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七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期末知识要点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统编版七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期末知识要点

资源简介

2022年七下道德与法治知识要点
第一课 青春的邀约(新)
1、青春期的身体变化主要表现在:
身体外形的变化,内部器官的完善,性机能的成熟。
2、如何正确对待青春期的生理变化?
①青春期的生理变化给我们旺盛的生命力,使我们的身体充满能量②一些正常的生理现象也可能给我们带来烦恼。③不因自己的生理变化而自卑,不嘲弄同伴的生理变化。④追求外在美,也要提高内在美。
3、如何处理青春期矛盾心理?
①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在集体的温暖中放松自己。
②可以通过求助他人,学习化解烦恼的方法。
③培养兴趣爱好转移注意力,接纳和调适青春期的矛盾心理。
④学习自我调节,成为自己的"心理保健医生"。
4、如何做到独立思考?
①独立思考并不等同于一味追求独特。
②表现为不人云亦云,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③接纳他人合理、正确的意见。
5、批判性思维的表现?(要求)
①对事情有自己的看法。
②敢于表达不同的观点,也要考虑别人的感受。
③敢于对不合理的事情说"不"。
④敢于向权威挑战。
6、批判性思维的意义?
①批判性思维有助于我们发现问题,探索解决方案。
②能激发我们新的学习动机,促使我们解决问题改变现状。
为什么要开发青春创造潜力?
①青春凝聚着动人的活力,蕴含着伟大的创造力
②青春的我们思想活跃,拥有改变自己、改变世界的创造潜力。
8、怎样开发创造潜力?
①打破常规, 开创前人未走之路。
②看重创造的意义和价值,做一名对国家和社会有用的创造者。
③社会实践是创造的源泉,通过劳动改变自己,影响世界。
第二课 青春的心弦
1、如何正确认识男女生之间的交往
①平静而欣然地接受男女生生理性别特征的不同。
②不要过于受性别刻板印象的影响。③认识自己的优势,也要发现对方的特长,相互取长补短。
异性交往的意义?
①有助于我们了解异性的思维方式,情感特征。
②与异性交往是我们成长的一个重要方面。
③异性间的友谊,会成为我们青春美好的见证。
3、如何正确对待青春期异性情感?
①对异性朦胧的情感,是青春成长中的正常现象。
②在于异性交往过程中,对异性的欣赏等这不是真的爱情。
③面对生活中可能出现的朦胧情愫,我们要慎重对待,理智处理。
第三课 青春的证明
1、青春的探索需要自信的原因和做法
(1)原因(自信的作用):①自信让我们充满激情。②有了自信,我们才能怀着坚定的信心和希望,开始伟大面光荣的事业。
③自信的人能够展现优势与才华,激发潜能与活力,获得更多的实践机会与创造可能。
做法(如何培养自信):
①增强信心与实力,勇于尝试,接受挑战。
②克服惰性,抵制诱惑,努力战胜自我。
③相信自己,勇敢尝试,不断进步。
2、青春的探索需要自强原因和做法:
(1)原因(自强的作用):
①自强可以让我们更自信。
②自强,让青春奋进的步伐水不停息。
做法(如何做到自强):
①不断克服自己的缺点,战胜自己,超越自己。
②需要坚强的意志、进取精神和不懈的坚持。
3、行己有耻
(1)含义:一个人行事,凡自己认为可耻的就不去做。
(2)要求(如何做到行己有耻?):
①我们要知廉耻懂荣辱;有所为,有所不为。
②需要我们有知耻之心,不断提高辨别“耻”的能力。
③要求我们树立底线意识,坚决不做触碰道德底线、违反法律的事情。
④磨砺意志,拒绝不良诱惑,不断增强自控力。
止于至善
(1)内涵:
①“止于至善”是人的一种精神境界,我们应有自己的格调,有我们的“至善” 追求。
②“止于至善”是一种“虽不能至,心向往之”的实践过程,是一种向往美好、 水不言弃的精神状态。
