏,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2.新政增强了美国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恢复了美国人民的信心,对资本主义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国家干预经济”主要以立法的方式调整国内生产关系银行破产企业倒闭产品过剩失业问题……经济危机表现导致资本主义社会的根本矛盾解决的是现象而非根本国家干预经济的手段是否能够帮助美国彻底摆脱经济危机呢?局限性:新政是美国政府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作出的政策调整(实质),它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的本质,无法解决美国社会的根本矛盾。有人说,20世纪出现了两大改革家,一个挽救了现代资本主义,一个挽救了现代社会主义。他们是谁?有何突出成就?罗斯福新政开启了加强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对资本主义产生了深远影响;邓小平通过改革开放使中国走上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取得了翻天覆地的变化。①改革要从本国国情出发,适时调整经济政策;②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可以相互借鉴学习;③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启示:罗斯福新政根本原因:时间:开始国家、行业及范围特点:背景时间:直接目的:特点(新):根本目的:措施:影响:实质: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1929年--1933年美国、金融业,整个资本主义世界时间长;范围广;破坏性大。为了应对经济大危机国家干预经济维护资本主义制度整顿金融 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 调整农业推行“以工代赈” 建立社会保障制度①美国经济缓慢的复苏,人民 生活得到改善②增强了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对资本主义世界产生深远的影响。新政是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做出的政策调整1933年课堂小结经济危机1.罗斯福在1933年就职演说中说:“只要国家仍处在危急存亡的关头,我就要求国会授予我应付危机的那种唯一最后手段——广泛的行政权。”这说明罗斯福A.对工业进行了调整 B.逐步走向了独裁C.要改变资本主义制度 D.要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2.在1934年的头四个月里,“公共工程艺术计划”雇佣了三千多位艺术家,在全美各地为政府的各种建筑创作了一万五千多件艺术品。政府部门计算了艺术家们的报酬:总计118.4万美元,每件作品约合75.59美元。该计划的作用是A.体现了三权分立的制衡原则 B.调动了黑人奴隶的积极性C.根本上解决了社会就业问题 D.有助于增强政府调控能力DD课堂巩固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