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高三语文主题阅读创新学案168(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3届高三语文主题阅读创新学案168(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3届高三语文主题阅读创新学案
(第168期)
晨读素材篇
名言警句
金句集锦
1. 凭本事挣钱不丢人,但是学以致用更重要,否则可能会造成人才的浪费。(适用话题:劳动观念 社会风尚 学以致用)
2. 不丢人,又没偷又没抢,职业无分贵贱,凭自己的劳动养活自己养活家庭就是强者。(适用话题:劳动观念 自强自立 平等自由)
3. 生活就像跑单,每送一单都在创造新的美好。(适用话题:生活态度 积极乐观 创造美好)
4.再高的学历,也要融入社会;再辛苦的工作,也得有人去做。职业无高低,劳动最光荣。(适用话题:学历与职业 光辉与荣誉 社会需要 个人预期)
5. 一个人往往不是他想成为的那种人,而是他不得不成为的那种人。(适用话题:理想与现实 社会与个体 成长与适应)
6. 为了使灵魂安宁,一个人每天至少该做两件他不喜欢的事。(适用话题:精神需求 自我磨砺 生命意义)
7. 踏上嶙峋怪石,哪怕激流险滩。(适用话题:坚持自我 勇于前行 挑战苦难)
8.不论哪种选择,自食其力从来无关学历。(适用话题:职业选择 自由平等 自强自立 社会认知)
时评例文
高才低配莫自羞,时代不耻外卖人
镜头前一句“我给浙大丢人了”,是辛酸,有无奈,也许还有其他的情绪;评论区满屏“送外卖不偷不抢不丢人。”是理解,有尊重,更是满满的温情。是的,“不论哪种选择,自身其力从来无关学历。”劳动永远是美丽的,高才低配莫自羞,时代不耻劳动人。
“风蒲猎猎弄清柔,欲立蜻蜓不自由。”职业不是你想选,想选就能选;生活不是你想要,想要就能有。这是一个知识爆炸的时代,也是一个人才井喷的时代,当时代的风吹遍塞北江南,那些凭借个人努力进入著名高等学府的“天之骄子”,也可能会被时代的浪潮摔打的黯淡无光,不否认他们视野更广,格局更大,站位更高,但“一个人往往不是他想成为的那种人,而是他不得不成为的那种人。”如果不能听着轻松的音乐,享受“咖啡千杯”,如果不能坐在明亮的落地窗前,沐浴午后的阳光“指点江山”,那就不如直面现实,坦然接受时代的“馈赠”,昂起头,挺起胸,做一个“每送一单都在创造新的美好”的外卖人。
“潜龙在渊,腾必九天。” 每个人都有选择人生道路的自由,关键在于,既然作出了选择,就不要轻言放弃。“对不起浙大”不是问题,问题是不能“对不起自己”。踏上嶙峋怪石,哪怕激流险滩,无论登山乘浪,自有山花烂漫。失业后开摩的的985硕士“英语老师”曾说,他只是行走在低谷,后来也找到了更合适的工作。每个在低谷不言弃的人,其实都在为下一阶段的蜕变做准备。北大才子陆步轩毕业后选择卖猪肉,一开始也不被众人所理解,最终创办的“壹号土猪”品牌却走向全国,年销售额超过12个亿。这世上哪有从天而降的运气,都是不为人知的努力。高学历也许可以是更高的发展平台,但最终决定一个人发展的还是坚韧和努力。
劳动没有贵贱,职业不分尊卑。研究生送外卖,这不是第一起,也不会是最后一起,他们流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又何来丢人一说呢!相比那些不愿意从事体力劳动,看不起搬运工、外卖员、环卫工等职业的年轻人,高学历不耻于送外卖,时代更不会鄙视外卖人。因为从一粒种子到鲜花烂漫,总是有一段要等待光的时刻,而无论种子和鲜花,却都是真实生命的存在。
写作指导篇
作文素材|爱国素材
1.我的故乡脸孔金黄,身体里流着图腾的血。——宗霆锋《金葵花焚烧的土地》
写作思路:赞颂祖国,也自豪是中国人的身份,所以这句话可以契合到“爱国情怀”“民族情节”中去。
示例:
自中华儿女踏上脚下的土地,祖国便恒久给予哺育、滋养。纵览九州四海、锦绣山川,无不开拓视野、壮人心胸;反溯华夏文明、千年春秋,足以丰富精神、让人奋进。拳拳爱国心炽热滚烫,无论身在何处、身处何时,我们依然能慷慨豪情写下那一字一句:“我的故乡脸孔金黄,身体里流着图腾的血。”
2.以吾人数十年必死之生命,立国家亿万年不是之根基,其价值之重可见。——孙中山
