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教学设计课时教学设计课题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1.教学内容分析(“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高中思想政治必修模块2《经济与社会》第二单元第三课第二框的内容。本框所述的“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与第一框所述的“坚持新发展理念”是理论(指导思想)——实践(现实载体)的逻辑关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和新发展理念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行动指南,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贯彻新发展理念的现实载体和表现,二者密不可分、相互印证。这一框的主要内容包括两目。第一目“国家强 经济体系必须强”,阐述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内涵、构成和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意义、目标、要求。第二目“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阐述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途径和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主要任务。)学习者分析 (知识经验分析: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学习了我国社会主义分配制度,初步了解我国现阶段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了解了收入分配公平与效率;进入高中阶段后,在学习本框内容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坚持新发展理念。这些都为本节课教学活动的开展铺垫了良好的知识经验基础。 心智特征分析:高一学生的思想活动和行为方式具有多样性、可塑性,教师要创设合适的情境,设计有梯度的任务,组织有效的学生活动,通过问题的引导和讨论,全方位、多角度给予学生参与学习的机会,在合作探究中落实学习重点,突破学习难点,落实核心素养。但是本框理论性较强,名次、概念较多,学生在学习时会有一定困难。)教学目标 结合山西省的前世今生,能够阐述山西省发展所面临的问题与困境,从而理解到当前我国国家经济发展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经济发展动力,阐述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必要性。 能够通过自主阅读教材,说明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内涵、构成。 能够分析出山西省为实现高质量转型发展背后的经验总结,在经验分析总结中把握我国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要求和主要任务。 能够在探究山西省实现高质量转型发展经验总结等一系列活动中主动表达观点,从而增强公共参与意识和能力。4.学习重点和难点 (重点: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必要性; 难点: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要求和主要任务。)5.学习评价设计(议题式教学法、探究式学习法、讨论式教学法。)6.学习活动设计 新课导入:直接导入。学生活动:认真聆听。议题一:山西省的昨天——出类拔萃教师活动1 播放展现山西省过去成就的相关图片、信息,引导学生认识到山西省过去兴于煤,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学生活动1 学生观看视频,观察山西省过去的成绩。活动意图说明(在该环节主要是引导学生认识到山西省过去取得不错成绩,为接下来分析山西省困于煤奠定一定基础。)议题二:山西省的今天——突破关口教师活动2: 1.播放展示山西省所面临的困境的相关视频,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山西省如今面临哪些问题?(注意:在这里要与目标题“国家强 经济体系必须强”对应上,所以要由山西省的发展面临困境引申到当前国家发展所面临的困境:如三驾马车发展不协调、产业发展不协调、区域发展不协调、科技创新水平低等。) 2.在学生思考讨论的基础上,教师提出相关问题:(1)结合教材内容,用一句话概括,山西省应如何突破困境。(2)结合教材思考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必要性。 3.在引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内容后,教师展示学生自主学习任务:(1)现代化经济体系内涵;(2)现代化经济体系内容。 4.展示山西省成功做法的相关情境材料,引导学生合作探究,山西省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经验有哪些?并展示相关资料,引导学生分析建设产业体系、城乡区域发展体系、全面开放体系的主要任务、要求和内容。 学生活动2 思考讨论山西省所面临的问题,理解山西省处于困境当中。 思考山西省如何突破困境以及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要性。 自主阅读教材,梳理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内涵、目标和内容。 阅读情境材料,合作探究山西省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经验有哪些以及分析建设产业体系活动意图说明:通过该环节一方面落实教学目标,另一方面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思考探究能力。在教师的追问与学生的自主思考下突破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必要性、内涵、构成、目标和主要任务相关知识。议题三:山西省的未来教师活动3: 教师展示山西省对未来一个发展的憧憬与展望的相关资料,引导学生结合《经济与社会》相关知识,分析要实现山西省未来的进一步发展如何做。 情感升华。从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角度谈必然推动我国高质量发展。 学生活动3: 观看视频,结合教材,分析思考山西省未来进一步发展应该如何做。活动意图说明:调动学生《经济与社会》相关知识,加强知识与知识、框与框之间的联系。板书设计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原因 坚持新发展理念 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内涵 国家强 经济体系必须强 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构成 要求 必须建设 建设创新引领、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建设彰显优势、协调联动的城乡区域发展体系 建设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全面开放体系教学反思与改进说明: (1)教学设计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依据学科课程标准要求突出课时学习对学生发展的价值,设计情境化、活动化、任务化的学习活动,增强学生学习过程的体验性、实践性和整体性。日常工作中,教师“基本信息”可以简写。 (2)教学反思与改进突出课堂学习目标的达成度,依据学生的变化和本课教学的特色,从教学观念系统和操作系统两方面进行反思;教学设计和教学手段等是否合理,教学行为与教学目标是否一致,情境活动和师生关系等是否符合教学规律,等等。从设计、实施、评价、理念落实等方面找优点,并说明今后完善与改进不足的办法。教学反思与评价不要求面面俱到,但须真实客观。 (3)教学设计、课堂实施和学习评价要保持一致性,目的是促进课堂“教-学-评”的改进。可依据课堂实施实际状况整理教学实录和教学案例,详细呈现某一课时的教学实践过程,呈现课堂中学生的学习资源、学习活动、学习表现;呈现教师引导(评价)学生深入学习的方式方法,从而分析学生在课堂每个环节中的实际表现和实际收获,突出课堂中学生学习活动与教师的示范、指导、评价等教学过程的对应。过程完整,资源齐全,任务具体,互动充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