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 赏析古代白话小说的艺术特色 课件(共27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 赏析古代白话小说的艺术特色 课件(共27张PPT)

资源简介

(共27张PPT)
赏析古代白话小说的艺术特点
——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
年 级:九年级
学 科:初中语文(统编版)
节选篇目:
《智取生辰纲》
《范进中举》
《三顾茅庐》
《刘姥姥进大观园》
整本书阅读:
《水浒传》
《西游记》
《儒林外史》
了解赏析古代白话小说的艺术特点
白话小说:是参照当时口语而写成的小说,如四大名著、《儒林外史》。白话小说发源于唐代,前身是民间故事和所谓的“街谈巷语”,到宋代的话本阶段基本成熟定型。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选自清代文言小说集《聊斋志异》
范进即将这银子交与浑家打开看,一封一封雪白的细丝锭子,即便包了两锭,叫胡屠户进来,递与他道:“方才费老爹的心,拿了五千钱来。这六两多银子,老爹拿了去。”
——选自清代白话长篇小说《儒林外史》
了解赏析古代白话小说的艺术特点
艺术特色:也称“表现手法”,是作家在创作中所运用的各种具体的表现方法。
一、复习目标
1.通过回顾梳理统编教材,了解古代白话小说的艺术特点。
2.通过回顾梳理统编教材和《作业本》,归纳总结赏析古代白话小说艺术特点的方法策略。
3.通过真题训练,掌握赏析古代白话小说艺术特点的方法策略。
01.温故知新·整体了解古代白话小说的艺术特色
名著导读
《水浒传》:古典小说的阅读
01.温故知新·整体了解古代白话小说的艺术特色
任务一:复习教材P145-146中古典小说读书方法指导部分,完成《古代白话小说的艺术特色》整理表并思考探究古代白话小说艺术特色的角度。
古代白话小说的艺术特色 序号 角度 表现
1
2
3
4
01.温故知新·整体了解古代白话小说的艺术特色
古代白话小说的艺术特色
角度 表现
题材 从国家政治、社会批判的角度立意构思,展现的是宏大的社会历史背景,很少涉及家庭生活和个人情感世界。
艺术手法 单线结构,顺时叙述。情节设计上善于设置悬念、误会、线索,追求离奇巧合;善于在矛盾冲突中推进情节,快速转化场景,达到引人入胜的效果(情节曲折,故事完整)。叙事角度上,一般采用全知全能的视角。
人物形象 有类型化倾向,部分人物又有各自的特点。以刻画人物的语言、动作为重要手段,很少涉及内心世界。
语言风格 一方面,人物语言贴近当时生活,活灵活现;另一方面,多是白描式,简洁洗练,极富表现力。叙述常带有说书人的印记,行文常是说书人的叙述口气。
由题材指向小说的主题
1.小说题材
2.艺术手法
3.人物形象
4.语言风格
情节结构 情节设计 情节推进 叙述顺序 叙事视角
人物特点 刻画手段
白话 叙述口气 描写手法
01.温故知新·小结1·赏析古代白话小说艺术特色的角度
01.温故知新·了解经典篇目的艺术特色
任务二:自主整理统编教材、《作业本》九上第六单元,了解古代白话小说经典篇目的艺术特色,按照示例完成下表并思考探究经典篇目艺术特色的原则。
序号 篇目 题材 艺术特色
1. 《智取生辰纲》 英雄传奇 设计矛盾,在矛盾中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描写刻画形象
补叙,双线结构,白话夹杂方言
2. 《水浒传》
3. 《范进中举》
4. 《儒林外史》
5. 《三顾茅庐》
6. 《刘姥姥进大观园》
任务二:了解古代白话小说经典篇目的艺术特色。
序号 篇目 题材 艺术特色
1 《智取生辰纲》 英雄传奇 设计矛盾,在矛盾中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描写刻画形象
补叙,双线结构,白话夹杂方言
2 《水浒传》 同上 板块串联的结构,人物性格鲜明,富有传奇色彩
反映市民阶层的人生向往
3 《范进中举》 社会人情 讽刺手法(夸张、对比、典型细节揭露人物矛盾)
4 《儒林外史》 同上 对八股科举和程朱理学进行辛辣讽刺和尖锐批评
准确、生动、洗练的白话语言
