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14课 当代中国的外交(同步检测)一、选择题1.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对外交往不搞同盟、不搞对抗,不以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划界,积极编织伙伴关系网络,中国的朋友几乎涵盖了所有国家和地区,同时,中国积极促进全球治理体系改革与完善。这说明,当今中国( )A.专注于实现睦邻友好的外交 B.积极塑造不结盟的大国形象C.致力于全方位开展对外交往 D.坚持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原则2.1996年,中俄宣布建立面向21世纪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1997年,中美两国领导人决定,共同致力于建立中美建设性战略伙伴关系。1998年,中国、欧盟双方表示希望建立面向21世纪长期稳定的建设性伙伴关系。这表明中国( )A.积极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 B.努力为改革开放创造和平的国际环境C.积极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的外交活动 D.积极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3.2013年,习近平在访问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的讲话中,首次提出“命运共同体”的理念。2017年2月,联合国社会发展委员会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写入决议,标志着“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已经得到普遍认同。这说明( )A.中国重视睦邻友好外交 B.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C.美国丧失超级大国地位 D.民族国家间的竞争消亡4.2014年以来,中国在国际外交舞台上活动频繁,如出席联合国气候行动峰会、参加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会议、出席东盟峰会、举办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会议等。这体现了我国( )A.深化同发展中国家的关系 B.积极开展多边外交C.重视建设和平的周边环境 D.形成全方位外交布局5.中华民族历来崇尚“和为贵”“和而不同”“协和万邦”“兼爱非攻”等理念。下列新中国外交原则、方针及政策最能体现该理念的是( )A.“一边倒” B.“另起炉灶”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不结盟政策6.20世纪80年代,中国一改过去只对外援助的做法,开始接受外来援助,来自世界银行、西欧等多边和双边的援助大量流入中国。据统计,“六五”计划期间,中国就得到了30亿—40亿美元的经济援助。这一变化表明当时( )A.国内经济困难无力对外援助 B.外交开始突破意识形态影响C.美国对中国的遏制政策破产 D.务实理性外交利于国内发展7.20世纪60年代中期,中国参加的国际组织的数量接近于零,而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中国参加的国际组织达600多个,是世界各国平均值的1.8倍。这说明新时期我国( )A.开始打破西方的外交孤立 B.多边外交取得重大成就C.为维护世界和平作出贡献 D.成为国际组织的主导者8.1969年3月,中苏之间爆发了严重的武装冲突,使原本不平静的边界形势更趋紧张,欧美各国在国际上多次支持中国。此局势的直接影响是( )A.“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方针的出台 B.中国调整对西方国家的外交政策C.亚非各国加强了团结与合作 D.中日两国开始谈判恢复邦交9.1969年,尼克松曾说:“考虑到将来,在我和苏联人进行对话的同时,我也可能需要在中国问题上为自己找个可以依靠的有利地位。”这反映出( )A.中国是超级大国争夺霸权的中心 B.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C.美国考虑改变孤立中国的既定政策 D.世界格局呈现多极化趋势10.1971年10月27日,蒋介石说:“本届联合国大会,竟自毁宪章的宗旨和原则,置公理、正义于不顾……对于本届大会所通过此次违反宪章规定的非法决议,绝不承认其有任何效力。”材料中所谓的“非法决议”( )A.纵容了美国对中国内政的干涉 B.使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C.恢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 D.肯定了中美两国关系正常化11.2018年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的主题是“合作共赢,携手构建更加紧密的中非命运共同体”,它宣示了中国同国际社会一起走合作共赢道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外交理念。这一理念提出的国际背景是( )A.中非关系面临新挑战 B.中非经济发展具有很强的互补性C.全球化趋势不断增强 D.中国的国际地位大幅度提高12.“由西方人创办和资助的许多文化事业都被取消了。燕京大学最近也关闭了,燕大的外国教员全部被迫离开。”这体现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外交方针是( )A.“一边倒” B.“另起炉灶”C.“求同存异” D.“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13.下列对1955年中国代表团参加万隆会议相关史实的表述,正确的是( )A.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B.有助于缓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北部边境的紧张局势C.首次以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和身份参加的国际会议D.提出的“求同存异”方针促进会议取得圆满成功二、非选择题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全球化的加速发展,国际形势发生了持续深刻的变化。在新形势下,中国外交与时俱进,应对挑战。冷战结束以后,在实践中,中国既抛弃了美苏冷战关系模式,也没有像自由主义预期的那样发生根本的身份转变,而是创造性地走上了符合本国国情的和平发展道路,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坚持打开国门搞建设。中国将大力建设共同发展的对外开放格局,推进亚太自由贸易区建设和区域全面经济伙体关系协定谈判,构建面向全球的自由贸易区网络。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根据深刻变化的国际局势和中国日益提高的国际地位,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大国外交。——摘编自高飞《改革开放40年中国外交的历程与启示》材料二:需要指出的是,“一带一路”建设是全新的事物,在合作中有些不同意见是完全正常的,只要各方秉持和遵循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就一定能增进合作、化解分歧,把“一带一路”打造成为顺应经济全球化潮流的最广泛国际合作平台,让共建“一带一路”更好造福各国人民。