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6-2《五石之瓠》课后练习1.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树之成而实五石 树:栽种B.能不龟手一也 一:一样C.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 当:当作D.埏埴以为器,当其无 埴:黏土2.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其坚不能自举也 举:拿起B.吾为其无用而掊之 掊:击破C.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 龟:同“皲”,皮肤冻裂D.越有难,吴王将之将 难:困难3.下列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自见者不明 不者,若属且为所虏B.吾为其无用而搭之 为秦人积威之所劫C.夫子固拙于用大矣 安陵君受地于先王D.彷徨乎无为其侧 逍遥乎寝卧其下4.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其在道也,曰余食赘行 B.其脆易泮C.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D.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5.下列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吴、越,是吴国与越国的并称,两国时相攻伐,积怨殊深,因以比喻仇敌。但“吴越同舟”这个成语,比喻团结互助,同心协力,战胜困难。B.子,在古文中是对对方的敬称,如果是面对面地交谈,就相当于“您”;如果不是面对面,就相当于“先生”,也用来称呼老师或称有道德、有学问的人。C.罾,用网捕捉鱼或鸟兽。在水里面用的叫网,在陆地上抓野兽的叫罾。D.绳墨:木工打直线的墨线,比喻规矩或法度。屈原《离骚》“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中的“绳墨”是前者义。6.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庄子》是战国中期思想家庄周和他的门人以及后学所著。现有33篇,包括内篇7篇,外篇15篇,杂篇11篇。B.庄周主张无条件的精神自由,《逍遥游》是《庄子》中最具代表性的篇目之一。庄子所向往的逍遥游,是摆脱一切世俗羁绊,精神上获得绝对自由的境界。C.在两汉诸子散文中,庄周的作品想象丰富,言辞瑰奇,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鲁迅说《庄子》“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D.庄周思想也含有辩证法因素。毛泽东曾指出:“《庄子·天下》说:‘飞鸟之景未尝动也。’世界上就是这样一个辩证法:又动又不动。”7.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A.聚族而谋之曰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B.夫子固拙于用大矣 不求闻达于诸侯C.剖之以为瓢 作《师说》以贻之D.则所用之异也 入则无法家拂士8.下列句子中句式和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合抱之木,生于毫末 B.夫子固拙于用大矣C.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乎江湖 D.则所用之异也9.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庄子,名周,是我国战国中期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他继承和发展了老聃、杨朱的学说,与老子并称“道家之祖”。B.《庄子》是庄周和他的门人以及后学所著。现存33篇,包括内篇7篇,外篇15篇,杂篇11篇。C.《老子》与《庄子》在表达技巧上不同,前者善于借助寓言,曲达旨意;后者善于汲取世俗经验展开哲理思辨。D.斗与石,都是容量单位。十升为一斗,十斗为一石。石也是一种重量单位,比如《汉书 律历志上》中说“三十斤为钧,四钧为石”。1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词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郭象对于人物价值取舍的最高关切不过就是一个社会政治结构中的角色扮演的取舍,关切仅在政治事务的层面, , , , , , 。①这就是庄子作为一个出世的哲学家的型态②庄子的理论关切却是一个超越现实政治的精神境界③如果陷身其中当然要知所自保④政治事务中的角色人格与行事原则是一个不得不然的遭命⑤庄子绝不会以身在庙堂而不顾毁誉,自作清高⑥但是真正的智者却应该是远离政治的A.②④③⑥①⑤B.②③⑥④⑤①C.④③⑥②⑤①D.④②①⑤③⑥11.下列对原文《五石之瓠》的内容或手法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惠子使用比喻的手法,用瓠大无用形容庄子的理论虽然宏大,但实际上却毫无用处,对庄子的学说加以否定。B.对于“不龟手之药”,有的只能世世代代靠它在水中漂洗丝絮,有的却能用它为官做宰,庄子用这个故事说明惠子“拙于用大”。C.在文章中,庄子指出只有道家思想才能发挥人的聪明智能,指导人们善于运用巧妙的方法,“运用之妙,存乎一心”。D.这篇文章形象地告诉我们,世界上的事物,本来就没有大小和好坏之分,一个人智量大,见地高,境界应该就高。1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埏埴以为器 埏埴:揉和黏土B.自伐者无功 伐:夸耀C.吾为其无用而掊之 掊:击破D.今一朝而鬻技百金 鬻:买答案解析:1.C【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意义的把握。C项,“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句意为开凿门窗建造房屋,有了门窗四壁内空心的部分,房屋才能发挥其作用。当:有了。故选C。2.D【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意义的把握。理解文言实词的意思,可以采取因文定义法,即根据具体的上下文语境来判断某个实词的具体意项。答题时,要把实词放回到原文语境中,结合上下文意思去理解。可采取代入原文法、课内回顾法、成语迁移法。例如本题就是采用了代入原文法,结合上下文的语境来判断对错。