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0张PPT)必修四 哲学与文化第八课 学习借鉴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8.3 正确对待外来文化今天,我们要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就要以更加博大的胸怀,更加广泛地开展同各国的文化交流,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借鉴世界一切优秀文明成果。——2019年8月19日习近平在敦煌研究院座谈时的讲话3核心素养政治认同:正确理解外来文化中国化的必要性,形成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把握对待外来文化的正确态度和实现文化交流互鉴的措施。公共参与: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吸收外来有益文化,推动当代中国文化发展。目录contents面向世界 博采众长0102立足国情 交流互鉴01面向世界 博采众长“全盘西化”论全盘西化论认为,“中国的问题,根本就是整个文化的问题”,中国文化的出路就是要中国文化彻底地西化。代表人物:胡适“文化复古主义”中国传统文化的千年道统不能丢弃,中国文化的唯一出路就是要重新确立传统文化的主导地位,恢复“儒教”,返回孔孟之道,在全社会提倡尊孔运动,倡导诵经复古;四书五经就是当代文化,只要念好四书五经就能够建成文化强国。代表人物:康有为 梁启超阅读与思考 P108你认为上述观点存在哪些不足和局限。全盘西化论认为,“中国的问题,根本就是整个文化的问题”,中国文化的出路就是要中国文化彻底地西化。文化复古主义认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千年道统不能丢弃,中国文化的唯一出路就是要重新确立传统文化的主导地位,恢复“儒教”,返回孔孟之道,在全社会提倡尊孔运动,倡导诵经复古;四书五经就是当代文化,只要念好四书五经就能够建成文化强国。守旧主义封闭主义历史虚无主义民族虚无主义启示:文化发展必须坚持正确方向,反对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封闭主义和守旧主义。文化复古主义彻底拒斥外来文化1. 近代中国对待外来文化的两种激进观点全盘西化论盲目照搬西方文化历史和实践证明这两种观点都是错误的。阅读与思考 P108从文化发展的角度,分析“中式快餐”是如何实现发展壮大的?“永和豆浆”的成功,对我们正确对待外来文化有何启示?改革开放之初,洋快餐势不可挡,仅有的几次中式快餐出击,也以完败而告终。不过今天,在看看中式快餐后来居上的势头不言而喻,从洋快餐到中式快餐是一种本土文化在面对外来文化时,从茫然不知所措到走向成熟的过程。近年来,“永和豆浆”作为中式快餐的金字招牌,在中国大陆异常红火。它的创始人以“发扬中华传统美食”为己任,不仅立志将中华民族的传统小吃发扬光大,而且借鉴西方快餐店的经营模式,成功探索出永和豆浆崭新经营模式。自此,人们可以在环境舒适的餐厅品尝中华传统美食,告别街头巷尾买油条、喝豆浆的不便和无奈,实现了豆浆和油条消费习惯的“革命性”转变。文化发展必须保持开放的心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我们要学习借鉴一切有利于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有益经验、一切有利于丰富我国人民文化生活的积极成果、一切有利于发展我国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经营管理理念和运行机制,以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1)(2)2. 对待外来文化的正确态度02立足国情 交流互鉴对于西方文化,毛泽东主张“洋为中用”。他指出:“对于外国文化,排外主义的方针是错误的,应当尽量吸收进步的外国文化,以为发展中国新文化的借镜;盲目搬用的方针也是错误的,应当以中国人民的实际需要为基础,批判地吸收外国文化。”——《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毛泽东坚持的“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用”不是简单照搬,不能替代自己的创造。对于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必须“推陈出新”,即继承传统文化中优秀的东西,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予以改造,并用新的实践经验重新诠释,或注入马克思主义的灵魂,实现文化创新;对于外国文化,不仅要把外国的好东西学到手,而且“中国的和外国的要有机地结合,而不是套用外国的东西。学外国织帽子的方法,要织中国的帽子”。——《毛泽东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拓展深化阅读与思考 P109这启示我们正确对待外来文化应该注意什么问题?回顾历史可以昭示现实,在我国的历史上,因为过度的文化自负和闭关锁国政策,拒斥外来文化,被以西方文化为支撑的坚船利炮侵略进而被殖民和掠夺,我们不能忘记这样的惨痛历史教训。中国共产党成立百年的历史特别是新中国70多年的建设充分表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之所以能够取得成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所以能够在保持长期稳定的基础上繁荣发展,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指导,以开放的态度,既积极学习借鉴外来文化,吸纳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又坚决反对“全盘西化”、盲目崇外等错误思潮。事实表明,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只有在坚守本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立足本国国情,广泛汲取外来文化的有益营养,才会更加丰富和博大,具有更加旺盛的生命力;反之,如果在对待外来文化时封闭保守、妄自尊大,一定会导致思想僵化和文化落后。习近平指出:“世界文明历史揭示了一个规律:任何一种文明都要与时偕行,不断吸纳时代精华。我们应该用创新增添文明发展动力、激活文明进步的源头活水,不断创造出跨越时空、富有永恒魅力的文明成果。”1.原因12古代的学问不能直接解决今天的问题,外来文化也不能直接解决中国的问题。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只有与中国具体国情相结合,才能发挥积极作用。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推动了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发展。2.措施立足中国国情,实现不同文化的交流互鉴,应当坚持“洋为中用”,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①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吸收外来有益文化,推动当代中国文化发展。②拓展深化发展中国文化必须处理好两对关系处理好传统文化与当代文化的关系:对待传统文化,要做到“古为今用”“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批判继承传统文化,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1处理好外来文化与中国文化的关系:正确对待外来文化,既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又要立足国情、坚持“洋为中用”,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将外来文化有益成果与中国国情具体结合。1面向世界 博采众长近代中国对待外来文化的两种激进观点对待外来文化的正确态度正确对待外来文化立足国情 交流互鉴知识体系原因措施当今时代,我们比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这个目标,同时面临着更为复杂的世界形势。应对这种充满着很多不确定性的世界变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我们在文化强国建设进程中以博大的思想胸怀,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指导,坚守社会主义发展方向,通过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传承弘扬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学习借鉴世界各国的优秀文化,从而走向更加美好的未来。结语conclusion谢谢观看Thank you for watching你读过的每一本好书都不会被辜负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