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框 元朝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拓展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四框 元朝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拓展

资源简介

(共31张PPT)
政权名称 建立
时间 建立
民族 建立者 都城 与宋的
重大事件

10世纪初
契丹族
阿保机
上京
北宋
960年
汉族
赵匡胤
东京
西夏
11世纪前期
党项族
元昊
兴庆

12世纪初
女真
阿骨打
会宁
南宋
1127年
汉族
赵构
临安
澶渊之盟
宋金议和
(绍兴和议)
宋夏议和
(庆历和议)
用图表表示五个政权
1、蒙古族的兴起
是我国北方蒙古高原的
游牧民族,过着游牧和
狩猎的生活。
内——
{
12世纪时蒙古的社会状况
蒙古统一前,
草原上的争战情景:
星天旋转,诸国争战,
……
没有逃避地方,
只有冲锋打仗.
没有平安幸福,
只有互相杀伐.
----谢再善译《蒙古秘史》
外——
女真压迫
各部混战
谁来结束了这种战争不断的局面?
铁木真
1、蒙古族的兴起
2、蒙古国的建立
时间:
建立者:
都城:
1206年
和林
铁木真被尊称为“成吉思汗”
1、蒙古族的兴起
2、蒙古政权的建立
3、蒙古政权的强大
对内征讨
对外扩张
成吉思汗时期的领土扩张
一直打到欧洲的多瑙河流域,仅用半个世纪的时间,建立起横跨亚欧两洲的蒙古帝国。
1、完成了蒙古的统一大业(最重要)。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毛泽东的词句)成吉思汗真是“只识弯弓射大雕”的武夫吗? 谈谈成吉思汗的历史功绩。
2、建立了强大的蒙古政权。
3、领导蒙古人民反抗金的压迫。
内蒙古成吉思汗陵墓
公元1227年,蒙古消灭西夏前夕,
成吉思汗病故于军中。相继继位的
窝阔台、蒙哥和忽必烈继续南下西
征,不断开辟新的疆土……
蒙古(元)
1271年,
忽必烈建立元朝,
后定都大都(今北京)
元世祖忽必烈
1279年
统一全国
元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统一的封建王朝。
1276年南宋灭亡
北至北冰洋
西北到新疆、中亚地区
西南至西藏、云南
南至南海诸岛
东南至琉球
东北至今库页岛
思 考:
中国封建社会有几次结束大分裂之后的大统一局面?
秦汉
西晋的短暂统一
隋唐
元朝
1、忽必烈为什么要仿效汉法改制?
为巩固蒙古族在中原的统治。
重视农业发展
3、忽必烈改制的意义?
有利于社会进步和民族融合,巩固和发展了我国统一的多民族。
(1)政治上:
(2)经济上:
(3)交通上:
2、忽必烈改制的内容?
建立行省制度;宣政院……
得到空前发展
考之前代,北方奄有中夏,必行汉法,乃可长久。故魏、辽、金能用汉法,历年最多。其他不能用汉法者,皆乱亡相继。史册具载,昭昭可见也。 国家仍处溯漠,无事论此,必如今日形势,非用汉法不宜也。
——(元)许衡
原文大意:考察前代,北方少数民族完全占据中原后,一定要推行汉法,才能统治长久,所以北魏、辽、金统治时间最长。其它不行汉法的少数民族政权都相继败亡。这种情况在史书上有详细记载,看的明明白白的。元朝处在漠北时,还顾不得考虑这个问题。而处在现在的形势,不用汉法就很不很不合时宜了。
1、忽必烈为什么要仿效汉法改制?
(1)政治上:①建立行省制度
中书省
行中书省
行中书省
行中书省
中央
地方
全国最高的行政机构
派遣官吏,征收赋税,进行有效的统治
2、忽必烈改制的内容?
西藏成为元朝正式的行政区。
设澎湖巡检司
(1)政治上:②宣政院 ;③澎湖巡检司
(2)经济上:重视发展农业
禁止蒙古贵族圈占农田作牧场,推广棉花的种植。
忽必烈即位之初诏令天下:“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本,衣食以农桑为本。”
具体措施 :
影响 :
北方农业由此得到恢复和发展。
1、开凿两段新运河,使粮船可以从杭州直抵大都;
(3)交通上:得到空前发展
2、开辟空前的海运航线,粮食运输逐步以海运为主;
3、建立比较完善的驿站系统;
4、海上“丝绸之路”盛行。
大都
通州
临清
东平
渤海


会通河
通惠河
驿站制度
“元有天下,薄海内外,人迹所至,皆置驿传,使驿往来,如行国中。”
——《元史·地理志》
◎ 都城
○ 钦察汗国首府
政权部族界
驿路
泉州
China
1、许多中国古代科技文化成就,都在这一时期传播到世界各地。
2、《马可波罗行纪》
1、蒙古族与汉族差异缩小。
元朝的统一促进了民族融合,主要表现在哪些地方?
