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第九课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一.自主学习【学】【课标要求】1.搜集材料,阐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的基本要求。【核心素养】政治认同:增强推进依法治国促进公平正义、和谐社会的信心,坚定全面依法治国的信念。认同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的政策、措施;积极学法懂法、守法、用法,通过相关资料和所学知识,对全民守法提出自己的建议2.科学精神:理解严格执法的内涵、意义、要求;理解公正司法的内涵、意义、要求;理解全民守法的内涵、意义要求。明白依法治国需要建立长效机制3.法治意识:坚定全面依法治国.树立法治意识。【自学评价】1.科学立法的含义原则措施?2.严格执法的含义原则措施?3.公正司法的含义地位内容措施?4.全民守法的含义内容措施二.研习探究【研】(2022山东师大附中期中,17)2021年10月13日,习近平在中央人大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指出:要加快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以良法促进发展、保障善治。要加强党对立法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要发挥好人大及其常委会在立法工作中的主导作用,深入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一切伟大的实践,都需要科学理论的正确指引。要坚持习近平法治思想在全面依法治国中的指导地位,把习近平法治思想贯彻落实到全面依法治国各方面和全过程,更好转化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生动实践。深入推进全面依法治国,不断开创新时代法治中国建设新局面,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有人认为,贯彻全面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是党和政府的工作职责。请结合材料,运用全面依法治国的知识评析该观点。三.达标练习【练】1.(2022莱芜一中期中,14)为了预防和治理近年来时常发生的低龄未成年人恶性犯罪,更好地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全国人大常委全新修订的刑法修正案(十一)将最低刑责年由十四周岁下调至十二周岁。对此认识正确的是①良法是善治之前提,科学立法要从国情和实际出发②全国人大常委会依据宪法和法律规定行使最高立法权③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同样的犯罪要受到同样的制裁④与时俱进立良法、保善治、促发展是依法治国的必然要求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2.(2022日照一模,8)彰显法律力度,传递法治温度。近年来,人民法院不断简化立案环节优化办事流程,实现当天立案、一次办成;直播庭审,让更多不在庭审现场的网民感受到“看得见的正义”;公开裁判文书,让群众了解裁判的理由和过程……这些举措有利于①促进立法公开,凝聚社会共识 ②加强法律援助,坚持规范执法③实现诉讼便民,维护人民权益 ④开展法治教育,增强法治观念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3.(2021日照开学考,14)近年来,全国法院致力于推进形成分层递进、繁简结合、接配套的一站式多元解纷机制,加快建设立体化集约化信息化的一站式诉讼服务中心,全方位提升人民那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2020年全国法院受理诉讼案件数量出现2004 年以来的首次下降,特别是民事案件以年均 10%的速度增长15年后首次下降。这凸显出①司法机关勇于创新,积极化解社会矛盾 ②人民司法为人民,坚持人民主体地位③法治建设成效显著,全社会法治意识不断增强 ④人民法院强化严格执法,维护社会公平正义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4.(2021 济宁实验中学开学考,14)2021年4月1日是“海空卫士”王伟烈士牺牲20周年的日子,全国人民追忆悼念英雄。嫌疑人王某却在网上发布辱骂烈士、侮辱烈士遗孀的言论,引发舆论的强烈愤慨,最终王某被依法刑事拘留。这给我们的启示是①公民在享有权利的同时,要依法履行义务 ②推进公正司法必须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③要提高公民道德素质和法治观念 ④全民守法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5.(2022德州一模,6)辽宁省表决通过了《辽宁省知识产权保护条例》。该《条例》共 7章 49条,就加强知识产权行政保护、司法保护、社会保护,建立健全协同工作机制,严厉追究法律责任等作出明确规定。为更好保护知识产权①省人大及其常委会要依法定程序制定基本法律,推进科学立法②行政机关要带头依法执政,全面履行政府职能,推进严格执法③司法机关要通过程序公正,最大化实现结果公正,推进公正司法④要把全民普法守法作为依法治国长期性基础工作,推进全民守法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6.