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 价值的创造和实现 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6.3 价值的创造和实现 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高中思想政治 年级 高二 学期 秋季
课题 6.3价值的创造和实现
教科书 书 名:统编版教材必修4《哲学与文化》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教学目标
【学科能力目标】 1.学习理解:全面理解弘扬劳动精神,实现认识价值,以及实现人生价值需要的主客观因素。 2.实践应用:学会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增强个人综合素质,形成劳动和奉献的意识。 3.迁移创新:通过实现人生价值的主观条件的学习,能走出自我,勇于向命运挑战,铸就辉煌人生。 【核心素养】 1.政治认同:认同积极投身于为人民服务的实践,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由之路,也是拥有幸福人生的根本途径。 2.科学精神:科学把握实现人生价值的要求。 3.公共参与:积极努力融入社会,在劳动中不断实现人生价值,做出贡献。
教学内容
1.教学重点:如何创造和实现人生价值。 弘扬劳动精神实现人生价值,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创造和实现价值,在砥砺自我中创造和实现价值。 2.教学难点:理解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创造和实现人生价值 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是人们创造和实现人生价值的前提。人的价值只能在社会中实现。只有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才能在奉献社会中创造和实现自己的价值。我们强调在与社会的统一中创造和实现个人的价值,并不否认追求人的个性发展,但这种个性应该表现为对他人、对社会的独特的贡献方式。
教学过程
总议题:如何实现人生价值? 导入:同学们好!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哲学与文化》第六课“实现人生的价值”,第三框“价值的创造和实现”。通过观点评析:劳动创造美好生活;榜样力量:在奉献中体悟幸福;议学合作:时代助力成就梦想;博采众长:砥砺自我实现价值,我们共同来探究如何实现人生价值? 环节一:观点评析: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情境材料:教育部印发《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小学生要学煮饭炖汤、种菜养禽、维修家电……从2022年秋季学期起,多种劳动技能将纳入课程,引发社会不小关注。 观点一:有家长对劳动课的设置持保留态度,认为孩子去学校是读书不是去做体力劳动。 观点二:有观点认为,人工智能时代“引导”学生从事体力劳动、生产劳动,系逆势之选。 观点三:家长得替孩子包办除学习外的一切事宜,若不努力读书,今后就得去做苦力。 探究:1.结合课本77-79页思考,为什么国家重视劳动教育,将劳动技能纳入课程? 2.评析上述三种观点,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说说你的理由。 教师总结:1.劳动是人类的本质活动,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根本力量。马克思指出:“任何一个民族,如果停止劳动,不用说一年,就是几个星期,也要灭亡。”2.劳动光荣、创造伟大,是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的基本观点,是对人类文明进步规律的重要诠释,也是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血脉的精神基因。3.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劳动的重要性,指出:“劳动创造了中华民族,造就了中华民族的辉煌历史,也必将创造出中华民族的光明未来。” 环节二:榜样力量:在奉献中体悟幸福 情境材料:朱彦夫,一员战场归来的老兵,一位沂蒙山区的老人。他担任张家泉村党支部书记25年,为了让乡亲们吃饱肚子,过好日子,他竭尽所能,竭尽所有,吃苦受累,不在话下。他带领群众治理荒山,兴修水利,发展教育,彻底改变了山乡面貌。他在崎岖的山路上,“站”着走,“跪”着走,“爬”着走。他穿着假肢行走山路,经常摔倒,有很多次跌倒滚下山去,摔得鼻青脸肿。 探究:1.你认为什么样的生活才是幸福的? 2.朱彦夫事迹对我们实现幸福人生有着怎样的启示? 教师总结:在人的高级需要产生以前,低级需要只要部分的满足就可以了。人们有时为实现理想,不惜牺牲生命,不考虑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个体对需要的追求有所不同,有的人对自尊、为人民服务的需要超过对爱和归属的需要。努力奉献的人是幸福的。贡献个人力量,为人民服务,促进社会发展的同时实现人生价值。 一、弘扬劳动精神,实现人生价值 1.在劳动中创造人生价值 (1)劳动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也是人的存在方式。人只有在劳动中才能自由地彰显和发挥自己的智力和体力、意志和情感,创造和实现自己的价值。 (2)在社会主义社会,劳动是创造美好生活、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 2.