写作思路:爱国是民族精神的核心,为赤诚祖国奉献,可以作为一个分论点点出来。
示例: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自古以来就流淌在中华民族血脉之中。无论是“哀民生之多艰”的屈原,还是“苟利国家生死以”的林则徐;无论是“以吾人数十年必死之生命,立国家亿万年不是之根基,其价值之重可见”的孙中山,还是“吾辈从军卫国,早置生死于度外”的邓世昌、“天下虽安,忘战必危”的杨业功……一个个闪光名字的背后,传承的是一心为国、高扬大义的民族之魂,凝聚的是同心同德、奋勇向前的精神伟力。
3.青春不以山海为远,志愿只向国家未来。——《人民日报》
写作思路:关于青春和国家,可以用在“矢志报国”,“时代新青年的责任与担当”。
示例:
青春不以山海为远,志愿只向国家未来。进入新时代,在祖国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的进程中,一批批青年听从祖国召唤,谱写了可歌可泣的青春赞歌: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征途上,数十万名“三支一扶”人员参加基层支教、支农、支医和帮扶乡村振兴,数百万名青年大学生参与“三下乡”社会实践,奋战在打赢脱贫攻坚战第一线;疫情暴发以来,32万余支青年突击队、550余万名青年奋战在抗击疫情一线……“人生万事须自为,跬步江山即寥廓。”只有当青春同祖国事业高度契合时,青春的光谱才会更广阔,青春的能量才能充分迸发。
4.满眼生机转化钧,天工人巧日争新。——赵翼《论诗五首》
写作思路:爱国,需要无时无刻开拓创新,这可以是爱国精神的另一个分论点。
示例:
“满眼生机转化钧,天工人巧日争新。”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历史表明,越是伟大的事业,越充满艰难险阻,越需要开拓创新。作为新时代之新青年,将祖国的发展作为自己奋斗指针的同时,还要勇于开拓创新,不断更新和升级自身知识储备,提升基本素质和专业技能,通过潜心求学汲取新知识,通过攻坚克难练就新本领,把智慧与力量播撒在民族复兴的征程上。
【人物事例】
01
于右任
落落乾坤大布衣
适用主题:民族情节、祖国统一
示例:
他有着强烈的民族情怀,一辈子不求名利,只为广大人民服务,跟随过孙中山先生,后来无奈被胁迫逃至台湾,在临终前,他有诗《望大陆》云:“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国有殇!”这首诗一经公开发表,立刻打动了无数中国人民的心。祖国的统一和强盛从始至终都是华夏儿女永恒的愿望,是统一的决心,不会因任何人、任何势力、任何国家而改变。
02
郑振铎
用一生书写“书生报国”
适用主题:无私奉献、爱国情怀
示例:
“每一个人,都应为'大我'而牺牲'小我'。成功不必'自我'。'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人人有此信念,民族乃得永生。”民族危难来临时,当党和国家工作需要时,郑振铎义无反顾地投身到伟大的事业中。在五四运动期间,他提出“血和泪的文学”的口号,提倡文学为人民服务;当上海租界沦为日寇占领地,郑振铎依然坚守讲台,上完最后一节中国文学史课;在任文化部文物局局长期间,郑振铎为国家收集了大量文物,为文物事业发展作出卓越贡献。郑振铎先生为中国文化事业奔波,用一生书写“书生报国”的志愿,彰显了“为民族效微劳,则亦无悔”的爱国情怀。
03
陈金水
无私奉献,建立“天下第一气象站”
适用主题:爱国情怀、敬业精神、爱国爱民
示例:
从气象学院毕业后,血气方刚的他离开山清水秀的浙江,来到青藏高原,在“风吹石头跑,四季穿棉袄,氧气吃不饱”的恶劣环境下,建立起“天下第一气象站”,并独自坚守33年,他常常面临死亡的威胁,但卧室里悬挂的“祖国的气象事业高于一切”的横幅,却给予了他潜在的力量,让他熬过了漫长的黑夜,挺过了风霜的拍打。即便已经退休,他仍时常为百姓而奔波,他说过:“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学习这八个字,我们一辈子都可以做!”
