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年级:一年级 学科: 语文 备课人:课题 《探界者“钟扬”》新课讲授1 课时 1课时教学目标 1. 学习本文表现人物的方法,通过典型事例表现人物特点的手法及衬托的写作手法。 2. 体会钟扬在科学上的探索精神以及在工作上的牺牲精神和奉献精神所表现出的崇高美。 3. 领悟钟扬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和高尚无私的爱国情怀,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教学重难点 重点:分析概括人物主要事迹;学习多角度、多层次写人手法。 难点:掌握人物通讯的写法。教学方法 讲授法、探究法、讨论法、多媒体辅助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激疑导入 1. 观看纪录短片,走进主题人物 教师口头表述:2018 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有这样一段颁奖词:“超越海拔六千米,抵达植物生长的最高极限,跋涉十六年,把论文写满高原。倒下的时候双肩包里藏着你的初心、誓言和未了的心愿。你热爱的藏波罗花,不屑于雕梁画栋,只绽放在高山砾石之间。”他就是复旦大学教授钟扬。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上海市教委在2013年拍摄的名为《钟扬教授——播种未来》的短片,走进钟扬教授不平凡的一生。 2. 浏览人物简介,领略人物风采 钟扬(1964年5月—2017年9月25日),湖南邵阳新宁人。生前系复旦大学党委委员、研究生院院长、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央组织部第六、七、八批援藏干部,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长期从事植物学、生物信息学研究和教学工作,取得一系列重要研究成果。2017年9月25日,钟扬同志在去内蒙古城川民族干部学院为民族地区干部讲课的出 差途中遭遇车祸,不幸逝世,年仅53岁。2018 年3,中央宣传部追授钟扬“时代楷模”称号;6月,获得“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称号。2019 年2月,获得“感动中国2018年度人物”荣誉。 钟扬长期致力于生物多样性研究和保护,率领团队在青藏高原为国家种质库 收集了数千万颗植物种子;钟扬援藏16年,足迹遍布西藏最偏远、最艰苦的地区,长期的高原工作让他积劳成疾,多次住进医院,但他都没有停下工作。多年 来,钟扬为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作出了重要贡献。 学生认真聆听教师讲授,浏览呈现在多媒体上的资料,根据教师创设的情境了解本课的主题人物。 课堂导入的出发点是引起学生注意与兴趣,实现良好的课堂氛围与教学效果。播放视频,创设情境,旨在激起学生对于“钟扬”这一人物的好奇心,以及对于文本的探索欲。文本初读 1. 字词梳理 【戛然而止】戛:象声词。形容声音突然终止。 【鼎鼎大名】形容名气很大。 【雷厉风行】厉:猛烈。像雷那样猛烈,像风那样快。比喻执行政策法令严 厉迅速。也形容办事声势猛烈,行动迅速。 【跌宕起伏】跌宕:富于变化,有顿挫波折。形容事物多变,不稳定,也比喻音乐音调忽高忽低和故事情节的曲折。 【沟通】是人与人之间、人与群体之间思想与感情的传递和反馈的过程,以 求思想达成一致和感情的通畅。(勾通:暗中串通;沟通:指使彼此通连;相通。沟通是褒义词,勾通是贬义词。) 【悲怆】悲伤凄惨;非常悲伤的意思。 【奇葩】本意是指奇特而美丽的花朵。常用来比喻珍贵奇特的盛貌或非常出众的事物。也比喻人或事行为独特,与众不同。 2. 结构分析 在谋篇布局上,这篇人物通讯将文章分为几个部分,每一个部分用小标题加以概括。小标题的作用有哪位同学还记得? 预设:条理清晰明白,重点突出;语句精妙、结构工整;内容深刻、突出主题;形 式灵动、富于文采。 3. 品质概括 初读课文,概括文章写了钟扬的的哪些事,并从每一部分中选择一个文中的词语概括他的优秀品质。 “英雄少年”——“不安分”(坚定乐观) “种子达人”——“钟大胆”(爱岗敬业) “科学队长”——“愿意救人”(热心科普) “接盘导师”——“暖”(担当关爱) “生命延续”——“先锋者”(牺牲忘我) 1.学生跟随教师引导对本课生字词进行梳理和积累。 2.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通读全文,在此过程当中标记自然段,回顾过往知识明确小标题写法的作用与效果。 3. 回顾文章内容,思考文章写了钟扬的的哪些事,并从每一部分中选择一个文中的词语概括他的优秀品质。 