2、进入中原地区的契丹人、女真人与汉族逐渐融为一体。
3、形成新民族——回族。
回族的形成
  唐朝以来,定居中国的波斯人、阿拉伯人同汉、蒙、畏兀儿等族杂居相处,互通婚姻,逐渐融合。到元朝时期形成一个新的民族——回族。
元代境内大规模的人口流动,促进了各族经济、文化的发展与融合。
中外文化交流频繁
《马可波罗行纪》
元朝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拓展
兴起
铁木真
(成吉思汗)
1206年
民族大融合
回族形成
统治措施:
① 建立行省制度
② 推行重农政策
③大力发展交通
元朝与历史上曾经建立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相比,有哪些不同点?
1、元朝是第一个少数民族建立的统一的王朝。
2、元朝的疆域在中国历史上最为广大。
3、形成了新的民族——回族。
一、选择
1、1271年正式定国号为元的是:
A、铁木真 B、元昊
C、忽必烈 D、阿骨打
2.元朝时形成的一个新的民族是: A、蒙古族 B、回族
C、藏族 D、维吾尔族
3.“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表现了哪位诗人的崇高气节:
A、李白 B、岳飞 C、于谦 D、文天祥
C
B
D
4、下列哪一项是成吉思汗的业绩?
A 起兵反抗辽统治者的压迫
B 统一蒙古,建立蒙古政权
C 定国号为元
D 灭亡金朝
5、西藏地区正式归中央政府管辖始于( )
A、唐朝 B、宋朝 C、元朝 D、明朝
B
C
二、填空
统一蒙古高原的部落首领是
( ),尊称( )。
2.为了加强对全国的统治,元政府对全国推行( )制度,在中央设置( )作为全国的最高行政机构,在地方设( )。
铁木真
成吉思汗
行省
中书省
行中书省
三、阅读下列材料:
“胡人有妇解汉音,汉女亦解调胡琴”。
请回答:
(1)这两句诗反映了元朝的什么情况?
(2)元朝还有哪些现象反映了材料中的情况?
民族融合情况
元朝时,又有大批波斯人、阿拉伯人迁入中国。他们同汉、蒙、畏兀儿等族,长期杂居相处,互通婚姻,逐渐融合,开始形成一个新的民族──回族。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元朝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拓展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复习导入
【师】宋元时期多个民族政权在碰撞中交融,是多民族国家形成的重要时期。今天我们还要学习一个少数民族的政权,它是生活在我国北方蒙古高原上的一个古老的民族,你知道是哪个民族吗?
【生】蒙古族
【师】蒙古族建立了一个统一的王朝,我们把它叫做什么?
【生】元朝
【师】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第四课第四框《元朝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拓展》。
讲述新课:
(一)“一代天骄”的崛起
1、蒙古族的兴起
【师】蒙古族是如何兴起的,过着怎样的生活?
【生】是我国北方蒙古高原的游牧民族,过着游牧和狩猎的生活。
【师】12世纪时蒙古对内、对外的社会状况是怎样的?
【材料】
蒙古统一前,
草原上的争战情景:
星天旋转,诸国争战,
……
没有逃避地方,
只有冲锋打仗.
没有平安幸福,
只有互相杀伐.
----谢再善译《蒙古秘史》
【生】
对内:12世纪时,蒙古各部之间混战不已。
对外:受女真压迫。
【师】谁来结束了这种战争不断的局面?
【生】铁木真。
【师】铁木真率领军队打败周围各部,统一蒙古。
2、蒙古政权的建立
【师】蒙古国在何时由谁建立的?
【生】1206年,蒙古贵族召开大会,推举铁木真为大汗,蒙古国建立。
【师】铁木真被尊称为?
【生】成吉思汗
【师】蒙古国的都城在哪里?
【生】和林(今蒙古哈尔和林)
3、蒙古政权的强大
【师】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后,发动了大规模的扩张战争,他对内征讨,对外扩张。
【师】对内扩张体现在哪里?
【生】他和他的子孙除了对金、西夏和南宋等作战外。
【师】对外扩张体现在哪里?
