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开放是当代中国的鲜明标识 课件(25张ppt)-2022-2023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一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7.1开放是当代中国的鲜明标识 课件(25张ppt)-2022-2023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一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

资源简介

(共25张PPT)
2017年5月,首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习近平主席也专门对开放作出阐述。
我们要将“一带一路”建成开放之路。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导致落后。对一个国家而言,开放如同破茧成蝶,虽会经历一时阵痛,但将换来新生。“一带一路”建设要以开放为导向,解决经济增长和平衡问题。
第七课 经济全球化与中国
7.1 开放是当代中国的鲜明标识
第一目: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
第二目:对外开放与自力更生
课标要求
【政治认同】深刻把握站在新的历史方位,增强对中国发展更高层次对外开放的认同和理解
【科学精神】正确对待对外开放与自力更生的关系。
【法治意识】在参与国际经济活动中要遵守世贸规则,承担相应义务,坚持正确义利观。
【公共参与】了解中国对外开放的发展历程, 掌握对外开放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教学重点:我国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的举措 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原则的必要性
教学难点:我国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的要求 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原则的关系
自主预习
1、了解全面开放新格局的形成与发展
2、明确新时代,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的要求。
3、明确对外开放与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关系
4、为什么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
5、如何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

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
1.我国对外开放的形成与发展
一、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对外开放的重大决策
2001年,加入WTO,标志着对外开放进入一个新阶段
2017年,党的十九大,提出形成全面对外开放新格局
一、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
①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对外开放的重大决策。
②经过多年发展,我国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和开放型经济体系逐步形成,开放型经济新体制逐步健全。
1.我国对外开放的形成与发展
全方位:我国的对外开放是对世界各类型国家的开放,不仅在经济领域,而且在文化领域等都坚持对外开放。
宽领域:就是立足国情,不仅对国际商品、资本、技术、劳务等市场开放,而且把对外开放拓宽到能源、交通等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以及金融、保险、房地产等广泛领域。
多层次:“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形成全国范围的对外开放。
相关链接:三大国际经济组织
三大国际经济组织
世界贸易组织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世界银行集团(5家机构)
①总体要求: 在新时代,我国继续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打开国门搞建设,更加主动地参加,参与和推动经济全球化进程,坚持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依托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促进国际合作,实现互利共赢。
一、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
2、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
对外开放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改革开放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注意: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

×
探究与分享
思考:
(1)在国际竞争中,中国制造有哪些优势?
(2)结合实际情况,谈谈当前中国制造走出国门面临的挑战,并为我国如何实现由“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转变,形成出口竞争新优势提出建议。
优势:市场的优势、劳动力的优势、供应链优势、全类制造优势、管理和效率优势
劣势:创新能力不强、核心技术、关键零部件、高端产业、品牌占比较低;我国制造业大而不强、发展质量不够高的问题十分突出,容易被取代。
(1)国家角度:
①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
②完善国家宏观调控,加大财政、税收、信贷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依法
保护知识产权;
③完善我国分配制度,鼓励技术要素参与分配,激发社会创新活力、主动性。
(2)企业角度:
①加大科技研发投入
②建立鼓励创新的体制机制;
③提高经营管理者和劳动者的素质;
④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并注意消化、吸收和再创新。
(3)劳动者角度:
积极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参加职业技能培训,提高自身素质和技能。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
3、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具体要求
一、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
①转方式:加快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方式,推动开放朝着优化结构、拓展深度、提高效益方向转变,着力培育开放型经济发展新优势;
②新优势:要形成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出口竞争新优势,拓展对外贸易,推进贸易强国建设(强调对外贸易)
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
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
向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3、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具体要求
一、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
③引进来:适应新形势,我们要实行高水平的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政策,放宽市场准入,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保护外商投资合法权益;
④走出去:要创新对外投资方式,促进国际产能合作,加快培育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
相关链接:负面清单管理
1、含义:政府规定哪些经济领域不开放,除了清单上的禁区,其他行业、领城和经济活动都许可。即“非禁即入”。
2、实质:它相当于投资领域的“黑名单”,列明了企业不能投资的领域和行业。
3、意义:
这有助于构建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
是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的重要基础;
是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内在要求;
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
拓展深化
引进来 走出去
含义 是指利用国外的资金、先进技术、人才等(引资、引技、引智) 是指通过到境外投资办厂、对外承包工程与劳务输出等各种形式,与其他国家进行经济技术合作
要求 提高利用外资综合优势和总体效益,推动引资、引技、引智有机结合 加快“走出去”步伐,增强企业国际化经营能力,培育一批世界水平的跨国公司
关键词 吸引/引进外资、外商投资,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进口设备。 海外投资/并购、承揽海外工程、
国际产能合作、推动装备/技术/标准/服务走出去
联系 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是我国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的基本战略,是我国对外开放的有机组成部分 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战略
注意:对外贸易主要是商品的进出口。是指一个国家(地区)与另一个国家(地区)之间的商品、劳务和技术的交换活动。
【注意】出口≠走出去,进口≠引进来;进出口贸易与“引进来”、“走出去”都无关
“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是基本战略≠根本基点
中国的外交原则:
中国高举和平、发展、合作旗帜,坚持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坚持互利共赢的对外开放战略,既通过争取和平的国际环境来发展自己,又通过自身的发展促进和平。

