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新课标历史与社会八上期末复习系列:概括“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的表现,分析它们出现的原因(复习课件+考点解析+巩固练习)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人教新课标历史与社会八上期末复习系列:概括“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的表现,分析它们出现的原因(复习课件+考点解析+巩固练习)

资源简介

(共33张PPT)
人教新课标历史与社会八上
期末复习系列
考点21:概括“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和
“开元盛世”的表现,分析它们出现
的原因。(b)
考点21:概括“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和
“开元盛世”的表现,分析它们出现
的原因。(b)
1. “文景之治”
(1)表现
(西汉)汉文帝、汉景帝统治时期,出现了社会比较安定、经济得到发展的局面,历史上称这一时期为“文景之治” 。
(2)原因
吸取秦亡于暴政的教训,采取减轻农民的徭役、兵役等负担的措施;重视发展农业生产;提倡节俭;重视“以德化民”。
汉景帝认为:农业是天下的根本。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
汉文帝减轻赋税和徭役,提倡节俭,重视“以德化民”。
汉高祖刘邦总结秦亡经验,减轻赋税和徭役,开始实行休养生息政策,规定田租十五税一。
汉高祖刘邦
汉文帝刘恒
汉景帝刘启
主要措施:
背景:西汉初年,经济萧条,国家贫穷。统治者吸取秦王的教训,采取休养生息政策来恢复经济。
文景之治的内容:
1、轻徭薄赋。首先,十五税一改三十税一,其次慎用民力,服役一年一次改为三年一次;
2、减轻刑罚。文帝废除连做法和肉刑,景帝减轻笞刑。
2. “贞观之治”
(1)表现
唐太宗在位时,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恢复发展,民族关系融洽,社会安定,国力增强,历史上称为“贞观之治”。
(2)原因:唐太宗的统治措施
方面 统治措施 影响
政治 调整统治政策,重视君民关系;善于用人和虚心纳谏;
完善隋朝的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 有利于决策的科学正确、人才的选拔,提高了行政效率,加强了中央集权
经济 重视发展生产,
减轻农民的赋税劳役。 有利于经济恢复发展,促进社会安定,增强了国力
民族关系 采取开明的民族政策
对少数民族一视同仁。 赢得了各少数民族的爱戴,促进了民族关系的融洽
经济上:
重视发展生产,减轻农民的赋税劳役。
“君,舟也;人,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唐太宗
思考:
1.唐太宗重视生产的措施是源于他对什么的总结?
2.唐太宗把“水”和“舟”分别比喻谁?
3.这一措施的实施有什么作用? 
政治上
(1)善于用人,虚心纳谏
魏征
“房谋杜断”
字玄成,馆陶(今属河北)人,以敢于直言著称。
  魏征去世时,唐太宗曾痛心地说:“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朕(zhèn)常保此三镜,以防己过。今魏征殂(cú)逝,遂亡一镜矣。”
唐太宗的这番话表达的是什么意思?
这番话反映了唐太宗怎样的治国风范?
反映了唐太宗善于以史为鉴,善于用人,虚心纳谏,勇于改过的治国风范。
魏征墓(陕西唐昭陵旁)
沿袭和完善三省六部制
唐朝的三省六部制
皇 帝




御史大夫
县 令
郡 守
秦朝行政系统简表
回顾比较:
皇 帝
中书省










门下省


尚书省
1.提高了行政效率。
2.分工合作,互相牵制。
3.改善并加强了中央集权。
完善科举制
  据史书记载,唐太宗见新科进士鱼贯而出,大喜道:“天下英雄尽入吾彀(gòu)中矣!”你认为这句话反映了什么事实。
“天下英雄尽入吾彀(gòu)中!”
2.对读书人来说,科举制的作用是什么?
3.对统治者来说,科举制的作用是什么?
1.隋唐以前和隋唐时期,分别以什么标准选拔官吏的?