(2022山东中学联考.7)推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离不开法治保驾护航。在推进数字经济地方立法的过程中,要明确划定各级政府部门推进数字经济发展的职责和任务,确保在落地实施过程中更具可执行性、可操作性:其次。应结合各地数字经济发展基础和特色,坚持问题导向和需求导向,围绕当地数字经济发展的关键突出问题和迫切需求提出解决措施。这说明提高立法质量需要①在法治的轨道上制定合法有效的规范性文件②符合国情和实际,要立良善之法,立管用之法③根据治理和发展需要,科学合理地配置权力和责任④坚持依法行政提高实施过程中的可执行性、可操作性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7.(2022莱芜一中期中,15)山东省市场监管局按照国务院放管服工作部署要求,主动担当作为,全力推进全省“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工作。在全国最早上线了全省统一的“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工作平台。“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工作有利于①推进政府机构、职能、权限、程序、责任法定化②保障人民群众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③通过公开公正执法,增强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④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保障人民群众的表决权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8.(2020 课标11,16)某市根据中央有关文件精神,推进行政执法权限和力量向基层延伸和下沉,强化乡镇和街道的统一指挥和统一协调职责,整合原有站所、分局执法力量和资源,组建统一的综合行政执法机构,依法相对集中行使行政处罚权,以乡镇和街道名义开展执法工作。这一改革旨在①转变基层政府职能 ②强化基层司法机关权威 ③完善行政执法体制机制 ④提高基层政府执法效能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9.(2022 潍坊核心素养测评,10)獬豸,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法兽”。据《论衡》中描述其双目明亮有神,独角,能辨是非曲直,能识善恶忠奸,有勇猛、公正的寓意。在我国一些法院门口,往往能看到獬豸的雕像,象征着对公平正义的守护。公平正义是法治的生命线,是司法的灵魂,是人民群众感知法治建设的一把尺子。推进公正司法,必须①发挥党在立法工作中的主导作用,为公正司法提供法律依据②强化司法监督,让公正司法成为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③以提高司法效率为目的,优化诉讼服务,降低诉讼成本高④恪守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任何组织和个人都必须尊重法法律权威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0.(2019北京文综,31)“司法同喊你务当人民陪市员了!”2018 年底,不少北京市民到了一条短信,告知已被随机抽选为人民陪审员的候选人。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陪审员法》颁布实施后,第一次尝试从常住人口随机抽选候选人,以确保群众参与的广泛性。下列选项正确的是①从市民中抽选人民陪审员,满足了公众行使国家权力的诉求②公民依法参加审判活动,有利于促进司法公正,提升司法公信③让普通市民参加审判活动,目的在于提高法院的审判工作效率④这一举措可以促进公众直接接触、了解法律,推动法治社会建设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1.(2021 荷泽期末,15)乱闯红灯、逆向行驶横穿机动车道……非机动车和行人的交通违法现象已成为不少城市交通治理的重大难题。近年来,为推进全民守法,我国一些城市把非机动车司机和行人的交通违规情况纳入个人诚信档案,并和其他社会诚信资料联系在一起,对交通失信行为进行惩戒。对此,表述合理的是①健全公民信用录,诚信建设要增强 ②道德法治有冲突,诚信档案没必要③法律道德要并举,规则意识重培育 ④交通治理靠惩戒,传统文化要倡导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2.[山东2022联测]近年来,我国公安机关推行“三个当场”制度,对于群众上门报案的,当场进行接报案登记,当场接受证据材料,当场出具接报案回执并告知查询案件进展情况的方式和途径,并全面公开“三个当场”制度内容及投诉方式,有效预防了隐案瞒案等问题。上述举措①有利于公安机关严格规范执法,做到执法必严②有利于加强对公安机关的监督,做到司法为民③有利于合理配置政府部门,提高行政效率水平④有利于公开公正执法,增强政府公信力、执行力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3.[山东济南十一校2022联考]2021年12月 2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修订草案)》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首次审议。