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 一 章 化学反应及能量变化第一课时 氧化还原反应【考纲要求】1.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相关概念及这些概念间的相互关系。2.掌握用化合价升降和电子得失的方法分析氧化还原反应,标出电子转移方向和数目。指出氧化剂、还原剂、氧化产物、还原产物。3.学会分析氧化剂的氧化性强弱、还原剂的还原性强弱的方法。4.掌握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方法。5.掌握用电子守恒法进行氧化还原反应的相关计算。教与学方案 笔记与反思【自学反馈】一、概念辨析1.化学反应的分类:。2.氧化还原反应: 。(1)氧化剂: 、(2)还原剂 、(3)被氧化: 、(4)被还原 、(5)氧化产物: 、(6)还原产物 。3.+ = +氧化剂:得(电子)→降(价降低)→还(还原反应, 被还原)→还(还原产物)还原剂:失(电子)→升(价 )→氧( , 被 )→氧( )二、自我训练:1.K2Cr2O7 + HCl = KCl + CrCl3 + Cl2 + H2O(1) 元素被氧化, 是氧化剂。(2) 是氧化产物, 发生氧化反应。(3)参加反应的盐酸中,起还原剂作用的盐酸与起酸作用的盐酸的质量比为(4)用短线桥标出电子转移方向和数目2.配平下列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标出电子转移方向和数目,指出氧化剂、还原剂,氧化产物、还原产物(1) Fe3C + HNO3= Fe(NO3)3+ CO2+ NO2+ H2O(2)P4+ CuSO4+ H2O= Cu3P+ H3PO4+ H2SO4以上两个反应中,1mol氧化剂分别氧化了 mol的还原剂。3.判断氧化剂的氧化性强弱,还原剂的还原性强弱的常见方法:(1)同种元素不同价态物质之间的比较:(2)根据元素周期律比较:(2) 根据金属活动顺序表比较:(3) 根据反应条件比较:(4) 根据具体反应判断:【例题解析】[例1]已知Br2 +2Fe2+=2Fe3++2Br-、2Fe3++2I- =2Fe2++I2氧化剂的氧化性强弱顺序为: ;还原剂的还原性强弱顺序为: 。解题思路: 。易错点: 。[例2] 在化学反应a Zn +b HNO3(稀)= c Zn(NO3)2 +d NO↑+ e H2O 中,若e的值为4,则d的值 ( )A、1 B、2 C、3 D、4解题思路: 。易错点: 。【巩固练习】课堂反馈1.在3Cl2 +8NH3 =6NH4Cl +N2 反应中,还原性最强的物质是( )A、Cl2 B、NH3 C、NH4Cl D、N22.在反应KI +5KIO3 +3H2S =3I2 +3K2SO4 +3H2O 中,被氧化的碘元素和被还原的碘元素的质量比是 ( )A、1:5 B、5:1 C、6:1 D、1:63.下列变化中,需加入氧化剂才能进行的是 ( )A、Br―→Br2 B、Cr2O72―→Cr3+ C、S2―→HS―D、NO3―→NO4.已知:2BrO3- +Cl2=Br2 +2ClO3- ;5Cl2 +I2 +6H2O =2HIO3 +10HCl;ClO3- +5Cl- +6H+ =3Cl2+3H2O判断下列物质氧化能力强弱顺序为 ( )A、ClO3- >BrO3->IO3->Cl2 B、BrO3->Cl2>ClO3->IO3-C、BrO3->ClO3->Cl2>IO3- D、Cl2>BrO3->ClO3->IO3-5.已知X2、Y2、Z2、W2四种物质的氧化能力为W2>Z2>X2>Y2,下列氧化还原反应能发生的是 ( )A、2NaW + Z2= 2NaZ + W2 B、2NaX + Z2 = 2NaZ + X2C、2NaY + W2 = 2NaW + Y2 D、2NaZ + X2= 2NaX + Z26.用KClO3制氧气和用KMnO4 制氧气,若制得相同质量的氧气,上述反应中转移的电子数之比为 ( )A、1:1 B、1:2 C、2:1 D、2:37.在xR2+ +y H+ +O2 =m R3++n H2O 的离子反应中,m 的值为 ( )A、2x B、4 C、y/2 D、2n8.