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优美细腻的景物描写
5 《三顾茅庐》 历史 运用烘云托月等多种描写方法
层层铺垫、重重渲染,曲折变化、抑扬顿挫
礼贤下士、尊重人才的文化传统
6 《刘姥姥进大观园》 社会人情 贴着人物刻画人物性格特征 人物设置上匠心独运
01.温故知新·了解经典篇目的艺术特色
小结2:赏析经典篇目
艺术特色的原则:
多角度抓住篇目特点
“三顾茅庐”的故事在《隆中对》中以“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这寥寥数语带过,而在《三国演义》中,被演绎成一个生动曲折的故事,特别吸引人。
对同一历史事件的叙述,为什么史书和小说会有这样的差异?(选自《作业本》中《三顾茅庐》学习任务四:笔法比较)
01.温故知新·回顾练习1:文本类型比较
“三顾茅庐”的故事在《隆中对》中以“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这寥寥数语带过,而在《三国演义》中,被演绎成一个生动曲折的故事,特别吸引人。
对同一历史事件的叙述,为什么史书和小说会有这样的差异? (选自《作业本》中《三顾茅庐》学习任务四:笔法比较)
01.温故知新·回顾练习1:文本类型比较
“三顾茅庐”的故事在《隆中对》中以“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这寥寥数语带过,而在《三国演义》中,被演绎成一个生动曲折的故事,特别吸引人。
对同一历史事件的叙述,为什么史书和小说会有这样的差异?(选自《作业本》中《三顾茅庐》学习任务四:笔法比较)
参考示例:史书是对历史较为客观的叙述,因此只是简要记载了“凡三往,乃见”这一情节;而《三国演义》是历史小说,情节和人物是小说的两大要素,为突出刘备求贤若渴的明君形象,作者将短短的几句话演绎为“三顾茅庐”这一经典故事,既使青节更加波澜起伏、动人心弦,又使人物形象更加生动、具体,符合小说的特征。
01.温故知新·回顾练习1:文本类型比较
抓住文本类型的特点
进行比较并具体分析
比较阅读策略:(1)明确比较角度。人物、情节、主题、写法等。
(2)明确比较要求。如相同之处、不同之处、异同之处。
(3)明确比较材料的类型及特点。时代、语言、题材、体裁等。
01.温故知新·小结3·比较阅读策略
《儒林外史》以讽刺的笔法,写可笑之人、可笑之事,蕴含着深刻意味。阅读时,把你认为可笑的地方画出来,想一想可笑的背后隐含着什么。(选自教材《范进中举》思考探究三)
01.温故知新·回顾练习2:探究讽刺手法
《儒林外史》以讽刺的笔法,写可笑之人、可笑之事,蕴含着深刻意味。阅读时,把你认为可笑的地方画出来,想一想可笑的背后隐含着什么。(选自教材《范进中举》思考探究三)
01.温故知新·回顾练习2:赏析讽刺手法
令人耻笑(鄙视和嘲笑)
夸张、对比、比喻、典型的细节描写等
塑造人物
揭示主旨
赏析思路:圈画可笑之处—分析讽刺笔法—探究深刻意味
《儒林外史》以讽刺的笔法,写可笑之人、可笑之事,蕴含着深刻意味。阅读时,把你认为可笑的地方画出来,想一想可笑的背后隐含着什么。(选自教材《范进中举》思考探究三)
参考示例:范进因中举喜极而疯,在挨了一个巴掌后才清醒过来。该情节运用夸张手法进行虚构,鞭挞了因科举而扭曲的丑恶灵魂。
胡屠户对范进中举前后截然不同的态度,运用了对比手法,揭示了胡屠户嫌贫爱富、庸俗自私的市侩性格。
对范进中举后喜极而疯的典型细节描写,揭示了范进内心和外形的矛盾,形成强烈的讽刺效果。
01.温故知新·回顾练习2:赏析讽刺手法
赏析思路:圈画可笑之处—分析讽刺笔法—探究深刻意味
赏析艺术特色的逻辑性:根据题干中的关键词,梳理赏析艺术特色的思路,从而明确赏析的切入点和落脚点以及切入点和落脚点之间的分析过程,从而使赏析富有逻辑性。
01.温故知新·小结4·赏析艺术特色的逻辑性
02.真题训练
2020 西湖区期末考
西西发现《水浒传》中经常出现“话说”、“且说”、“我且问你”、“且听下回分解”等语句,于是做了如下的摘记:
请你结合《水浒传》全书的内容,分析这些词句在小说中的作用。(3分)
第五回 看官牢记话头,这李忠、周通自在桃花山打劫。
第八回 毕竟看林冲性命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第十六回 我且问你:这七人端的是谁?不是别人,原来正是晁盖、吴用、公孙胜、刘唐、三阮这七个。
