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第11课 爸爸妈妈在我心中(教案)核心素养目标1.政治认同:知道爱父母的多种方式,懂得爱父母既要有心,还需要有爱的能力和行动。2.道德修养:能用多种方法了解父母,学会用行动去爱父母。3.责任意识:愿意关心、解父母,乐于用多种途径表达爱。课时安排3课时。第1课时课时教学目标1.讲述爱父母的经历,发现父母是我们最爱的人。(重点)2.能用多种方式了解父母,学会爱父母。(难点)3.愿意交流生活中爱父母的表现,感受与父母之间的亲情。课前准备1.采访父母,说说子女做过的最让他们感动的一件事,用录音(或录像)形式记录。2.记录五天内我为父母做的事,完成“关爱父母记录表”。关爱父母记录表时间 我为父母做的事第一天第二天第三天第四天第五条我的发现:3.制作音(视)频课件。教学过程一、 我们都爱父母1.爱的旋律(1)播放:播放音频《吉祥三宝》。(2)提问:这首歌唱了什么?预设:相亲相爱的一家人。(3)思考:爱是相互的,父母爱我们,我们爱父母吗?2.爱的回忆(1)思考:大家都说爱父母,你是怎么表达的?(2)小组活动:回忆自己对父母表达爱的故事,选一件印象最深刻的事,组内逐一交流。提示:小组交流前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回忆。(3)交流:小组派代表交流。预设:主动承担家务;听父母的话……(4)播放: (播放采访父母的音/视频)让爸爸妈妈印象最深刻的事是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来听听。(5)思考:听了爸爸妈妈的话,你想到了什么?预设1:我们的点点滴滴都会让父母感到开心和幸福。预设2:很小的事,爸爸妈妈却被感动了,他们太容易满足了。3.爱的感受(1)引读:对父母的爱,还有哪些表现呢?一起来看看。(逐一出示教材第72页插图)①第一幅图:天都黑了,爸爸怎么还没回来呀?提问:小男孩在想什么?预设1:他担心爸爸回家的路上遇到什么意外。预设2:他担心饭菜凉了,再热就不好吃了。提问:你也有担心爸爸妈妈的经历吗?提示:让学生结合真实的生活经历回答。小结:父母最爱我们,我们也会担心他们,这是爱的表达。②第二幅图:看到妈妈难受的样子,我心疼得不得了,真想替妈妈分担一点儿痛苦。提问:妈妈病了,小女孩是怎么做的?她为什么会这么心疼妈妈?提示:适时引导学生回忆自己生病时的感受,再想想爸爸妈妈是怎么做的。预设1:她知道生病有多难受,舍不得妈妈承受痛苦。预设2:每次她生病的时候,妈妈也是心疼得不得了。预设3:妈妈平时既要上班又要做家务,已经很辛苦了,现在又生病了,一定很不舒服。小结:我们会心疼父母,因为在我们心中,他们是我们最爱的人。③第三幅图:女孩问奶奶:“奶奶,元旦快到了,爸爸妈妈能回来看我们吗?我想他们了。”奶奶说:“他们在很远的地方打工,回来一趟不容易呀!”提示:教学中要关注留守儿童、单亲家庭子女等。思考:父母外出打工了,想一想女孩应该怎样表达对父母的爱。预设1:经常给爸爸妈妈打电话,跟他们说说自己的生活,也要了解他们的生活情况。预设2:在家听奶奶的话,好好学习,让爸爸妈妈安心在外工作。小结:我们渴望一-家人幸福、快乐地生活在一起,想念也是我们爱父母的表现。(2)交流:上面这些小朋友的感受大家也一定有过,一起来说一说。提示:引导学生交流真实的生活经历和感受。预设1:妈妈在餐厅工作,每天下班很晚,我很担心她的安全。预设2:爸爸和妈妈在地里干活,手上磨了厚厚的茧子,我很心疼。预设3:爸爸是军人,很长时间才能见他一面,我很想念他。(3)小结:父母爱我们,我们也会心疼、担心和想念他们。我们都爱父母,因为他们是我们最亲的人。(板书:我们都爱父母)二、我们会爱父母1. 怎样才是爱父母(1)情境:爸爸主动报名去西藏支教半年。该不该同意爸爸去呢?提示:不要干涉学生的观点,让学生真实表达自己的想法。预设:同意;不同意;没想好。①同意。预设1:西藏的学校和学生需要爸爸这样优秀的老师。预设2:我已经长大了,能照顾好自己和妈妈。②不同意。预设1:西藏的条件太艰苦了,舍不得让爸爸去。预设2:我还小,需要爸爸在身边照顾。思考:爸爸知道你的担心吗?爸爸知道去西藏支教会很艰苦吗?爸爸知道家人需要照顾吗?追问:这些爸爸都知道,仍主动报名去支教,这又是为什么?预设1:到西藏支教是爸爸的愿望。预设2:爸爸会经常和我联系,像之前一样关心我、爱护我。追问:再给你一次选择的机会,你会同意吗?③小结:爱父母,就要支持父母正确、合理的选择,让他们放手去做更有意义的事情。(板书:理解 支持)(2)情境:小明用手机上网课,被爸爸妈妈误会在玩游戏,爸爸妈妈说了他几句,他非常生气,好几天不跟爸爸妈妈说话。你赞同小明的做法吗?提示:不要干涉学生的观点,让学生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想法。预设:赞同;不赞同。①赞同预设1:太委屈了,这是我表达生气的方式。预设2:这样做爸爸妈妈以后就不会再轻易地误会我了。②不赞同预设1:爸爸妈妈不是故意的,这样是对他们的不尊重。预设2:父母的出发点是好的。交流:出现这样的问题该怎样做呢?提示:引导学生结合生活经历进行回答。③小结:当父母误会我们的时候,应主动与他们沟通,多想想父母的初衷,体谅和包容也是爱父母的表现。(板书:体谅包容)2.我会这样爱父母(1)观察“关爱父母记录表”。(2)小组活动:说说我们的发现,交流“我可以为父母做哪些事”。(3)全班交流:小组派代表在全班交流。预设:我们为父母做得太少了……(4)小结:父母是最爱我们的人,为我们做了很多事,我们要尽力了解父母的需要,为他们多做事,让他们感受到我们的爱。三、我们要了解父母1.了解的内容和途径(1)思考:关于父母,你想了解什么?提示:这是开放性问题,不要限制学生个性化的了解方向、内容。(2)思考:可以通过哪些方法、途径了解父母?提示:引导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途径,多角度了解父母。预设:生活中观察、采访亲人……2.设计档案(1)指导:根据刚才列出的要调查的内容,结合自己对父母的了解,设计“父母档案”。我为父母写档案(参考)爸爸的生日:___________________ 年龄:__________妈妈的生日:___________________ 年龄:__________爸爸的工作: ___________________ 妈妈的工作:___________________爸爸的爱好:___________________ 妈妈的爱好:___________________爸爸妈妈最近高兴的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爸爸妈妈最近烦恼的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提示: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增减要调查的内容。四、总结我们都爱父母,也学会了爱父母和了解父母的方法,但是我们对父母的了解还远远不够,希望大家好好完成“父母档案”。下节课我们将围绕“父母档案”进行深入交流,进步走近父母,了解父母。板书设计11 爸爸妈妈在我心中理解支持 我们都爱父母 体谅包容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