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 中考数学知识导图(图片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初中数学 中考数学知识导图(图片版)

资源简介

初中数学
第二章方程与不等式
第一节方程的基础知识
1、概念理解错误导致出错,
定义
用等号“=”来表示相等关系的式子,叫做等式.
学习误区
2、性质运用错误导致出错,
(1)等式的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或同一
(1)定义不同
个整式,所得结果仍是等式.
a=b→a±c=b±c
(2)代数式仅用运算符号连接,不含等号.
1.区别
代数式、等
等式
性质
式与方程的
(3)方程是特殊的等式,但等式不一定是方程
区别与联系
知能提升
(2)等式两边都乘(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
总结
知识
所得结果仍是等式.
升华
梳理
a=b,c≠0台ac=bc,a÷c=b÷c
(1)等式和方程的左、右两边都由代数式构成。2.联系
(2)方程是含有未知数的等式
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
如,x+3=5,x+y=1,x2+2x-3=0,…
定义
只要是用“=”连接的式子,而
方程的
不管它是否成立,
基础知识
方程
使方程左右两边的值相等的未知数
方程的解
的值叫做方程的解,只有一个未知
1、等式的概念
数的方程的解,也叫做方程的根.
是等式
学法
两个条件,缺一不可
指导
…含有未知数,
2、方程的概念
解方程
求方程的解的过程叫做解方程.
概念问题
它(或它们)是方程中未知数的值,
常见的几种方程
同解方程式
若两个方程的解相同,则这两个
3、方程的解
方程叫做同解方程。
将它(们)分别代入方程的左边和右
边,左边等于右边,
一元一次方程
形如ax+b=0(a≠0)
基本性质1
若a=b,则a±c=b±c.
形如ax+b+c,=0
性质
二元一次方程组
La2x+62V+C2=0
若a=b,则a:c=b-c,
-c≠0)
基本性质2

一元二次方程
形如a2+bx+c=0(a≠0)
方程
形如√x+a+b=0,
若a=b,则b=a;若a=b,b=c则a=C
基本性质3
形如。。=1,
即根号内含有未知数的方程.
分式方程
即分母含有未知数的方程。
初中数学
第二章方程与不等式第二节一元一次方程
1、移项忘记变符号。
2、违反去括号法则
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1,系数
不等于0的整式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它的一般形式
3、去分母时,漏给不含分母的项乘公分母。
为ax+b=0(a,b为常数,a≠0).
4、忽视分数线的“括号”作用,
学习误区
5、忽视“0”的特性:任何数与0相乘都得0,
6、小数化为整数时,把小数以外的数也跟着扩大,
1、去分母
方程两边同时乘各分母的最小公倍数.
7、小数化为整数时,同一分数中的分子,分母扩大的倍数不同。
定义
知能提升
2、去括号
先去小括号,再去中括号,最后去大括号
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思路
总结
知识
升华
移项
把含有未知数的项移到方程的左边,
梳理
其他项移到方程的右边,移项要变号,
抽象
分析
实际问题
数学问题
·已知量,未知量,等量关系
解方
程步骤
4、
合并同类项
化为最简方程ax=b(a≠0)的形式.

验证
方程的解一
求出
5、
系数化为1
解释
解的合理性
方程
元号次方程
若有分母先去掉,化为整式很重要;
各项都乘公分母,分子项多加括号.
去分母
1.弄清题意和题目中的已知数、未知数,
用字母表示题目中的一个未知数
正括号来不变号,负括号来全变号:
各项都要乘系数,系数分配要公道.
去括号
列方程
2.找出能够表示应用题中全部含义的一个
未知在左常数右,移项切记要变号
移项
解应用题
相等关系
解方程
同类合并要谨慎,一边一项处理好」
合并同类项
注意问题
3.根据相等关系,列出方程。
系数化一有讲究,分数乘倒整数除
系数化为一
列方程
应注意问题
找出已知与未知,相等关系列方程
4.解方程,求出未知数的值
应用
类型

解出负数要斟酌,未知范围莫忽略
母系
数的
5.写出答案
可化为ax=b的形式

和差倍分问题、等积变形问题、数字问题、行程
(1)a0,x=b
a
问题(相遇、追及、航行)、劳力调配问题、工
(2)a=0,b≠0,x无解.

已知未知要分离,方法就是两边移,
程问题、储蓄问题、商品利润问题…
加减移项要变号,乘除移了要颠倒,
(3)a=0,b=0,x为任意实数,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