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 传统美德 源远流长 第二课时 课件+素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0.2 传统美德 源远流长 第二课时 课件+素材

资源简介

(共47张PPT)
十、传统美德 源远流长
第二课时:
立己达人的仁爱精神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
核心素养目标
政治认同:让学生充分体会传统美德在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个人与自然的关系方面的智慧,并在生活中践行。
道德修养:了解立已达人的仁爱精神,知道什么是立已达人的仁爱精神,怎样才能做到立已达人的仁爱精神。
法治观念:理解爱国是中华传统美德和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个人命运与祖国命运息息相关。
健全人格:让学生认识到个人与国家的命运休戚相关,继承“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的中华传统美德,投身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事业之中。
责任意识:了解立已达人的仁爱精神,知道怎样才能做到立己达人的仁爱精神:能够体会中华传统美德名言的意蕴,用来指引自己的生活。
1
立己达人的仁爱精神
见贤思齐
举一反三
巧言令色
有教无类
诲人不倦
学问不厌
后生可畏
韦编三绝
请你根据以下成语,猜出相关历史人物。
孔子
你认识他吗?你知道他的核心思想是什么吗
“立己达人的仁爱”思想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
著名教育家,思想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视频: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小小讨论会
1、观看视频后,你知道了什么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了吗?
2、我们怎样才能做到“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呢?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提升自己的能力
乐于助人

