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2年秋季学期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3.2与世界深度互动课题 与世界深度互动 单元 九下第二单元 学科 道德与法治 授课者授课时间 授课 班级 教学 准备 课件、九下道法课本 课时安排 1课时核心 素养 目标 政治认同:关心时事,热爱和平,初步具有国际视野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 健全人格:理解个人与社会、国家和世界的关系,积极适应社会发展变化。教学 重点 中国影响的表现教学 难点 理解文明交流互鉴的意义和做法教材 分析 本课是第三课《与世界紧相连》中的第二框。教材主要从中国对世界的影响、世界对中国影响两个方面进行阐述,帮助学生全面认识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在与世界各国的深度互动中,中国在文化、经济、政治等方面对世界产生深远影响。中国积极致力于构建全球治理体系的探究与实践,以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世界文明因交流而多彩,因互鉴而丰富,中华文明坚持以我为主,兼收并蓄,在交流互鉴中不断发展。学情 分析 九年级学生能够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对于变化发展的世界的认知能力在不断增强,初步具备一定的思辨能力,能够看到中国的发展,能够认识到中国在文化、经济、世界格局中的地位在不断提高,听到更多中国的声音,并且有很多学生走出国门,到世界各地旅游,切身感受到中国的影响,感受到中华文明与世界文明。学生虽然有很多感性的认知,却缺少一定理性的思考,在看待社会现象时,容易偏激,不能全面辨证地看待问题。教师教学中,就要通过一系列事物的分析,培养学生辩证思考问题的思维方式。学法 自主学习法、小组合作法 教法 视频引导法、启发教学法、讲授法教学过程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导入新课 出示材料:2022年11月,二十大期间,二十大新闻中心为境内外记者举行了多场记者招待会和集体采访等活动。约750名外国记者参加了本次大会报道,报道二十大也是他们深入了解中国的窗口。“中国好,世界会更好”是外媒关注二十大的内在逻辑,《今日巴基斯坦》刊文称“世界对中国寄予厚望”。 思考:外国记者为什么如此关注二十大? 师:中国对世界的影响越来越大,中国好,世界会更好。我们一起学习《与世界深度互动》,感受中国影响力! 观看材料和图片,思考回答问题。 通过阅读分析时政材料引入本节课课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讲授新课 环节一:自主学习: 课件展示预习提纲,引导学生预习教材并思考问题。(5分钟) 探究点一:中国的影响 中国对世界的影响表现在哪些方面?(P35、36) 探究点二:兼收并蓄 交流互鉴 1.文明的含义(P37) 2.文明交流互鉴的意义(P38、39) 3.怎样与其他文明交流互鉴?(P37-39) 环节二:新课学习: 探究点一:中国的影响 1.PPT展示贴对联的英国队员、舞狮的美国儿童和德国举办的中国的狂欢节 思考:春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当冬奥会遇上春节,今天更多的国家庆祝中国春节,你怎么看待这一个现象? 概括明确: 2.要闻点评:外国驻华大使直播“带货”,直接整懵圈了(视频、图片、材料) 思考:驻华大使们为什么选择在中国直播“带货”?除此之外,中国还为世界经济发挥哪些重大作用? 3.要闻点评:世界要公道不要霸道 (视频、图片、材料) 思考:习主席的讲话,体现了中国坚持怎样的国际关系理念?致力于构建怎样的国际政治新格局? 4.出示图片 思考:结合这些“中国行动”说说中国是如何影响世界呢? 中国对世界的影响:中国关于构建全球治理体系的探索与实践,为人类思考与建设未来提供了新的路径,得到广泛认同,越来越多的国家参与其中,共同行动,这将对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小结:中国对世界的影响力表现在哪些方面?(重点) 探究点二:兼收并蓄 交流互鉴 1. 1、要闻点评:阿富汗国家博物馆重新开放(视频、图片、材料) 思考:为什么世界各国的博物馆接力保护这批阿富汗文物?这批阿富汗文物的被迫“流浪”将对世界和展出国的文明产生哪些积极影响? 2.同学们,你认识它们吗? 思考:拼音、阿拉伯数字、五线谱,都不是中国人发明的,可是你在使用它们的时候会在乎这个吗?这启示我们如何进行文明交流互鉴? (提示:①我们要学习和借鉴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坚持以我为主,兼收并蓄。) 3.图片呈现 4.来自西方的节日 师:这些节日你熟吗?你知道它们的精神内涵吗? 启示:③对其他文明的学习,我们不能只满足于欣赏物件的精美,更应该领略其中蕴含的人文精神。 5.小结 每课一句:既要学习和借鉴其它文明,更要增强文化自信,做自信的中国人! 根据课件展示预习提纲,预习教材并思考问题,并初步记忆。 学生阅读思考并交流分享 看图片、视频 材料 思考问题 回答 教材中找出 标记要点 整理笔记,默读背诵 观看视频、图片和材料,小组讨论交流,思考回答问题 看图片、材料 讨论交流,思考问题并回答 教材中找出 标记要点 看图片、视频 材料 思考问题 回答 教材中找出 标记要点 整理笔记,默读背诵 学生对本堂课知识点形成自己的认识,养成独立思考、生成疑问、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在学生预习过程中加以引导、点拨。 中国的传统节日是中国文化的象征,以中国年为切入点引发学生对中国文化的影响进行深入思考,用具体的事例打开抽象的思维,使学生发散思维,感受更加深刻。 用形象的图片、视频、材料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进一步加强对知识的理解。 加强对知识的识记理解,努力在课堂上掌握所学知识 培养学生合作探究能力 用形象的图片、视频、材料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进一步加强对知识的理解。 用形象的图片、视频、材料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进一步加强对知识的理解。 加强对知识的识记理解,努力在课堂上掌握所学知识课堂小结 通过本课时的学习,我们了解了中国在经济、文化、世界格局等方面对世界的影响,知道中华文明与其他文明交流互鉴,共同发展进步。我们为中国在世界舞台上的影响力而感到自豪,我们要善于学习和借鉴其他优秀文明,为中华文明的继承、传播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整理笔记,回顾所学知识,谈收获和体会 锻炼学生的概括能力、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课堂练习 1.(2022辽宁鞍山)中国日益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引擎与稳定器。下列能体现中国正为世界经济增长注入新的活力的有(C) ①中国向世界其他国家出口物美价廉、丰富多样的日常生活用品 ②中国的春节不仅是全球华人的节日,而且吸引了多国民众 ③中国为越来越多的国家提供更多更好的技术和设备 ④中国通过向国外投资,帮助急需发展资金的国家把握发展机遇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中国建筑的榫卯结构,今天仍然被日本、韩国等一些国家的建筑行业借鉴;近年来我国也借鉴德国、加拿大等国的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经验。这说明(D) A.一切外来文化都值得学习和借鉴 B.不同文明在交流互鉴中消除差异 C.经济全球化给文化多样性带来挑战 D.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布置作业 1.识记背诵本课重点知识;2.完成同步学习P117—119随堂演练板书设计教学反思 本课时内容包括两个问题,一是中国的影响,主要学习了我国在国际经济政治方面的重要作用,结合具体例子较容易理解;二是兼收并蓄、交流互鉴,主要学习文化交流,较为抽象,学习有一定的难度,难点的突破在于多引导学生参与讨论,提高其认识,逐步理解我国在文化领域与世界深度互动,不断发展。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