02.真题训练
2020 西湖区期末考
西西发现《水浒传》中经常出现“话说”、“且说”、“我且问你”、“且听下回分解”等语句,于是做了如下的摘记:
请你结合《水浒传》全书的内容,分析这些词句在小说中的作用。(3分)
第五回 看官牢记话头,这李忠、周通自在桃花山打劫。
第八回 毕竟看林冲性命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第十六回 我且问你:这七人端的是谁?不是别人,原来正是晁盖、吴用、公孙胜、刘唐、三阮这七个。
解析:首先思考分析这些词语的作用需要考虑的因素有①含义②位置③小说内容④小说的受众;
其次,根据分析的角度把上述词语进行归类;
最后,结合具体句子进行分类分析。
02.真题训练
2020 西湖区期末考
西西发现《水浒传》中经常出现“话说”、“且说”、“我且问你”、“且听下回分解”等语句,于是做了如下的摘记:
请你结合《水浒传》全书的内容,分析这些词句在小说中的作用。(3分)
第五回 看官牢记话头,这李忠、周通自在桃花山打劫。
第八回 毕竟看林冲性命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第十六回 我且问你:这七人端的是谁?不是别人,原来正是晁盖、吴用、公孙胜、刘唐、三阮这七个。
参考示例:《水浒传》受众主要是市井民众,“说话”的方式就迎合普通百姓的口味,用的是他们熟悉的方式来讲他们喜爱的故事;运用“看官牢记”“且听下回分解”“我且问你”等放在开头结尾的语气词起到起承转合、停顿、提起的作用;自问自答式的结束语,先将读者感兴趣的问题提出来或将后面的情节卖个关子不说,然后告诉读者要继续看下一回的内容,来吸引读者。
02.真题训练
2019 衢州中考
巧妙的构思让情节引人入胜,从下列名著中选一部,结合故事分析作者的构思技巧。
A.《西游记》 B.《水浒传》 C.《哈利 波特与死亡圣器》 D.《基地》
02.真题训练
2019 衢州中考
巧妙的构思让情节引人入胜,从下列名著中选一部,结合故事分析作者的构思技巧。
A.《西游记》 B.《水浒传》 C.《哈利 波特与死亡圣器》 D.《基地》
解析:首先明确分析构思的角度。小说结构是小说作品的形式要素,是指小说各部分之间的内部组织构造和外在表现形态。因此,分析古代白话小说的构思可从情节处理、人物配备、环境安排以及整体布置等方面进行分析。
其次,根据题干,明确分析的指向是“引人入胜的情节”。
最后,表述时需结合故事进行分析。
02.真题训练
2019 衢州中考
巧妙的构思让情节引人入胜,从下列名著中选一部,结合故事分析作者的构思技巧。
A.《西游记》 B.《水浒传》 C.《哈利 波特与死亡圣器》 D.《基地》
参考示例:《西游记》。作者构思的巧妙在于:①采用伏笔,增强故事的可读性。孙悟空借芭蕉扇被拒与孙悟空之前降服红孩儿有关。②设置悬念,如唐僧在黄风岭被妖怪抓住即将被煮,命悬一线,另一边孙悟空正与黄风怪恶斗,孙悟空能否及时赶到令读者揪心。③叙事的节奏快慢交替,重要的情节细细描述,无关紧要的内容一笔带过,贴合读者的阅读期待。
02.真题训练
2019 衢州中考
巧妙的构思让情节引人入胜,从下列名著中选一部,结合故事分析作者的构思技巧。
A.《西游记》 B.《水浒传》 C.《哈利 波特与死亡圣器》 D.《基地》
参考答案:《水浒传》作者构思的巧妙在于:(1)人物故事相互关联、环环相扣,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如鲁智深展示武艺引出林冲,再集中写林冲的故事。(2)善用伏笔,如前有林冲结交鲁智深的情节,后来才有鲁智深野猪林救林冲的情节。(3)设置巧合,林冲因为大雪压垮栖身之所而夜宿山神庙,躲过一劫,恰好听到陆虞候等人的密谈,便怒杀仇人,上了梁山。(4)一众好汉齐聚梁山,但上山方式各有不同,富有变化,如林冲被陷害,忍无可忍上了梁山,而武松则快意恩仇,手刃仇人后上了梁山。
比较中抓住特点
比较角度
比较内容
比较材料的类型及特点
课堂小结:赏析古代白话小说艺术特色的方法策略
比较中抓住特点
小说题材
艺术手法
人物形象
语言风格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