爱人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立己达人
仁爱遵礼
仁爱
资料
仁德

仁爱
资料
立己达人
仁爱精神
思考故事中提到的“我最讨厌别人对我无理,我又怎能无理地对待他人”,哪句论语可以诠释上述的语句?
孔子曾用“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来解释“仁”。这句话的大意是:自己不喜欢的事,不要强加在别人身上。请按照这一说法, 填充下题。
填一填
●我不愿意别人欺负我,我也不____________。
●我不愿意_____________,我也不谈论别人的隐私。
●我不愿意_____________,我也不______________。
朱冲还牛
请你说一说,这则故事对于我们有何启示?
宽以待人
宽容是仁爱之心的重要表现。古人强调要严于律己、宽以待人,认为做到这一点,人与人之间就可以减少摩擦、增进和睦。
小组讨论
宽容对方是朱冲的唯一选择吗?
朱冲可不可以直接诉诸法律手段或行政手段来解决问题?
假设朱冲的宽容始终无法感化对方,他会怎么做?
宽则得众。 ——《论语·阳货》
【大意】待人宽厚就会得到众人的拥护。
君子贤而能容罢,知而能容愚,博而能容浅,粹而能容杂。 ——《荀子·非相》
【大意】君子贤能而能包容无能的人,聪明而能包容愚昧的人,知识渊博而能包容孤陋寡闻的人,道德纯粹而能包容品行驳杂的人。
请你对照格言,结合班级、学校和社会生活中的具体事例,和同桌讨论下,说说宽容待人的意义。
宽容可以减少人与人之间的摩擦、增进和睦。
想一想
给老年人让座
去敬老院看望老人
“推己及人”是指:尊重自己家里的长辈,从而推广到尊敬别人家里的长辈;爱护自己家里的儿女,从而推广到爱护别人家里的儿女。
救助患病儿童
领养孤儿
思考:
1.参考图片,请你和同学分享你曾经帮助过哪些人或者你被哪些人帮助过?
2.请小组内讨论,为了今后更好的发扬仁爱精神,从哪些方面努力?
筹建希望小学
发展仁爱精神要推己及人。
国学经典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孟子·梁惠王上》
释义:这句话指的是在赡养孝敬自己的长辈时不应忘记其他与自己没有亲缘关系的老人。在抚养教育自己的小孩时不应忘记其他与自己没有血缘关系的小孩。
仁爱精神仅仅体现在“爱人”层面吗?请你阅读课本结合自身的体会,完成下图。
1
2
3
4
1. 爱自己
2.
3.
4.
他人都是自己的同胞,万物都是自己的朋友——民胞物与
爱他人
爱社会
爱自然
民胞物与
出处:来源于北宋思想家张载的思想:“民,吾同胞;物,吾与也。”“民胞物与”这个成语就是由这句话衍化而来的。
张载像
仁爱之心推广到极致,就是“民胞物与”的精神。
民胞物与,大爱无疆
仁爱之心世代相传,平凡孕育伟大!
白芳礼
张正祥
仁爱之心世代相传,平凡孕育伟大!
张桂梅
全体抗疫工作者
2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
趣味辩论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论点二
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
论点一
这两则格言你赞同哪一个?可以与意见相反的同学展开一次小辩论。
每个人的命运都同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国家富强,人民能够幸福;国家衰弱,人民跟着遭殃。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鲁国有个女子,有一天倚着柱子发出高而长的声音,路过的人都觉得声音很悲惨。邻家妇女就问她:“你为什么这么悲伤 ”她说:“鲁国国君年老,而太子幼小,我为鲁国担忧啊!”邻家妇女笑着对她说:“这是那些当官的该担心的事,与我们妇女有什么关系 ”“不然,”她说,“一旦鲁国有难,君臣上下都会受辱,还会牵连到我们普通百姓,怎么能说和我们妇女没有关系呢
鲁女爱国
你还知道哪些古今爱国故事?阅读这些故事会给你带来怎样的力量和感悟?
小小故事会
屈原
林则徐
黄继光
爱国就是对祖国的忠诚和热爱。历朝历代,许多仁人志士都有强烈的忧国忧民思想,以天下为己任,前仆后继,保卫祖国,关怀民生。这种可贵的精神使中华民族历经劫难而不衰。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是概括明末清初思想家顾炎武的话而形成的警甸。顾炎武的原话是:“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大意是说,国家的兴旺与衰亡,即使是普通人,也有责任。近代以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逐渐成为中国人民爱国精神的高度概括。
我来谈“爱国”
你认为怎样是“爱国”?我们要怎样才能做到爱国?
爱国的内容十分广泛。热爱祖国的山河,热爱民族的历史,维护国家的尊严,捍卫国家的利益,在危难之时英勇战斗,在安定之时奉公守法,都是爱国的表现。
国以保民为本,民以爱国为先。国有兵祸,奋其勇壮猛烈之气,以为国捍患,轻性命如鸿毛,是战时之爱国也;求学问,勤职业,律己则不苟,遏人则诚款,同心协力,以兴起各种公益之事业,使国家利权,不为外人所攘夺,是平时之爱国也。二者若缺其一,则国中山河虽美,不足恃矣;物产虽多,不足夸矣。
这是大约100年前的小学课本中的一段话。说一说,战争时代与和平时代,爱国都应该有哪些表现。
我们为生活在这样一个和平、繁荣、强大的祖国而感到无比幸福,但是,我们在享受幸福的同时还要做到居安思危,常怀忧患意识,时刻关心祖国的前途命运,为建设一个理想的国家而不懈追求。
北宋政治家 范仲淹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资料
范仲淹关心国家前途命运,说明他很爱国;范仲淹关心百姓疾苦,说明他很爱民。
袁隆平院士是中国杂交水稻事业的开创者。五十多年来,始终在农业科研第一线辛勤耕耘、不懈探索,他的卓越成就,不仅为解决中国人民的温饱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做出了贡献,更为世界和平和社会进步树立了丰碑。
邓稼先,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核物理学家,中国核武器研制工作的开拓者和奠基者,领导了许多学者和技术人员,成功地设计了中国原子弹和氢弹,把中国国防自卫武器引领到了世界先进水平。由于他对中国核科学事业做出了伟大贡献,被称为“两弹元勋”。
资料
资料
邓稼先深知没有原子弹,国家就不能立足于世界,所以他毅然回国,在艰苦的条件下隐姓埋名研究原子弹。
袁隆平知道中国人必须要自己解决粮食问题,所以,他不懈地研究杂交水稻,一举解决了中国的粮食生产问题。
大家说说这两位科学家是如何做到忧国忧民的?
我以前在升旗仪式上,总是不好意思唱国歌,觉得自己唱不好。现在我知道了,这些小事也是爱国的表现,以后一定要做好。
我觉得我们要时时刻刻维护祖国的尊严,不容许任何人侮辱我们的国家。
我以前从没将学习与爱国联系起来,现在觉得要好好学习,将来学有所成报效祖国,这就是我要做的。
相关链接
临患不忘国,忠也。 ------ 《左传昭公元年》
苟利国家,不求富贵。 ------ 《礼记儒行》
天下为公的理想
《礼记 礼运》》中有这样一段话:“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度疾者,皆有所养。”在《礼记》所描述的那个天下为公的理想社会里,人们平等地选举贤人和能者当领袖,讲究信用,追本和。人们把所有的人都当作自己的亲人,把所有的孩子都当作自己的孩子,老年人有幸福的晚年,青壮年人都能对社会作出贡献,幼小的孩子茁壮成长,连孤寡老人和残疾人都由大家赡养。这是我国人民自古以来追求的一种社会理想。多少年来、人们一直赞颂它,苦苦追寻它。许多仁人志士为之抛头颅、洒热血,企盼这种公有的、人人都平等的社会出现。
源远流长的中华传统美德是强大的文化基因,深深影响着中国人的精神气质。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事业中,传统美德永远是我们不断奋进的精神动力。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