元素从化合物中被置换成单质时,该元素 ( )A、一定被氧化 B、一定被还原C、可能被氧化,也可能被还原 D、既不被氧化,也不被还原课外作业1.下列反应需要加入氧化剂才能实现的 ( )A、SO3→SO42― B、HCl →Cl2C、HCO3―→CO2↑ D、Cl2 →ClO-2.根据硫元素的化合价判断,下列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的物质是 ( )A、SO2 B、H2S C、H2SO4 D、SO33.在3S+6KOH =2K2S +K2SO3 +3H2O 的反应中,被氧化的硫与被还原的硫的质量之比为 ( )A、1:3 B、3:4 C、 2:1 D、1:24.已知在某温度时发生如下3个反应:①C+CO2 =2CO ;②C+H2O =CO +H2 ;③CO +H2O =CO2 +H2 ,由此可判断在该温度下,C、CO、H2 的还原性强弱顺序是 ( )A、CO >C>H2 B、CO>H2 >CC、C>H2 >CO D、C>CO>H25.下列反应中,水作氧化剂,且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的是 ( )A、2Na + 2H2O = 2NaOH +H2↑ B、2F2 +2H2O = 4HF + O2C、H2O+Cl2 =HCl =HClO D、2H2O 2H2↑ +O2↑6.由相同条件下的三个反应:2A― +B2 =2B― +A2;2C― +A2 =2A― +C2;2B― +D2 =2D― +B2;可判断 ( )A、氧化性:A2>B2>C2>D2 B、还原性:C―>A―>B―>D―C、2A― +D2 =2D― +A2可进行 D、2C―+B2 =2B―+C2不能进行7.对于反应14CuSO4 +5FeS2 +12H2O =7Cu2S +5FeSO4 +12H2SO4来说,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FeS2 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B、只有CuSO4 作氧化剂C、被氧化的硫和被还原的硫质量比是3:7D、被氧化的硫和被还原的硫质量比是1:18.现有下列三个反应:①2FeCl3+2KI=2FeCl2+2KCl+I2②2FeCl2+CL2=2FeCl3 ③2KMnO4+16HCl=2KCl+2MnCl2+5Cl2 +8H2O若FeCl2 溶液中含有I- 杂质,氧化除去I- 杂质可加入试剂 ( )A、Cl2 B、盐酸 C、KMnO4 D、FeCl39.有一不纯的铝样品中含有硅和铁两种杂质,现取两份等质量的样品分别与足量的盐酸、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充分反应后生成等质量的气体。已知在常温下,硅可与强碱溶液反应生成硅酸盐和氢气。则此不纯的铝样品中含铁和硅的质量之比为 ( )A.4:1 B.2:1 C.3:1 D.1:110.将KCl和CrCl3两种固体混合物共熔制得化合物X,X由K、Cl、Cr元素组成。将1.892gX中Cr元素全部氧化成Cr2O72-,Cr2O72-可过量的KI中氧化出2.667g I2,反应离子方程式是:Cr2O72-+6I-+14H+=2Cr3++3 I2+7H2O,如果取溶有1.892g X的溶液,加入过量的AgNO3,可得4.52g AgCl沉淀,则表示X组成的化学式为 ( )A K3Cr2Cl7 B K3Cr2Cl5 C K3Cr2Cl9 D K2CrCl411.有如下微粒①Mg2+、②N2、③Cu2+、④Cl2、⑤Fe2+、⑥S2―、⑦Fe3+、⑧Al,其中只有氧化性的微粒是 ;只有还原性的微粒是 ;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的微粒是 。12.在一定条件下,RO3n― 与I― 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RO3n― +6I― + 6H+ = R― +3I2 + 3H2O ,推断RO3n―中n的数值为,R元素的化合价为 ,R是周期表中 族元素。13.Cl2 和NH3 能发生下列反应:3Cl2+8NH3=6NH4Cl+N2 。