D项,“越有难,吴王将之将”的意思是越国发难,吴王就派他统率军队”。其中“难”,作动词,译为“发难,指越国发兵攻打吴国”。故选D。3.D【详解】此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的基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根据句意和对文言文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要根据语境判断在选项中的含义。A项,代词,指“……的人/代词,用于否定词后,表示“……的话”。B项,介词,因为/介词,表被动。C项,介词,在/介词,从。D项,助词,形容词词尾,……的样子。故选D。4.C【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首先应审题,明确选择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这是文言实词中的通假现象设题,然后根据平时课内外的积累和字音字义进行辨析。A项,“其在道也,曰余食赘行”翻译为:从“道”的观点来看,这些急躁炫耀的行为,可以说就像吃剩的饭和多长的肉瘤。 “行”通“形”,形体。B项,“其脆易泮”翻译为:事物脆弱时容易分离消解。“泮”通“判”,分离。C项,“慎终如始,则无败事”翻译为:做事情如果到结束时仍如开始时那么慎重,就不会有失败的事了。没有通假字。D项,“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翻译为:宋国有一个善于制作防止皮肤冻裂的药的人。“龟”通“皲”,皮肤冻裂。故选C。5.D【详解】本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作答。D项,“前者义”错,应为后者义。屈原《离骚》“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的意思的是违背是非标准追求邪曲,争着苟合取悦作为法则。“绳墨”的意思是规矩或法度。故选D。6.C【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古代文化常识的掌握能力。考生平时要注重文化常识的积累,尤其是课本注释的相关内容,需要分门别类,进行归纳识记。对于考题中出现的比较生僻的古文化常识,根据文意仔细甄别正误。C项,“在两汉诸子散文中,庄周的作品想象丰富……”说法错误。应为先秦诸子散文。故选C。7.B【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实词与虚词的积累,是培养阅读文言文能力的基础,理解文言文中实词与虚词的用法和含义时,要联系原句来理解,再逐项对比。B项,“夫子固拙于用大矣”是说“你真不善于使用大的物件”,“不求闻达于诸侯”是说“不想在诸侯中做官扬名”。两个“于”均为介词,用于引出动作对象,相当于“在”。A项,“聚族而谋之曰”是说“把全族的人聚在一起商量”,“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是说“靛青是从蓝草里提取的,可是比蓝草的颜色更深”。两个“而”都是连词,前者表示承接关系,后者表示转折关系。C项,“剖之以为瓢”是说“把它切开当瓢”,“作《师说》以贻之”是说“写了《师说》来送给他”。两个“以”,前者是介词,“把”的意思;后者是连词,表示目的,相当于“来”。D项,“则所用之异也”是说“这是使用的方法不同”,“入则无法家拂士”是说“在一个国内如果没有坚持法度的世臣和辅佐君主的贤士”。两个“则”,前者是副词,表示判断,可译为“是”;后者是连词,表示假设关系,译为“假使”。故选B。8.D【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掌握文言特殊句式的能力。所谓特殊句式,就是句子的结构与平常的结构组成存在着区别和不同。主要有: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和倒装句等。其中,倒装句又分为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状语后置句,主谓倒装等。A项,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是“合抱之木,于毫末生”,句子译为:合抱的大树,从幼小的萌芽开始生长的。B项,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夫子固于用大拙矣”,句子译为:先生实在是对于使用大东西很不善长啊。C项,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何不虑以为大樽而于江湖浮”,句子译为: 为什么不考虑把它做成腰舟而在江湖上浮游呢?D项,判断句,“则”和后边的“也”一起表判断,句子译为:这是因为使用方法不同啊。故选D。9.C【详解】本题考查文学常识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要注意平时整理积累,可以按照一定顺序或线索梳理文学文化常识,侧重名家名作,分类整理记忆。做题时要仔细分辨,注意时间、国别等重要信息。C项,应该是《老子》善于汲取世俗经验展开哲理思辨,《庄子》善于借助寓言,曲达旨意。故选C。10.A【详解】本题考核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这是一道根据文意排列句子的题目,要根据前后文之间的相互的提示和照应排序,遵循从“小组合”到“大组合”的原则,尤其注意句间的逻辑关系。与“关切仅在政治事务的层面”相关的是“庄子的理论关切却是······”,所以②在首位;从句意看,③中的“其中”代指的是④中的“政治事务”,所以确定④③是一个小组合;⑥中的“但是”紧承③中的“当然要知所自保”;到此可以排除BCD。故选A。11.C【详解】本题考查对文中重要内容或手法的理解与分析能力。答题时注意仔细阅读文章,读懂文章后,理清文章表达的意思,然后认真分析故事给人的启发。C项,“只有道家思想才能发挥人的聪明智能,指导人们善于运用巧妙的方法”说法不当,原文庄子只是说曾子不会利用大的葫芦,建议曾子把它系在身上作为腰舟而浮游于江湖。所以,原文没有“只有道家思想才能发挥人的聪明智能,指导人们善于运用巧妙的方法”这样的意思。庄子的话是说要最大限度地发掘事物的价值和作用,关键在于用心。故选C。12.D【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首先应审题,明确选择的要求,如本题“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然后应结合具体的语境,运用语法知识进行辨析。D项,“今一朝而鬻技百金”意思是“如今卖掉这个方子一下子就能赚一百两”,“鬻”,卖。故选D。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