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导学案年级:四年级 学科:数学 主备教师: 学科组长签名:课题 从结绳计数说起 授课教师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能力】结合文字和图,了解十进位值制计数方法的演变过程,感受丰富的数学文化;在了解数的发展史过程中,体会数的抽象性,建立符号意识。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与交流活动,进一步认识自然数,了解自然数的特征。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自然数的发展历程,感受十进位值制的重大价值,激发热爱数学的情感。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数学史,掌握自然数的概念和特征。 难点:感受数学史中所蕴含的进位制和位值制的思想 教学过程。教 学 过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你们都知道远古的时代,是用什么办法来计数的吗? 学生根据自己的了解,各抒己见。 远古时代,为了记下猎物的多少,人们用石子或结绳计数(课件逐一介绍),这节课我们就从结绳计数说起。 二、探究新知 介绍符号表示数的发展历程: 古埃及象形数字: 引导学生认识各种数字符号、引导学生理解十进制、理解符号的象征意义: 古埃及的象形数字符号,强调各种符号意义。(踵骨、睡莲等) 玛雅数字: 认识玛雅数字 ,重点理解二十进制和五进制。 中国算筹: 1.介绍算筹。 古人用一些竹子、木头或骨头做成的长短相同、粗细也相同的小棍,古时的中国人把他们放在一个布袋或是桶里,系在腰上随身携带,需要计数和计算的时候,就把他们取出来使用,唐代的官员必须随身携带。 出纵式。 3.出横式。 教师札记程 小结:中国算筹就是这样横纵交错着来表示多位数的。 4.体会算筹的特点:数位“位值制”是中国的一大发明活动。 介绍印度——阿拉伯数字: 表示数的符号远远不止这些,还有罗马数字、古巴比伦数字等等。 (课件出示其它计数法) 提示:古代各个国家和地区的计数符号不同,你们有什么想法? 设计意图:使学生了解计数符号逐渐从差异到统一的必要性感受在符号逐渐抽象的过程中,人类发明了“进位制”和“位值制”,这样才能使符号表示所有的自然数成为可能。 5.对自然数的特征进行总结和概括。 课件出示自然数概念。 师:现在你们知道数是怎么产生的了吗?从一年级到现在我们认识了很多数,表示物体个数的0、1、2、3、4、5、6、7、8、9、10、11、12……都是自然数。 关于自然数你都知道哪些,和同伴说一说后给大家介绍自然数从左到右是按从小到大排列,且后面的总比前面的大1。 自然数是连续的,相邻的两个自然数相差几? 0也是自然数,0是最小的自然数,自然数是无限的 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十,计数方法是十进位值制等等。 设计意图: 对自然数的特征进行总结和概括。结合以往对数认识的学习,让学生了解自然数的发生发展的历程,感受十进位值制的重大价值,激发热爱数学的情感。 三、巩固练习 课本13页练一练 第1题:通过算盘上表示数、填数的过程,进一步感受数位顺序、十进位值制思想。 第2题:进一步形象的感受十进位值制。 第3题:通过计数器,进一步感受十进位值制。 四、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 板书设计 从结绳计数说起 自然数每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十, 这样的计数方法是十进制计数法。教 学 反 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