(1)该反应中氧化剂是 ,还原剂是 。被氧化的NH3 占参加反应的NH3的 ;氧化剂与作还原剂物质的分子个数比为 (2)若有6.8g NH3 参加了反应,则被氧化的NH3为 g,生成氧化产物 g。第 一 章 化学反应及其能量变化第二课时 离子反应【考纲要求】1.理解电解质、非电解质、强电解质、弱电解质、离子反应的概念和本质。2.掌握电离方程式、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步骤和书写技巧。3.学会分析离子共存的先决条件。教与学方案 笔记与反思【自学反馈】一、概念辨析1.电解质:(1)概念: 。(2)常见物质类别: 。2.非电解质:(1)概念: 。(2)常见物质类别: 。3.强电解质:(1)概念: 。(2)常见物质类别: 。4.弱电解质: 。(1)概念: 。(2)常见物质类别: 。5.离子反应:(1)概念: 。(2)本质: 。6.电离方程式与离子方程式的区别:。二、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步骤:1.“写”: ;2.“改”: ;3.“删”: ;4.“查”: 。三、写出下列物质的电离方程式:Ca(OH)2 : 、Na2CO3: 、H3PO4: 、NH3·H2O: 、Fe(OH)3 : 、Al(OH)3 : 、NaHSO4 : 、NaHSO3 : 、熔融NaHSO4 : 、熔融Na2O: 。四、写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1、 碳酸钙溶解于醋酸: 、2、 碳酸氢钠与石灰水: 、3、 碳酸氢钙与烧碱溶液: 、4、 硫酸铵与氢氧化钡溶液: 、5、 明矾溶液与氢氧化钡溶液: 、6、 氯化钙与氟化银溶液: 、7、 溴化亚铁溶液中通氯气: 、8、 硫化钠溶液中通硫化氢: 、9、 乙醛与银氨溶液: 、10、 苯酚钠溶液中通CO2 : 。【例题解析】[例1] 1、向FeBr2溶液中滴加新制氯水,下列离子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 A、向FeBr2溶液中滴加少量新制氯水: Fe2++4Br-+3Cl2=2Fe3++6Cl-+2Br2 B、向FeBr2溶液中滴加少量新制氯水:2Fe2++Cl2=2Fe3++2Cl- C、向FeBr2溶液中滴加足量新制氯水:Fe2++4Br-+3Cl2=2Fe3++6Cl-+2Br2 D、向FeBr2溶液中滴加足量新制氯水:Fe2++2Br-+2Cl2=2Fe3++4Cl-+Br2解题思路: 。易错点: 。[例2]已知硫酸铅难溶于水,也难溶于硝酸,却可溶于醋酸铵中,形成无色的溶液,其化学方程式是:PbSO4 + 2CH3COONH4 = (NH4)2SO4 + (CH3COO)2Pb。当在醋酸铅溶液中通入硫化氢时,有黑色沉淀硫化铅生成。表示这个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A、(CH3COO)2Pb + H2S = PbS↓+ 2CH3COOHB、Pb2+ + 2CH3COO- + H2S = PbS↓+ 2CH3COOHC、Pb2+ + H2S = PbS↓+ 2H+D、Pb2+ + 2CH3COO- + 2H+ + S2- = PbS↓+ 2CH3COOH解题思路: 。易错点: 。【巩固练习】课堂反馈1.若在加入铝粉能放出氢气的溶液中分别加入下列各组离子,可能共存的是A、Na+、NH4+、NO3-、CO32- B、Na+、Mg2+、Br-、HCO3- ( )C、Na+、K+、NO3-、Cl- D、K+、Al3+、Fe2+、NO3-2.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错误的是 ( )A、氯化铝溶液中加入过量氨水:Al3+ + 3NH3·H2O = Al(OH)3↓+ 3NH4+B、用氨水吸收过量的二氧化硫:NH3·H2O + SO2 = HSO3- + NH4+C、次氯酸钙溶液中通入过量的二氧化碳:ClO- + CO2 + H2O = HCO3- + HClOD、氢氧化铁溶于过量的氢碘酸中:Fe(OH)3 + 3H+ = Fe3+ + 3H2O3.