——习近平在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外交的认识。(培养历史解释、家国情怀的核心素养)(2)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的主题是“开放创新的亚洲,繁荣发展的世界”,为此,中国作出了哪些努力?(培育史料实证、家国情怀的核心素养)1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毛泽东郑重宣告:“我们在国际上是属于以苏联为首的反帝国主义战线一方面的,真正的友谊的援助只能向这一方去找,而不能向帝国主义战线一方去找。”毛泽东这个对外战略方针,后来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联合世界上一切爱好和平、自由的国家和人民,首先是联合苏联、各人民民主国家和各被压迫民族,站在国际和平民主阵营方面,共同反对帝国主义侵略,以保障世界的持久和平。”——摘编自吕乃澄、周卫平《大棋局——中日美关系风云五十年》材料二:1969年珍宝岛事件发生后,尼克松和基辛格等人多次研究,认为责任在苏联一方。在基辛格看来,这对美国来说既是问题也是机会。问题是,苏联对中国的威胁如果得逞,就会打破国际战略格局的平衡,甚至会出现苏联势力无法阻挡的严重局面。机会在于,中国可能由此愿意缓和同美国的紧张关系。同时,中苏冲突加剧也会减轻欧洲受到的压力。最后尼克松和基辛格认为:美国有必要支持中国,以防止中国被苏联摧毁,致使苏联坐大,从而不利于美国的国家利益。——摘编自陶文钊、倪峰、袁征等《当代中美关系研究(1979—2009)》(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实行的外交方针。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形成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60年代末中苏关系发生变化产生的影响。参考答案及解析:一、选择题1.C 解析:材料“伙伴关系”“涵盖了所有国家和地区”“积极促进全球治理体系改革与完善”说明中国致力于全方位开展对外交往,故 C项正确。2.B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中国积极发展同俄罗斯、美国、欧盟的外交关系,共同目的是努力为改革开放创造和平的国际环境,进一步推动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故B项正确。3.B 解析:“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体现了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的态度,故B项正确。4.B 解析:近年来,中国出席联合国气候行动峰会、参加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会议等世界性和区域性组织的活动,体现出我国正积极开展多边外交,故B项正确。5.C 解析: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超越了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逐渐成为发展与世界各国外交关系的准则,是“和而不同”“协和万邦”等理念的最佳体现,故C项正确。6.D 解析:改革开放后,中国除了对外援助,还接受外来援助,这种务实外交有利于获得经济发展的资金,推动国内经济快速发展,故D项正确。7.B 解析:材料“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中国参加的国际组织达600多个,是世界各国平均值的1.8倍”说明我国开展全方位外交,多边外交取得重大成就,故B项正确。8.B 解析:1949年上半年,毛泽东提出了“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的方针,故A项错误;根据题干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局势的直接影响是中国开始调整对西方国家的外交政策,尤其是调整与美国的关系,故B项正确;题干材料反映的是欧美国家在国际上多次支持中国,与亚非各国无关,故C项错误;中日两国开始谈判恢复邦交是在1972年,故D项错误。9.C 解析:A项说法过于夸大,故错误;1972年尼克松访华,签订并发表了中美《联合公报》,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故B项错误;根据题干材料“我也可能需要在中国问题上为自己找个可以依靠的有利地位”,可知美国开始考虑改变孤立中国的既定政策,故C项正确;题干材料体现不出世界格局呈现多极化趋势,故D项错误。10.C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中的时间“1971年10月27日”,可知蒋介石所指的“非法决议”是第26届联合国大会决议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故选C项;A、B、D三项均与题干材料不符,排除。11.C 12.D13.D 解析:1955年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提出了“求同存异”方针,促进会议取得圆满成功,故选D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首次提出于1953年,排除A项;万隆会议的召开与中国北部边境局势无关,排除B项;1954年日内瓦会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首次以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和身份参加的国际会议,排除C项。二、非选择题14.答案:(1)认识: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充分发挥中国政治体制的优势;中国外交需要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互利共赢,努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解放思想、开拓创新;走和平发展道路。(2)努力:提出并实施以“共商共建共享”为核心理念的“一带一路”倡议;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对国际金融体系提供有益补充。15.答案:(1)外交方针:“一边倒”。原因:国际上出现了两大阵营对峙格局;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敌视中华人民共和国并推行反共反华政策;为了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扩大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际影响力;中苏两国在意识形态上具有一致性。(2)影响:使中美两国的外交战略作出重大调整,为中美关系缓和创造了有利契机;导致苏联与西欧国家缓和关系,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欧洲国家的压力;中苏对抗不利于两国的现代化建设和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