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巧手工艺坊-定量茶叶盒》教学设计-劳动五年级上册苏教版学情分析本课取自劳动课程《定量茶叶盒》。小学劳动从一年级开始开设,所以学生已接触到剪刀、美工刀、胶水等工具,使用这些工具加工纸质材料还不是很熟练。本课主要由三课时构成:第一课时主要教授定量茶叶盒的内部结构和组装;第二课时主要让学生讨论、设计修改隔离板的长度和再次设计“变量”隔离板;第三课时主要制作“变量”隔离板和讨论、设计修改其他定量。 本课是第二课时。在本课时中,侧重点在设计,主要运用小组讨论、合作设计并制作、媒体展示交流、提升难度继续设计等教学方法和策略,降低学习难度,使学生初步体验完整的设计流程,一步一步深入思考,循序渐进地养成仔细观察,多思考、勤动脑的良好习惯。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初步学会根据需求,选择样式、尺寸,设计修改方案并制作组装。2. 能正确并较为熟练地使用剪刀、美工刀等工具对图纸进行加工制作。过程与方法:1. 通过组织学生观察、讨论交流等教学活动,认识定量部位;通过教师引导启发,学生思考讨论,能合作完成作品设计修改方案。2. 通过对定量部位茶叶盒中隔离板的修改制作,较为熟练地运用剪刀等工具进行规范操作。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形成关心周围生活环境的积极心态。2. 循序渐进地养成仔细观察,多思考、勤动脑的良好习惯。3. 初步接触设计、修改、制作的环节,形成严谨的制作习惯和科学的试验态度。教学重点:根据需求改变隔离板长度。教学难点:设计增减隔离板时要考虑的要素。教学器材:透明教具、隔离板范作、设计单、PPT课件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根据需求 激发思考 1.出示家庭情境录像:用定量茶叶盒给爷爷奶奶泡茶,爷爷觉的味道淡,奶奶觉的味道浓,引发学生思考:这个定量茶叶盒不能满足爷爷奶奶的口味,怎么办?2.利用透明茶叶盒观察内部结构,让学生对茶叶量更直观。 1.学生思考满足爷爷或者满足奶奶的办法。2.让学生分小组观察透明茶叶盒,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茶叶怎样变多、怎样变少。 1.从生活出发,引发思考,最后服务于生活。2.学生观察透明教具,思考并讨论改变茶叶量的办法。初步设计 尝试制作 1.引导学生根据茶叶量的变化修改定量部位的方案。(PPT根据学生回答出示板书和内部结构图:改变隔离板的长度、改变隔离板的宽度、改变斜面板的高度)2.(由于时间关系,只讨论如何改变隔离板的长度。)出示隔离板范作,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增加或减少隔离板长度,并交流。(引导学生讨论设计增减隔离板时要考虑的要素:样式、尺寸、组装。)3.请学生两两合作,画一画设计图纸并展示交流设计方案。(教师有意识的巡视观察筛选,然后手机拍摄已完成的具有典型意义的设计方案上传与电脑同步:1、样式(画线);2、尺寸;3、组装。)4.请学生两两合作,制作并展示评价。(制作前复习工具使用注意点;制作时用手机有针对性地拍摄部分学生制作照片和作品照片,请学生评价。)5.教师验证设计结果:教师取一增加一减少两种方案的定量茶叶盒成品倒出茶叶进行试验,并让学生观察。1.学生思考、交流修改定量部位的方案。2.小组讨论如何增加或减少隔离板长度,并交流。3.学生合作设计图纸并展示交流。4.学生合作制作,展示并评价。5.学生观察1.启发学生思考的全面性和发散性思维。2.把定量范围缩小到“改变隔离板长度”这个点,深度解剖分析这个点,下节课再引导学生知识迁移,思考其他几个方面,从而培养学生从点到面的思维能力。3.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作图能力、口头表达能力等。4.复习巩固学生的制作能力。5.通过演示验证,让学生初步体验完整的设计过程,以便形成严谨的制作习惯和科学的实验态度。深入思考 继续设计 1.再次出示透明教具,引导学生思考:刚才的设计制作只能满足爷爷或奶奶一个人,有没有办法设计一个既满足爷爷又满足奶奶的隔离板?请学生分小组讨论并交流,引导学生考虑样式、尺寸、组装。2. 请学生两两合作,设计修改隔离板,展示交流并评价。(用手机拍照上传电脑完成的设计方案。) 1.学生思考同时满足爷爷和奶奶的设计方案,小组讨论并交流。2.学生合作设计并展示交流。 1.提升设计难度,慢慢培养学生形成深入思考的习惯。2. 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作图能力、口头表达能力等。拓展总结 引发思考 1.拓展:时间关系,下节课我们一起来把这个方案制作出来。同学们也可以想一想,如果改变其他定量条件,可以怎么做?2.总结:今天我们一起改变了隔离板的长度和设计了一个“变量隔离板”,下节课我们把它做出来之后就可以给爷爷奶奶使用了。孝顺是我们中华的传统美德,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为爷爷奶奶做些力所能及的小事 1.学生思考更多方案。2.引导学生敬老爱老。 1.把课堂内容向课外延伸,回归于生活2.引发学生的感恩心。定量茶叶盒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