在奉献中创造人生价值 积极投身于为人民服务的实践,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由之路,也是拥有幸福人生的根本途径。 环节三:议学合作:时代助力成就梦想 情境材料:训练团队及场地:国际知名教练和专家参与的训练团队,会根据数据帮助调整;深圳气候与东京相似,且有国家运动功能训练与康复服务机构,在场地、训练等方面给予很大支持。 “黑科技”助力:有很多针对短跑运动员专项能力提升的设备。如测试爆发力、力量和速度的“黑匣子”,测试力量训练效果的加速度传感器等。科技助力更高效地改善自身不足,不断突破自我。 探究:1.苏炳添创造的奇迹还依赖于哪些条件? 2.若想再创佳绩,苏炳添应该怎么做? 教师总结: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前提。人的价值只能在社会中实现。只有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才能在奉献社会中创造和实现自己的价值。苏炳添将个人理想同国家相联系,团队合作,热心公益,心怀感恩,砥砺前行。 二、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创造和实现价值 1.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是人们创造和实现人生价值的前提。人的价值只能在社会中实现。 2.只有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才能在奉献社会中创造和实现自己的价值。 3.我们强调在与社会的统一中创造和实现个人的价值,并不否认追求人的个性发展,但这种个性应该表现为对他人、对社会的独特的贡献方式。 环节四:博采众长:砥砺自我实现价值 情境材料:材料一:百次参战,十次负伤。九死一生,肢残眼障。他挑战极限,超越极限,精神伟大,人生不凡。他用嘴衔笔,用残肢抱笔,历时7年,创作完成两部震撼人心的自传体长篇小说,被誉为“中国当代保尔”。 材料二:在竞技体育比赛中,当运动员水平达到一定程度后,面临的不仅是身体上的竞技,也是整体素质的比拼。加强学习、提升素养、科学训练,是运动员成长的必经之路。 探究:结合朱彦夫和苏炳添的经历思考: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哪些主观条件? 教师总结:同学们想要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像朱彦夫和苏炳添一样做到顽强拼搏、自强不息;增长才干,全面提高素质;坚定理想信念,正确价值观;锤炼品德修为,打牢道德根基。 三、在砥砺自我中创造和实现价值 1.创造和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需要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 2.创造和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努力增长自己的才干,全面提高个人素质。 3.创造和实现人生价值,需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需要正确价值观的指引。 3.创造和实现人生价值,需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需要正确价值观的指引。 教师总结:选择职业绝不能仅仅考虑自身个性,人的价值只能在社会中实现。自身的个性发展必须建立在对他人、对社会做出贡献的基础之上。 课堂总结 课堂练习 1.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回头蓦见,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这给我们的人生启示是 ①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和理想,对人生有着重大的指导作用 ②实现人生价值需要有百折不挠、不怕失败的顽强奋斗精神 ③个人的人生理想源于现实、高于现实,可自然转化为现实 ④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实现人生价值需要一定的社会条件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习近平总书记在给北京大学援鄂医疗队全体90后党员的回信中表示,你们青年人同在一线英勇奋战的广大疫情防控人员一道,不畏艰险、冲锋在前、舍生忘死,彰显了青春的蓬勃力量,交出了合格答卷。援鄂医疗队全体90后党员用行动诠释了( ) ①发扬拼搏精神是拥有幸福人生的根本途径 ②实现人生价值要利用社会提供的物质条件 ③把维护人民的利益作为自己最高的价值追求 ④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要求。 “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而献身;那时我们所感到的就不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将默默地、但是永恒发挥作用地存在下去,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 ——马克思中学毕业论文《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 请运用所学知识,以“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为题写一篇小论文。(要求:①观点明确,紧扣主题,论据充分,合乎逻辑;②学科术语使用规范;③字数不少于200)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