已知(1)硫酸铜 + 碳酸钠:主要反应Cu2+ + CO32- + H2O=Cu(OH)2↓+CO2次要反应:Cu2+ + CO32- =CuCO3↓ (2)硫酸铜+硫化钠:主要 Cu2+ + S2- =CuS↓次要反应:Cu2+ + 2OH- = Cu(OH)2↓+ H2S下列几种物质溶解度大小比较正确的是A、Cu(OH)2>CuCO3>CuS B、Cu(OH)2C、CuS >Cu(OH)2>CuCO3 D、CuS 4. 有FeSO4、Fe2(SO4)3、CuSO4的混合溶液600mL,其中c(SO42-) = 0.1mol·L-1投入一些锌粉,反应后得到一些固体沉淀,经测定沉淀中含有Cu、Fe,但不含Zn,溶液中还有0.01molFe2+离子。据此可知投入的锌粉质量是 ( )A、13g B、9.75g C、6.5g D、3.25g5.能共存于同一溶液中,加入少量氢氧化钠溶液有沉淀生成,加入少量盐酸也有沉淀生成的是 ( ) A、K+ Fe3+ NO3- SiO32- B、HCO3- Cl- Ba2+ Na+ C、Ag+,H2PO4- NO3- K+ D、Al3+ AlO2- Cl- Na+6.下列中和反应对应的离子方程式都能以H++OH-=H2O表示的是 ( )A.醋酸和氢氧化钠溶液 B.氢氧化镁和盐酸C.氢氧化钡和稀硫酸 D.澄清石灰水和硝酸7. 下列离子方程式错误的是 ( )A.Ba(OH)2溶液中滴加足量硫酸: Ba2++2OH-+2H++SO42-=BaSO4↓+2H2OB.Ba(OH)2溶液中滴加少量硫酸: Ba2++OH-+H++SO42-=BaSO4↓+H2OC.Ba(OH)2溶液中加足量NaHSO4溶液: Ba2++2OH-+2H++SO42-=BaSO4↓+2H2OD.Ba(OH)2溶液中加少量NaHSO4溶液: Ba2++OH-+H++SO42-=BaSO4↓+H2O8.(1) 向NaHSO4溶液中,逐滴加入Ba(OH)2溶液至中性,写出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在以上中性溶液中,继续滴加Ba(OH)2溶液,写出此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2)向Ba(OH)2溶液中,逐滴加NaHSO4溶液至恰好不再生成沉淀时为止,写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在以上溶液中,继续滴加NaHSO4溶液,写出此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3)向Ba(OH)2溶液中,逐滴加入明矾溶液至溶液中Ba2+恰好完全沉淀,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在上述溶液中,继续加明矾溶液,请写出此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课外作业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NaCl 溶液能导电,所以NaCl 溶液是强电解质B、NaCl晶体不导电,但NaCl 是强电解质C、液态氯化氢不导电,所以氯化氢是非电解质D、氯气的水溶液能导电,所以氯气是电解质2.下列各组离子在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 )A、H+、Cl―、Na+、SO42―、 B、Na+、Ba2+、OH―、SO42―、C、CO32―、SO42―、Ca2+、H+、 D、K+、Na+、Cu2+、OH―、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凡是难溶于水的化合物都是弱电解质B、凡是易溶于水的化合物都是强电解质C、在弱电解质溶液中,弱电解质分子与其电离出的离子共存D、任何强酸和强碱在溶液中发生中和反应时,都可用离子方程式H++OH― =H2O 表示4.能用Cu2++S2― =CuS↓ 表示的化学反应是 ( )A、硫酸铜溶液和氢硫酸反应 B、氢氧化铜和硫化钾溶液反应C、氯化铜溶液和硫化钠溶液反应 D、氢氧化铜和氢硫酸反应5.