草案面向社会征求意见期间,公众提出了42万余条意见建议并被部分采纳。现行妇女权益保障法共61条,修订草案一审稿修改48条、删除1条、新增24条,这样的力度被认为不亚于废旧法立新法。这表明①全国人大常委会是我国立法机关,行使最高立法权②为维护人民合法权益,要坚持立法问计于民、问需于民③公众参与立法是提高立法科学化、民主化的重要途径④法律条文只有经过修改完善,才具有更强的法律约束力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 ②④14.[山东菏泽2022一模]《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21-2025年)》明确提出,加快构建职责明确、依法行政的政府治理体系,全面建设职能科学、权责法定、执法严明、公开公正、智能高效、廉洁诚信、人民满意的法治政府。这要求政府①坚持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规范执法人员行使自由裁量权②政府树立法治思维,坚持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③处理好政府和公民、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提高依法执政水平④依法立法,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15.[辽宁沈阳2022联考为了使法治宣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辽宁全省法院充分借助媒体和法院自媒体开展立体式普法活动。鞍山市中级人民法院院长走进12345政府热线平台,接听群众来电,以案释法,丹东、锦州、阜新阳、铁岭等地法院开展法院开放日“请进来出去”活动,坚持常态化送法进企业、进社区、进学校。这些举措的主要意义在于①促进司法公正,营造良好的社会法治氛围 ②打破时空限制,让法律知识更好地走近大众③提升人民群众法治观念,推进法治社会建设 ④创新普法宣传形式,为公民诉讼提供新途径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022 临沂二模,18)行政执法是政府依法履职的重要内容。在税务、市场监管、交通等领域,往往存在一些企业和个人因不完全了解政策、存在疏忽遗漏遗忘等造成的非故意违法行为,对于“首违”情况,相关行政机关在责令改正后不予处罚。近些年,一些地方政府探索轻微违法不罚和首次违法免罚清单制度。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在总结各地执法经验基础上,将“首违不罚”写入新修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该法已于2021年7月15日正式施行。以下是该法对“首违不罚”的相关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2021年版)第三十三条 违法行为轻微并及时改正,没有造成危害后果的,不予行政处罚。初次违法且危害后果轻微并及时改正的,可以不予行政处罚。当事人有证据足以证明没有主观过错的,不予行政处罚。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对当事人的违法行为依法不予行政处罚的,行政机关应当对当事人进行教育。第三十四条 行政机关可以依法制定行政处罚裁量基准,规范行使行政处罚裁量权。行政处罚裁量基准应当向社会公布。请结合材料,运用政治与法治的知识,以“温度·力度·尺度”为题,对“首违不罚”入法进行点评。(8分)四.总结提升【结】(由学生自主画出课时的知识结构图、思维导图,以体现知识的系统性)必修三 第九课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 参考答案二.研习探讨①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一个系统工程,是国家治理领域的一场深刻改革,不仅是党和政府的工作职责,更需要全社会的广泛参与和推动。②全面依法治国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党领导立法,保证执法、支持司法、带头守法,把依法治国与依法执政统一起来。③全面依法治国要坚持科学立法,尊重和体现社会发展客观规律,不断提高法律的质量。④全面依法治国要坚持严格执法,政府作为执法的最重要主体,要坚持全面履行政府职能,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⑤全面依法治国要坚持公正司法,司法机关要坚持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通过公正司法维护人民权益。⑥全面依法治国要坚持全民守法,所有社会成员要坚持依法行使权利、履行义务,依法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三.达标练习1—5 BDAAD 6—10 CCDDD 11—15 ABCAC16 行政机关是执法的最重要主体,要严格执法、公正执法、规范执法,“首违不罚”入法为行政执法提供了法律依据。(2分)“首违不罚”体现了“以人为本”执法理念,可以避免为罚而罚,提升市场主体的法治获得感,优化执法效果;(2分)“首违不罚”与严格执法并不相悖,不罚的同时通过加强教育或再违加大惩罚力度等规范违法人行为,并加强对执法环节的监督;(2分)行政处罚法明确了“首违不罚”同时具备的三个要件,还要通过制定清单和相应配套制度,严格规范行政处罚裁量权的运用。(2分)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