【生】他还一直打到欧洲的多瑙河流域,仅用半个世纪的时间,建立起横跨亚欧两洲的蒙古帝国。
【师】“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毛泽东《沁园春·雪》的词句)成吉思汗真是“只识弯弓射大雕”的武夫吗? 谈谈成吉思汗的历史功绩。
【生】
1、完成了蒙古的统一大业(最重要)。
2、建立了强大的蒙古政权。
3、领导蒙古人民反抗金的压迫。
【师】公元1227年,蒙古消灭西夏前夕,成吉思汗病故于军中。(这是内蒙古成吉思汗陵墓。)成吉思汗死后,相继继位的窝阔台、蒙哥和忽必烈继续南下西征,不断开辟新的疆土……我们通过一张图示来了解一下。
1206年,蒙古国建立。
1218年,成吉思汗在位时,蒙古灭西辽。
成吉思汗死后,蒙古军队相继在
1227年,蒙古灭西夏。
1234年,蒙古、南宋联合灭金。
1246年,灭吐蕃。
1253年,灭大理。
对南宋形成了包围之势。
(二)忽必烈建立元朝
【师】元朝是谁在什么时候建立的?定都在哪里?
【生】1260年,成吉思汗的孙子忽必烈继承汗位。于1271年定国号为元,次年定都大都(今北京)。
【师】忽必烈的庙号是什么?
【生】元世祖
【师】看着这张形势图,你觉得南宋还能独存吗?
【生】不行,什么南宋灭亡?
【师】1276年,元军占领南宋都城临安,南宋灭亡。
【师】1279年,元军消灭了南宋最后一支抵抗力量,统一全国。
【师】这里我们特别要注意的是:元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统一的封建王朝。
【师】我们来看一下元朝的疆域。北至北冰洋,西北到新疆、中亚地区,西南至西藏、云南,南至南海诸岛,东南至琉球,东北至今库页岛。元朝的疆域空前辽阔,远远超过前代。
【材料】故其地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元史·地理志》
【师】思考:中国封建社会有几次结束大分裂之后的大统一局面?
【生】秦汉、西晋的短暂统一、隋唐、元朝……
(三)忽必烈改制
【师】忽必烈即位后进行了一系列改革。
【生】
1、原因
【师】忽必烈为什么要仿效汉法改制?
【材料】
考之前代,北方奄有中夏,必行汉法,乃可长久。故魏、辽、金能用汉法,历年最多。其他不能用汉法者,皆乱亡相继。史册具载,昭昭可见也。 国家仍处溯漠,无事论此,必如今日形势,非用汉法不宜也。
——(元)许衡
【原文大意】
考察前代,北方少数民族完全占据中原后,一定要推行汉法,才能统治长久,所以北魏、辽、金统治时间最长。其它不行汉法的少数民族政权都相继败亡。这种情况在史书上有详细记载,看的明明白白的。元朝处在漠北时,还顾不得考虑这个问题。而处在现在的形势,不用汉法就很不很不合时宜了。
【生】为巩固蒙古族在中原的统治。
2、内容
【师】忽必烈改制的内容有哪些?(从政治上、经济上、交通上考虑)
(1) 政治上:建立行省制度
A行省制度
【师】忽必烈在政治上建立了什么制度?
【生】行省制度
【师】行省制度分别在中央和地方设置了什么机构?
【生】中央:中书省;地方:行中书省(简称“行省”或“省”。)
【师】中书省有什么样的地位?
【生】全国最高的行政机构。
【师】在地方,派遣官吏,征收赋税,进行有效的统治。
【师】行省制度对后世影响深远。直到现在我们还在应用。
B宣政院
【师】元政府为了加强对西藏的管辖,在中央设立了什么机构?
【生】宣政院
【师】有什么样的职责?
【生】负责藏族地区的行政,并在西藏委派官吏,驻扎军队,清查户口,征收赋税。
【师】宣政院的设立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
【生】西藏成为元朝正式的行政区。
C设澎湖巡检司
【师】元朝还加强了对台湾的管辖,在台湾设澎湖巡检司。
(2)经济上:推行重农政策
【材料】忽必烈即位之初诏令天下:“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本,衣食以农桑为本。”
【师】体现了忽必烈在经济上采取了什么政策?
【生】重视发展农业。
【师】有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
【生】禁止蒙古贵族圈占农田作牧场,推广棉花的种植。
【师】这些措施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师】北方农业由此得到恢复和发展。
(3)交通上:得到空前发展 A两段新运河 B海运航线 C驿站系统 D海上丝绸之路
【师】元朝疆域空前辽阔,为了实行有效统治和管理,交通得到了空前发展。元朝开辟了哪些新的交通路线?