下列离子方程式中错误的是 ( )A、铁跟稀硫酸反应 Fe+2H+==Fe2++H2↑B、碳酸氢钙溶液与稀盐酸反应2H++CO32― ==H2O+CO2↑C、醋酸与氢氧化钾溶液 CH3COOH+OH-==CH3COO―+H2OD、碳酸镁跟硫酸反应 MgCO3+2H+==Mg2++H2O+CO2↑6.下列物质溶于水能导电,但本身是非电解质的是 ( )A、钠 B、氯化氢 C、氨气 D、二氧化硫7.某无色透明的溶液,在强酸性和强碱性的条件下都能大量共存的是( )A、Fe2+、K+、NO3―、SO42― B、NH4+、Mg2+、Cl―、SO42―C、K+、Na+、NO3―、SO42― D、Na+、Ba2+、MnO4―、SO42―8.下列各组离子,在无色酸性溶液中可以大量共存的是 ( )A、Mg2+、Al3+、Cl―、SO42―、 B、Cu2+、Al3+、Cl―、OH― 、C、Al3+ 、Fe3+、S2―、SO42―、 D、Ca2+、K+、SiO32―、Cl―、9.NaHCO3 和NaHSO4 的稀溶液混合,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是 ( )A、H+和CO32― B、HCO3―和HSO4―C、HCO3―和SO42― D、HCO3―和H+10.下列各组离子因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的是 ( )A、S2―、MnO4―、K+、H+、 B、H+、Ca2+、HSO3―、Cl―、C、H+、K+、OH―、NO3―、 D、Cu2+、Fe3+ 、NO3―、OH―、11.今有A,B两种溶液,共含有较多的H+,K+,Na+,Mg2+,Fe3+,Cl-,NO3-,OH-,S2-,SO32-等十种离子,两种溶液里所含上述离子各不相同,A溶液中含有三种阳离子和两种阴离子,它们是 ;其余离子在B溶液中,它们是 。12.某河道两旁有甲乙两厂,它们排放的工业废水中共含K+、Fe3+、Ag+、NO3-、Cl-、OH-六种离子。甲厂的废水明显显碱性,故甲厂废水中所含的三种离子是____、_____、_____。乙厂的废水中含有另三种离子。如果加一定量__________________(选填:“活性炭”、“硫酸亚铁”、“铁粉”),可以回收其中的金属___________(填写元素符号)。另一种设想是将甲厂和乙厂的废水按适当的比例混合,可以使废水中的_____(填写离子符号)转化为沉淀,经过滤后的废水中主要含有__________,可用来灌溉农田。13. 已知多元弱酸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是分步进行的,且第一步电离程度远大于第二步,第二步电离程度远大于第三步……,现有HA、H2B、H3C三种一元、二元、三元酸,它们之间能发生如下反应: HA + HC2-(少量)== A- + H2C-2A- + H2B(少量)==2HA + B2- H2C- + H2B(少量)==H3C + HB- 根据“较强酸 + 较弱酸盐 == 较弱酸 + 较强酸盐”的规律,回答下列问题:(1)在相同条件下,HA、H2B、H3C三种酸中酸性最强的是_______ ______。(2)A-、B2-、C3-、HB-、HC2-、H2C-六种离子中,最易结合质子(H+)的是________________,最难结合质子(H+)的是______________。(3)写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H3C + OH-(过量)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HA(过量) + C3-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 一 章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第三课时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燃烧热和中和热【考纲要求】1.理解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与反应热的关系2.掌握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规则,理解燃烧热与中和热的概念3.