开卷有益篇
微时评:大力弘扬大庆精神
1958年2月,党中央作出石油勘探战略东移的重大决策,广大石油、地质工作者满怀豪情从祖国四面八方来到广袤的松嫩平原,展开艰苦的地质勘探,终于在新中国成立10周年前夕发现了大庆油田,翻开了中国石油开发史上具有历史转折意义的一页。60多年来,几代大庆人艰苦创业、接力奋斗,在亘古荒原上建成我国最大的石油生产基地,铸就了以“爱国、创业、求实、奉献”为主要内涵的大庆精神和铁人精神。2019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信祝贺大庆油田发现60周年时强调:“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希望大庆油田全体干部职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大力弘扬大庆精神、铁人精神,不断改革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肩负起当好标杆旗帜、建设百年油田的重大责任,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石油工业基础十分薄弱。1949年原油产量仅12万吨,国内消费的石油基本上依靠进口。1960年,石油大会战轰轰烈烈地展开。为了甩掉“贫油国”的帽子,以铁人王进喜为代表的大庆石油工人,在当时极其困难的条件下,以“宁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冲天豪情,仅用3年多的时间就夺取了大会战的胜利。60多年来,大庆油田累计生产原油24.3亿吨,建成世界上最大的三次采油基地,自1976年攀上年产原油5000万吨高峰后,大庆连续27年保持5000万吨水平,至今仍保持稳产高产……大庆油田的开发建设,创造了令世人瞩目的辉煌业绩,挺起了民族工业的脊梁,大长了中国人的志气!
从面对当年“青天一顶,荒原一片”的恶劣自然环境,到攻克今天世界级的勘探开发难题,同困难作斗争,是物质的角力,也是精神的对垒。60多年来,高唱“我为祖国献石油”,激发为国争光、为民族争气的爱国主义精神;誓言“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砥砺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艰苦创业精神;坚持在苦干的同时注重巧干,彰显讲究科学、“三老四严”的求实精神;笃信“宁肯把心血熬干,也要让油田稳产再高产”,展现胸怀全局、为国分忧的奉献精神……大庆油田的广大职工以高度的主人翁责任感和强烈的历史使命感,战天斗地、拼搏奉献,谱写了一曲曲建设社会主义的激越赞歌,让大庆精神穿越时空、历久弥新,成为团结凝聚百万石油人的强大精神动力,集中展现了我国工人阶级的崇高品质和精神风貌。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的:“大庆油田的卓越贡献已经镌刻在伟大祖国的历史丰碑上,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已经成为中华民族伟大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前进道路上,大庆精神永远是激励中国人民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宝贵精神财富。今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同时,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我们面临着难得机遇,也面临着严峻挑战。奋斗新时代、奋进新征程,要结合新的实际,一如既往、与时俱进地大力弘扬大庆精神,坚持“爱国”,把自己的理想同祖国的前途、把自己的人生同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扎根人民,奉献国家;坚持“创业”,大兴艰苦奋斗之风,加大科研攻关力度,增强干事创业敢担当的本领,保持锐气、焕发朝气、增添勇气;坚持“求实”,奋发进取、求真务实、埋头苦干,多做实实在在的事情,创造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业绩;坚持“奉献”,激扬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崇高精神,不计个人得失,舍小家顾大家,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忘我工作、无私奉献。
回首峥嵘岁月,大庆的探索和成功,体现了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进行改革开放的探索和成功。展望光明前景,大力弘扬大庆精神,保持艰苦奋斗、锐意进取的精神风貌,我们就一定能在新征程上不断创造新业绩、铸就新辉煌!