1.了解作家本人的基本信息与创作经历,帮助学生积累文学常识,为课堂学习奠定知识基础。 2.任何有效的教学都是建立在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充分熟悉和思考的基础之上。因此,这里给学生留下一点自由的时间去熟悉课文,后续的环节也是以此为基础展开。 3. 使学生在任务完成的过程中获得成就感与课堂参与感。同时,理清行文脉络,对这篇课文有一个整体的认知。合作探究 1. 这篇文章选择钟扬的哪些事件?分别表现了他什么样的优秀品质?请同学们独立思考3分钟,并在小组内交流讨论。 回顾课文内容,先独立思考两个问题:①这篇文章选择钟扬的哪些事件?②分别表现了他什么样的优秀品质?并围绕第二个问题的思考成果与同桌交流讨论。 安排讨论环节,可以让学生他人交流甚至争锋,实现观念和思维的碰撞,为学生思维能力、表达能力的提升提供契机。同时,讨论模式也适当降低了此任务的难度,活跃了课堂氛围,为学生后续环节的参与提供了一定的认知基础和环境氛围。课堂小结 今天的这节课,我们跟随作者的介绍,走入了“探界者”钟扬的故事当中。他是“英雄少年”、“种子达人”,也是“科学队长”“接盘导师”,更是“生命延续”者。在他的身上,我们看到了热爱与坚持,更学到了无私与奉献。 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完成文章内容的回顾与巩固; 巩固本课所学知识。作业布置 教师布置作业: 1. 利用图书或网络资源,寻找一位你所向往的行业中的杰出贡献者,了解他/她的事迹和优秀品质,并做好与同学们分享的准备。 2. 再读课文,完成同步练习册A部分练习。 学生倾听并熟记作业内容; 巩固本课所学知识。年级:一年级 学科: 语文 备课人:课题 《探界者“钟扬”》新课讲授2 课时 1课时教学目标 1. 学习本文表现人物的方法,通过典型事例表现人物特点的手法及衬托的写作手法。 2. 体会钟扬在科学上的探索精神以及在工作上的牺牲精神和奉献精神所表现出的崇高美。 3. 领悟钟扬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和高尚无私的爱国情怀,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教学重难点 重点:分析概括人物主要事迹;学习多角度、多层次写人手法。 难点:掌握人物通讯的写法。教学方法 讲授法、探究法、讨论法、多媒体辅助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活动导入 1. 学生分享课后阅读汪曾祺先生散文的感受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享和交流上节课课后作业“利用图书或网络资源,寻找一位你所向往的行业中的杰出贡献者,了解他/她的事迹和优秀品质”的成果。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简单的分享与整理,教师在巡堂过程中选择有代表性的内容进行分享。 2. 教师对学生小组分享成果进行简要点评,带领学生回顾上节课内容。 1.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积极分享上节课后的作业成果。聆听他人分享,给予积极评价。 2.认真聆听教师讲授,根据教师的提问进行思考、回顾与总结。 1. 由学生作品、上节课的旧知引入到本课相关内容,调动学生知识储备,激发学生对于新知识的初步认知与探索兴趣。重点突破 1.文章哪些句子或者段落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哪些描写最为精彩?试用 做批注的方法阅读文章,分享你的感悟。 教师示范批注文章开头和第一节;小组合作完成其它几个小节的批注。 【开头】 (1)开头用拟南芥引出钟扬的作用:结构上,从与人物一生主要贡献相关的植物入手,引出主人公;内容上,切合人物身份和性格特点;主题上,用拟南芥象征并赞扬钟扬的普通、质朴、顽强。 (2)“生命的高度和广度”与生命的长度衬托,更显出其生命价值的意义。 【英雄少年】 (1) “开始了他不安分的人生”:贬词褒用,点明他不安于现状,勇于开拓进取,也照应作者给予他的“探索者”的评价。 (2)对母亲、妻子的回忆的描写的作用:从侧面烘托钟扬勤奋好学、勇于进取的特点。 (3)穿插钟扬与妻子的婚事的描写的作用:使人物形象真实的立在读者面前,也突出了人物的雷厉风行的性格特点,又照应上文“不安分的人生”。 【种子达人】 (1)对生活品质的“不讲究”与对工作的“不将就”形成鲜明对比,凸显其任劳任怨、无私奉献。 (2)“作为一个植物学家……”一段的语言描写,既表现出他的工作热情,又展示出他性格的幽默风趣的一面,人物形象更加鲜明。 (3)“惊险和惊喜并存”:惊险,指工作环境,随时都会有生命危险;惊喜,指工作有收获,能采集到珍贵的种子样本。 (4)采集到世界上生长在海拔最高处的种子植物(鼠曲雪兔子)的典型事例,表现了他为我国的科研事业而不畏艰辛、不懈努力。 【科学队长】 (1)一开头直接引用钟扬的语言“生命诞生以来……”表现了他的专业素养和敬业精神,而且语言与他的身份相符合,科学而严谨。 (2)钟扬对建自博馆付出了很大的努力,文章引用设计部主任的话,从侧面表现了钟扬对自然科学普及所做的贡献,体现了他的责任与担当。 (3)跟上海科技馆合作,有很多身份,都体现出对科普工作的火一样的热情,突出他对科普事业的热爱。 (4)从上海实验学校一位学生的介绍中可以看出,钟扬在科普工作中什么都干,什么都做得令人肃然起敬,并归结到钟扬的育人上,从侧面突出他的工作上 的热情和才华以及对人的影响。 【“接盘”导师】 (1)负责接收“转导师学生”,表明他的质朴、仁爱、责任心和担当精神。 (2)引用钟扬自己的语言“培养学生就像我们……”,把培养学生比喻为采集种子,表现对教育工作的强烈的责任感。 (3)博士生的回忆,表明钟扬对学生的关爱,不怕学生底子薄、基础差,努力帮助学生成长。 (4)钟扬的学生中,各方面的人才都有,而且“各显神通”,再次运用侧面烘托的手法,以学生的成功烘托钟扬教育的成功。 【生命延续】 (1)线虫的实验证明,改变基因是可以控制生命的长短的,但代价是丧失生育能力。钟扬的回答表明,如果要放弃工作来实现长寿,那对他来说,这样的长寿是没有任何意义的,由此引出钟扬对生命意义的思考。 (2)“在一个适宜生物生存与发展的良好环境中……”用钟扬自己的话进一步阐述了他眼中的生命的意义就是奉献自我。 (3)西藏大学老师展示的钟扬 2017 年 6 月 24 日的工作安排,表现了钟扬对待工作的“时不我待”的拼命精神。 (4)钟扬的愿望很多,他感觉自己的时间太短了,在他心目中,工作、愿望比生命更重要。 (5)结尾呼应文章开头,对钟扬来说,生命的意义,就是拓展生命的高度和广度。 学生根据教师要求阅读课文,在文本中找出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重点句子或者段落,四人一组相互交流,自由发言,进行批注。 通过组内讨论与课堂交流,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与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感与课堂主体意识。分析概括 1. 这篇通讯报道在表现人物优秀品质方面有哪些特点? 第一,善于用事实说话。文章除了直接评价赞美,更多的是用事实说话,彰显理性与客观。比如用他的婚事表现他的雷厉风行,用他的小纸条上的工作安排 表现他的忘我精神和忙碌劳累等。 第二,引用人物自己的话来塑造人物形象。文章多处引用钟扬的演讲、文章、书籍中的文字,从不同层面表现他的品质。 第三,侧面烘托。文章多处引用钟扬母亲、妻子、同事、学生的话,从侧面烘托人物形象,表现人物性格。 2. 这篇通讯报道在写法上有什么特别之处? 多方面、多渠道搜集材料,多角度、多层次的表现人物。文章从植物学家、科普达人等角度,选取钟扬的典型事例,既介绍他少年时的经历,有展现他工作后的多方面的付出;选择的众多人物中,有钟扬的亲人、同事、朋友、学生等;描写的角度有钟扬工作方面的,有生活细节方面的。文章所记事件虽然很多,而 且看起来有点“乱”,但都是围绕着一个主题,即讴歌钟扬的爱岗敬业、牺牲奉 献的工匠精神来安排的,所以又散儿不乱,多而集中。 回顾本课所学内容,学习人物通讯的写法,并着重思考本篇人物通讯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 深入研读文本,通过思考与分析,加深对于作者写作风格以及通讯文稿写法的理解。本课小结 “在生命的高度上,他一直在探索自己的边界”,在这两节课的学习中,我们了解了“探界者”钟扬的事迹、追求与成就,更从他对于科学事业的执着与热爱中汲取前进力量。 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完成文章主题的回顾; 巩固本课所学知识。作业布置 教师布置作业: 1. 学习完本课,我们对人物通讯的写法有了初步的掌握。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平凡的人值得我们关注,发生在他们身边的不少事也可能触动我们的心灵。写一个令你深刻的人,可以是相识者,也可以是陌生人,片段即可。要求运用人物通讯的相关写法,300 字以上,题目自拟,表达真情实感。 2. 完成同步练习册本课对应B部分练习。 学生倾听并熟记作业内容; 本次作业的布置即以此项要求为依据、以本课的教学目标为宗旨而设置,旨在引导学生在本次课程的学习中获取的语文能力与素养在实践中加以锻炼。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