理解盖斯定律的含义,掌握有关反应热的简单计算教与学方案 笔记与反思【自学反馈】一、概念辨析1.反应热:(1)概念: 。(2)符号: (3)单位: 。(4)辨析:一般情况下,物质越稳定,具有的能量就越 ;物质越不稳定,具有的能量就越 。如果在一个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产物的总能量,则该反应就是 反应,此时的ΔH 0;反之,则为反应,此时的ΔH 0。因此:ΔH= 物的总能量- 物的总能量;又知一种物质的键能之和越大越稳定,具有的能量就越低。则:ΔH= 物的键能总和- 物的键能总和。2.热化学方程式:(1)概念: 。(2)含义: 。(3)书写规则:① 、② 、③ 、④ 。(4)注意点:①注明在什么温度和压强下进行,若不注明,则代表 ;②化学计量数代表 ,因而可为分数;③必须在每种物质化学式后的括号内标明 ;④在热化学方程式后,注明反应的热效应,即 ,在热化学方程式和热效应之间用 号隔开。3.燃烧热:(1)概念: 。(2)注意点:①燃烧条件 、②可燃物的量 、③完全燃烧的含义 、④燃烧产物的状态和化合价 。4.中和热:(1)概念: 。(2)注意点:①反应条件 、②生成水的量 、③为何强调强酸强碱和稀溶液 、④如何测定中和热 。5. 盖斯定律:(1)概念: 。(2)含义: 。6.自我练习:(1)已知标准状况下,1升H2S气体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时放出a kJ的热量,请写出硫化氢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2)1g铁粉在氧气中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可使10毫升的水的温度升高Δt℃,已知水的比热容为C kJ/(g ℃),试写出铁粉燃烧反应的热化学反应方程式: 。【例题解析】[例1] (1)已知:2H2(g) + O2(g) = 2H2O(g) ;ΔH=- Q1kJ/mol2H2(g) + O2(g) = 2H2O(l) ;ΔH=- Q2kJ/mol。则Q1与Q2相对大小为__________。(2)已知:2H2O(g) = 2H2(g) + O2(g) ;ΔH=+Q3kJ/mol,则Q3与Q1或Q2关系为___ __。(3)已知:Q1= 484,Q2= 572,则蒸发2mol水所需能量为__________。解题思路: 。易错点: 。[例2] 已知:(1)C(s) + O2(g) = CO2(g) ;ΔH=-394 kJ/mol。(2)2CO(g) + O2(g) = 2CO2(g) ;ΔH=- 566kJ/mol。则反应:2C(s) + O2(g) = 2CO(g) 的反应热是多少?解题思路: 。易错点: 。【巩固练习】课堂反馈1.已知下列两个热化学方程式:2H2(气)+O2(气)=2H2O(液);ΔH=-571.6kJ/mol;C3H8(气)+5O2(气)=3CO2(气)+4H2O(液);ΔH=-2220kJ/mol。实验测知氢气和丙烷的混合气体有5mol,完全燃烧时放热3847kJ,则混合气体中氢气与丙烷的体积比是 ( )A.1:3 B.3:1 C.1:4 D.1:12.已知:CH4(气)+2O2(气)=CO2(气)+2H2O(液);ΔH=-Q1;2H2(气)+O2(气)=2H2O(气);ΔH=-Q2;2H2(气)+O2(气)=2H2O(液);ΔH=-Q3。常温下取体积比4:1的甲烷和氢气的混合气体11.2L(已折合成标准状况),经完全燃烧后恢复至常温,则放出的热量为( )A.0.4Q1+ 0.05Q3 B. 0.4 Q1+0.05Q2C. 0.4 Q1+ 0.1Q3 D. 0.4 Q1+0.2Q23.酒精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C2H6O(l)+3O2(g)=2CO2(g)+3H2O(l)。完全燃烧一定质量的无水洒精,放出的热量为Q。为了完全吸收生成的CO2 ,消耗50mL 8mol/L的NaOH溶液时恰好生成正盐。