思 考:
①总体特征:
②民族政策:
③影响:
比较融洽。
唐太宗采取开明的民族政策。
各族人民拥戴唐太宗为“天可汗”,也就是各民族共同的君主。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天可汗”成为唐朝皇帝的专有称呼。
民族关系上
“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唐太宗
这句话什么意思
体现了怎样的民族政策   
体现了比较开明的民族政策。
过去的统治者只重视中原汉族,轻视边疆的少数民族,我与他们不同,我对少数民族一视同仁。
文成公主入藏
(1)过程:
(2)影响:
7世纪初,西藏地区的吐蕃兴起,松赞干布统一吐蕃后,几次派人到长安求婚,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他。
文成公主入藏对加强唐蕃友好和发展吐蕃经济文化起到重要作用,直到今天仍深受西藏人民的爱戴。
这是唐朝画家阎立本所画的《步辇图》。
此画以贞观十五年文成公主嫁给吐蕃王松赞干布这一重要历史事件为题材,描绘唐太宗李世民坐步辇接见松赞干布派来向文成公主求婚的使臣禄东赞的情景。真实地反映了汉藏两族友好亲密的关系,是一幅具有重要意义的历史画卷。
唐太宗接见吐蕃(藏族)使者
(1)表现
在唐玄宗统治前期,政治清明,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仓库充实,人口明显增加,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历史上成为“开元盛世” 。
(2)原因
①唐玄宗统治前期,任用富于改革精神的贤人,励精图治;
②新型灌溉工具——筒车和新型农具——曲辕梨的推广使用,使农业生产规模和水平大大提高;
③丝织技术高超,陶瓷制造技术显著进步,手工业得到进一步发展;
④唐朝的商业繁荣,大都市有长安、洛阳、扬州和成都等;
⑤与少数民族和外国的频繁交往,促进了经济文化的交流。
3.“开元盛世”
唐玄宗统治前期,年号开元。唐玄宗励精图治,任用富有改革精神的贤人做宰相。他尤其重视地方吏治,亲自考核县吏的政绩。他仿照唐太宗,虚心求谏,坚决抑制奢靡,提倡节俭。这些措施使得开元年间的政局为之一新。
姚崇
宋璟
1.诗中的开元是谁的年号?
2.这首诗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现实?
3.这种局面的出现与什么关系密切?
农业生产
忆昔开元全盛日,
小邑犹藏万家室。
稻米流脂粟米白,
公私仓廪俱丰实。
——杜甫
粮食总产量持续增加
生产工具的改进
唐朝手工业分布
手工业生产
(1)丝织业发达
(2)制瓷业发达
  唐三彩是唐代陶瓷制造中极富特色的一种,它表面的色釉丰富多彩,造型美妙高超,是闻名于世的艺术珍品。
邢窑白瓷
越窑青瓷
唐三彩(骆驼载乐俑)
1.都市众多
2.商人多
3.城市规划整齐
从哪些方面可以反映出唐朝商业的繁荣?
商业繁荣
唐朝长安城平面图
繁华的长安西市
1、农业生产
2、手工业生产
3、商业繁荣
生产工具改进,
粮食总产量持续增加
丝织业、制瓷业发达
大都市:长安、洛阳、扬州、成都
文景之治
贞观之治
开元盛世
表现
原因
(西汉)
(唐朝)
(汉文帝、汉景帝)
(唐太宗)
(唐玄宗统治前期)
请不要转载!
版权所有,
盗版必究!21世纪教育网经纬社会思品工作室制作
巩固练习
考点21:概括“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的表现,
分析它们出现的原因。(b) (历史与社会八上P54、P87—92)
一、选择题:
1.西汉前期出现的盛世局面是( )
A.“光武中兴” B.“贞观之治” C.“开元盛世” D.“文景之治”
2.汉初几代皇帝推行的主要政策是( )
A.加重刑罚 B.休养生息 C.加大剥削 D.对外扩张
3.唐太宗统治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国力逐步增强。历史上称当时的统治为( ) 21*cnjy*com
A.文景之治 B.贞观之治 C.开元盛世 D.康乾盛世
4.中共中央发布改进工作作风的八项规定,大力提倡“例行勤俭节约、严守廉洁从政”。历史上曾有“戒奢从简”的帝王,其典范是( )
A.汉武帝 B.唐太宗 C.武则天 D.忽必烈
5.“在历代帝王中,唐太宗是以其雄才大略而从谏如流,位及入主而兼听纳下’的开明作风而闻名于世的。”该评价的依据是唐太宗( )
A.奖励军功,按照功劳大小分封爵位 B.大力加强监察制度,监督地方官员
C.善于听取臣下建议,鼓励臣下直言 D.创立行省制度,推行改革采用汉法
6.唐太宗曾说:“此木虽曲,得绳则正;为人君虽无道,受誎则圣。”这说明他( )
A.鼓励手工业发展 B.善于纳谏
C.身为人君,不讲道理 D.关心百姓生活
7.隋唐时期一系列创新为社会发展注入了生机勃发的活力,下列创新属于这一时期的是( ) 21*cnjy*com
①三省六部制 ②科举制 ③曲辕犁和筒车 ④雕版印刷术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8.改革与创新,是生产力不断发展的动力。右图是唐朝时期改进和创制的两种工具。它们是( )
①曲辕犁 ②直辕犁
③水排 ④筒车 ⑤翻车
A.①④ B.②③ C.②④ D.①⑤
9.小明以“繁荣与开放的唐朝”为主题进行探究,下列他整理的内容中不符合史实的是( ) 21*cnjy*com
A.已普遍使用最先进的活字印刷术
B.唐太宗时出现“贞观之治”局面
C.唐玄宗时出现“开元盛世”局面
D.都城长安是国际性的大都市