对外开放与自力更生
在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过程中,我国既注重对外开放、合作共赢,又强调独立自主、自力更生。
对外开放和自力更生好比两条强有力的“腿”,支撑我国经济迈入现代化。
1、对外开放与自力更生的关系 P72一段
二、对外开放与自力更生
注意:二者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是对外开放的前提和基础。对外开放是增强自力更生能力的重要途径
探究与分享
  材料一: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指出,在人类历史上,“没有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可以通过依赖外部力量、照搬外国模式、跟在他人后面亦步亦趋实现强大和振兴”。
  材料二:随着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已成为制约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瓶颈。习近平同志强调:“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只有把关键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从根本上保障国家经济安全、国防安全和其他安全。”新形势下,推动高质量发展,维护国家安全,必须下苦功夫掌握关键核心技术。
思考: 实行对外开放,为什么必须始终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怎样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
必须把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作为自己的出发点
关键核心技术是国之重器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实现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
二、对外开放与自力更生
2.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因
① 我国实行对外开放,必须始终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中国是人口众多的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大国,任何时候都不能依赖别人搞建设,必须把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作为自己的出发点,这也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奋斗基点。(我国国情决定)
②关键核心技术是国之重器,对推进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保障国家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对外开放与自力更生
3.如何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
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不是闭关自守,不是盲目排外,而是在立足自身发展的基础上实行对外开放。
未来中国经济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在更加开放的条件下进行,中国的对外开放不会停滞,更不会走回头路。
我们将坚定不移扩大对外开放,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
【知识整合】:如何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
(1)总体要求:在新时代,我国继续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打开国门搞建设、更加主动地参与和推动经济全球化进程,坚持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依托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促进国际合作,实现互利共赢。(70页)
(2)具体要求:
①适应新形势,我们要加快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方式,推动开放朝着优化结构、拓展深度、提高效益方向转变,着力培育开放型经济发展新优势;
②要形成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出口竞争新优势,拓展对外贸易,推进贸易强国建设。
③适应新形势,我们要实行高水平的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政策,放宽市场准入,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保护外商投资合法权益;
④要创新对外投资方式,促进国际产能合作,加快培育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
(3)始终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在立足自身发展的基础上实行对外开放。(73页)
课堂小结
开放是当代中国的鲜明标识
全面开放格局
对外开放与自力更生的关系
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
对外开放与自力更生
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的要求
如何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
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因
1. 1978年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
×
2001年,我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易混易错:
2. 对外开放就是引进来。( )
×
“引进来”与“走出去”是我国对外开放政策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只有“引进来”或只有“走出去”,都不是真正的对外开放。
3. 为了缓解贸易摩擦,我国可以对外国相关产品采取贸易保护措施,加大对我国出口企业的补贴和支持力度。( )
该做法不符合世贸组织的相关规则,不利于国际经济与合作。
×
4. 经过多年发展,我国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开放格局和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已经健全。( )
×
经过多年发展,我国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和开放型经济体系逐步形成,开放型经济新体制逐步健全。
5. 必须把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作为自己的出发点,这也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奋斗基点。( )

6. 我们要在对外开放的基础上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 )
我们要在立足自身发展的基础上实行对外开放。
×
7. 参与经济全球化,我国要坚持自立更生为主,对外开放为辅。( )
参与经济全球化,我国既注重对外开放、合作共赢,又强调独立自主、自力更生。
×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