拓展训练篇
盐碱滩
谢志强
朵朵听了好一阵子,终于听出了眉目。爷爷、奶奶、爸爸、妈妈的口中频繁地说一个词:盐碱滩。奶奶、爸爸都拗不过爷爷。似乎爷爷瞄准了靶子——开弓没有回头箭。爸爸几次强调:“都拿那一片盐碱滩没办法呐。”
爷爷说:“我这副老骨头慢慢去磨,我就不信种不活树。”
爸爸要求跟爷爷一起去。
爷爷做了个否定的手势,说:“你忙你的工作,你把树苗拉去就行了,叫朵朵陪着我。”
朵朵正在欣赏奶奶种的花。奶奶招朵朵过去,对爷爷说:“你要服从朵朵的命令。”又对朵朵说:“朵朵,你要管好爷爷,爷爷身上有弹片,一累就疼。
出发时,爷爷穿上不知什么年代的旧军装,黄不拉叽,肩上还有盘扣,像出征一样,扛着一把砍土镘。他不知从哪里找来一把工兵铲,颁发枪一样,交给朵朵。爷爷说:“下命令吧。”
朵朵用大人的口气喊:“出发。”
进了盐碱滩,起初,朵朵每一步都狠狠地踩。碱壳发出脆生生的爆裂声。走起来很费劲。朵朵说:“爷爷,你背背我。
爷爷笑了,说:“指挥员走不动了,咋带兵打仗?”
朵朵说:“谁说走不动了,我想站得高、看得远。”
爷爷说:“对对,纵观全局。”
爸爸的轿车已停在盐碱滩旁,开不进,爸爸已把一捆树苗扛进盐碱滩中央,还有两桶水。爷爷说:“你忙你的去吧。”
爷爷挥动砍土镘挖坑,偶尔,还往手心里吐几口唾沫。朵朵的工兵铲使不上劲,她拿着一株树苗等在旁边。爷爷说:“树苗的窝挖好。”
朵朵那嫩白的小手(手背上还有小酒窝)扶着树苗,直直地扶着。爷爷往坑里填土。一会儿,小树苗在一个小土堆里立住了脚。朵朵用葫芦瓢往土堆浇水,说:“小树苗,好好喝,快快长。”
那一天,栽了一片树苗。朵朵的小脸,晒得红扑扑。
爷爷说:“像秋天的红苹果。”
朵朵说:“这些树开什么花?”
爷爷说:“桃花、梨花、沙枣花。”
朵朵说:“我命令它们通通开花。”
爷爷说:“到时候,花儿朵朵,蝴蝶、蜜蜂也会来,等快要开花了,我向你汇报,你再下命令。”
朵朵模仿爷爷离休前的语气,说:“你要及时向我汇报。”
爷爷对站在树苗前的朵朵敬了个军礼,说:“是。”
可是,过了半个月,树苗不见发出绿芽。朵朵一副思索的样子,问:“是不是土地不肯接受树苗?”
爷爷说起1941年,开辟抗日根据地的艰难,起初,老百姓也不接受八路军,躲避,害怕,最后,军民鱼水情。
朵朵说:“根据地跟盐碱地有啥关系,打仗和栽树是两回事。”
爷爷说:“我有办法,叫土地高高兴兴地接受树苗”
爸爸也来协助爷爷灌水压碱。爷爷说:“盐碱太重,树苗受不了,水能把碱压下去。”
果然,第二批栽下的树苗,长出了一片一片的嫩绿的叶子,像小手一样鼓掌。其中,爸爸还移植来几株粗壮的树,据称当年就能开花结果。爸爸说这是种示范,让小树苗活得有信心,有方向。
几株粗壮的树开出粉红的、雪白的花朵,哪里飞来的蜜蜂在花丛中忙碌。爷爷像个讲解员,讲着未来的结果,香梨、桃子,沙枣。
朵朵看见有花凋零,说:“我要它们一直开着花,开不败。”
爷爷说:“花只能看看,不能吃。”
朵朵说:“蜜蜂咋喜欢花?”