则燃烧1mol无水酒精所放出的热量为 ( )A.0.2Q B.0.1Q C.5Q D.10Q根据下列叙述回答4—6题能源可划分为一级能源和二级能源。自然界中以现成形式提供的能源称为一级能源;需依靠其他能源的能量间接制取的能源称为二级能源。氢气是一种高效而没有污染的二级能源,它可以由自然界中大量存在的水来制取:2H2O(液)=2H2(气)+O2(气);ΔH=+517.6kJ/mol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电能是二级能源 B.水力是二级能源C.天然气是一级能源 D.焦炉气是一级能源5.已知2H2(气)+O2(气)=2H2O(液);ΔH=-571.6kJ/mol 。CH4(气)+2O2(气)=2H2O(液)+CO2(气);ΔH=- 890.3kJ/mol 。1g氢气和1g甲烷分别燃烧后,放出热量之比最接近 ( )A.1:3.4 B. 1:1.7 C.2.5:1 D.4.6:16.关于用水制取二级能源氢气,以下研究方法不正确的是 ( )A.构成水的氢和氧都是可以燃烧的物质,因此可研究在水不分解的情况下,使氢成为二级能源B.设法将太阳光聚焦,产生高温,使水分解产生氢气C.寻找高效催化剂,使水分解产生氢气,同时释放能量D.寻找特殊化学物质,用于开发廉价能源,以分解水制氢气课外作业1.已知:乙炔和乙烯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是2C2H2(g)+5O2(g)== 4CO2(g)+2H2O(l);ΔH=-2600kJ/molC2H4(g)+3O2(g)==2CO2(g)+2H2O(l);ΔH=-1411kJ/mol又已知,乙炔火焰的温度比乙烯火焰的温度高。据此,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每摩尔烃完全燃烧时,放热多的,火焰温度也高B.烃完全燃烧时,火焰温度高低不仅决定于燃烧的反应热大小C.同条件等体积乙炔和乙稀完全燃烧,乙炔放的热稍小,耗氧少,产物的物质的量也少D.每摩尔乙稀完全燃烧,生成气态产物时,放热小于1411kJ2.在100g碳不完全燃烧所得气体中,CO占1/3体积,CO2占2/3体积,且C(固)+O2(气)=CO(气);ΔH=-110.35kJ/molCO(气)+O2(气)+CO2(气);ΔH=-282.57kJ/mol与这些碳完全燃烧相比,损失的热量是 ( )A.392.92 kJ B.2489.44 kJ C.784.92 kJ D.3274.3 kJ3.在同温同压下,下列各组热化学方程式中,Q2>Q1的是( )A.2H2(气)+O2(气)=2H2O(气);ΔH=-Q1kJ/mol2H2(气)+O2(气)=2H2O(液);ΔH=-Q2kJ/molB.S(气)+O2(气)=SO2(气);ΔH=-Q1kJ/molS(固)+O2(气)=SO2(气);ΔH=-Q2kJ/molC.C(固)+()O2(气)=CO(气);ΔH=-Q1kJ/molC(固)+O2(气)=CO2(气);ΔH=-Q2kJ/molD.H2(气)+Cl2(气)=2HCl(气);ΔH=-Q1kJ/mol(1/2)H2(气)+()Cl2(气)=HCl(气);ΔH=-Q2kJ/mol4.已知CH4(g)+2O2(g) CO2(g)+2H2O(l);ΔH=-Q1kJ/mol ,2H2(g)+O2(g) 2H2O(g);ΔH=-Q2kJ/mol ,2H2(g)+O2(g) 2H2O(l);ΔH=-Q3kJ/mol ,室温时,取体积比为4∶1 的甲烷和氢气的混合气体11.2L(已折合成标准状况),经完全燃烧后恢复至常温,则放出的 热量为 ( )A.0.4Q1+0.05Q3kJ B.0.4Q1+0.05Q2kJC.0.4Q1+0.1Q3kJ D.0.4Q1+0.2Q2kJ5.已知298K时2SO2(g)+O2(g)==2SO3(g);ΔH=-197kJ/mol。在相同温度下,向密闭容器中通入2molSO2和1molO2达到平衡时放出热量Q1;向另一相同体积的密闭容器中通入1molSO2 和0.5molO2.达到平衡时放出热量Q2 ,则下列关系式正确的是 ( )A.Q2=Q1/2 B.Q2<Q1/2 C.Q2<Q1<197kJ D.Q1=Q2<197kJ6.“若是一个反应可以分几步进行,则各步反应的反应热总和与这个反应(在相同条件下)一次发生的反应热相同”,这就是有名的盖斯定律,参照回答。