10.农村稳则社会安,农民富则国家盛,农业丰则基础强,而农业的根本出路则在科技创新。唐朝时创制的农业生产工具是( )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11.宰相魏征去逝后,唐太宗说:“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魏征逝,朕亡一镜矣。”知人善用的唐太宗统治时期史称为( ) 21*cnjy*com
A.“文景之治” B.“贞观之治” C.“开元盛世” D.“光武中兴”
12.毛泽东曾用“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来评价四位古代帝王。下列史实与“唐宗”有关的是( )
A.统一度量衡,货币和文字 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贞观之治 D.陈桥兵变
13.唐太宗是我国古代一位有作为的开明君主,下列言论不属于他的治国智慧的是( )
A.“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B.“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
C.“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D.“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14.若要为唐太宗题写墓碑碑文,下列内容不能出现的是( )
A.完善三省六部制 B.改《贞观氏族志》为《姓氏录》
C.编纂《唐律疏议》 D.知人善任,虚心纳谏
15.农具的改进及广泛采用,对农业生产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下图所示曲辕犁最早出现的朝代是( ) 21*cnjy*com
A.隋朝 B.唐朝 C.宋朝 D.明朝
16.“忆昔开元全盛日 ,小邑犹藏万家室 。”杜甫诗中所描写的盛世局面出现在( )
A.唐太宗统治时期 B.唐高宗统治时期
C.武则天统治时期 D.唐玄宗统治时期
17.唐玄宗统治前期,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历史上称为( )
A.文景之治 B.贞观之治 C.开元盛世 D.开皇之治
18.诗歌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生活。下列诗句中,能反映唐玄宗统治前期盛世景象的是( ) 21*cnjy*com
A.“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B.“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C.“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D.“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19.诗人杜甫在《忆昔》诗中这样描述:“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九州道路无豺狼,远行不劳吉日出。”这反映了唐玄宗在位的最初20年里出现了兴盛的景象,史称 ( )
A.文景之治 B.贞观之治 C.康乾盛世 D.开元盛世
20.开创了“开元盛世”局面的皇帝是( )
A.汉武帝 B.北魏孝文帝 C.唐玄宗 D.忽必烈
21.《唐语林》记载:“……天下大理,河清海晏,物殷俗阜。”描述的是唐玄宗统治前期的社会景象。历史上称之为( ) 21*cnjy*com
A.文景之治 B.开皇之治 C.贞观之治 D.开元盛世
22.创新是一个民族的不竭动力,下列属于唐朝人民改进的农业生产工具是( )
A.水车 B.秧马 C.曲辕犁 D.直辕犁
23.右图为年画《教子成名》。它描绘的是古代女子王春娥因教育儿子刻苦读书,考取功名,而受到朝廷嘉奖的故事。与“考取功名”有关的古代制度是( )
A.禅让制 B.分封制 C.科举制 D.行省制
24.在我国漫长的1300多年的科举考试中,共产生了近11万名进士。进士是从下列哪个朝代开始通过科举考试产生的?( )
A.秦朝 B.隋朝 C.唐朝 D.明朝
二、非选择题:21*cnjy*com
2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那时候,到处一片荒凉景象。牧畜奇缺,皇帝出门都找不到四匹毛色一样的马来拉车,将相只能乘牛车。大城市户口不到原来的十分之二三。汉高祖路过一个县,先前有三万多户,现只剩下五千户,他还称道这个地方繁盛。
(1)上述材料反映了什么时期的何种状况?
(2)针对这一状况,汉初统治者实行了一种怎样的政策?
(3)这一政策有何作用?
26.观察下列图片,回答问题。21*cnjy*com
图一 图二
(1)图一和图二分别反映了唐朝的哪两种制度?这两种制度最初创立于何时?
(2)图一中的政治制度有何进步之处?21*cnjy*com
(3)唐太宗曾得意地说:“天下英雄,都在我的掌握中了。”说说图二反映的制度对读书人和统治者来说分别有何进步之处。
2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君,舟也;民,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材料二: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雾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朕常保此三镜,以防己过。今魏征殂逝,遂亡一镜矣。
(1)以上材料是谁说的话?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当时社会出现了怎样的结果?