(2)要求(如何做到止于至善?):
①从点滴小事做起,积少成多,积善成德。
②向榜样学习、汲取榜样的力量。
③养成自我省察的习惯。
④检视自身的不足,端正自己的行为。
4、作为当代中学生,我们应该怎样实现自己的青春梦想,让青春更美好
①要树立人生理想.规划青春路径。
②要激发青春活力,培养自信自强的品质。
③要做到“行已有耻”和“止于至善”,增加青春的厚度。
④要积极发展独立思维、培养批判精神和开发创造潜力。
第四课 揭开情绪的面纱
1、 正确认识情绪
(1)情绪的类型:
①基本情绪:喜、怒、哀、惧。
②复杂情绪:害羞、焦虑、厌恶和内疚等。
(2)影响情绪的因素:个人的生理周期、对某件事情的预期、周围的舆论氛围、自然环境等。
(3)情绪的作用:
积极影响:①丰富了我们的生活。②影响着我们的观念和行动。③可能激励我们克服困难努力向上。
消极影响:①可能让我们因为某个小小的挫败而止步不前。②影响我们的智力发挥和身体健康。
2、青春期情绪特点:
反应强烈,波动与固执,细腻性;闭锁性:表现性。
3、为什么学会合理调节情绪(意义)?
①有助于我们更好地适应环境。
②有助于我们成为情绪的主人。
③可以帮助同学、家人改善情绪。
4、怎样合理调节情绪?(方法)
改变认知评价、转移注意、合理宜泄、放松训练。
第五课 品出情感的味道
1、丰富情感的种类:
①有基础性情感,如安全感。
②有高级情感,如道德感。③有正面的情感体验,如爱的情感;有负面的体验,如恐惧感。
④有两方面混杂的情感体验,如敬畏感。
2、情感与情绪的关系
(1)联系:①情感与情绪紧密相关,伴随着情绪反应逐渐积累和发展。②情感与情绪一样,都是复杂的。
区别:①情绪是短暂的、不稳定的,会随着情境的改变而变化。②情感则是我们在生活中不断强化、逐渐积累的,相对稳定。
3、情感的作用
①情感是人最基本的精神需求。
②情感影响我们的选择和行动。
③有助于我们更全面地观察事物,探索未知。
④情感的不断积累、发展,是我们生命成长的表现。
4、体味情感的意义?
美好情感:①生活中美好的人和事物,让我们身心愉悦,逐渐丰富我们对生活、对人生的美好情感。
②情感表达着我们的愿望,促进我们的精神发展。
负面情感:③负面的情感体验可以丰富我们的人生阅历,使我们的生命变得更加饱满丰盈。
5、如何获得美好的情感?
①美好情感是在人的社会交往、互动中自然引发的。
②我们可以通过阅读、与人交往,参与有意义的社会活动等方式获得美好的情感。
6、传递情感正能量
(1)意义:使我们的生命更有力量,周围的世界也因为我们的积极情感而多一份美好。
(2)方法:①要有主动影响环境的意识和意愿。
②积极与人交往。
③在生活中创造美好的情感体验。
第六课"我"和"我们"
1、集体的温暖是怎么体现的?(个人与集体的关系)
①个人在集体中获得安全感和归属感。②作为集体的一员,我们也散发着光和热,传递关爱和温暖。③集体荣誉是集体成员共同奋斗的结果,是我们共同的荣誉。
2、个人力量与集体力量的关系(正确理解集体的作用)
①集体的力量来源于成员共同的目标和团体合作。
②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但通过优化组合可以产生强大的合力。
③个人只有依靠集体才有无穷的力量。
④集体的力量是强大的,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影响甚至改变一个人。
3、集体生活的作用:
在集体中涵养品格:①可以培养我们负责任的态度和能力。②可以培养我们人际交往的基本态度和能力。
在集体中发展个性:③集体生活委我们搭建起与他人、与周围世界交往的平台。④实现集体目标的过程,也为个人发展提供了条件和可能。
第七课 共奏和谐乐章
1、个人意愿与集体规则的关系
①在集体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意愿,集体又必须有一些共同的规则。
②当集体规则与我们的个人意愿一致,并且能够保障个人利益时,我们更乐于积极遵守和维护集体规则。
2、如何让集体的和声更美?(如何让集体更和谐?)