已知白磷和红磷分别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①P4(固、白磷)+5O2(气)=P4O10(固);ΔH=-2983.2kJ/mol②P(固、红磷)+ O2(气)= P4O10(固);ΔH=-1738.5kJ/mol则白磷转化为红磷的热化学方程式是 .由此热化学方程式看出,更稳定的磷的同素异形体是 。7.硝化甘油(C3H5N3O9)分解时产物为N2 、CO2 、O2和H2O(l),它的分解反应方程式为: 。 已知20℃时2.27g硝化甘油分解放出的热量为15.4kJ,则生成1mol气体伴随放出的热量为 kJ。8、1mol氢气燃烧时约放热286kJ,而每千克汽油燃烧时约放热46000kJ。氢气被公认是21世纪替代矿物燃料的理想能源。试简述氢气作为能源的三个主要优点: 、 、第 一 章 化学反应及能量变化第一课时 氧化还原反应【例题解析】1.[解析]氧化剂的氧化性强于氧化产物,还原剂的还原性强于还原产物[答案] 氧化性:Br2>Fe3+>I2 还原性:I->Fe3+>Br-2.[解析]由氢元素的质量守恒到反应的电子守恒【巩固练习】课堂反馈:1、B 2、B 3、A 4、C 5、BC 6、A 7、BD 8、C课外作业:1、B 2、A 3、D 4、D 5、A 6、BC 7、AC 8、D 9、A 10、C11、①③⑦; ⑥⑧; ②④⑤12、n=1 +5价 ⅦA13、(1)Cl2 NH3 1/4 (2)1.7g 1.4g第二课时 离子反应【例题解析】1.[解析]要注意还原性Fe2+强于Br-和Cl2的量是不足还是过量[答案]B C2.[解析]注意离子反应的本质是向着某些离子浓度不断减小的方向进行,所以前一个反应说明(CH3COO)2Pb是一种易溶于水但却比 PbSO4溶液中的Pb2+浓度更小的极弱电解质当在醋酸铅溶液中通入硫化氢时,有黑色沉淀硫化铅生成。这又说明硫化铅溶液中Pb2+浓度(CH3COO)2Pb溶液中更小,所以后一个反应中的所有物质都不能改写成离子,但该反应却是离子反应.表示这个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答案]A【巩固练习】课堂反馈:1. C、2. D、3. D、4. D、5. C 、6. D、7 .B8.① 2H++SO42-+Ba2++2OH-=BaSO4↓+2H2O SO42-+Ba2+=BaSO4↓② H++SO42-+Ba2++OH-=BaSO4↓+H2O H++OH-=H2O③Al3++2SO42-+2Ba2++4OH-=2BaSO4↓+2H2O+AlO2-Al3++3AlO-+6H2O=4Al(OH)3↓课外作业:1. B、2.A、3. C、 4. C、5. B、 6. CD、7. C、8. A、9. D、10. A11.H+、Mg2+、Fe3+、Cl-、NO3- K+、Na+、OH-、S2-、SO32-12.OH-、K+、Cl- Fe Fe3+、Ag+、OH-、Cl- K+、NO3-13.①H2B ②C3+、HB ③H3C+3OH-=C3-+3H2O 2HA+C3-=H2C-+2A-第三课时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燃烧热和中和热【例题解析】1.[解析]要弄清物质的聚集状态与反应热的关系,在相同条件下,物质的量相同的氢气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时放出的热量大于生成物气态水时放出的热量,因为水的汽化需要吸热[答案] (1)Q12.[解析]应用盖斯定律,将(1)×2-(2)即可得到. [答案] ΔH=-222kJ/mol【巩固练习】课堂反馈1.B 2.A 3.D 4.AC 5.C 6.AC课外作业1.A 2.B 3.AC 4.A 5.BC6.P4(固、白磷)= 4P(固、红磷);ΔH=-3970.8kJ/mol7.4C3H5N3O9=6N2+12CO2+O2+10H2O 324.2Kj8.同质量的氢气燃烧放出的热量远大于汽油氢的资源丰富 不污染环境氧化剂还原剂还原产物氧化产物514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