【生】
1、为了便利南粮北运,元朝开凿了两段新运河(通惠河和会通河)(通惠河:从大都到通州;会通河:起初,会通河的范围较小,仅指临清——须城(东平 ( http: / / baike. / view / 37140.htm" \t "_blank ))间的一段运道。),与原有运河连通,使粮船可以从杭州直抵大都;(河:大都——杭州)
【师】开辟两段新运河的目的是什么?
【生】为了便利南粮北运,使粮船可以从杭州直抵大都。
2、开辟了规模空前的海运航线,粮食运输逐步以海运为主;(海运:刘家港——直沽)
3、建立比较完善的驿站系统;
【材料】“元有天下,薄海内外,人迹所至,皆置驿传,使驿往来,如行国中。”——《元史·地理志》
【介绍】图册P67,为了对辽阔的疆域实行有效的控制,元政府大规模地发展和完善驿站系统。忽必烈以大都为中心,修筑了四通八达的驿道,驿站在全国各地星罗棋布。元代的驿站有1500多处,分为陆站和水站,陆站又有马站、牛站、轿站和步站的区别。此外,还有专门传递官员紧急文书的急递铺。
4、海上“丝绸之路”盛行。中国古代的丝绸之路除了通过河西走廊大量输往中亚、西亚和欧洲外,也经由海上航路源源不断的销往世界各地。因此,人们称东西方的海上航路为“海上丝绸之路”。宋元时期,通过“海上丝绸之路”运往西方的中国物品主要是陶瓷制品。到元代,中国陶瓷风靡亚、非、欧三州,取代铜器、玻璃器皿等,成为各国人民的日常生活用具。
【图4-50伊本·奥贝德拉墓碑】元代,许多通过海路来华的外国客人留居中国。在泉州,“番客”的墓碑为数众多。这块墓碑上部刻有阿拉伯文,下部用中文刻着“番客墓”三个大字,很可能出自初学汉字的阿拉伯文的《古兰经》和死者姓名,另一面用汉字刻有墓志铭。
(四)元代的对外交流
【师】由于交通畅通,元代的中外文化交流空前繁盛。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
【生】
1、许多中国古代科技文化成就,都在这一时期传播到世界各地。
2、有个名叫马可·波罗的威尼斯人,他向一位朋友讲述了自己在东方的神奇经历和见闻,这位朋友笔录成书,写成著名的《马可波罗行纪》,引起了更多欧洲人对中华文明的兴趣。
【图4-49马可·波罗与《马可波罗行纪》】据《行纪》记载,马可1波罗跟随父亲、叔父从威尼斯出发,取到波斯,沿古老的丝绸之路东行,翻越帕米尔高原,穿过河西走廊,历时4年到达元帝国。在留居中国的17年间,马可·波罗多次奉元世祖忽必烈之命出使各地,并在扬州做官3年。后来,他们从海路返回威尼斯。
(五)元代的民族交往
【师】元代不仅对外交流繁盛,而且元代的统一也为各国民族的联系和交往提供了有力条件。元朝的统一促进了民族融合,主要表现在哪些地方?
【生】
(当时,许多汉族人来到边疆,为那里的开发做出了贡献。)
1、蒙古族与汉族差异缩小。(边疆各族包括蒙古族,大量迁入中原和江南,同汉族等杂居相处。)
2、进入中原地区的契丹人、女真人与汉族逐渐融为一体。(原先进入黄河流域的契丹、女贞等族,经过长期共同生活,已同汉族汉族没有什么差别。)
3、形成新民族——回族。
【材料】回族的形成
  唐朝以来,定居中国的波斯人、阿拉伯人同汉、蒙、畏兀儿等族杂居相处,互通婚姻,逐渐融合。到元朝时期形成一个新的民族——回族。
【师】元代境内大规模的人口流动,促进了各族经济、文化的发展与融合。
3、意义
【师】忽必烈改制的意义?
【生】有利于社会进步和民族融合,巩固和发展了我国统一的多民族。
巩固新课:
1、课堂小结
2、课外延伸
【师】元朝与历史上曾经建立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相比,有哪些不同点?
【生】
1、元朝是第一个少数民族建立的统一的王朝。
2、元朝的疆域在中国历史上最为广大。
3、形成了新的民族——回族。
3、课后习题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4 页 (共 5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