①尽力做好自己,遵守规则。
②对于集体中的不合理因素,通过恰当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意见。③正确处理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的关系。④学会处理集体生活中与他人的各种关系。
3、正确处理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的关系
①在集体中,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本质上是一致的。②以集体利益为重,必要时放弃或牺牲某些个人利益。③坚持集体利益,也保护个人利益正当利益。
5、小群体的影响
积极影响:①在小群体中,彼此相互接纳,相互赏,找到自已的位置,体验归属感和安全感。
②在小群体中,我们与同件更容易相互理解、沟通,在与同伴的交往中学习交住,在与同伴的互学共进中增长才于。
消极影响:①容易与其它小群体产生矛盾和冲突。②容易染上江湖义气,沦为小团体主义。
6、正确处理小群体与集体的矛盾和冲突
①明辨是非,坚持正确的行为。②坚持集体主义,反对小团体主义。
第八课 美好集体有我在
1、集体愿景的作用:
①愿景是集体的精神动力之源,是推动集体发展的内驱力。②共同的愿景引领集体成员团结一致,开拓进取。
美好集体:
作用:①美好集体是我们共同学习,共同生活的精神家园。②在美好集体中获得丰富的精神养料,充实的精神生活。
特征(美好集体是怎样的?):
①美好集体是民主的、公正的。②美好集体是充满关怀与友爱的。③美好集体是善于合作的。④美好集体是充满活力的。
3、如何建设美好的集体?(班集体)
①集体建设有赖于每个成员的自觉愿望和自主行动。②共同确定愿景和目标,并坚信集体的愿景经过努力一定能实现。③共同商定集体的规则和制度内容。④发扬“自治”精神,主动参与集体建设。⑤共同创造良好的集体氛围。
第九课 法律在我们身边
1、为什么我们的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
①生活中产生的矛盾和纠纷,需要法律来调整。②法律不仅服务于人们当下的生活,而且指导着人们的未来生活。③法律规定的权利和义务为我们每个人提供了自由生存和发展的空间。
2、法律的含义及本质
①含义:法律是用来统治国家、管理社会的工具,也是调整社会关系,判断是非曲直、处理矛盾和纠纷的标尺。
②本质: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
3、法律与道德的相同点
相同点:①法律、道德等都是人们生活中的行为规范。②他们共同约束人们的行为,调整社会关系。③维护社会秩序。
4、法律的特征:
①由国家制定或认可。
②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最主要特征
③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5、法律的作用:
①法律规范着全体社会成员的行为,保护着我们的生活。②法律规定我们应该享有的权利,应该履行的义务。③法律为我们评判自己和他人的行为提供了准绳,指引、教育人民向善。④保护着我们的生活,法律通过解决纠纷和制裁违法犯罪,维护我们的合法权益。
6、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及基本要求:
(1)总目标: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2)基本要求(格局):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第十课 法律伴我们成长
1、为什么要对未成年人实施特殊保护?
①.未成年人身心发育尚不成熟,保护能力较弱。②辨别是非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不强,容易受到不良因素的影响和不法侵害。③未成年人的生存和发展事关人类的未来。④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是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的应有之义。
2、保护未成年人的专门法律:
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3、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四道防线:
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和司法保护四位一体构筑起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四道防线,形成全社会关心、保护未成年人的有效机制和良好风尚。
4、法治时代的青少年应该怎么做?
(1)学会依法办事:①依法办事,就要遵守各种法律法规。②依法办事,就要养成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习惯,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坚定捍卫者。③在遇到法律问题或权益侵害时,要及时寻求法律救助,依靠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依法维权)
(2)树立法治意识:①发自内心地认可、崇尚、遵守和服从法律。②增强尊法守法的意识和自觉性。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