爷爷说:“蜜蜂采花蜜。”
朵朵咬定,说:“我就喜欢花,反正我喜欢花。”
爷爷为难地说:“要是做思想工作也许能叫花不败。”
朵朵说:“啥思想工作?我要花一直开。”
爷爷说:“我劝劝花,可能劝不住。”
中午,大阳悬在当空。朵朵捡了一捧树下的花瓣,似乎责怪爷爷失职,说:“你看看。”
爷爷要抱起朵朵,朵朵跳开。爷爷摊摊手,说:“朵朵,花呢,劝也劝不住。”
朵朵一本正经地说:“爸爸告诉我,以前,好多好多扛着枪的叔叔,都听你的指挥,你是故意要树结果。”
爸爸说:“花跟人不一样,对花来说,命令不管用。”
朵朵说:“你根本就没有到树跟前去过,你在屋里打瞌睡。”
爷爷说:“烈日当头,屋里凉快。”
朵朵转身出门,像一只蝴蝶,飞向大树。爷爷跟出来,喊:“太阳太大,现在,你的位置在屋里,指挥员不能直接上前线。”
这就是我和爷爷的故事。朵朵这个乳名由爷爷起。我上小学时,那片盐碱滩已成了果园。后来,好多叔叔阿姨都来栽树,各种树,像整齐排列的队伍,站满了原来的盐碱滩。相当长的时间里,尽管已是果园,可人们还是习惯地称盐碱滩。比如说那里摘来的果实,人们会说:“哦,盐碱滩的味道好。”
每年春天,花开满园,我都会去。爷爷的坟墓就在果园旁边,有一次,说起爷爷,爸爸说:“朵朵,爷爷宠爱你,可是,你对爷爷很霸道。”我说:“爷爷喜欢我命令他呀。”
(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开头紧扣题目,从儿童的视角交代了小说的主要事件:爷爷要在盐碱滩种树,奶奶和爸爸对此持反对态度,但最终还是顺从了爷爷。
B.小说描写朵朵走进盐碱滩,“每一步都狠狠地踩。碱壳发出脆生生的爆裂声。走起来很费劲”,生动形象地体现出盐碱滩治理之艰难。
C.小说中爸爸这一形象着墨不多。在爷爷治理盐碱滩的过程中,爸爸认为难于治理,表现不积极,小说用爸爸这一形象反村了爷爷的坚持。
D.小说多次巧妙地叙述爷爷过去丰富而不凡的人生经历,暗示了爷爷的身份,与爷爷种树的行为联系在一起,凸显了爷爷的高大形象。
2.小说主体部分主要由爷爷和朵朵对话构成,请分析说明这样写的好处。
3.请分析小说最后两段的作用。
答案与解析篇
1.C
2.①使行文简洁,情节紧凑集中,快速推进,写出爷爷改造盐碱滩的过程。②更好地突出人物形象,对话语言符合人物身份。如爷爷有丰富的革命经历,老有所为,做事执着,宠爱孙女。③通过对话突出治理盐碱滩的艰难,有利于展现小说主题。④朵朵充满童真童趣的语言增强了小说的可读性。
3.①与上文内容呼应,交代了爷爷改造盐碱滩的最终结果,使小说情节完整。②点明爷爷的行动起到了带动、辐射作用,深化了作品的主题。③写出了祖孙深情,使爷爷形象更真切感人,增强了小说的感染力。④转为第一人称叙述,使小说显得更具真实感。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