(2)材料一说明要处理好什么关系?他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认识?为此他是怎样做的?21*cnjy*com
(3)材料二反映了统治者怎样的治国风范?这样做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4)上述材料给我们什么启示?
28.从诗文中寻找历史的印迹。
材料一: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杜甫《忆昔》
材料二:四郊未宁静,垂老不得安。子孙阵亡尽,焉用身独完。……忆昔少壮日,迟回竟长叹。万国尽征戍,烽火被冈峦。积尸草木腥,流血川原丹。 ——杜甫《垂老别》21*cnjy*com
(1)《忆昔》和《垂老别》分别反映的是哪一历史时期怎样的社会状况?
(2)上述社会状况出现的原因分别是什么?
(3)通过上述两段历史的对比,你有何感想?
参考答案
1.D 2.B 3.B 4.B 5.C 6.B 7.D 8.A
9.A 10.D 11.B 12.C 13.C 14.B 15.B 16.D
17.C 18.C 19.D 20.C 21.D 22.C 23.C 24.B
25.
(1)反映了西汉初期社会经济一片萧条的社会状况。
(2)实行了休养生息政策。
(3)汉文帝、汉景帝统治时期,出现了社会比较安定、经济得到发展的局面,历史上称这一时期为“文景之治” 。
28.(1)《忆昔》反映的是唐玄宗统治前期“开元盛世”的社会风貌;当时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仓库充实,人口明显增加,整个社会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
《垂老别》反映的是唐玄宗统治的后期,朝政逐渐混乱,爆发了以边防将领安禄山和史思明为首的叛乱,史称“安史之乱”,唐朝开始由盛转衰。
(2)《忆昔》:一方面,唐玄宗善于用人,制定了正确的政策,使得当时社会稳定,经济繁荣。另一方面,当时的农耕技术以及农耕工具等都较前代有了很大的发展,生产力水平得到提高。这两方面因素共同促成了“开元盛世”局面的出现。
《垂老别》:唐朝后期,奸臣当道,朝政腐败,爆发了“安史之乱”。
(3)略。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6 页 (共 7 页) 版权所有,盗版必究21世纪教育网经纬社会思品工作室制作
考点解析
考点21:概括“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的表现,
分析它们出现的原因。(b) (历史与社会八上P54、P88—92)
(一)“文景之治” (历史与社会八上P54)
1.表现:21*cnjy*com
(西汉)汉文帝、汉景帝统治时期,出现了社会比较安定、经济得到发展的局面,历史上称这一时期为“文景之治” 。
2.原因:
吸取秦亡于暴政的教训,采取减轻农民的徭役、兵役等负担的措施;重视发展农业生产;提倡节俭;重视“以德化民”。
(二)“贞观之治” (历史与社会八上P88—92)
1.表现:21*cnjy*com
唐太宗在位时,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恢复发展,民族关系融洽,社会安定,国力增强,历史上称为“贞观之治”。
2.原因:唐太宗的统治措施
主要活动 内 容 影 响
政 治 (1)善于用人和虚心纳谏(魏征);(2)重视军民关系认为“水能载舟,亦能覆舟”;(3)沿袭和完善了隋朝的三省六部制,加强了中央集权。 保证了决策的正确性,提高了行政效率,改善并加强了中央集权
经 济 重视发展生产,减轻农民的赋税劳役。 有利于经济的恢复发展,促进社会安定、国力增强
文化教育 重视人才的培养和选拔,沿袭和完善了隋代的科举制,强调以才能作为选拔官员的标准。 为读书人创造了相对平等的竞争机会,为社会发展提供了更多的人才,科举制还影响到邻国
民族关系 采取开明的民族政策,对各少数民族一视同仁。 赢得各少数民族的爱戴,促使民族关系融洽,被尊称为“天可汗”
(三)“开元盛世” (历史与社会八上P88—92)
1.表现
在唐玄宗统治前期,政治清明,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仓库充实,人口明显增加,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历史上成为“开元盛世” 。
2.原因
(1)唐玄宗统治前期,励精图治,任用富于改革精神的贤人;重视地方吏治;虚心求谏;提倡节俭;21*cnjy*com
(2)新型灌溉工具——筒车和新型农具——曲辕梨的推广使用,使农业生产规模和水平大大提高;
(3)丝织技术高超,陶瓷制造技术显著进步,手工业得到进一步发展;
(4)唐朝的商业繁荣,大都市有长安、洛阳、扬州和成都等;
(5)与少数民族和外国的频繁交往,促进了经济文化的交流。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1 页 (共 2 页) 版权所有,盗版必究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